1991年大山隧道通車,九巴沒有把70X線改行大老山隧道以作提速;反觀服務大埔區的74X、75X線即時改經該隧道直東,做法飽受北區居民批評。 直至2003年,九巴終於分拆出277X線,沿粉嶺公路至大老山隧道「點對點」來往粉嶺與九龍東,效果立竿見影,一躍成為「北區線王」;70X線客量則急轉直下,大量流失予277X線以至當時的九廣東鐵及地鐵觀塘綫。 乘客若在城門隧道轉車站轉乘本線往上水,須補付車費$5.4;而往荃灣則可獲免費轉乘,另(本線可於城門隧道轉車站免費轉車往葵芳、葵盛、荔景、美孚、青衣及荃灣灣景花園)。 由於受粉錦公路路窄多彎環境的影響,九巴一直只能派出車身長度較短的巴士行走本線。 初期主要採用Victor 17型及23型單層巴士行走,後來改用重建車身後的丹拿A型及「短牛」丹拿F型雙層巴士,並於1980年代中以「雞車」利蘭勝利二型行走;直到1990年代開始,大量利蘭勝利二型巴士退役,本線改用雙軸後置引擎非空調巴士行駛(主要以BL及MCW為主)。 本路線的前身 19 是於1968年1月27日起投入服務,以配合獅子山隧道通車,1973年7月16日九巴重組路線編號改稱 70,並繞經聯和墟,是少數早期實施一人收費的巴士路線之一。

  • 但空調巴士班次極為疏落,加上當時九廣東鐵已成為新界東居民主要往來市區的交通工具,大埔公路沿線亦有頻密的紅色小巴競爭,客量仍然沒有起色。
  •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 本路線可以於沙田市中心轉乘N271往來市區及大埔,同時可令到北區居民不一定要乘搭「亡命」專線小巴返回北區。
  • 雖然現在上水已經發展成為新市鎮,但由於石湖墟鄰近鐵路車站及巴士總站,所以並沒有因為發展而衰落,人流反而更多。
  • 清朝乾隆53年間,由舉人侯倬雲為了紀念別號侯味峯的國學生侯聚裴而興建,現時主要用作祭祀祖先的家祠,更被列為一級古蹟。
  • 本路線的前身 19 是於1968年1月27日起投入服務,以配合獅子山隧道通車,1973年7月16日九巴重組路線編號改稱 70,並繞經聯和墟,是少數早期實施一人收費的巴士路線之一。
  • 明記腸粉其實都是上水街坊名物之一,三式套餐(腸粉、陳皮魚蛋及豬皮)更不少街坊「由細食到大」的抵食套餐。

流浮山對出是后海灣,臨近屬鹹淡水交界的珠江口,鹽分高,浮游生物多, 非常適合養蠔。 據說,19世紀中開始,流浮山已出現蠔業,60年代,港府把流浮山劃作蠔魚區。 時移世易,隨着養蠔手藝青黃不接,加上海水污染,流浮山蠔業雖不如昔日般興旺,但今天在泥灘上依然看到戴着大帽子躬身勞動的蠔民。 今個夏日,跟着 Time Out 的香港好去處玩樂指南,到處探索本地多區的精彩景點。 由即日至2022年7月15日期間,只要在 Uber 應用程式預約 call 的士,輸入優惠碼「TIMEOUTHK22」,立即可享八折優惠。

上水去沙田: 行車時間

他們由即日起至6月30日舉辦《上水的_》社區互動展覽,讓大家分享一件喜歡上水的人事物。 透過小小的展覽,你會赫然發現,上水除了「水貨客」外,還有更多的社區面貌等着你來發掘。 拉麵小店麵家山下店主 Kent 於上水土生土長,店命「山下」是日藉妻子的姓氏,也有「獅子山下,同舟共濟」之意。

經:和泰街、和睦路、粉嶺樓路、馬適路、天平路、天平邨巴士總站、天平路、馬適路、掃管埔路、百和路、清曉路、清河邨巴士總站、清曉路、百和路、掃管埔路、粉嶺公路、吐露港公路、大埔公路–沙田段、青沙公路(大圍隧道、沙田嶺隧道、尖山隧道)、荔寶路、連翔道、興華街西、興華街、荔枝角道、大南西街及長沙灣道。 另外,278X也途經城門隧道,以及近年不少人前往城門郊野公園,城門水塘和大刀刃行山,所以每逢假日吸引不少居民乘搭該綫前往城門水塘和郊野公園(可於可風中學站下車前往)和大刀刃(可於粉嶺站下車前往)。 由於鄰近上水的鄉村部分地點被發展商收購後,興建成不同的私人屋苑,日漸城市化、融入上水新市鎮。 這類屋苑往往被劃入上水的選區範圍內,故現時以上水所包括的區議會議席亦包括部分原屬周邊鄉村的範圍。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主要以掃管埔路、馬適路以北至雙魚河及梧桐河以南的地區為範圍。

上水去沙田: 途經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上水區原本是由石湖墟演變而成,不少老字號都在石湖墟見證上水的變遷,部分更是在七、八十年代已經開始立足。

乃根據風水學說追尋「龍脈」,選定龍口地形像鳳之處,合力鑿池(即護城河)築城,建成「圍內村」(今上水鄉老圍);號召廖氏三房子孫盡徙圍內居住。 由於圍內村立於梧桐河之上,廖氏族人便稱其為「上水鄉」,漸漸「上水」便成了附近一帶地方的名稱。 上水與粉嶺、打鼓嶺和沙頭角同屬於1979年成立的北區行政區。 上水發展主要是在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由附近屋邨前往鐵路車站一般都在15分鐘步行時間內。 雖然現在上水已經發展成為新市鎮,但由於石湖墟鄰近鐵路車站及巴士總站,所以並沒有因為發展而衰落,人流反而更多。

上水去沙田: 乘客事件

隨着三菱單層巴士年事已高需要退役,本線部份車隊改為採用丹尼士飛鏢巴士。 雙層巴士方面,主要以丹尼士三叉戟(ATS)及富豪超級奧林比安(ASV)行駛。 位於古洞以北、蠔殼圍以南的馬草壟曾經是香港與深圳之間的邊境禁區,直至2013年才開始解禁,沿途依然留有不少「禁止內入」的告示牌。

雖然派車數目十分多,但直至2009年3月1日,隨着上水分廠由屯門車廠改為沙田車廠管理,本線才陸續換入超低地臺巴士為指定用車。 [2]2012年期間,荔枝角車廠青衣分廠先後派出4部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米低地臺雙層空調巴士行走,為本線首次引入直梯巴士。 鄰近景點:從港鐵上水站 A 出口,經青山公路古洞段步行約35分鐘來到味峯侯公祠。 清朝乾隆53年間,由舉人侯倬雲為了紀念別號侯味峯的國學生侯聚裴而興建,現時主要用作祭祀祖先的家祠,更被列為一級古蹟。

上水去沙田: 主要交通幹道

明記腸粉現址前身其實是車仔麵老字號珍苑麵家,雖然珍苑已結業數月,舖頭內還是飄散着鹼水麵的氣味,街坊「錯叫牛腩麵」依然是常有的事。 明記腸粉其實都是上水街坊名物之一,三式套餐(腸粉、陳皮魚蛋及豬皮)更不少街坊「由細食到大」的抵食套餐。 老闆是上水街坊,他每天凌晨5時就會到舖裏準備,7時正準時開舖。 上長沙泳灘多年來,都能吸引離島居民(尤其是當地居民)暢泳(疫情前)。每當假日晨早,很多青年男女暢泳前皆會跑沙灘或公路鍛鍊,因為在岸邊游泳都要消耗最多體力,一趟也有1400公尺,而海灘附近海岸有海上過境交通工具(往澳門、珠海和中山市)經過。 可是,往返中環的梅窩船航線啟用後,銀礦灣的人流開始增加;但當時的上長沙海灘十分偏遠,故此沒有明顯的外來人潮。

上水去沙田: 上水

1997年1月13日起因 270A 投入服務,為善用 270A 收車的空調巴士提供空調服務,成為第一條途經大埔公路(馬場至廣福段)提供空調巴士服務的全日路線。 但空調巴士班次極為疏落,加上當時九廣東鐵已成為新界東居民主要往來市區的交通工具,大埔公路沿線亦有頻密的紅色小巴競爭,客量仍然沒有起色。 270A 上水去沙田 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時,計劃把本線停止服務,不過最終在居民爭取下獲得保留,但班次再大幅削減,平均班次為 分鐘一班,現時客量異常偏低,即使繁忙時間都不會客滿。 因此,九巴一直想改本線的營運模式,甚至多次提出建議取消本線,但全部都不成功,不是遭到市民反對,就是遭運輸署否決建議。 經過多年的區議會與政府之間的角力,九巴決定作出讓步,增設多組八達通轉乘優惠,而轉乘後的總票價與本線相約,最終本路線於2008年12月7日起停止服務,結束超過四十年馳騁北區的歷史,由同日推出的12組八達通轉乘優惠(部份更同時有即日來回優惠)取代本路線。 根據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出版的圖書一《香港文物》,上水區內的上水華山曾出土新石器時代及兩漢時期的文物。

上水去沙田: 服務時間及班次

過去多年來,70X線是唯一全日連貫上水、粉嶺、黃大仙和觀塘的巴士路線,肩負整個北區往返東九龍的客流,客源甚廣。 可是其「一線走天涯」繞經大窩西支路、獅子山隧道的迂迴定線導致行車相當緩慢,單在北區已耗時近40分鐘方駛入快速公路,總車程過百分鐘,廣為上水、粉嶺來往觀塘之乘客詬病。 上水是香港最北端的已發展區,位於深圳河以南,雞公嶺以北,東面連接粉嶺平原,西面毗鄰元朗區及落馬洲,與中國深圳連接。 位於上水西北部的羅湖及北部的文錦渡是往中國內地的主要通道。

上水去沙田: 上水一日遊終極指南丨上水打卡/郊遊好去處推介

而根據《北區風物志》(1994年)記載,上水及粉嶺一帶古稱「雙魚市」,因上水北面有一條「雙魚河」。 自廖族於元末由福建遷來廣東南部之後,子孫漸漸散居於今新界橫眉山、嶺下、小坑、雙魚、福田、上水一帶,並建成村落。 傳至對風水有認識的七世祖廖南沙,倡言必須聚族而居,後代子孫方可昌盛。

上水去沙田: 主要用車

為配合北區成為首個「區域性重組巴士路線」模式的地區,北區對外路線計劃於2013年作大型重組,其中建議開辦本線,方便北區居民直達西九龍區[2][3][4][5]。 由上水往來沙田的綠色專線小巴505特快線下週日(9日)起投入服務。 該線兩端總站分別為上水新發街及沙田愉翠苑,並途經港鐵上水、粉嶺火車站、天平邨、聯和墟,再沿吐露港直達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及石門站。 278P線是278X線之特別班次,只於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提供服務由上水(太平)單向開往荃灣(如心廣場)。

上水去沙田: 香港好去處:發掘新界好玩小區

這個神祕之地除了充滿歷史足跡外,其實也是一個觀賞日落的隱世上水好去處。 於圍欄外看過昔日邊境哨站馬草壟麥景陶碉堡後,你可以沿着碉堡走到馬草壟的山頭,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魚塘及深圳市區相映成趣的上水打卡祕景。 黃昏時分,陽光揮灑於魚塘上,令本地農村與對岸城市的張力更顯深刻。 屹立上水超過70年的成發餅家,與石湖墟只是一條馬路之隔,每次行過都會聞到陣陣包餅烤焗的香甜味,下午蛋撻新鮮出爐,總是吸引不少人排隊半打半打的買。 上水去沙田2025 老字號餅店又何只月餅受歡迎,傳統餅食如嫁女餅、皮蛋酥、忌廉奶油筒都在此找到,還有可能只有圍村老一輩才認識的「大肚餅」白餅。 平民價的唐餅材料簡單,例如白餅只用麵粉、水、糖、鹼水及酒餅,但從發酵到搓成麵餅,就要兩日時間,每一件都是大師傳經驗心機和手藝之作,絕對是上水一日遊不能錯過的當區名物。

上水去沙田: 上水郊遊好去處

其實,本線延長至聯和墟對上水居民來說是相當繞路和擾民,因此於2001年6月30日起推出278K線與本線的轉乘優惠,方便聯和墟居民接駁。 但轉乘計劃推出後,實際上聯和墟居民平日早上於粉嶺站中途站難以登上本線往葵涌及荃灣,因此在2002年4月29日,本線前身—278P線再度「復活」,但行車路線略有不同。 由聯和墟開出後經和睦路、粉嶺樓路、沙頭角公路、新運路及掃管埔路後,再依本線原本路線前往荃灣(如心廣場),於早上開出3班輔助本線。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期,新界東部只有沙田剛開發成新市鎮,大埔及粉嶺上水等地方尚未發展成新市鎮,整體人口變動不大,而當年九廣東鐵(現稱港鐵東鐵線)並未電氣化,新界東部居民往來九龍市區,巴士是必須的途徑,當年更是北區唯一直達市區的巴士路線,因此本路線客量穩步上揚。

上水去沙田: 九龍巴士77K線

1974年起往上水方向曾作出一個改動,先繞經橫頭磡然後進入獅子山隧道,直至1980年1月13日改由窩打老道直入獅子山隧道,不再經橫頭磡。 不過九巴於2013年9月4日發出的新聞稿中,宣佈暫緩實施,以便於2013年9月10日的沙田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會議中討論有關建議,而沙田區議會在該次會議中,亦表示反對合併後的N73不再服務沙田區。 同年11月九巴及運輸署提出本路線的再修訂方案,接納沙田區議會的建議,合併後的N73線以沙田市中心為總站,但因建議的班次比合併前為疏落(30分鐘一班),北區區議會在11月11日以班次疏落為理由,反對有關方案,並交予交運會屬下巴士路線工作小組跟進。 上水去沙田 經過沙田、大埔及北區區議會與九巴及運輸署多輪角力,最終N73線的最後修訂方案於2014年1月18日晚上起實施並投入服務,往返落馬洲至沙田市中心,取代本路線及N76線,成為2013年「北區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中最後一組實施的路線改動。

上水去沙田: 巴士轉乘優惠

3) 在轉乘次程車程前,必須確保八達通卡之餘額為正數,設有自動增值系統之八達通卡則不受影響。 上水去沙田 4) 在轉車途中請勿使用八達通乘搭其他非指定巴士路線或其他交通工具,否則不能享有轉車優惠;惟以該八達通卡進行與乘車無關的交易, 如增值、購買汽水、使用公共電話、即影即有照片不多於九次則不受影響。 上水去沙田2025 有關優惠可與巴士本身的八達通轉乘優惠共用,系統會先計算本身的轉乘折扣優惠,再計算回程半價優惠。

上水去沙田: 九龍巴士270B線

上水與粉嶺、沙頭角、打鼓嶺組成了北區,其中上水和粉嶺已發展成為粉嶺/上水新市鎮。 上水(英語:Sheung Shu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西部,是香港最北面的新市鎮,也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 上水一帶原為農田,於1980年代起發展為現代化新市鎮,區內住宅和商業區以石湖墟和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發展,是上水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也是北區的主要商業經濟中心,昔日的農田現只可在市中心北部,西南部等村落找到。 2003年底,九廣西鐵通車,本線隨即繞經錦上路站,加上有全空調服務及雙向分段收費的優勢,原本令本線能夠有起死回生的機會,但利用本線接駁西鐵來往北區的乘客一直不多,錦上路站亦有不少專線小巴接駁,直接與77K競爭;另一方面,錦田及粉錦公路亦有不少紅綠小巴可以選擇,導致本線客量一直一般。 不過本線於2013年因路線重組後調低了全程車費,現時本線全程車費是來往元朗至北區中是最便宜的,能吸引「一定要搭平車」的乘客,繁忙時間有時會出現頂閘情況。 九龍巴士77K線是香港新界巴士路線,來往上水及元朗(鳳翔路),現時本線仍是唯一途經全段粉錦公路的巴士路線。

上水去沙田: 服務時間(詳細班次)

但空調巴士班次極為疏落,加上當時九廣東鐵已成為北區及大埔居民主要往來市區的交通工具,大埔公路沿線亦有頻密的紅色小巴競爭,客量仍然沒有起色。 不過由於路線很長,本路線成為了巴士迷最喜愛遊車河的路線之一。 九廣鐵路電氣化啟用可謂標誌著 70 號線由盛轉衰的分水嶺,九廣鐵路電氣化於 年間分三期啟用,1982年5月6日九廣東鐵紅磡至沙田段電氣化啟用,縮短了往來沙田至九龍市區的交通時間,九巴開辦 69K 往來彩園至沙田火車站,令本路線乘客量開始流失。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期,新界東部只有沙田剛開發成新市鎮,大埔及粉嶺上水等地方尚未發展成新市鎮,整體人口變動不大,而當年九廣東鐵並未電氣化,新界東部居民往來九龍市區,巴士是必須的途徑,當年更是北區唯一直達市區的巴士路線,因此本路線客量穩步上升,並進入黃金時期。

上水去沙田: 路線資訊

尤其自由行政策後,經常有自由行旅客和水貨客往來上水及深圳購買日用品和走運水貨。 本線最初只於平日早上繁忙時間由上水開往荃灣碼頭,但在高乘客需求下不斷增加班次,並再增加至平日上下午繁忙時間提供來回程服務及先後加停城門隧道轉車站。 在市民及區議員爭取下,九巴於1998年11月1日把278P提升為全日服務,路線編號改為278X,成為北區唯一直接往返城門隧道和荃灣的全日專營巴士路線,最終令到城門隧道巴士空調化計劃全面上馬,在2000年9月開始實行。

上水去沙田: 路線改動沿革

上長沙海灘(英語:Upper Cheung 上水去沙田 Sha Beach)是全香港最長的泳灘,位於新界西大嶼山南部嶼南路的長沙,亦是與大嶼山最西面的塘福泳灘相連。 上長沙泳灘附近是下長沙泳灘,但上長沙泳灘並非與下長沙泳灘相連。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3年5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 如要查詢路線的掛牌車輛調動,請參考hk2007.buscess網站中的詳細資料。

而且大埔公路一帶居民多數為「有車階級」,較少乘搭巴士,乘客主要是流水客。 278X線前身為九巴的一條晨早路線278P,於1996年3月15日起配合九巴城門隧道路線空調化計劃而開辦。 除了日治時期的超級長途線 5 號(尖沙咀經荃灣、青山、元朗及新田往返上水,由日軍管理下的「香港自動車運送協會」營辦)之外,上水和荃灣之間在之後半個世紀中,除往返九龍西上班而途經的居民巴士NR106線外,幾乎沒有任何直接載客服務或乘客流量紀錄。

初時途經全段吐露港公路,來回程繞經沙田市中心巴士總站,並袛於往上水方向途經源禾路。 由於沙田火車站在深夜人煙稀少,而深宵時間新城市廣場關閉,令在沙田火車站下車的乘客出入困難,而本路線互轉N271的乘客都是在沙田市中心巴士總站轉乘,因此本路線於2001年3月18日起遷往沙田市中心巴士總站,不再往沙田火車站,2001年12月17日起往沙田市中心方向繞經源禾路。 本路線提供上水及粉嶺南往來太和、大埔墟、源禾路及沙田市中心的通宵巴士服務,於1999年2月14日起投入服務,初時往來上水至沙田火車站(現稱沙田鐵路站),來回程繞經沙田市中心。 本路線可以於沙田市中心轉乘N271往來市區及大埔,同時可令到北區居民不一定要乘搭「亡命」專線小巴返回北區。

上水去沙田: 八達通轉乘優惠

現時本線僅次於277X線在北區巴士路線中用車第二多的巴士路線,全線用車29輛。 如何前往:從上水火車站 C 出口出發,穿過彩園村,往大頭嶺方向一直行,經過大片草地後便會見到一座橋,轉右再繼續直行就會到達目的地。 如何前往:於上水港鐵站乘坐的士或自駕到麥景陶碉堡,山上有少量空位泊車,但留意古洞北正有多個地盤開發,地面情況較多變。 目前本路線仍值得「自豪」的是,分站數目總和達到129個,是全港巴士路線分站第三多的路線〔第一是城巴698R及九巴53(141個)〕,不過這並非一項好的紀錄,因為分站多等於停站多,凸顯本路線的迂迴車程。

上水去沙田: 行車路線

由於本路線初時不停大埔區,乘客由上水往來大埔需在沙田轉車,費時失事,因此在區議會要求及為配合皇崗口岸廿四小時通關,方便往大埔居民於上水接駁通宵巴士往來落馬洲轉乘「皇巴士」往來皇崗口岸的前提下,於2003年1月31日起來回程改經大埔墟及太和,在港人北上的高峯期間,乘客量會較高。 九龍巴士278X線是香港一條日間巴士路線,來往上水及荃灣(如心廣場),途經粉嶺南、城門隧道、梨木樹邨、大窩口站及荃灣市中心。 值得一提,本路線行車時間為105分鐘,與九巴 63X 並列香港行車時間最長的專利巴士路線。 本線自2018年12月30日提升至全日服務後,成為北區首條來往大角咀的全日專營巴士路線,以及繼W3線後北區第2條途經青沙公路的全日專營巴士路線,亦是自九巴71X線(上水至長沙灣,經獅子山隧道)於1991年3月29日起停辦後,北區來往深水埗區的全日專營巴士路線再度出現。 九龍巴士270B線是香港一條新界市區巴士路線,來往上水及奧運站,取道青沙公路往返,途經清河邨、粉嶺南、長沙灣、深水埗及旺角,屬270A線的特別班次。 上水開經:龍琛路、新運路、掃管埔路、雞嶺迴旋處、掃管埔路、百和路、一鳴路、雷鳴路、華明巴士總站、雷鳴路、偉明街、百和路、一鳴路、百和路、粉嶺公路、吐露港公路、大埔公路-沙田段、城門隧道公路、城門隧道、和宜合交匯處、和宜合道、昌榮路、昌榮路迴旋處、青山公路(葵涌段、荃灣段)及大河道。

上水去沙田: 香港巴士大典

但隨着去年屯馬綫全綫開通,加上最近東鐵綫過海段已經啟用,無論你身處香港任何地方,都可輕鬆到達新界各區,有許多隱世小店、古蹟、郊外美景,等待大家來探索。 於雙魚河旁邊,你會看到一大片農地及魚塘,這裏是塱原濕地,也是香港東北區佔地最廣的天然平原。 時至今日依然有農民在此種植通菜及西洋菜等蔬菜,是難得於本港得以保留的天然濕地。 濕地旁邊舖有單車徑,是上水郊遊及踩單車的好去處,不過切記郊遊時,盡量不要打擾農民的日常生活。 雖然文青咖啡店於香港越發盛行,類似的咖啡店於上水區內卻相當少見。 Let it Be 店主 Dannis 是上水街坊,他希望以咖啡店連繫區內人情味,所以於小小的咖啡店內,除了會售賣咖啡及輕食之外,也會不時舉辦一些社區展覽,是適合大家來輕鬆行逛的上水好去處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