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視力不佳的人住在發展中國家、年齡在五十歲以上[3]。 視力障礙有相當大的經濟成本,包括治療花費產生的直接成本,及工作能力下降產生的間接成本[13]。 解決方案:雖然他們在使用流動應用程式時不需要特別工具,但通過提供簡便易用的用戶界面,對他們亦有幫助。 一些有學習困難的人士會使用讀屏軟件來幫助他們專注和更容易理解流動應用程式的內容。 在高度危險的工作環境中,僱主無疑需要顧及所有僱員的健康和安全,但視障人士不應因此自動被摒諸門外。
如負責提供貨品、服務或設施的人,在沒有合理原因下拒絕為殘疾人士提供貨品、服務或設施,或只提供較差的貨品、服務或設施,便屬歧視。 《殘疾歧視條例》適用於一切向一般大眾提供的貨品、服務或設施,不管它是收費或免費的。 提供貨品、服務和設施地方的例子,包括百貨公司、酒樓和銀行等。
視障人士困難: 香港無障礙計劃
殘疾有多個不同類別,一般分為四大類,分別是視力障礙、身體殘障、聽力障礙及認知障礙。 不同類別的殘疾人士需使用不同的方法操控流動裝置及流動應用程式。 本章節列載殘疾人士在使用流動應用程式時所遇到的困難,以及流動裝置為幫助殘疾人士而設的常用無障礙功能。 根據《殘疾歧視條例》,你同事如因你的視力障礙而這樣對你,他們的行為可能已構成歧視或騷擾。 如果他們公然煽動對殘疾人士的仇恨、嚴重的鄙視或強烈的嘲諷,就可能已構成中傷。 若某人透過公開活動煽動對殘疾人士的仇恨、嚴重的鄙視或強烈的嘲諷,這種行為便稱為中傷。
- 至今接聽熱線及致電會員已有逾千個電話,視障人士在疫情時期最為擔心的是防疫物資不足及不敢外出;也有部分視障人士在就業上受到困擾。
- 由2020年10月份起, 本會開辦全港首個視障人士「空手道」訓練班, 承蒙香港教育大學講師及高級空手道教練陳枷彣女士為本會空手道訓練班義務導師,陳教練曾代表香港出戰多屆亞運更勇奪獎牌。
- 很多深度視力障礙的人可以透過視力復建(英語:Vision rehabilitation)、環境變化和輔助裝置改善病情[2]。
- 痛苦、無望,並非必然的,重要的是燃起自己對生命的熱忱,就可以克服一切阻礙。
- 同樣道理,僱主不能因你的殘疾拒絕聘用你,僱主需考慮固有要求及合理遷就的問題(請參看問題8至13)。
例如有人公開地說,視障人士全都沒用,是社會的負累,這種行為便可構成中傷。 他以該機構職業支援及發展中心為例,提供職位介紹、陪同面試、職業技能訓練、儀器借用、就業輔導等服務;並設有視障人士就業支援網站「CanDo.hk」,讓視障人士按個人才能和經驗尋找及自薦工作,目前以文職、電話銷售空缺較多。 該中心會員分為基本會員及就業會員,合共 視障人士困難2025 400 多名,其中後者屬深入就業輔導個案,主要圍繞 30 至 40 歲,大部分具備中學學歷,部分持有大專或以上學歷。
視障人士困難: 臺中市潭子區12日徵才 釋出560個職缺 最高月薪7萬元
你也可以把握面試這個好機會,提出更多有關該項工作性質的詳細問題。 本單張由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製作,介紹視障人士在《殘疾歧視條例》之下可享有的一般權利。 平機會也製作了有關《殘疾歧視條例》的一系列《良好管理常規系列》資料小冊和僱傭實務守則等。 他以機構旗下兩所按摩保健治療中心社企為例,聘用了視障按摩師,早前因應政府的防疫措施,暫停提供按摩及美容服務,期間讓員工放年假,現時已恢復有關服務,並會為員工加強防疫、職業安全有關訓練。 2012年,有2億8500萬的視障案例,其中有2億4600萬例是視力不佳、3900萬例為失明[3]。
- 例如,如果你不懂使用電腦,僱主因此拒絕僱用你做與電腦有關的工作,即不屬違法。
- 困難:視障人士(包括失明、弱視、色盲或色弱人士)無法看到流動應用程式的屏幕及控制鍵。
- 中心更計劃推出店務助理培訓課程,為會員開拓更多元的工作機會。
- 全球最常見的視力障礙成因是未矯正的眼屈光不正(43%)、白內障(33%)和青光眼(2%)。
- 視力障礙也可能是由於腦部問題而引起,例如中風、早產 或創傷等等。
全球最常見的視力障礙成因是未矯正的眼屈光不正(43%)、白內障(33%)和青光眼(2%)。 其他可能導致視覺問題的毛病包括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角膜混濁、兒童失明(英語:Childhood blindness)和許多感染[9]。 視力障礙也可能是由於腦部問題而引起,例如中風、早產 或創傷等等。 對兒童做視力篩檢,可以改善他們未來的願景和教育成就[11];對對成年人的視力篩檢也是有益的[2] 。 解決方案:利用先進的話音識別軟件和無障礙設計,流動裝置便可以提供免提控制功能。
視障人士困難: 視障人士住屋類別
按摩培訓課程為期約 7 個月,受訓者需學習穴位的掌握及力度的控制,並需通過理論及操作考試。 「我們曾經舉辦針對婦科疾病的按摩進階課程,以提升視障按摩師的就業競爭力。」鋼琴調音培訓課程則為期約 10 個月,受訓者需接受耳手協調訓練,學習鋼琴調音及維修技巧,並需通過考覈。 弱 視 的 預 防 方 法 是 盡 早 (8 至 9 歲 前) 發 現 視障人士困難2025 引 致 弱 視 的 原 因 。
而全失明的約有11,000人,當中60%為六十歲或以上的長者。 由2020年10月份起, 本會開辦全港首個視障人士飛鏢訓練班, 承蒙香港飛鏢聯合總會協辦,為本會提供專業教練, 讓本會視障會員獲得專業訓練。 困難:上肢和手部活動能力欠佳的人士難以在流動裝置上執行手勢(如滑動、擴展和輕彈)動作、點擊按鈕和操控滑動杆。 間接歧視是指所有人一律施以劃一的條件或要求,但實際上並無充分理由需要施加該等條件或要求,而這樣做會對殘疾人士造成不利。
視障人士困難: 視障人士教育程度
一些流動裝置的讀屏軟件配備了手勢操控功能,讓視障人士能夠聽到裝置上的功能描述,並通過觸摸和手勢來操控有關功能。 同樣道理,僱主不能因你的殘疾拒絕聘用你,僱主需考慮固有要求及合理遷就的問題(請參看問題8至13)。 例如,如有合適的助視器,低視能人士也可以在實驗室內工作。
視障人士困難: 多元服務 支援待業聽障人士就業
課程內容包括:教授基本保齡球技巧-包括握球方法、平衡企位、步法、打全中補中之技巧等等。 困難:認知能力受損的人士可能會有與專注力、記憶力、分析能力、溝通能力、計算能力和閱讀能力有關的問題。 他們在理解複雜的文字或遵循複雜的指令方面會遇到較大困難。 解決方案:大部分視障人士都依靠讀屏軟件來操控電腦及流動裝置。
視障人士困難: 視障人士配備合適輔助儀器 勝任不同工種
要 治 療 弱 視 , 首 先 要 用 眼 鏡 矯 正 雙 眼 的 度 數 , 然 後 視障人士困難 每 日 定 時 遮 蓋 正 常 眼 睛 2 至 6 小 時, 以 迫 使 弱 視 眼 鍛 練 出 正 常 視 力 。 療 程 的 時 間 視 乎 弱 視 的 嚴 重 程 視障人士困難 度 、 孩 子 的 年 齡 和 孩 子 及 家 長 在 遮 眼 治 療 上 的 合 作 程 度 。 如 果 治 療 有 效 , 遮 眼 6 星 期 後 , 弱 視 眼 的 視 力 會 有 所 改 善 。
視障人士困難: 視障體育項目
例如,若酒樓的員工認為視障人士較容易打翻食物而拒絕為其提供服務,或因為某人是視障人士而要求其坐在遠離其他顧客的位置,即屬違法。 中心更計劃推出店務助理培訓課程,為會員開拓更多元的工作機會。 平機會接到書面投訴後便會展開調查,並致力透過調停使你和有關人士達致和解。
視障人士困難: 盲人
中颱杜蘇芮襲臺,臺中市長盧秀燕昨天主持災害應變中心會議,美國在臺協會(AIT)派6人團隊、我國防部派5人陪同觀摩。
視障人士困難: 視障人士每月收入情況
持續多月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重打擊社會民生,勞工市場急劇惡化。 早前社聯一項調查發現,近 87% 受訪弱勢人士因失業或開工不足而收入減少,當中超過一半家庭收入大減 5 成或以上。 屬與「視」同行社區支援計劃內其中一部份,計劃獲得社會福利署撥款資助,由2015年開始推行。
視障人士困難: 服務資訊
痛苦、無望,並非必然的,重要的是燃起自己對生命的熱忱,就可以克服一切阻礙。 雖 然 遮 眼 鍛 練 對 治 療 弱 視 有 一 定 的 幫 助 , 但 必 須 在 8 歲 前 進 行 , 而 且 愈 早 進 行 , 效 果 愈 理 想 。 如 果 8 歲 後 才 發 現 患 有 弱 視 , 能 治 癒 的 機 會 則 會 較 低。 在香港工業貿易署「中小企業發展支援基金」撥款資助《社聯-滙豐社會企業商務中心》,於2012年1月宣佈推出無障消費計劃,向香港中小企業及社會企業推廣「優質服務.無障關懷」理念[14]。 根據二零零九年香港特區政府的住戶統計調查,全港約有122,600人有視覺困難(Seeing Difficulties),佔人口的1.8%。
視障人士困難: 1 視力障礙
相對於視障人士來說,視覺無礙的人則叫做明眼人、開眼人、健視人、視全人。 兩年前,他由一所專為有視覺障礙(「視障」)學生而設的學校轉到主流學校讀書。 新學校數年前已開始錄取視障學生,師生都適應了融合教育的環境。 雖然老師和同學都很友善,但阿生最初還是比較害羞和不安。 弱 視 的 徵 狀 是 無 論 看 遠 或 近 的 景 物 都 顯 得 模 糊 不 清 , 而 無 論 配 戴 眼 鏡、動 手 術 或 其 他 任 何 方 法 都 不 能 令 患 者 達 致 正 常 視 力 水 平。
換言之,你的僱主需要對你同事的行為負上責任,儘管你的僱主對此行為不表贊同或全不知情。 若你不能執行工作的固有要求,僱主便可以拒絕聘用你,或給予你較差待遇,甚至解僱你。 但是,《殘疾歧視條例》要求僱主提供合理便利,以切合殘疾人士的需要。 視障人士困難2025 根據香港盲人輔導會 2017 年的一項會員調查,視障人士的求職就業困難主要包括:職場上欠缺無障礙設施,難以找到與學歷、經驗對稱的工作等。
「視覺有困難人士」指任何人士在統計時認為自己在不論有或沒有配戴矯正眼鏡/隱 形眼鏡的情況下一隻眼或雙眼有長期性的視覺 困難或正在使用一些特別視覺輔助儀器/復康 工具。 本訓練班目的是提供正規馬拉松技術訓練及安排參與馬拉松比賽,提高盲人對馬拉松興趣及增強馬拉松比賽經驗,從而提高馬拉松技術水準及參加本地及海外錦標賽。 課程內容包括:長跑之技巧、速度調控、耐力及體能等訓練。 本訓練班目的是為盲人提供正規高爾夫球運動訓練,提高盲人對高爾夫球運動的興趣及增強高爾夫球比賽經驗,從而參加本地及海外錦標賽。 課程內容包括:教授基本高爾夫球知識及技術實踐,包括高爾夫球禮儀及規則、高揮桿、後揮桿、前揮桿訓練、站姿、握桿與軌跡控制,揮桿解祕、腿腳配合訓練、推球、滾地球技巧,劈起球、沙地球訓練等等。 本訓練班目的是提供正規保齡球技術訓練及安排參與保齡球比賽,提高盲人對保齡球興趣及增強保齡球比賽經驗,從而提高保齡球技術水準及參加本地及海外錦標賽。
若問題未能解決,而你決定將個案交由法庭處理,你可向平機會申請協助,以便進行法律程序。 平機會的協助包括為你提供意見、安排平機會的律師擔任法律代表、延聘外間律師擔任法律代表,或平機會認為適當的其他形式的協助。 此外,你可以向法律援助署申請法律援助或在沒有法律代表的情況下向法院提出訴訟。 郭瑞蘭指,現時有超過 1000 名「就業之友」會員,30 歲至 49 歲會員約佔一半;大部分會員具備中學學歷。
視障人士困難: 3 身體殘障
聽障人士雖有聽力問題,但大部分的工作也合適,郭瑞蘭說,他們各有不同的長處,如有僱主認為聽障會員不被聲音騷擾,專注力很強、工作態度認真,能勝任校對、現金處理等工作;也有僱主認為聽障會員具備藝術觸覺,故聘請為設計師。 自疫情爆發後,全球口罩供應緊張,她續說,有不同本地廠商生產口罩,陸續招聘該會會員擔任口罩生產線技術控制員及 QC 包裝員,暫已有 7 至 8 名會員獲聘。 香港盲人輔導會職業復康服務總監方善衡指,該機構於 3 月初聯同其他機構推行「瞳行抗疫一線通」計劃,為視障人士提供支援。
視障人士困難: 視障人的媒體
但是,由於科技的發達,這些生活上的不方便已可以加以克服。 例如,喫飯、穿衣、起居、交通等,都可以靠科技發明或定向行動訓練來彌補。 因此,許多盲人可以自己種菜、捕魚,燒菜煮飯,飲食赴宴,衣服搭配,打掃佈置,行走乘車等,不需倚靠他人而獨立生活。
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下稱「聾福會」)就業及培訓中心高級就業主任郭瑞蘭(註冊社工)以該中心為例,1 至 3 視障人士困難 月收到的求助申請上升;部分會員遇到開工不足或需暫時停工。 隨着疫情漸見緩和,政府放寬了防疫措施,早前被勒令需關閉的處所亦可逐步恢復營業,部分會員如從事飲食業者開始逐步復工。 一般人的生活中,視覺活動約佔70%,所以失明確實會造成生活上很大的不方便。
兩人不諱言,聽障、視障人士的求職路較健全人士崎嶇,即使學歷、工作能力、專長與一般人無異,卻因身體障礙問題,令不少僱主對他們工作能力存有誤解,故較難找到心儀、與學歷對稱的工作。 實質他們具備不少獨特能力如專注力很強,甚至比健全人士更為優勝;在工作崗位上亦較穩定,不輕易轉工跳槽,減省了僱主在這方面的麻煩。 視障人士其實與你和我一樣,只是他們的視力受到損害,引起完全失明或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 視障人士困難2025 在與視障人士相處時,我們要正確認識他們不同視力程度的需要,並抱著接納及開放的態度。 斜 視 患 者 可 透 視障人士困難2025 過 手 術 將 視 軸 矯 正 , 再 配 合 遮 眼 鍛 練 以 治 療 弱 視 。 但 手 術 並 非 必 要 , 主 要 視 乎 外 觀 及 斜 視 的 嚴 重 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