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巴士35A線是香港的一條日間巴士路線,來往安蔭及尖沙咀東,途經石籬邨、華員邨、長沙灣、深水埗、旺角、油麻地及佐敦。 九巴原本預計於同年5月19日正式完成所有路線全冷工作,但全冷日前夕(5月1日,勞動節),巴士迷追捕30X線最後熱狗時,發生「獲嘉之亂」,事後亦遭傳媒及大眾熱議,導致九巴為平息巴士迷過份追捕熱狗的行為,亦於同年5月5日宣佈,將路線全冷日提早至5月9日,亦代表5月8日晚上將會成為熱狗告別夜。 九龍巴士16線是香港九龍的一條巴士路線,來往藍田(廣田邨)與旺角(柏景灣),途經觀塘、牛頭角、新蒲崗、九龍城、旺角、大角咀等地[1]。 然而由於車程冗長,真正乘坐此線往返尖沙咀和觀塘的乘客甚少[4],不少外地來港旅客的自由行書籍更以此路線作為交通選擇推介[10]。 九巴遂於2021年起安排12.8米巴士行走此路線,以提高運載力[57]。 1997年中,數輛獲包裝為「易搭巴士」的丹尼士飛鏢(AA)低地臺空調單層巴士獲分派至此路線,方便長者及傷殘人士乘搭[45]。
2018年5月起,此路線七度更換共21部披上「城市脈搏」塗裝的Enviro500 MMC,以取代所有原有掛牌。 專營巴士低排放區政策於2016年生效,215X線雖未有途經任何低排放區,其中兩條字軌卻因需要柯打駛經中環低排放區的601P線,而獲改派原屬107線的Enviro500 MMC(ATENU)。 九龍站開經:車站環迴路、雅翔道、柯士甸道西、廣東道、佐敦道、彌敦道、窩打老道、培正道、佛光街、常富街、何文田邨公共運輸交匯處、常富街、佛光街、忠孝街、佛光街、馬頭圍道、蕪湖街、大沽街、寶其利街(粵語:寶其利街)、機利士南路、暢運道、漆鹹道南及梳士巴利道。
九龍灣尖沙咀巴士: 路線改動沿革
2007年大型購物中心 MegaBox 開幕後,改變了九龍灣作為工廠、物流倉庫的印象。 MegaBox 商場樓高18層,佔地達110萬平方呎,是觀塘區最大型的購物商場,當中的大型商戶有宜家傢俬、AEON、IMAX 影院等。 區內的寫字樓自2006年起不斷增建,包括企業廣場三期、國際交易中心、Manhattan Place、傲騰廣場及億京中心等,成為東九龍新商業中心。 現在九龍灣的範圍在牛頭角旁,由港鐵九龍灣站至牛頭角站(觀塘道)沿線以東部分到海邊的填海地,也可泛稱為九龍灣商業區。 而該區域以西的舊啟德機場跑道及停機坪等設施,亦是從九龍灣的海灣填海得來。
- 事主帖文一出後,立即引來網民關注,有網民得知中伏酒店是富豪九龍酒店時,直指「富X系列全線係咩水準一直都出曬名,你肯花咁嘅錢去幫襯,相當難得」、「我感覺到的食物,真係唔吸引」、「呢間酒店集團全部都咁西㗎,無例外!」、「食富豪真係買教訓當交智商稅」、「唔係免費都唔好去」、「食富豪仲衰過食茶記」。
- 自開線以來,28線一直受到牛頭角總站坑位轉彎空間不足問題而只能派出車身10.6米或以下的巴士行走。
- 另外,由於本線行經彌敦道,途經低排區,所以本線所有巴士均配備歐盟五型引擎。
- 1996年因應路線延長,九巴加派兩輛丹尼士長矛11米單層巴士(AN7/FP3732及AN12/FR667)行走,成為九巴當時唯一派出該款巴士行走的全日過海路線;中巴亦間中會派出空調巴士行走,用車為丹尼士飛鏢(DC)單層巴士。
- 全空調化後,此線大部分用車為配置Wright車身和歐盟五型引擎的富豪B9TL 12米(AVBWU)[49]。
安蔭開經:安足街、石排街、大白田街、梨木道、童子街、石蔭路、石宜路、和宜合道、大隴街、石籬(大隴街)巴士總站、大隴街、圍乪街、石排街、青山公路-葵涌段、蝴蝶谷道、長沙灣道、彌敦道、梳士巴利道、康莊道及康達徑。 本線用車為21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12米(ATENU)空調巴士,均屬荔枝角車廠。 旺角(柏景灣)開經:海泓道、櫻桃街、海景街、奧運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深旺道、櫻桃街、大角咀道、未命名路、櫸樹街、晏架街、槐樹街、福全街、旺角道、西洋菜南街、亞皆老街、太子道西、太子道東、觀塘道、鯉魚門道、將軍澳道、天橋、連德道及碧雲道。
九龍灣尖沙咀巴士: 路線資訊
35A線未延長至尖沙咀前,只往來安蔭及深水埗碼頭,行走範圍有限,往深水埗方向更要途經青山道及東京街,再加上班次疏落,客量持續偏低,九巴對路線已作放棄態度。 由於本路線駛經按1960年代水平建設的石籬邨屋邨通道,所以很少派出以後軸驅動的12米巴士(包括富豪B9TL及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2米巴士),以免影響其他道路使用者及行人安全(後軸驅動的12米巴士於大隴街左轉入圍乪街及於圍乪街左轉入石排街需要「偷位」才能轉彎)。 但事實上九巴曾於2011年9月中至2012年3月中派出歐盟五型的富豪B9TL作為本線的主力,但後來已被調走。 另外,由於本線行經彌敦道,途經低排區,所以本線所有巴士均配備歐盟五型引擎。 1996年起加入空調巴士行走,用車以當時新出牌的富豪奧林比安12米(3AV)為主。
部份香港政府機關在九龍灣設置總部,包括機電工程署總部大樓、香港輔助警察隊總部,郵政署亦於2013年在該處設立中央郵件中心。 九龍灣商貿區大部分土地為新填海區,因九龍灣毗連舊啟德機場,因此有大量物流公司於工廈設置倉庫,不過機場關閉後,物流、倉庫等工業也遷移到葵涌、青衣等地區。 九龍灣設有港鐵九龍灣站,亦有港鐵車廠,位於德福花園之下,為列車提供清洗、測試、維修的地方,而港鐵公司的總部大樓亦建在車廠上蓋。 2020年代:預計落成的中九龍幹線,其穿過九龍灣海底約370米長的的隧道部份將會以臨時填海方式建造,以保護維多利亞港的完整[3]。 宋朝年間,政府在九龍灣沿岸經營鹽田,名為「官富場」,鹽場一路延伸至尖沙咀及茶果嶺。 竹園開經:竹園道、馬仔坑道、鳳舞街(粵語:鳳舞街)、東頭村道、聯合道、太子道西、彌敦道及梳士巴利道。
九龍灣尖沙咀巴士: 九龍巴士2號線
九巴更在年末引進全球首輛三軸丹尼士三叉戟三型12米(ATR1)低地臺雙層巴士,並將之包裝為「新紀元巴士」作宣傳,ATR1更加入此路線行走,而部份其後出牌的同款巴士亦陸續加入此線[46]。 九龍灣尖沙咀巴士2025 1A線於1991年2月10日成為第4條加入雙層空調巴士的非機場巴士路線,空調巴士以利蘭奧林比安11米(AL)為主,輔以少量丹尼士巨龍11米(AD),包括當時隸屬九龍灣車廠的丹尼士巨龍樣辦車(AD1)[1][41]。 當中兩輛利蘭奧林比安用車(AL27和AL118)曾先後於服役此線期意外焚毀[42][43],兩車在修復時均採用與富豪奧林比安相同的設計[44][41]。
- 麗港城開經:茶果嶺道、偉業街、觀塘碼頭通道、觀塘碼頭巴士總站、偉業街、敬業街、成業街、茶果嶺道、鯉魚門道、觀塘道、彩虹交匯處、龍翔道、呈祥道、蝴蝶谷道、荔枝角道、長茂街、長順街、長荔街、長沙灣道、荔枝角道、葵涌道、青山公路(葵涌段、荃灣段)、海興路及海安路。
- 九龍巴士8號線是香港九龍市區的一條日間巴士路線,來往尖沙咀碼頭及九龍站[1]。
- 部份香港政府機關在九龍灣設置總部,包括機電工程署總部大樓、香港輔助警察隊總部,郵政署亦於2013年在該處設立中央郵件中心。
- 運輸署在2012年11月30日的觀塘區議會屬下交通及運輸委員會會議中提出開辦15X線[8],有觀塘區議員稱有關建議獲該會通過,本線擬於2013年1月14日起投入服務[9],結果到了一星期後,即2013年1月21日才正式投入服務[10]。
- 2015年,大量加入丹尼士三叉戟12米(ATR)取代同型號的10.6米版本、富豪超級奧林比安及大部分富豪奧林比安,直至2016年以原13X線的富豪超級奧林比安(3ASV)取代所有丹尼士三叉戟。
原本來往長沙灣至九龍城之間的乘客需轉乘6D,而6D亦會延長至美孚以配合新計劃,並連同2A與本線提供八達通轉乘優惠,供荃灣區乘客往來長沙灣至九龍城段以及長沙灣至石硤尾段乘客往來觀塘,惟車程分別增加約5分鐘及約15分鐘,而由美孚、牛頭角來往九龍城、旺角、深水埗及大坑東改乘2A或6D的車資比原40線便宜。 由於取道連接九龍灣和土瓜灣的啟德隧道,跟一般巴士路線和鐵路比較下,行車里程大大縮短,時間上有一定競爭力,加上藍田滙景花園和德田邨的居民,以及藍田邨重建陸續完成,過往使用1A線、14線和第一代14X線的觀塘道沿線乘客轉投本線,開辦初期已常常座無虛席。 九龍灣尖沙咀巴士2025 隨着西九龍、尖沙咀、九龍灣和觀塘持續有摩天商業大廈落成啟用,預計客量會進一步上升,達到飽和狀態,並有進一步上升趨勢,成為九巴線王之一。
九龍灣尖沙咀巴士: 香港巴士大典
由於41A線由深水埗碼頭延長至尖沙咀東後客量大增,35A線於1996年5月跟隨41A線大幅延長至尖沙咀東,並取代235X線,來回程改經青山公路(葵涌段)及全段長沙灣道,同時增派空調巴士行走及加密班次,客量因此大增,經常頂閘。 九龍灣尖沙咀巴士2025 由一條殘線搖身變成北葵涌的主要對外路線,頂閘情況尤其於下午繁忙時間最為甚,巴士大多上青山公路前便已告頂閘,往往導致部份華員邨甚或長沙灣道沿線乘客無法上車。 九巴8號線的路線以京士柏為中心環繞途經油尖旺、何文田和紅磡等地,因為何文田位處九龍的高地,並有不少公共屋邨、私人住宅和學校,所以九巴8號線成為當地居民和學生來往油麻地、尖沙咀、旺角和紅磡的主要巴士路線,並以短途乘搭為主[2]。 另一方面,九巴8號須與來往旺角的小巴競爭,因為小巴來往旺角的班次遠比九巴的服務密集,而九巴卻經常脫班[15],但何文田來往油麻地和佐敦一帶的公共運輸路線依然為九巴8號線所獨佔,而且又行經九龍的繁華區域,所以總體客量也不低[16]。 九龍巴士40線是香港的一條巴士路線,來往荃灣(麗城花園)及麗港城,途經荃灣市中心、大窩口、葵興、葵芳、美孚、大窩坪、黃大仙、鑽石山、九龍灣、牛頭角及觀塘市中心。 本線是來往荃灣及觀塘的全日行走巴士路線,由於橫越五個都會區區域,提供九龍東前往荃葵及美孚的特快服務。
九龍灣尖沙咀巴士: 九龍巴士40線
此線往尖沙咀方向途經啟德隧道及土瓜灣道(土瓜灣「下路」),往樂華方向因土瓜灣沒有支路駛入啟德隧道,須行經馬頭圍道(土瓜灣「上路」)、馬頭湧道、太子道東。 2013年10月起,九巴部分班次於星期一至六改派富豪B7RLE 12米(AVC)單層巴士行走,但自從此路線改為循環線後已不復見。 至2014年1月,九巴先後改派12米巴士(包括富豪奧林比安 3AV、歐盟三型富豪B9TL AVBW及AVBE),以應付繁忙時間之龐大客流。 其後部分班次改派Enviro500 12米(ATE),餘下的富豪B9TL被其歐盟五型版本(AVBWU)取代,惟於2015年1月底撤離並全線改派Enviro500(ATE)。
九龍灣尖沙咀巴士: 巴士起火
英軍其後輾轉租用該地作臨時機場,同時在附近開辦航空學校,最後香港政府決定收購土地並完成填海,再正式發展成空軍機場,其後更發展為啟德機場。 九龍灣尖沙咀巴士 尖沙咀東開經:科學館道、暢運道、漆鹹道南、梳士巴利道、彌敦道、長沙灣道、青山道、青山公路-葵涌段、和宜合道、大隴街、石籬(大隴街)巴士總站、大隴街、圍乪街、石排街、大白田街、童子街、石蔭路、石蔭巴士總站、童子街、梨木道、大白田街、石排街及安足街。 尖沙咀碼頭開經:梳士巴利道、彌敦道、亞皆老街、新填地街、旺角道、洗衣街、太子道西、通菜街、界限街、太子道西、嘉林邊道、東寶庭道、聯合道、東頭村道、鳳舞街、馬仔坑道及竹園道。 該線於1920年代開辦,當時的編號是6號,來往尖沙咀及九龍城,並設有頭等及二等收費。
九龍灣尖沙咀巴士: 使用車輛
根據《2013-2014年度觀塘區巴士路線計劃》,1A線採用25輛雙層空調巴士提供服務[37]。 由於1A線途經專營巴士低排放區[38],故必須使用達到歐盟五型或以上排放標準的車輛行走[39]。 1A線投入服務初期全程收費為四毫,並設有多項雙向分段收費[15];在1970年7月1日,此線取消所有分段收費,同時全程收費下調至兩毫[16]。 在1971年9月15日,此路線觀塘端總站延長至中秀茂坪,收費再由兩毫加至四毫[17]。
九龍灣尖沙咀巴士: 行車時間
2021年2月,九巴安排指定路線以已安裝電子支付系統e度嘟的巴士行走,全線改派Enviro500 MMC 12米(ATENU)行走。 2018年5月起,此路線開始換入高載版富豪B9TL(AVBWU)行走,陸續取代原有的富豪超級奧林比安(3ASV),使之脫離「養老線」行列,並於2020年7月全線直梯化。 2016年7月,餘下兩輛富豪奧林比安(AV)被調離,全線使用富豪超級奧林比安(3ASV)行走,同時低地臺化。
九龍灣尖沙咀巴士: 九龍巴士9號線
此外,九巴近年亦與其他商業公司和偶像後援會合作,在此線舉辦限定免費乘車優惠日。 2021年9月19日,九巴與香港虛擬銀行WeLab Bank合作舉辦免費乘車日,乘客可於該日無限次免費乘搭此路線[72];2022年12月24日,九巴與服裝品牌UNIQLO合作舉辦免費乘車日,乘客亦可於該日無限次免費乘搭此路線[73]。 早在千禧年時,九巴在三輛行駛此線的巴士上運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測試到站時間預報系統,雖然香港高樓大廈林立,影響衛星信號傳送效果,但九巴在2001年時聲稱找到最新技術解決有關問題,更指同年年底會在部分巴士線應用該系統[21]。 在2002年,九巴繼續在行駛此線的30輛巴士測試GPS,協助巴士公司確定旗下巴士實時位置,以便早日透過創新科技為在中途各站乘客提供下一班巴士預計到站時間[6]。 九龍灣尖沙咀巴士2025 2015年12月,因應此路線九巴用車於服務時間前後需行走其他低排路線直至收車為止(即必須途經低排放區),而全線改派符合歐盟五期排放的Enviro500 MMC 12米(ATENU)。
九龍灣尖沙咀巴士: 九龍巴士35A線
此路線去程途經九龍灣商貿區、啟德隧道及土瓜灣下路;回程則途經土瓜灣上路、九龍城及新蒲崗(太子道東)。 特快路線213X屬13X線的特別班次,不經主線服務的秀明道、曉光街,亦毋須於非繁忙時間及假日繞經啟業邨和麗晶花園,以及全日不停曲街。 2012年香港首座零碳建築零碳天地落成,為香港政府宣佈《起動九龍東》計劃後,成為九龍東首批標誌性項目之一。 九龍灣(英語:Kowloon Bay)原指香港九龍半島東面的海灣,泛指紅磡至觀塘之間一帶海域,屬維多利亞港的一部份。 經大幅填海工程興建啟德機場後,原有海灣面積大幅縮小,現時「九龍灣」之名通常是指原海灣東面一帶,位置為牛池灣以南,牛頭角以西,東面接壤觀塘道及觀塘商貿區。 自政府填海造地起,建成的陸地命名為「九龍灣」,現在主要為工商業用地,也有少量住宅區。
隨着橫頭磡及樂富發展,本線於1972年4月27日起延長至樂富,1976年7月1日延長至橫頭磡。 九龍灣尖沙咀巴士 1984年6月5日,為配合竹園邨入夥,該線延長至竹園邨,成為竹園邨首條巴士路線。 由於往竹園邨方向需由界限街左轉聯合道,超過十米的巴士卻無法這樣轉入,因此為方便改派當時為最新車型的利蘭11米普通巴士,於1987年5月25日往竹園邨方向改由界限街左轉嘉林邊道,東寶庭道返回聯合道,來回程改經整段鳳舞街,不再經樂富中心,為竹園邨一帶居民提供直接往來九龍心臟地帶的巴士服務。 本線是九龍區最早開辦的巴士路線之一,在日佔末期更是唯一提供服務的巴士路線,路線編號「1」亦是由淪陷期間的1942年起採用至今。 戰後此路線的重要性一直與日俱增,其在1949年更成為全港首條使用雙層巴士行走之巴士路線。
九龍灣尖沙咀巴士: 班次
其中一輛AVBW於2021年2月被Enviro500 MMC 12米(ATENU)取代,同年7月被Enviro500 12米(ATEU)取代。 9號線於1986年至2003年間主要使用高載客量的丹尼士巨龍12米(3N)行走,2000年代加入利蘭奧林比安11米(S3BL)。 佐敦道碼頭於1998年停止運作(後填海成為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和屯馬綫柯士甸站),而機場快綫和東湧綫設在西九龍新填海區的九龍站於同年啟用,因此九巴8號線的總站於1999年2月28日,從佐敦道碼頭遷往九龍站。 自太古城總站關閉,以及耀東邨一帶發展,110線走線變得迂迴;加上班次疏落,以及九龍區只服務尖沙咀[註 6]及九龍站商住區一帶,客量偏低。 平日繁忙時間不會途經啟業邨、麗晶花園及宏天廣場,巴士車頭會張貼「不經宏天廣場、啟業/麗晶」的告示[註 2],受影響乘客可改乘224X線。
九龍灣尖沙咀巴士: 使用狀況
乘客登車時需以現金或八達通卡繳付車資,不設找贖;而每位成人乘客可免費帶同最多兩名四歲以下而且不佔座位的兒童乘車[34]。 九龍灣尖沙咀巴士 此外,乘客亦可透過多元化電子支付系統(e度嘟)繳付車資[註 2],乘客使用此付款方式不能享有與非九巴/龍運路線之轉乘優惠,亦不能享有「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及「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乘車優惠計劃」[36]。 此線於1991年2月10日起增派空調巴士行走,為九巴第四條由普通巴士改為普通空調混合的非機場巴士路線,而且空調巴士有其獨立行車時間表,當時空調巴士班次的車費則為$4.50[11][18]。 直至2012年5月7日,此線按《2011-2012年度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的建議[19]提升為全空調服務[20]。 110線開辦初期,九巴用車為都城嘉慕威曼都城9.7米(M)及利蘭勝利二型(G);中巴用車為丹拿珍寶(LF)及利蘭勝利二型(LV)。 1996年因應路線延長,九巴加派兩輛丹尼士長矛11米單層巴士(AN7/FP3732及AN12/FR667)行走,成為九巴當時唯一派出該款巴士行走的全日過海路線;中巴亦間中會派出空調巴士行走,用車為丹尼士飛鏢(DC)單層巴士。
九龍灣尖沙咀巴士: 服務時間
專營巴士低排放區政策於2015年12月31日生效,此路線雖未有途經任何低排放區,但其中兩條字軌需要柯打駛經中環低排放區的601P線,而獲改派原屬107線的Enviro500 MMC 12米(ATENU)。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3年3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 如要查詢路線的掛牌車輛調動,請參考hk2007.buscess網站中的詳細資料。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3年4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3年8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 當局預計乘搭此路線從東九龍往返尖沙咀,將較乘搭13X線快捷,秀明道及曉光街一帶13X線登車困難的問題可望得到紓緩,惟此路線東行之擬定收費亦較其高。
自開線以來,28線一直受到牛頭角總站坑位轉彎空間不足問題而只能派出車身10.6米或以下的巴士行走。 九龍灣尖沙咀巴士 直至2013年4月17日,方改與13X線共用同一坑位,使之能使用12米巴士行走。 九龍灣尖沙咀巴士2025 同年中起加入三輛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2米(3ASV)行走,是次亦為28線首度引入12米巴士行走。 至2014年,原有非低地臺掛牌車亦逐漸被富豪奧林比安11米(AV)取代,其後加入一輛富豪奧林比安12米(3AV)。 2015年,大量加入丹尼士三叉戟12米(ATR)取代同型號的10.6米版本、富豪超級奧林比安及大部分富豪奧林比安,直至2016年以原13X線的富豪超級奧林比安(3ASV)取代所有丹尼士三叉戟。 1949年4月17日,該線獲派香港首4輛雙層巴士行走,成為香港首條提供雙層巴士行走的路線。
九龍灣尖沙咀巴士: 九龍灣
因此,九巴及運輸署收到不少地區人士建議,在早晚繁忙時段取消停靠曲街巴士站,避免巴士須要從原有的靠右線跨過多條擠塞的行車線,纔可以在最左線的巴士站停站,以減少班次失準。 但運輸署認為因早晚繁忙時間於該站下車的乘客相當多(接近1000人次),若實施該等建議會影響現有乘客。 九龍巴士6號線是香港九龍市區的一條日間巴士路線,來往荔枝角及尖沙咀碼頭之間。 由於本線途經多處遊客熱點,九巴將本線冠以「特式購物遊」(Specialty Shopping)稱號,以吸引遊客乘搭[1]。 九龍巴士215X線是香港九龍的一條日間巴士路線,來往藍田(廣田邨)及九龍站,途經觀塘、九龍灣、紅磡、尖沙咀東部及廣東道。 其早上繁忙時間特別班次九龍巴士215P線則由藍田(廣田邨)單嚮往九龍站。
九巴派出4輛Enviro500 MMC 12米(ATENU)雙層巴士及1輛比亞迪B12A 12米(BEB)單層巴士作為掛牌車。 在本港眾多過海隧巴路線當中,目前只有110線採用循環線模式運作[註 2]。 然而有別於典型循環線,當巴士到達麼地道後,會稍作停留及更換車長;在個別情況下,乘客更需經由車長安排轉搭較先開出的另一輛巴士。 2018年10月,此路線陸續改派Enviro500 MMC 12米(ATENU/由龍運巴士借調之95XX)行走。
2001年加入低地臺服務,用車亦以當時新出牌的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2米(3ASV)為主。 2003年加入直樓梯巴士行走,用車以Enviro500 九龍灣尖沙咀巴士2025 12米(ATE)為主,其後於2006年與原619線的Wright車身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2米(AVW)對調。 九龍巴士8號線是香港九龍市區的一條日間巴士路線,來往尖沙咀碼頭及九龍站[1]。 28線開辦初期,用車以丹尼士喝采(N)為主;亦曾派出利蘭奧林比安(BL)[12]。 2002年改為全空調服務後,加入低地臺服務,以丹尼士三叉戟10.6米(ATS)行走。
由於往尖沙咀方向途經兩段東區走廊,不經英皇道鰂魚湧及炮臺山段,巴士公司特意宣傳為特快路線;過往新巴甚至透過報站系統,以「紅隧快線」之名作包裝[1],有關推廣已於2014年10月中結束。 自2008年,此路線加入配Enviro500車身的富豪B9TL 12米(AVBE)行走,並取代上述兩款用車,成為2號線往後五年的主要車款。 期間曾經加入配Wright Eclipse Gemini車身的同款車型(AVBW、AVBWU),但目前前者已經被換走。 深水埗區議會則於臨近改動前始爭取復辦來往觀塘市中心的全日巴士線,惟兩年過後仍未果,期間九巴只在實施前述改動後11星期再增設2A、6D與11B、11D之八達通轉乘優惠,總車資為2A、6D線之車資。 1910年代何啟爵士和區德在九龍灣北岸現時太子道一帶的九龍灣範圍填海,擬發展花園城市住宅區,其後卻因罷工浪潮[註 1]和經濟衰退致工程未能完成。
1990年代政府為未來因機場搬遷而空置的啟德用地作出多項規劃研究,曾建議填平九龍灣及跑道之間的水域以提供更多土地發展。 至2000年代受到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的司法覆核影響,規劃署檢討《啟德發展計劃》,以「不填海」原則規劃啟德和九龍東的未來發展[2]。 隨著工業轉型及商業發展,填海地段於1981年起用作啟德機場停機坪和貨運區、九龍灣工業區、九龍灣貨物起卸區和牛頭角工業區等用途[1],北面亦成麗晶花園及啟業邨一帶的住宅區,而由地鐵九龍灣車廠上蓋德福花園則成為區內重心。 至於原有的臨時房屋區則於1991至1999年間被政府收回作土地拍賣,並發展為多幢商貿樓宇,以及各式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 1950年代港府在日佔時期擴建啟德機場的基礎下,決定把啟德擴建為現代化機場,在九龍灣海面填出一條超過三公里長的現代化機場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