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不過,查實當時大埔墟,即家下叫嘅大埔舊墟,喺林村河北面近海皮,離火車站都幾遠。 太和市因為交通方便,最後取代大埔墟嘅地位,變成如假包換嘅大埔墟。 大埔鐵打2025 港鐵大埔墟站的前身位於現時的香港鐵路博物館,後來為配合九廣鐵路-英段電氣化工程,決定興建新的大埔墟站,並以取代原有的大埔滘站及舊大埔墟站,以配合1979-1981年期間大埔區人口之增加,新車站於1983年4月7日啟用。
工程包括重新為各東鐵綫車站配主題色,並加入車站代表植物,為月臺橫樑及柱子翻上月臺配色的油漆,貼上印有車站主題植物的圖案、車站附近/主題建築物/街道、車站名書法字的牆紙,加設/更新直立港鐵式站牌、路線圖、指示牌、告示等。 而大埔墟站被配色為 紫苑色,主題植物為紫竹,街景為舊北區理民府。 此站的接駁巴士上落客點設於大埔墟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可用,或依職員指示前往。
大埔鐵打: 巴士站位數目
22歲的蘇銘住在大埔碗窰村屋,3年前開始與友人來健身。 他喜歡大埔鐵館的人情味, 即使互不認識,看到他的健身姿勢錯了,阿B和館內的「師兄」們也願意教路。 本站設有23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2014年1月,香港政府將大埔區8幅土地全部改劃為住宅用途,預計可興建15,410個公營及2360個私人住宅。
- [2]
- 大埔墟站設有2組島式月臺,其中2、3號月臺共用同一條軌道。
- 大埔區議會屬下設有5個委員會,負責區內的工商業、環境工程、文娛康體、社會服務及交通運輸等各方面的事務。
- 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生效時,大埔墟站翻新工程仍是如火如荼。
- 如欲查閱此站附近前往各港鐵車站的公共交通工具資料,可參考「乘車應變錦囊」,或瀏覽運輸署網頁。
- 九廣鐵路英段電氣化嗰陣,將大埔墟站搬去運頭塘新址,取代偏僻南面嘅大埔滘站。
東、西行站以行人天橋連接,該橋同時橫跨林村河,通往大埔中心第20至23座及大埔墟一帶。 健美中心開業21年,外號「阿B」的老闆徐文雄是個30餘歲的年輕人。 覺得經營鐵館挺輕鬆,又可以跟志同道合的健身老友「吹水」,甚至會到大埔郊區露營、行山和潛水,於是十年前決定頂手買下鐵館。 配合沙田至中環綫工程、東鐵綫更換新列車及為保障候車乘客安全,此站正陸續加裝1.7米高月臺自動閘門,工程預計最快本年內完成。
大埔鐵打: 港鐵接駁巴士
大埔區的中心是大埔新市鎮,包括舊區大埔墟,以及新區大埔中心一帶。 大埔區內有香港的著名內港——吐露港,位於大埔新市鎮的東面、沙田的東北面,海港呈西南-東北走向,其出口為大赤門,之後海水便流進大鵬灣。 大埔鐵打2025 一直以來打鐵屻村的交通並不方便,只有於1984年左右投入服務、每小時一班的新界專綫小巴23K線特別班次(2007年9月16日起編為23S線)覆蓋。
兩鐵合併後,港鐵公司為東鐵綫各非過境車站月臺進行較低成本的翻新工程,以遮掩東鐵綫車站月臺殘舊的觀感。 工程包括重新為各東鐵綫車站配主題色,並加入車站代表植物,為月臺橫樑及柱子翻上月臺配色的油漆,貼上印有車站主題植物的圖案、車站附近建築物、車站名書法字的牆紙,加設或更換成港鐵化直立式站牌、路線圖、指示牌、告示等等。 此站被配色為淺紫色,主題植物為紫竹,街景為舊北區理民府。 除了NR532線上落客點設於專綫小巴總站外,其餘居民巴士路線皆在新達廣場巴士總站北面的達運道路旁公眾上落客區(近港鐵大埔墟站A2出入口)接載乘客。 接駁港鐵的乘客,可使用各候車月臺及落客站之樓梯及斜道,經行人隧道NS157往返港鐵大埔墟站大堂(A3出口)。
大埔鐵打: 車站票務
1985年12月17日,位於安埔里現時電話機房位置的「富善臨時巴士總站」(Fu Shin Estate 大埔鐵打 Temporary Bus Terminus)啟用。 [1][2]正式的富善巴士總站則於1987年1月23日落成,[3]至今仍然運作。 位於太和邨L6路(1999年命名為寶雅路[3])的太和邨永久巴士總站於1990年2月9日啟用,劃作專利巴士例外的禁區[1];翌日(2月10日),74A線由大埔中心延長至此站,來往觀塘碼頭,71K線亦由啓和路臨時總站遷來。 大埔墟站是一個架空車站,大堂與月臺以「丁」字型相連,並且由2條通道連接。
大埔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大埔區的事務,共有21名議員,現屆大埔區議會由民主派主導,現任7名議員當中5名為民主派議員,建制派只有2名議員。 大埔鐵打2025 大埔區較著名的高山有北邊的八仙嶺,這個山嶺亦是大埔區和北區的天然分界,而附近九龍坑山山頂則設有數個發射站。 位於大尾篤及沙頭角半島的船灣淡水湖,是香港第一個劃自海域的大型儲水水塘,也是大眾騎單車的好去處。
大埔鐵打: 巴士
此路線前身是來往碗窰路一帶(碗窰、新屋家、打鐵岃等村落)至大埔墟的鄉村車(當時該鄉村車的乘客習慣稱呼該車為「維香車」),停辦年份不詳。 大埔鐵打 本線另設特別班次23S,循環來往打鐵岃及大埔墟,走線與主線23K大同小異,不過其服務範圍延伸至打鐵岃,來回亦駛經大埔火車站(23K線只在往大埔墟方向才會駛經)。 大埔墟站公共運輸交匯處(Tai Po Market Station Public 大埔鐵打2025 Transport Interchange)是新界大埔區大埔墟運頭塘毗連港鐵大埔墟站的一系列公共交通總站之合稱。
大埔鐵打: 大埔鐵板燒店家資訊
淡水湖原本是一個大海灣——船灣,灣內沿岸曾經有多條鄉村,不過在1960年代建淡水湖時遭拆遷,部份鄉村遺址已經埋在淡水湖水底。 大埔區位處新界東部,南起大埔滘大埔尾坑及中文大學地界線,北至八仙嶺,西瀕大刀屻,東跨吐露港,包括對岸西貢北的十四鄉、黃竹塱及離島塔門、平洲、赤洲等。 大埔鐵打2025 大埔區人口主要聚居於大埔新市鎮內七大出租公共屋邨和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以及太和站附近的大埔舊墟和大埔墟站附近的大埔新墟的私人屋苑,其餘不少居民散居於大埔區內133條大小村落。 大埔墟站現址響大埔新市鎮嘅東南角,運頭角山下南側,呈東西向,西端響大埔河西岸。 以往西行站不論前往行人路或天橋皆必須使用樓梯,不適合輪椅人士使用,直至2016年11月底升降機落成後,有關問題方獲解決。 另外大埔墟站月臺長度則採用12卡車廂的列車長度,不過自東鐵綫於2022年5月全面採用9卡車廂的列車行駛後,月臺以南的候車範圍皆被停用,並於後期以玻璃欄杆封閉。
大埔鐵打: 九巴地點代號
此站也是西北鐵路服務範圍外唯一設接駁巴士服務的市區綫車站,四條港鐵接駁巴士路綫將其覆蓋範圍延伸至林村河對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翌年4月,英國軍艦駛入大埔海登陸,舉行接管新界的升旗儀式,由於大埔為新界的中心地區,英國人以此作為新界的行政中心,設立理民府、警察總部及鄉議局。 位於大埔區的北約理民府管理的地域包括了今日的大埔區、北區、元朗區、屯門區及沙田區,但不包括九龍水塘以西的地域及西貢北(當時屬南約)。 1948年元朗區從北約分拆;到後來1970年代,沙田區在政府發展沙田新市鎮之時自立成為單獨一區;最後是北區於1980年獨立成區。
大埔鐵打: 車站位置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而港鐵接駁巴士K17綫的富善總站則設於富善街市對開的安埔路西行停車灣,不在室內巴士總站停站;已停辦的龍運巴士A47線往機場(地面運輸中心)方向亦然。 兩線於九巴網站僅以「富善邨」命名此站,沒有「總站」二字,與停靠車坑的路線迥異。 大埔墟站最初係叫大埔墟旗站,只係九廣鐵路英段一個旗站,唔上落客,後尾轉成大埔墟站,成為正式火車站。 原本大埔墟站響大埔太和市隔籬,係當時一個墟市,所以英文叫Tai Po Market,所以譯返轉頭叫「大埔墟」。
大埔鐵打: 打鐵岃
而通常北行列車會使用1號月臺上落客;而南行列車則使用4號月臺。 大型連鎖健身中心因為「設施多、服務好、位置方便」,一向受大眾歡迎。 不過,連鎖服務也未必有保證,除了慘被疲勞轟炸式hard sell,動輒要預繳數十萬學費,更有可能忽然「停止供應必須設施」。 大埔有間俗稱「鐵館」的健美中心,設施簡陋,外牆彷似「甩皮樹」白千層,盡是油漆剝落的痕跡,健美會員竟也有讚冇彈。 「這裏有多點人情味,仲有多點汗味,有家的感覺,得閒可以帶枝酒上來同你飲。出面好煩,什麼都推銷,連教拉筋都要收錢。」一個「踢着拖」的健身會員邊說邊走進收銀枱,拿起正在充電的電話看訊息。
大埔鐵打: 車站出口
大埔墟體育館位於大埔鄉事會街8號大埔綜合大樓6樓及7樓,於2004年9月30日啟用。 體育館提供多元化的康樂設施,歡迎個人及團體於開放時間內租用。 此外,體育館每月均舉辦不同類型的康樂體育活動,歡迎市民報名參加。 2017年下旬前,城巴曾稱中途站部分為「太和廣場」(Tai Wo Plaza),城巴報站系統播報此站時,會列出「 太和廣場、太和站 」(Tai Wo Plaza, Tai Wo Station )。 至於九巴,一直命名此站為「大埔太和路」(Tai Po Tai Wo Road),直至2017年12月16日才易名為「大埔超級城」。 健身行內會將鋼條身型稱為「乾身」,即是有肌肉、皮下脂肪少。
大埔鐵打: 車站命名
這種身形着重細緻部位的鍛鍊,如腹肌,分腹內外斜肌、前鋸肌、馬甲線和人魚線;背肌也分背闊肌、斜方肌、豎脊肌等不同部位的訓練。 蘇銘解釋健美(Bodybuilding)是以練出肌肉線條為目標;而健力是著重力量, 使用槓鈴完成硬舉、蹲舉和臥推等動作。 乘客於60分鐘內,以同一張八達通連續乘搭本線及指定專線小巴路線/指定專線小巴路線及本線,第二程將享有車費優惠。 大埔墟站是東鐵綫的中途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羅湖、落馬洲或金鐘方向的列車,往返上水、粉嶺、大埔、沙田、九龍中部及港島北岸等地,或過境往深圳市。 大埔鐵打2025 由於月臺牆壁空間不足,此站月臺於2008年翻新時並未如其他東鐵綫車站般貼上站名書法大字,至2019年更換牆壁貼紙時才補上。
此站位於「太和廣場」站對出,後方設有扶手電梯通往太和廣場第一期及第二期,以及港鐵太和站,且鄰近太和邨及寶雅苑。 除了車坑前端四條路線的巴士總站外[註 1],行車道較後位置亦設有名為「太和站」(Tai Wo Station)的巴士中途站,本條目將一併敘述。 2022年3-5月期間,東鐵綫旺角東站-上水站沿途各站因應過海段通車而進行月臺牆身翻新工程[7][8]。 而大埔墟站亦於2022年5月上旬已完成更換牆紙以及由區傑棠書寫的新一代站名書法字。 大埔墟站設有2組島式月臺,其中2、3號月臺共用同一條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