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上述綜援例子中的四人家庭計算,每月便有最高13,200元(9,000元+4,200元)應付生活開支。 政府統計處最新公佈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本港2021年第3季就業人士(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為20,000元(男女合計),比2021年第2季的19,600元上升了400元。 香港月入中位數2025 若按主要工作所屬行業及性別劃分的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公共行政、社會及個人服務為最高薪職業,撇除外籍家庭傭工後的數字為23,000元。 工作時數方面,主要行業合計共45小時(男女合計),當中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行業工時最長,每週工時為48小時。 政府統計處最新公佈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指出,香港2021年第2季就業人士(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每月入息中位數為19,600萬元。 按就業人士年齡及性別分類,35歲至44歲組別中的每月就業月入中位數最高,男女合計為24,000元,其中男為25,000元,女則為20,500元。
- 為什麼說「外傭可以幫助已婚婦女分擔家務」,因為結婚會影響女性的事業選擇,對男性的影響卻微乎其微,其原因或許可以從家務勞動的分工中一窺究竟。
- 新論壇及新青年論壇以統計處1996年至2016年的數據,比較由1967年至1996年出生共6代(5年為1代)不同年代大學生收入及上流差距。
- 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 護老者所領取的津貼將由護老者/受照顧長者情況改變時的下一個曆月停止發放。
- 政府統計處公佈最新數字,於2020年5月至6月本港僱員的每月工資中位數為$18,400,較2019年5月至6月的$18,200高1.5%。
- 與2020年相比,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只微升了$500,部分區域比去年更呈現跌幅,例如中西區、東區、沙田區、北區、葵青區。
- 在7月25日的中國內地和香港股票市場上,相關股票被買進,香港恒生指數和上證綜合指數出現大幅上漲。
筆者已盡力確保所有提供資料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擔保該等資料之準確性及可靠性,且概不會就因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或遺漏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任何責任。 香港月入中位數 根據政府統計處4月24日發表的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即2023年1月至3月的臨時數字),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由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的3.3%,下跌至2023年1月至3月的3.1%。 對比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的男女收入,男性及女性的收入中位數分別上升200元及700元。
香港月入中位數: 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
是次申請禁制令旨在維護法治及堵塞法律漏洞,如法庭不頒布禁制令,相信在現今科技發達的社會中,會有更多市民以偽名繼續傳播「獨歌」,增加危害國家安全的風險。 香港月入中位數 明知禁制令的存在仍協助及準許他人違反禁制令及傳播「獨歌」,損害司法公正及違反禁制令,構成民事藐視法庭罪。 香港月入中位數2025 法官陳健強指出,法庭須在社會上互相抗衡的利益之間取平衡,在應用香港國安法時尋求與本地法律銜接、兼容及互補。
其中,具有專上教育:副學位的人士收入增長最為顯著,從2022年第一季度的20,000港元上升至2023年第一季度的21,700港元。 而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人士收入增長相對較小,從2022年第一季度的14,000港元上升至2023年第一季度的15,000港元。 此外,在2021年月入中位數中,有5區收入排名下跌,包括沙田、九龍城、南區、深水埗及北區。 香港月入中位數 當中包括淺水灣、赤柱等豪宅區的港島南區,由2016年的第6名,跌至第9名。
香港月入中位數: 入息中位數2022|10.5萬人月入至少10萬元、惟有逾40萬人搵少過1萬元|各行業各職級薪酬趨勢列表
具有高中教育程度的人士收入增長速度最慢,僅為5.96%(從15,100港元上升至16,000港元)。 例如,具有專上教育:學位課程的人士的收入增長速度為6.1%,而具有高中教育程度的人士的收入增長速度僅為5.96%。 這可能意味著高教育程度的人士在職業發展和薪酬提升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 大學學歷已不再是上流的保證,有研究發現,經通脹調整後,本港大學畢業生的收入中位數,20年來下跌了5.5%、而精英大學生收入中位數跌幅更大、達13.6%。 數據顯示,近70%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計劃尋找新工作,而僱主則多偏向聘請擁有小眾技能、軟技能及策略思維的人才。
已提出申請的公共小巴營辦商負責人謝先生向《香港01》表示,運輸署審批及招聘程序或需3個半月,料首批司機早快11月才能到港,連同在港訓練預計最快要12月才能工作,冀運輸署可加快審批。 他又說,早前與其他行家到內地率先展開首輪面試工作,約100人應聘,形容數字理想,當中有9成半人操流利廣東話。 各個職業組別當中,月入最高的為教育及公共行政(不包括政府)組別,月入中位數為3萬元,按年升2.7%。 月入升幅最多的為專業、科學及技術活動行業,較2019年同期高3.1%,而跌幅最多的為地產活動行業,按年跌5.4%,中位數為2.18萬元。 以上數據反映,從事「教育及公共行政」行業的打工仔的時薪中位數是所有行業中最多(131.8元),其每週工時中位數也屬最低的行業之一(40.6小時)。
香港月入中位數: 最新文章推薦
此外,託兒服務宣傳力度不足,今年3月工聯會調查顯示,有近9成父母「十分不瞭解」或「不瞭解」相關服務。 若按主要工作所屬行業及性別劃分的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以公共行政、社會及個人服務最高薪。 當中男士之收入中位數為28,000元,女士之收入則為20,500元。 而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之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則最低,當中男士之收入中位數為17,000元,女則為13,000元。
- 有關諮詢工作會一直進行至二○一○年九月十七日為止,結果將提交行政長官考慮。
- 此外,法庭又信納在強制執行禁制令時,會與相關的刑事法律互有衝突,同時認同在考慮有關申請時,須顧及言論自由的權利,尤其如批出禁制令,可能會產生「寒蟬效應」,基於以上理由,法庭拒絕批予禁制令。
- 而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最低的是深水埗,每月僅22,000元,不但較2020年區內中位數23,000元下跌一千元,更與收入最高的中西區相差兩萬元;而觀塘區的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增至22,200元,稍稍高於深水埗。
- 根據統計報告,按就業人士年齡及性別分類,35歲至44歲組別中的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最高,男性為25,000元,女性為20,100元,男女合計為23,000元。
- 高昂的育兒成本對應的是夫妻雙方的努力拼搏,與此同時雙職家庭已經成為普遍的家庭型態——這在世界最高工時的香港,更加嚴峻和普及,哪來時間養育小孩?
- 政府統計處近日出版《2021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人口及住戶統計資料》報告書,公佈18區家庭收入中位數,當中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最高為中西區,最低為深水埗區。
- 高等法院7月21日開庭處理申請,法官陳健強本週五(28日)頒下書面決定,駁回律政司申請,拒絕批出禁制令。
若以家庭為單位計算,家庭總收入為30,000元,即意味家庭月入高於全港約一半家庭。 假設家庭總收入達50,000元,即排名全港最高收入的25%,比全港四分三家庭收入還要高。 他說,香港個案涉及16名年齡介乎20至59歲男子,其年齡中位數是38歲,與外國年齡分佈類似。 香港今年4月錄首宗本地感染,至今有8宗屬本地感染、2宗不能確定,其餘6宗為輸入個案,主要涉男男性接觸者、雙性戀者,且曾在潛伏期進帥過高風險性行為,包括與陌生人性接觸等。 本港累計有16名男子感染猴痘,一半在本月錄得,當中4人屬源頭不明本地感染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今日(28日)指數字急升,情況令人關注。
香港月入中位數: 家庭入息中位數|逾一半人自住私樓物業
可以說,在「性別定型」沒有被打破的前提下,聘請外傭分擔妻子的家務勞動並無助於男女平等,反而可能固化了刻板印象。 張家樂指出,香港人覺得做家務這件事不值錢,因為小時候母親做家務是免費的;長大後看見外傭的工資低,繼續覺得家務不值錢,也不願意多給外傭工資——這就形成惡性循環,塑造了不重視家務勞動的迷思。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於2019年的雙職家庭調查也發現,在逾八成家務項目上,多數男士都說期望做到「男女各半分工」,但事實最終幾乎都由女士主責。 由此可見,雖然時代進步,「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性別分工觀念看似被「雙職家庭」所取代,然而實際上只是成為了「男主外,女主內與外」。
香港月入中位數: 香港打工仔近2年月入情況
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為18,100元,撇除外籍家庭傭工後的相應數字為20,000元。 入息中位數2022|政府統計處公佈最新《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數據揭露香港人入息中位數為20,000元。 香港月入中位數 若以收入劃分,每月收入達到10萬元或以上的就業人數有近10.5萬人;但同時亦有40萬人的收入在1萬元以下。 高昂的育兒成本對應的是夫妻雙方的努力拼搏,與此同時雙職家庭已經成為普遍的家庭型態——這在世界最高工時的香港,更加嚴峻和普及,哪來時間養育小孩? 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香港男性每週工作時數中位數為45個小時,女性為44個小時。
香港月入中位數: 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
以這個月入中位數計算,若一個香港打工仔,每個月收取25,000元的收入,到底一眾香港打工仔眼中,又係一個點樣嘅生活水平呢? 在聲明書上或其他的資料部分,若提供不完整、不準確、不適時或錯誤的資料,將可導致申請被拒絕,如財政資助申請已獲批,亦可能被全數或部分撤回@,此外亦有可能面對刑事檢控。 而任何於撤回前已獲批的財政資助,關愛基金(經醫管局)當視為欠款或以其他形式作出追討,病人/申請人須承諾會向關愛基金(經醫管局) 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 償還已獲批的財政資助。 根據統計處公佈《2020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人口及住戶統計資料》報告書顯示,本港2020年人口有7,395,900人,相較2019年減少了約2.6萬人。 而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最低的是深水埗,每月僅22,000元,不但較2020年區內中位數23,000元下跌一千元,更與收入最高的中西區相差兩萬元;而觀塘區的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增至22,200元,稍稍高於深水埗。
香港月入中位數: 行業打工仔時薪及工時情況
以離鄉別井來港工作的外傭為例,她們大多數人在自己的國家也有家人、丈夫和小朋友,當來到了香港,就要以「工人」的身份融入一個「家庭」,被要求無微不至地照顧僱主一家人的日常起居,基本上無法把「私人空間」從「工作場所」當中區分開來。 因此,也有觀點認為,外傭制度是發達地區女性對第三世界國家女性的剝削——本地女性擁有更高的經濟地位,將家務照顧的枷鎖轉移到更加貧窮的女性身上。 既然聘請外傭不是解決家務和照顧責任的最優解,平衡家庭與工作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似乎成為了無解題。 香港月入中位數 網絡上有一個流行的觀點是「生仔要考牌」、「沒有條件就不要生孩子」;不過,育兒真的只是家庭內部的責任嗎? 張家樂認為,育兒關係到很多人的福祉,會影響到家庭要不要生育、妻子要不要轉工。
香港月入中位數: 入息中位數|10萬人每月搵10萬元以上
全港有30多萬個家庭聘用外籍家庭傭工,當中不少家庭養育至少1名12歲或以下兒童,而「為了子女」正是這些家庭決心硬着頭皮聘用外傭的因由。 港府明言輸入外籍家傭是為了釋放女性勞動力;而有了全職家傭,傳統家庭制度對已婚女性「母職」和「妻職」的剝削,似乎也以低廉價格「外判」給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女性。 問題是,在傳統家庭分工和性別定型觀念之下,女性的家務負擔並沒有真的被減輕。 政府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本月17日起接受申請,運輸及物流局回覆指,截至週三(26日),機管局及運輸署分別接獲2份航空業及7份小巴或客車行業申請。
香港月入中位數: 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
勞工處於2023年1月至3月平均每月錄得102,065個來自私營機構的空缺,按年上升70.8%,較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的平均數字上升10.2%。 求職人士可使用勞工處的網上平臺(如「互動就業服務」網站)獲取這些空缺資訊。 每月入息低於4,000港元的住戶數目有15.25萬戶,按月下跌16,500戶,而這個收入類別的住戶數目佔整體5.6%,五年前錄得13.53萬戶,當時佔比為5.3%。
香港月入中位數: 統計處:2023年首季大學畢業月入中位數為35,000元
強制執行禁制令時,會與相關的刑事法律互有衝突,考慮到禁制令會對無辜的第三方造成影響,申禁制行為屬穩健刑事司法制度下可予以懲處的刑事行為,經謹慎衡量後,不信納禁制令有真正功用。 與此同時,儘管外傭能夠分擔家庭一部分的負擔,緩解夫妻雙方在家務方面的矛盾衝突,但同時也會引發新的問題。 譬有的僱主看到外傭外貌靚、穿得少,就會擔心與外傭朝夕相對的丈夫會否移情別戀;有的則是擔心外傭的私生活會否混亂、行為不檢,會不會「不乾淨」甚或意外懷孕。 另一常見的問題是,由於父母工時較長,只能將子女託付給外傭照顧,結果子女喜歡工人姐姐多過於喜歡父母,有的媽媽見到也會不開心。 失業人數(不經季節性調整)由2022年9月至11月的138,700人,下跌至10月至12月的126,000人,減少約12,700人。
香港月入中位數: 統計|住邊收入最高?香港540個屋苑家庭月入中位數排行榜
根據最新2021年統計處《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公佈最新個人入息及家庭入息數字,現時全港個人入息中位數為18,000元,意味你月入18,000元,收入已經比全港一半人還要好。 香港月入中位數2025 最新數據更顯示,與2015年相比,2021年年薪過百萬的「打工皇帝」人數亦有所增加,以下即刻睇自己人工及家庭入息於全港排名。 數據顯示,香港2022年第二季就業人士,當中男性月入中位數為20,700元,而女性的月入中位數為18,000元,與本年度首季相比,男性月入中位數輕微下降300元,女性月入中位數則不變。
若按主要工作所屬行業及性別劃分的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則以公共行政、社會及個人服務最高薪,撇除外籍家庭傭工後,男性的月入中位數為25,500元,女性則為20,500元,男女合計為23,000。 政府統計處近日出版《2021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人口及住戶統計資料》報告書,公佈18區家庭收入中位數,當中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最高為中西區,最低為深水埗區。 職津依據工時分三層,即非單親住戶每月工時要求為144、168及192小時,而單親住戶為36、54及72小時。 以入息為香港從事經濟活動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註1)50%或以下的住戶為例,如達上述工時要求,便可分別獲得每月1,000、1,200及1,400元全額津貼(註2)。 以一個每月收入低於22,400元的四人家庭為例,如當中包括兩個兒童,每月便可獲得最高4,200元。
若按主要工作所屬行業及性別劃分的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則以公共行政、社會及個人服務最高薪。 根據政府統計處公佈2021年人口普查結果,撇除外籍家庭傭工後,香港每月主要職業收入中位數為19,500元,較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上升了25%。 香港月入中位數 不過,香港18區貧富懸殊仍明顯,當中月入中位數最高和最低的區域,相差可高達5,000元。 另外,政府統計處在近日發表2020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人口及住戶統計資料》,全港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27,000元,較2019年減少1,300元。
香港月入中位數: 工作時數中位數:平均每週工作40小時
問題是,有了外傭,已婚女性是否可以藉此成功逃脫家庭制度的剝削和性別分工的博弈? 特區政府2015年《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56號報告書》對家務分擔情況進行統計,發現15歲以上人士中,女性承擔家務的比重中位數為50%,顯著高於男性的10%。 並且;若以「邁入婚姻」作為分界線,這一差異更加明顯——未婚男性負責家務比重的中位數為5%,未婚女性為10%,已婚男士承擔的比重僅僅上升到20%,對於已婚女性卻增長至50%。 而對於離婚/分居/喪偶的人士來說,兩性承擔家務比重的中位數都是70%。
香港月入中位數: 【薪酬趨勢】 做公共行政月入中位數|高過金融保險地產|7個行業工資比較|最低15,000元 VS 最高23,000元
申請人須於試驗計劃第四期開始時(即2021年4月1日)符合所有資格方可受惠,符合資格的申請人最早可於2021年4月開始獲計算津貼。 以18區劃分,按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計算,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最高的地區為灣仔區,達$55500、緊隨其後的是$52500的中西區、接下來是$45200的西貢區、然後是南區,達$41700、第五是$40300的東區。 按所有住戶計算,頭5位則有不同,分別是中西區($42000)、灣仔區($40400)、西貢區($37200)、南區($33000)、及荃灣區($31800)。 與2020年相比,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只微升了$500,部分區域比去年更呈現跌幅,例如中西區、東區、沙田區、北區、葵青區。 按住戶人數及每月入息劃分的家庭住戶數目,月入$15,000-$19,999的家庭住戶數佔最多,達23.46萬,佔第2多的是月入超過10萬的家庭住戶,有23.4萬。
在2022年的四個季度中,具有專上教育:文憑/證書的人士收入波動最大,從第一季度的20,000港元下降至第二季度的19,400港元,再回升至第三、四季度的20,000港元。 香港月入中位數 香港月入中位數2025 從2022年到2023年,具有專上教育:學位課程的人士收入增長速度最快,達到6.1%(從33,000港元上升至35,000港元)。 具有專上教育:副學位的人士收入增長速度次之,達到8.5%(從20,000港元上升至21,700港元)。
香港月入中位數: 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2023必看攻略!內含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絕密資料
若計月入50,000元以上的業人士,則有44.12萬人,佔約13.5%。 從2022年到2023年,各教育程度的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普遍呈上升趨勢。 其中,2023年第一季度的總收入中位數達到20,000港元,較2022年第一季度的18,800港元有所增長。
香港月入中位數: 統計報告
按年齡組別分析,介乎35歲至44歲的僱員的每小時工資中位數最高,有83.9元,其次是介乎25歲至34歲的僱員,有77.6元,而介乎45歲至54歲的僱員時薪則為75.6元。 以下2021年第3季各主要行業工資中位數,看看自己有否「underpaid」吧。 截至2019年,全港約有385萬名打工仔,該年的月入中位數為17,100元。 經計算,超過197萬打工仔月入不多於17,999元(統計處並無劃分17,000元或以下的人數)。 經過一眾網民精心計算,若一個打工仔沒有其他收入,每月收取月入中位數25,000元人工,扣除租金、生活費等,其實可以儲的錢並不多,更不要說投資。 網民討論了香港的學位持有者的收入情況,有人認為計算中位數才合理,因為醫生的收入已經拉高了整體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