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副校長張妙清教授及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國王學院)精神、心理及神經科學研究所執行所長Ian EVERALL教授簽署合作備忘錄,標誌兩校在精神健康範疇的合作。 強光治療組使用燈箱,在接受為期5周、每天30分鐘的強光治療。 治療方法是讓患者對着發出強光的燈箱,讓他們感覺如身處日光照射的環境。

他們於 2021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3,分析了英國生物庫超過 400,000 名參與者的大型數據。 結果發現,持續睡眠不足(少於或等於六小時)是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獨立致病因素,包括高血壓、心房顫動、肺栓塞和慢性缺血性心臟病。 教育局策略夥伴陳嘉雯說,資源冊有兩個特色,包括用故事及趣味作為切入點,希望做到見物見人,每一個主題文物都運用不同的學習策略,從課堂中的導入以至於鞏固學習都能夠兼顧。 另一個特色是靈活運用,以40分鐘整個課堂作為流程設計,每一個文物主題設計了2至4個學習活動,每個活動由5至15分鐘不等,目的是引發學生閱讀地圖及運用資料的能力,觀察推論及歸納等。 政府一向非常關注露宿者需要,於二○○四年起,社會福利署資助三支地區露宿者綜合服務隊,支援港、九、新界各區露宿者,為他們提供輔導、緊急援助、短暫住宿等等,以協助無家者脫離露宿生涯、改善生活。

榮潤國教授: 團隊

[6][13] 據騰訊網數據顯示,部分關鍵詞如「移居加拿大條件」等搜索量環比上漲2846%。 但隨着「移民搜索潮」的傳出,各搜索引擎等平臺均不再提供此類關鍵詞搜索趨勢的查詢數據,其中百度在2018年3月就不再提供此類關鍵詞搜尋指數。 2022年4月3日,習近平當局宣佈「嚴格堅持社會面清零不動搖」後,當天移民的整體搜索指數上升440%,視頻相關來源也暴增1455%。 [14] 潤學也在這樣的環境下應運而生,在中國社交媒體上成為一種新興的網絡文化。 自2000年始,臨牀研究中心的合作夥伴包括威爾斯親王醫院、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廣華醫院、仁濟醫院和屯門醫院。

  • 青少年的父母如患有失眠問題,他們出現失眠的風險是一般人的3倍。
  • 自2000年始,臨牀研究中心的合作夥伴包括威爾斯親王醫院、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廣華醫院、仁濟醫院和屯門醫院。
  • 我們相信中西醫藥是互相補足的,所以我們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西醫治病的疑難問題。
  • 治療方法是讓患者對着發出強光的燈箱,讓他們感覺如身處日光照射的環境。
  • 如果看電視後仍睡不著,不妨改用其他方法如聽音樂或看休閒書刊等,但記著別過份集中精神,更忌思考,否則未必能發揮到作用。
  • 榮潤國 而腦小血管病的發病率更高,本港約有三分之一長者的腦內潛伏著腦小血管病,令很多長者出現行動緩慢和步履不穩等情況;腦小血管病更會引致中風和認知障礙症。
  • 榮潤國 研究團隊亦發現,預防失眠組青少年的總睡眠時間有所增加,他們日間嗜睡的情況亦得以改善,並培養了的良好睡眠衞生習慣。

兩校期望透過結合雙方的專長及優勢,配合數碼時代創造的機遇,於未來五年革新整個區域的精神健康服務模式。 他認為,近年失眠求診者趨增的原因是電子產品愈漸普遍,很多專業人士辛勞一天後,回家仍需查閱電郵,倍感壓力,形容他們似24小時均需要工作。 正常的睡眠週期,當進入REM階段,腦袋變得活躍並開始發夢,這時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會令身體肌肉失去活動能力,以防身體按着夢境鬱動而受傷,只餘下眼球、聽覺及呼吸系統保持運作。

榮潤國教授: 改善睡眠認知 青少年失眠可預防

現時全港平均每十萬人只有4.5個精神科醫生,僅為英國的三分之一。 為應對多項全球挑戰,兩校將共同進行一系列合作項目,包括研究及學術交流。 計劃亦涉及建立一個採用創新科技以提供精神健康研究及服務的實驗室。

其中,社區服務更包括露宿者綜合服務和單身人士宿舍項目,其服務對象正正是將於今日啟動的「無窮健康列車」所服務的弱勢社羣。 榮:60歲以上長者約1%至2%患有RBD,控制病情可大大減低他們的受傷風險。 曾聽過有病人為免在睡夢中失控,在睡覺前會綁着自己,或訂做如「棺材」的牀,限制自己的行動。 榮潤國教授 其實這樣反而增加病人的窒息風險,我建議由改變家居環境着手,牀附近不要擺放可鬱動的東西,例如鐘、刀、電視機、電話;牀上多放軟枕,又或選擇較矮的牀架,以防在睡夢中跌下牀。 針對RBD的徵狀,可以從藥物入手,例如使用安眠藥、褪黑激素等,大約六至八成機會可減少病人鬱手鬱腳的情況。 榮:根據科學研究,人之所以要睡眠,除了因為身體需要休息,還有助腦部排走新陳代謝下的廢物,以及鞏固腦部記憶。

榮潤國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聲明

團隊已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醫療科技創新平臺」()項目提出申請。 榮潤國教授2025 榮潤國教授2025 榮潤國教授強調睡眠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建議保持良好的睡眠衞生,如保持規律的作息模式和避免在睡前使用電子產品。 最普遍的柏金遜綜合症成因是原發性柏金遜病,亦即第二普遍的腦神經退化疾病,以及腦小血管病。 現時,估計全球有610萬名柏金遜病患者,在中國和香港則分別有170萬及1.2萬名患者;隨著人口老化,預計患者人數於未來20年內將倍增。 榮潤國 而腦小血管病的發病率更高,本港約有三分之一長者的腦內潛伏著腦小血管病,令很多長者出現行動緩慢和步履不穩等情況;腦小血管病更會引致中風和認知障礙症。

在剛被委派到社會福利署時,我已探訪過救世軍提供露宿者服務的單位,對於機構及負責職員不斷為服務注入創新設計,以切合服務對象需要有很深刻的印象。 例如:救世軍組織前露宿者成為義工隊服務長者及弱勢家庭以加強他們重過新生活的信心、組織露宿者參與足球賽事以提昇個人改善生活的動力。 理大三年級生Tommy中三時參與計劃,他稱當時一週失眠兩日,「好想瞓,數綿羊分散注意力但覺得無用,令自己更唔想瞓」。 參加治療後,他說瞭解到「失眠並不恐怖」,如因睡不着而感壓力,則變成惡性循環,更難入睡。 另外,立法會早前於6 月通過教育局的建議,調高主任級教師的比例之餘,亦提高小學校長薪酬,從而更容易吸納入才從事小學教育,有利於香港教育的長遠發展。 老師一直是一個熱門職業,可以作育英才之餘,人工高、福利好 ,最重要的是工作穩定。

榮潤國教授: 研究重點

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要鑽牛角尖,只顧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別人的想法。 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保持健康的心態,不能只期望獲得讚賞而不肯接受批評。 遇到問題時,我們不妨與值得信任的人傾談,聽取別人的意見,或許能讓我們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 中大精神科學系李朝江家族睡眠檢查室獲賽馬會「新冠肺炎緊急援助基金」捐助,推出手機應用程式支援失眠患者及與新冠失眠有關的網站(),同時我們亦設立了Facebook及Instagram社交平臺,希望向公眾推廣健康睡眠有關資訊。 榮潤國 他強調為安全及資源公平考慮,要求非宿生購買「蛇飛」住宿,實有其必要。 榮潤國教授2025 答案是因人而異, 雖然研究指成人一般每天應睡7至8小時,但並非一定要 睡足8小時才叫夠,更重要是看第二天你是否精神充沛, 會否經常打盹眼睏,不要以為上課開會頻打哈欠只是因 為太沉悶,其實可能已表示你睡眠不足。

榮潤國教授: 移民潮

教授提醒,充足的睡眠時間固然重要,但良好的睡眠質素講量更講質。 榮教授指:「老是睡不着、半夜醒來或提早醒來等,都是睡不好的現象。」引致睡眠質素差的原因可以很多,例如壓力、睡眠習慣以至睡房佈置及環境等,另外一些睡眠疾病如睡眠窒息症,也會影響睡眠質素。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早前聯同港大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以及加拿大魁北克市拉瓦爾大學心理學院,進行了全球首個針對高危青少年的「預防失眠」隨機對照研究計劃,結果證明能有效在一年跟進期內將青少年的失眠風險減低71%。 左起:加拿大拉瓦爾大學心理學教授Charles Morin教授(螢幕上顯示Zoom直播畫面)、港大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助理教授李馨博士、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系主任榮潤國教授及研究助理教授陳銀燕博士,以及研究參加者Tommy。

榮潤國教授: 我們的服務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最近與16個國家或地區代表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習慣性睡眠時間較短的人與睡眠充足者相比,出現「新冠肺炎長期綜合後遺症」(俗稱「長新冠」)的風險是後者約兩倍。 1響應世界睡眠日,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研究團隊鼓勵大眾每天都應獲得充足睡眠,以達至最佳的健康狀態。 世界睡眠協會今年將 3 月 17 日定為世界睡眠日,主題是「睡眠對健康至關重要」。 目的是宣傳健康睡眠像均衡飲食和恆常運動一樣,也是身心健康的基礎。 青春期是成長的關鍵時期,除了身體、行為和情感上會出現變化外,也是精神疾病發病的敏感階段,而失眠便是其中一個誘發精神和情緒問題的風險因素。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聯同港大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及加拿大魁北克市拉瓦爾大學心理學院,作出首個青少年預防失眠計劃,可減低失眠風險達71%。

榮潤國教授: 中大證實抑鬱症與快速眼動睡眠期行為障礙共病患者的直系親屬更易出現腦退化徵狀 研究發現為促進精準精神醫學和預防腦退化疾病提供新見解

在NREM階段,身體機能減慢,呼吸變淺,心率變慢,血壓下降,肌肉鬆弛,腦部亦進入休息期,眼球會停止轉動。 榮潤國教授 當進入REM階段,腦部則開始活躍,發夢期開始,如果在這階段中醒來,夢境會比較印象深刻。 榮潤國教授2025 中大與港大研究團隊於2015至2018年招募93名中年「貓頭鷹型」(習慣晚睡晚起的夜晚型)抑鬱症患者參加輔助強光治療,當中八成是女性,平均年齡46歲,慣常上牀時間約為凌晨2時,起牀時間則大概為上午10時半。 這項跨院校的研究是全球首次針對高危青少年進行「預防失眠」的隨機對照研究。 榮潤國教授 為確保研究項目可轉化成實際應用,讓最多病人受惠,團隊將與不同專業和界別的專家合作,包括醫護、心理學及工程學專業人員。

榮潤國教授: 中大響應世界睡眠日2023呼籲關注睡眠健康 睡眠問題可增加患長新冠、情緒病及心血管病等風險

研究團隊亦發現,預防失眠組青少年的總睡眠時間有所增加,他們日間嗜睡的情況亦得以改善,並培養了的良好睡眠衞生習慣。 榮潤國教授2025 失眠是都市人常見問題,睡眠不足不只令身體變差,也會影響心情。 中大精神科學系教授、沙田醫院睡眠檢查室主管榮潤國醫生,研究睡眠問題30年,曾受訪分享遇到一個年輕醫生因工作壓力,長期受失眠困擾;並分享了5個對付失眠的貼士,原來週末即使補眠,也不宜超過2個小時。 榮潤國教授2025 我們的精神科專科醫生會透過應用最新的神經科學發現、診斷方法和治療幹預,為有不同精神健康問題的人士提供全方位的治療。 過往有研究顯示,出現失眠的機會率於青春期顯著增加,反映這段時間是預防失眠的關鍵時期。

榮潤國教授: 相關文章

如在這期間突然醒過來,身體有可能未反應過來而無法活動,不過這情況很短暫。 所以有人指念經有幫助,其實只是因為念經需時數分鐘,身體慢慢可重新鬱動。

榮潤國教授: 榮潤國教授

出席儀式的醫護界代表包括新生精神康復會主席譚贛蘭女士(右六)及代理行政總裁黃宗保先生(右五)、精神健康基金會主席劉英傑醫生(左六)。 精神科學系教授兼睡眠檢查室主管榮潤國校友(86聯合內外全科醫學)分享指,常持開放態度看事物,懂得提問、追尋,自能在學術研究之中找到樂趣。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與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國王學院)在3月8日簽署合作協議,加強彼此長期的合作夥伴關係,促進法律、醫學和生物醫學領域上的進步,並首次加入精神健康範疇。 該研究團隊在另一個研究中亦證實睡眠不足與心血管病風險之間存在因果關聯。

其中一位研究參加者鄭女士患抑鬱症逾20年,同時伴隨失眠問題,但因服用安眠藥導致出現夢遊情況,大約凌晨3至4時才能入睡,脾氣較差,後來經醫生轉介至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強光治療,希望可以找到新方法幫自己及其他人。 鄭女士表示,在2017年接受五週強光治療,接受治療一週已感到有改善,可能早起、幾乎會自然醒,睡眠時間漸漸提早,開始有想睡覺的意識,未照前只想賴在牀上,不願起身」,如今已不用再服安眠藥。 榮潤國 【本報訊】濫服安眠藥隨時可能引致夢遊等「異類睡眠症」。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研究指出,情緒病患者出現「異類睡眠症」,包括睡食症、發夢期夢遊等的患病率達4%至8.5%,該症甚至引致睡眠暴力。 在80年代初,「精神科」相對屬較「冷門」的學科,為何榮潤國會對這科情有獨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