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平緩的岸邊徑,走過荒廢村,在支路左,便要上升一段攀至北潭凹,在此可乘巴士小巴離去。 麥理浩徑路線圖2025 麥理浩徑第七段嘅賣點就係可以同時穿越兩座山啦。 行山者先後跨越針山及草山,路線嘅上落幅度大。 草山嘅路段以水泥及泥徑為主,斜度及難度較高;而草山則係以馬路為主,坡度較低及較易走。 如果想睇靚景之餘又想挑戰高難度,就要試下麥理浩徑第三段啦!

  • 如果你有行過,你會發現麥理浩徑是「應有盡有」,有海岸、有山嶺、有山谷、有水塘,既可欣賞到新界的郊野景觀,亦可遠眺九龍半島的城市風光。
  • 如有需要,請免費下載香港增補字符集(HKSCS),以閱覽廣東話字符。
  • 而由於美景甚佳,當然要付出時間,完成整個路程大約需要5小時,行山前要預留充足時間。
  • 如果你已經準備好裝束,卻還沒有頭緒決定應該先踏上哪一段路,看看漁護署製作的這十條短片,一定有助你瞭解麥理浩徑的不同面貌不同性格。
  • 燒烤場外面的馬路就是西沙路,有巴士出市區。
  • 由基維爾營地開始,攀越大老山嘅山脊至沙田坳,再繞過獅子山嘅山腰,經筆架山及鷹巢山自然教育徑至大埔公路。
  • 香港電臺在2006年派出攝製隊潛入水底拍攝,並製作成《獅子山下》,網上收看可按這裡。

過程當中需要一口氣攀過四個海拔約400米嘅山峯,包括:巖頭山、畫眉山、雷打石山和雞公山,所以一定要有充足體力先做到。 麥理浩徑路線圖2025 相信大家只要做足準備便可挑戰成功,途中仲可眺望塔門、蚺蛇尖、馬鞍山等景色,風景一流。 麥理浩徑第3段約9公里,並不算長,但上落多,體能需求大,另外路徑受沖蝕問題影響,亦需一點技巧。 麥理浩徑路線圖 雖然沿途多支路,但標示清晰,沿大路走不易迷路。

麥理浩徑路線圖: 麥理浩徑第四段 (水浪窩 – 大老山) 遊記按此 難度:★★★★☆ 距離:約12.5公里 時間:約5.5小時

此段是麥理浩徑中難度較高的路段,尤其中後段對體能的要求較高。 登臨雞公山,眼下是企嶺下海的泥灘海岸,不遠處聳立著馬鞍山。 路線沿著山徑下降,後段轉入林蔭下的山徑,最後下走至水浪窩完成麥理浩徑第三段的行程。 麥理浩徑第二段雖然較為艱辛,但由浪茄灣起至香港最優美的海灘大浪灣,是此道遠足徑最為精華的迎海路段,實在不容錯過。 此後是一段下坡路,可從另一角度感受萬宜水庫之寬廣及碧清水色。

西灣為大浪灣其中一個沙灘,遊客在暢泳之餘,亦可在多家士多休息或補給。 麥理浩徑第二段的路徑起始於浪茄沙灘側的山坡。 下降浪茄後,上升的路段是第二段中最為艱辛的部分。 山徑隨著石級不斷攀升,在途中可於涼亭稍事休息。

麥理浩徑路線圖: 麥理浩徑第七段 (城門水塘 – 鉛礦坳) 遊記按此

這段落山路感覺漫長,有時是時大時細的石級,有時是沖蝕嚴重的爛路,要在石頭及樹根滿佈的地面上行,很考驗腿部肌肉及膝蓋,可能會落到腳震。 途中有支路往黃毛應,不要理會,繼續沿麥徑大路行即可。 續沿麥徑走,繞雷打石山腰行,這段路先上後落,全是泥路或石路。 由上轉落之後,會見到雞公山屹立眼前,還會見到一會兒要上山的山徑,見到都覺得辛苦。 途中,還會見到一條往榕樹澳的支路,繼續沿大路行便可,不久落到百多米高的山坳,建議大家在此處休息補給,因為之後就要上399米高的雞公山。 麥徑第3段一開始就是石級路,不斷上山,大約1.2公里的路,要由140米高的北潭坳上到400米高的位置,接近牛耳石山頂。

今年是麥理浩徑40週年,難得曾獲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世界20條夢想遠足徑之一,作為香港人,至少都應該踏足過其中一段吧。 麥理浩徑全長100公里,分為十段,由東至西橫跨新界八個郊野公園,即西貢東、西貢西、馬鞍山、獅子山、金山、城門、大帽山和大欖郊野公園。 如果你有行過,你會發現麥理浩徑是「應有盡有」,有海岸、有山嶺、有山谷、有水塘,既可欣賞到新界的郊野景觀,亦可遠眺九龍半島的城市風光。 如果你已經準備好裝束,卻還沒有頭緒決定應該先踏上哪一段路,看看漁護署製作的這十條短片,一定有助你瞭解麥理浩徑的不同面貌不同性格。 離開嶂上,續沿麥理浩徑走,初段是平路,之後到分岔口,直行往榕樹澳,而麥徑則轉左上山,有路牌指示往水浪窩方向,向畫眉山進發。

麥理浩徑路線圖: 麥理浩徑第十段 (田夫仔 – 屯門何福堂) 遊記按此

這段上山路不太辛苦,很快就來到山腰開揚處,能夠回望牛耳石山。 最終,落到水浪窩的燒烤場,完成麥徑第3段,那兒有涼亭、廁所、收費水機及汽水機。 燒烤場外面的馬路就是西沙路,有巴士出市區。 離開燒烤場轉右,沿行人路行,不久會見到往西貢方向的巴士站,再繼續行前並過馬路,就會到往馬鞍山方向的巴士站,九巴99號往恆安經烏溪沙鐵路站,九巴299X則到沙田市中心。

  • 沿著麥理浩徑的指示牌行走,會遇上多條支線,可分別通往白石橋、蓮花山、柴灣角、河背及青龍頭等地。
  • 麥理浩徑第七段嘅賣點就係可以同時穿越兩座山啦。
  • 山徑隨著石級不斷攀升,在途中可於涼亭稍事休息。
  • 難度:★★★☆☆ 距離:約9.5公里  時間:約3.5小時  難度方面,一開始鉛礦坳上四方山一段較為陡斜,走至四方山後山勢會較為平緩,但距離較長,需要一定體力應付。
  • 如果你覺得起步時體力充足所以快上山的話,有可能令身體未及熱身或適應而「爆偈」,所以建議登牛耳石山要慢慢行,多休息。
  • 雖然難度較低,但前往起點非常不便,需要乘坐的士於基維爾營地下車,然後行過去起點。

沿途走經市區、鄉郊、水塘與高山,景觀多樣。 惟路徑被維多利亞港分隔,只能以交通工具配合,缺乏完整性。 此外,部分路線的方向以塗漆標示,指示欠清晰,但近年已有所改善。 難度:★★☆☆☆ 距離:約15公里 麥理浩徑路線圖 時間:約4小時 麥理浩徑第十段可說是麥理浩徑第九段的延長版,路徑以林務車路及引水道的水泥路為主,除了距離較長外,整體難度不高。 景色方面,麥理浩徑第十段會途經大棠楓香林、千島湖清景臺等熱門郊遊熱點,而尾段屯門引水道都有開揚的屯門景色,風景不俗。

麥理浩徑路線圖: 難度:★★★★☆ 距離:約10公里 時間:約4小時

在漁護署的網站上,第3段的難度有3粒星,為最高難度。 總結而言,麥徑第3段不適合入門人士以及體能較差、少運動的朋友。 由牛耳石山行多近兩公里後,便會由開揚之地轉入林中,不久便見到簡陋的嶂上營地,有一些燒烤場散落路上,還有小支路往旱廁。 營地盡頭是分岔路,轉右是嶂上郊遊徑出猴塘溪,左邊是繼續行麥理浩徑,而直行則往嶂上的許林士多。 麥理浩徑第三段攀越西貢西的數個高山,途中除了可遠賞斬竹灣及企嶺下海,也可欣賞馬鞍山的雄姿。

麥理浩徑路線圖: 難度:★★★★☆ 距離:約10公里 時間:約4小時

麥理浩徑第十段的起點位於田夫仔營地的入口。 在林務車道依照大欖湧水塘的方向行走,走經田夫仔村便可到達永吉橋。 前往麥理浩徑,可以在此站的下一個站落車,因為距離起點更近。 相信唔少行山人士都會對麥徑九段「耍手擰頭」,雖然該行山徑難度較低,但麥徑九段景色比較沉悶。 同時間,「麥理浩徑第九段」全段亦係越野單車徑,行山人士要小心單車往來。 上完雞公山,意味住上山的路完成,但不代表之後兩公里的落山路輕鬆,因為要落300米高度至水浪窩。

麥理浩徑路線圖: 麥理浩徑第四段 (水浪窩 – 大老山) 遊記按此 難度:★★★★☆ 距離:約12.5公里 時間:約5.5小時

麥理浩徑第九段的起點在荃錦坳的郊野公園管理站。 麥理浩徑路線圖2025 在閘口後的林務車路起步,先會見到一些低矮的海芋。 隨徑上走不久,便見一些沒有背靠的木製座椅可供休息。 這些簡單的座椅狀甚天然,而且沒有塗上顏料,在郊野較為少見。

麥理浩徑路線圖: 麥理浩徑第十段 (田夫仔 – 屯門何福堂) 遊記按此

雖然難度較低,但前往起點非常不便,需要乘坐的士於基維爾營地下車,然後行過去起點。 衛奕信徑是本港第四條長途遠足徑,以第27任港督衛奕信爵士(Sir David Wilson)命名,並於1996年正式啟用。 路線大致由香港島南部起,往北延伸至太古;轉接至隔海的藍田後,再北上至南涌畢,沿途共經過八個郊野公園。 景色方面,麥理浩徑第九段全程置身林蔭之下,沒有太多景色可言。

麥理浩徑路線圖: 麥理浩徑第七段 (城門水塘 – 鉛礦坳) 遊記按此

不過,在馬路對面有汽水機、廁所及涼亭,是個等人集合的好地方,而且那是路上最後一個有完善設施的水廁,建議大家出發前在北潭坳「痾乾痾淨」才起步。 麥理浩徑路線圖 如閣下的系統未能支援,有關字符將會顯示成空格、問號或者方格等。 麥理浩徑路線圖 如有需要,請免費下載香港增補字符集(HKSCS),以閱覽廣東話字符。

麥理浩徑路線圖: 難度:★★★★☆ 距離:約10公里 時間:約4小時

每年11月的第3個週末,樂施會均於麥理浩徑舉辦毅行者。 麥理浩徑路線圖2025 起點是大網仔路北潭湧閘口,終點原為於掃管軍營,自2009年起更改為元朗保良局賽馬會大棠渡假村。 參賽者需於48小時內行完全長100公里的麥理浩徑,最快完成時間約11小時。

麥理浩徑路線圖: 麥理浩徑第十段 (田夫仔 – 屯門何福堂) 遊記按此

麥理浩徑三段,是麥徑中難度較高的一段,需要行走三上三落的山勢,屬中上難度。 但始終是麥理浩徑的關係,路徑指示非常明確,而交通亦頗方便,可免去計劃行程的煩惱;而此路線沿途亦有海景及山景相伴,景色不俗。 麥徑三段可以說是一條景色平均而難度較高的入門路線。 麥理浩徑是香港首道長途遠足徑,於1979年啟用,以第25任港督麥理浩爵士(Sir Murray MacLehose)命名。 路線大致由東部的西貢起,伸延至西部的屯門,途中穿越八個郊野公園。

麥理浩徑路線圖: 麥理浩徑第四段 (水浪窩 – 大老山) 遊記按此 難度:★★★★☆ 距離:約12.5公里 時間:約5.5小時

當離開山林,景色變得開揚,就代表快到山頂,行過一段最爛的山路後,就抵達雞公山山頂。 山頂的打卡位置是標明雞公山高度的木牌,上面還畫了個公雞頭。 行至山坳位置,是個分岔口,逆時針數,會有4條路可選,首先最右邊的是往榕樹澳的路,之後是麥理浩徑,再之後是登雷打石山的小路,路口不明顯,最後是往北潭的山路。 如果想中途撤退的話,可走往北潭的路,此路可回北潭路的鯽魚湖。 之後要落海拔百多米,到畫眉山與雷打石山之間的山坳,這段山路很考落山技巧,因為行山徑沖蝕情況嚴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