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諾道西為當時的食米批發中心;德輔道西一帶則是海味和鹹魚的集散地。 此後上環一直隨著香港經濟而發展,其他行業亦在區內發展。 記者跟Sam哥上落中環窄街,氣囉氣喘之際,忽然轉入歌賦街的長樓梯,直達住宅的地庫,聽見機器作動的聲音,原來Sam哥帶大家見識地底山寨印刷廠。
鶴佬人出自河洛,即是中原一帶,河南黃河與洛水之地,鶴山人跟鶴佬人只是名字上比較相似罷了。 戰後初期,香港50至70年代,中上環洋行及報館林立,中上環滙集了不少小型印刷廠,衍生了超過一百間印刷廠、紙品、油墨、燙金、電版等店舖。 單單是永利街便有十餘間印刷的商戶,替中上環區的各大小洋行印製合約、發票、戲票等生意滔滔不絕。 身為中國人要感到驕傲,因為印刷這門技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其餘三個發明是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這四種發明亦直接推動了歐洲文明的發展。 印刷術相信是由抄寫佛經而發明,中國史上活字印刷的記載,首推宋代畢昇於約1040年發明之活字印刷術,當年只是用膠泥製作字粒供印刷用,於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裡有記載。
上環印刷: 上環印章
目前尚不清楚她是否停止了她的Kurious Grocery品牌。 上環印刷2025 回想從前,印刷行業那繁華氣象令黃伯面上泛過一陣嫣紅,「以前我哋行頭好大,而家一個人係好難生存,我哋呢啲(獨力經營)叫偷雞,夾硬嚟!」未言休,是要捱下去嗎? 樂觀的黃伯教精記者,「做人最緊要唔計較,肯搏命,人哋畀張稿你,你就要做得到。」面對前景,他笑言:「做多十零廿年無得做啦,科技進步呀嘛!」 訪問那天,又雨又寒,黃伯重複整理著未能滿分的菲林底稿,低溫未阻他勤勞地「搵食」。 Sam哥讚黃伯隨遇而安,對面新建商廈餐館四扇大排煙門,日以繼夜放送濃熱油煙,夏天時更甚,但黃伯照樣硬食,並指對家都是做生意,不想投訴,「唔願阻人搵食」。
不過隨著柯式印刷 offset printing 的興起,幾家鑄字粒店於 年間相繼結業。 任先生以笑容及親切的對話,令人瞭解到鉛字粒之外,還有印刷所需之電板,植字後製作碼版之過程,店舖內還可以看到不少商業發票、訂貨單等印刷品等。 中藥店林立的文鹹東街與文鹹西街,有「南北行」之稱 ;海味店則集中在德輔道西一帶,老一輩稱呼該區為「三角碼頭」。 而荷里活道及摩羅街一帶,以古玩店著名,吸引不少中外遊客在此尋寶。
上環印刷: 實做實試 工作坊分享字寶
我對客家文化感到興趣,對於任先生談及鶴山人,才知道香港印刷界之中,不少從事印刷的人都是來自廣東 (江門) 鶴山。 鶴山、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這幾個僑鄉統稱為「五邑」,因為土地貧脊,不少邑人離鄉別井到遠處謀生。 而鶴山人在香港,主要從事印刷業、照相館、茶葉和故衣(斷當衫)等四大行業。
- 上環 文華裏 圖章街位於上環地鐵E2 出口附近一條小巷,又稱香港上環圖章街,以傳統手雕圖章廣為人知,半閒山館亦是其中較為出名的,所以說香港那個地區可以代表「圖章香港」,就非上環圖卓街莫屬。
- 當中的「金銀業貿易場」及其他2家交易所就在上環的蘇杭街。
- 別忘記中文字總共有大約五千個字,加上大小各種尺寸,以及重複的字粒,印刷廠需要大量人字架去擺放及管理字粒,並不是一樁簡單的事。
- CraftHongKong 創辦人 Jane Li是一位擁有GIA Graduate Gemologist (珠寶鑑定研究寶石學家)資格,曾奪得多項珠寶設計獎項的珠寶設計師。
強哥是合興印刷的第二代傳人,接手父親的印刷店,他82年入行,到91年買下現有的舖位,繼續這行業。 上環印刷2025 訪問時候,他正處理活動遊戲券的針窿線,即把票尾變成可沿線撕下的模樣。 店內有8座大機器,包括不同型號的印刷機,但他慨歎市道只及80年代好景時的兩成,現時onemanband一腳踢,也出租「車位」給行家使用,同行可互利合作。
上環印刷: 香港 中上環 活字印記
行完中上環,順著皇后大道西,去到西環正街的聯華茶餐廳歎茶。 上環印刷 茶餐廳1964年已開業,是附近老街坊日常「打躉」好去處,價錢也夠曬街坊價,好似一個西式快餐,35蚊就有飯有湯,效率也快,十分鐘內熱辣送到。 茶餐廳保留不少舊有的裝修,對比附近一大堆因應自由行而新進駐的扮復古茶餐廳,簡樸小店更顯真材實料。
不少和出版相關的專題節目,製作人都特地找Sam哥借用場地,例如港臺的「華人作家」系列電視節目。 古時活字印刷在中國並不普及,因為泥活字字型不穩定,而銅活字成本太高,加上中文字筆劃比起英文字型複雜,管理及規模難以控制。 活字印刷術是在小鉛字粒上澆鑄凸起的單字,然後按照付印的稿件,揀出所需要的單字,組合排成一個版面而施行印刷的方法。 CraftHongKong 創辦人 Jane Li是一位擁有GIA Graduate Gemologist (珠寶鑑定研究寶石學家)資格,曾奪得多項珠寶設計獎項的珠寶設計師。 自小喜愛中國文化,學習中國書法,機緣巧合下接觸篆刻手雕技巧及印石收藏品,便愛上了這項傳統手藝並希望將篆刻手藝文化傳揚至新一代的香港人。
上環印刷: 文華裏圖章街 ( 上環圖章街 )
香港活字印刷的發展,自從 1960 年代天天日報動用了 120 餘萬元購入了全世界第一臺滾筒柯式印刷機,從此執字粒開始轉為植字方式,印刷亦由滾筒印刷提升至高速柯式印刷。 我認為宗教經書的印製間接發展出活字印刷技術,除了中國佛經,西方的聖經推動了德國人古騰堡 Gutenberg,於 1452 年開始鑄造鉛字及使用印刷機印刷聖經,雖然古騰堡辦活字印刷弄得破產收場,但是由他開始了現代活字印刷的發展。 由荷里活道轉入平安里這條小巷,拾級而上原來營運著一間「友誠印刷」,平日走過也不曾留意到。 最後走到西街,進入了一家經營了兩代的印刷廠,由店主任先生細說香港活字印刷的典故。 一夥人先走到威靈頓街斜路「有恆印務」,隔著馬路去看這家小店,仍然靠著數臺手動印刷機經營名片、宣傳單張等印刷業務。 走到歌賦街的轉角位,聚集在一家舖閘半掩的「富誠燙金」前,老闆忙裡偷閒出來談笑風生,他只做熟客生意,經營專業燙金業務,就連何超儀結婚禮帖上的燙金效果亦是由他操刀。
上環印刷: 上環圖章街
一入大門,已被閣樓外牆的關二哥高高在上的神位而震懾,上香插花需要擔梯上落。 走上閣樓雅座,放置幾張卡位,轉角處會看到虎紋貓叔在紙皮箱上小睡,看見有客人來只瞄兩眼,又再回到無盡的境界去。 必食推介是焗豬扒飯,廚師先把飯加入蛋炒香,配合番茄紅蘿蔔焗厚豬扒,豬扒脂肪少,口感好,即叫即焗,冬天食最開心。
上環印刷: 香港中上環 活字印刷
週未跟家父談及這一次執字粒的經驗,原來他亦曾經當了一年印刷學徒,由照鏡到執字粒,原來他頗有經驗,還講了兩個我忽視了的活字印刷要點:1. 字粒之鉛合金是運用了熱縮冷脹的原理,這兩點在整個活字印記之旅中亦未曾提及到。 在今日的香港交易所的前身「聯合交易所」成立之前,香港的股票及期貨主要由4個交易場所負責。 當中的「金銀業貿易場」及其他2家交易所就在上環的蘇杭街。
上環印刷: 上環
但隨著尖沙咀中港碼頭陸續提供來往澳門的航運服務,信德中心的港澳碼頭就不再享有這個專利,此外上環信德中心的天台設有直升機場,提供來往香港至澳門的直升機客運航線。 上環(英語:Sheung Wan)[註 1],位於香港島中西區的北部,東起鴨巴甸街、永吉街,西至威利麻街、南至皇后大道中,上環於區議會設有兩席議員,分別名為上環選區及東華選區,而信德中心至無限極廣場一帶則屬鄰近的中環選區。 2009年於英國就學時的Kiri為容祖兒《兩面》作曲,是她第一個作品。
上環印刷: 中國人 與 印刷術
Kiri T(1994年12月27日—),謝曉盈,香港創作女歌手/獨立流行(Indie Pop)/英語流行音樂歌手,現為香港英語流行歌的主要歌手之一。 2015年以「Twenty-Something」出道,現為香港華納唱片旗下藝人。 Sam哥平日繼續堅持老本行外,也辦民間導賞團及活版印刷工作坊,除了是經營上的轉型,更多還是把這份集體回憶傳承下去。
上環印刷: 主要交通幹道
鉛字粒除了澆鑄製成之外,昔日大報館的印刷房內,每當遇上所欠缺的字型時,有師傅即場在鑄字機前雕出鉛字粒,這門工藝真的令人敬佩。 執字粒花光眼力,原來排版亦殊不簡單,二十世紀年代大家都在 Microsoft Words 上環印刷2025 裡面進行排版,昔日活字粒排版要用上鉛片、瓜打、銅片等工具,分別畫行距,字距及畫線,有些時侯要配上標點符號及特別花紋。 執字粒需要字盤,字夾、字託等工具,正如玩 Scrabble 所需要的字託,供執字員用來放字粒用,大型的印刷廠會需要大型的人字架去擺放字粒,依熱門字、部首等去放好。 中文字粒的字型選擇性並不多,只有楷書,仿宋,黑頭,秀麗和長宋,什麼少女字體或浪漫字體都通通欠奉,印刷廠要自行購買字粒,若是遇到特別要求,便要找專人雕制。 別忘記中文字總共有大約五千個字,加上大小各種尺寸,以及重複的字粒,印刷廠需要大量人字架去擺放及管理字粒,並不是一樁簡單的事。
上環印刷: 再談 活字印刷
Sam哥自幼在家庭式小型印刷廠中生活,與其說印刷只是一種搵食工具,不如說是已把工藝融入生活。 上環印刷 歌手何韻詩去年就找來Sam哥拍攝《是有種人》MV,片中細緻描繪他印刷生活的日常,也是歌詞中「純粹熱愛耕耘」的有種人。 何韻詩也託Sam哥為她印刷《是有種人》單曲CD封套,用活版印刷,印出歌詞,而油墨乾了之後有凸出的效果,在硬卡紙上更有手感。
[3]雖然有唱片公司要簽她,但她拒絕,選擇當獨立歌手。 2016年參與了何韻詩Dear Friend紅館演唱會的演出。 成為Bwebs編網系統的會員後,你可免費獲得一個個人網站,和郵箱。 當時要買中文字粒,要到上環區 4 間鑄字店買字,包括永成、博文、建國及達興鑄字廠。 英文方面,灣仔 ABC 提供大量字粒,包括各種字型,售價以磅數計,因為英文名粒需求多而且不同字粒所用的鉛量相異,依磅秤計算最實際。
上環印刷: 上環印章街價錢
後來在2012年Kiri製作成為《無臉人》一曲,又於2013年寫了《ALL IS 上環印刷 FAIR》歌曲和歌詞,寄給了何韻詩,得到了賞識,簽入了何韻詩自己的唱片廠牌Goomusic旗下,開始為多位歌手創作歌曲。 Kiri曾到英國念高中,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學習。 [2]她於2015年發行的Twenty Something (Lucian Remix),以在 Spotify 超過600萬播放次數。
認識到活字字粒方纔知道,原來每次大報館每次排版印刷報紙之後,字粒便會退回鑄字廠重新鑄造,因為執字及排版已經消耗上大量人手,運作上已經沒辦法把字粒散版(放回字架)。 活字印刷 typesetting 全靠字粒 cast metal sorts,中文字的字粒有 7 種大小規格,字體最大的是特號,最細是 6 號,一般排版時,公司名稱會使用 4, 5 號,而人名使用 2-3 號,視乎設計而矣。 把字粒放在掌心細看,看到反轉了的文字外,字粒上會鑄上一些防錯槽位,避免排版時字粒錯位,而不同的鑄字公司會有自己的槽位設計。 有些字粒好似被老鼠咬了一口,在字粒中間出現一個凹槽,這是鑄字廠(例如:永成)固意留空節省材料成本,不過售價依舊。 廣東最著名的涼茶,也是由鶴山人王澤邦於1828年 (清道光八年) 始創,就是王老吉涼茶,當年曾經招呼林則除,不過王老吉跟香港印刷業扯不上關係,純粹是介紹鶴山人的招牌作。 有人把鶴山人與鶴佬人混為一談,其實鶴佬人 (福佬人)是居住香港的民系,還有客家人、廣府人、蜑家人。
印刷行業屬於師徒制,但需要大量人力去處理執字粒及排版工序, 戰後鄉裏間互相照應及投靠, 最初入行的鶴山人,自然引薦鄉裏入行,同聲同氣,由學師繼而成為師傅,有些甚至自己創業,所以香港印刷業中大部份是鶴山人。 活字印刷這門手藝令人感動,在工場中那臺德國海德堡機器,亦令人不能不讚揚德國人在機械設計上的成就,那種精密的構思以及質量,可以操作上幾十年,這些機器在香港大小印刷廠中默默運作,養活了不少家庭。 當時香港報館大部份設於中環,包括中國日報報館以及華僑日報等,現時中西區文物徑亦有介紹中國日報於士丹利街的報館舊址,即現時陸羽茶室,中國日報頗有名氣,由四大寇陳少白創辦,印刷機器及鉛字皆由孫中山從日本橫濱購入。 另外一間華僑日報報館舊址設於荷李活道,現時被改建為聚賢居 (Google Maps),原址還保留了一點線索,就是地下的西餐廳名字叫 “The Press Room” ,不要錯過這地方,因為下經常出現標緻的外籍美女。 活字印刷肯定會成為歷史,昔日被稱為「黑手黨」的活字印刷執字員,已經絕跡江湖。 鉛字在社會上曾經擔當重要角色,1925 年省港大罷工期間,單單是鉛字工人罷工,可以令到不少報紙被逼停刊。
現時香港黃頁中有所記錄的燙金公司,全香港只餘下 30 上環印刷2025 間左右,主要分佈在葵涌柴灣等工業大廈。 上環圖章意指上環文華裏的傳統印章店舖所生產、代理或售賣的石雕印章或其他類型印章,因為近30間的印章店舖都集中在一條不夠400米的小街,所以又稱印章街或上環圖章街,這些上環圖章店舖特式為售賣傳統的篆刻圖章及印石買賣。 1850年代開始,太平天國之亂中逃難華人帶來資金和營商經驗,上環發展成華人主要商貿區。 蘇杭街和文鹹西街由於接近當時海邊的三角碼頭,故成為香港早期轉口貿易集中地。
自1843年,上環一直是華人聚居的地方,英國人及外國人則住在中環。 1874年桂文燦編纂的《廣東圖說》同治刊本,當中以羣帶路標誌為上環、中環、下環。 上環印刷 1866年的《新安縣全圖》,羣帶路所標示的位置亦在上環現址相近。
上環印刷: 中國人 與 印刷術
上環 文華裏 圖章街位於上環地鐵E2 出口附近一條小巷,又稱香港上環圖章街,以傳統手雕圖章廣為人知,半閒山館亦是其中較為出名的,所以說香港那個地區可以代表「圖章香港」,就非上環圖卓街莫屬。 文華裏印章街雖然街長只有400米,但亦有不少遊客為了一睹這重傳統手雕圖章香港手藝,而專訪文華裏。 上環印章街可以做雕刻圖章之外,其實現在還可到 上環印刷 CraftHongkong 圖章雕刻網店看看不同的印石價錢以及各款高質印石的色樣,在這文華裏印章網上版認識更多有關手雕圖章的知識,並比較下圖章街價錢跟網店的分別。
上環印刷: 上環印章
黃伯(72歲)開設的公司,已是中上環少數的地舖印刷店。 年輕時,他看中香港印刷業好景,於是學師入行,不夠100呎的「騎樓底」,工具五臟俱全,放了30多年的字粒櫃,一排排放好英文字母,還有一臺已逾80年歷史的切紙機(行稱紙鍘),全港只剩下這臺仍然靈活地工作。 平常的下午,他會操作柯式印刷機,製單據本子、信封信紙等。 在 Google Maps 中把這趟活字印記的航跡紀錄下來,原來平日沒有留意到,中上環區仍然經營不少跟印刷關係密切的紙業、印刷業以及燙金業,不過鑄字粒的行業已經絕跡 ( 臺北太原路還有一家碩果僅存的日星鑄字行 )。
上環印刷: 上環印章街價錢
然後,任先生介紹了活字印刷中的鉛字粒,字盤字託,選字排版,以至付印的詳細過程,全部均由人手操作。 據悉,中國政府對「中國活字印刷術」已經申請列入聯合國「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現時餘下的活字印刷術僅存於福建寧化和浙江瑞安,主要用作編撰族譜用。 不能寄望香港對活字印刷提供資源保育,因為本身文化價值並不深厚,相信活字印刷機會淪為成為室內設計師的裝飾品,而活字字粒被當作紀念品散賣,活字印刷最終被時代送到文化歷史墳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