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而言,麥徑第3段不適合人士以及能較差、少動的朋友。 續沿麥徑走,繞雷打石山腰行,這段路先後落,全是泥路或石路。 由上轉落之後,會見到雞公山屹立眼前,還會見到一會兒要上山的山徑,見到都覺得辛苦。

一 些 中 肯 建 議1、香港四大寶:野豬、獼猴、蛇、牛,生態環境保護好,露營注意安全,儘量在合法營地露營。 麥理浩徑1段2025 2、露營時,將野炊地和營區隔開70米開發,剩餘食物密封懸掛在遠離營區地點。 3、香港野豬不怕人,有一定攻擊性,受法律保護。 遇到野豬時,要保持冷靜,切勿主動走近、接觸及干擾它們;如有需要,可躲藏在大樹或巨石後等待野豬離開;不要拋擲物件或驅趕野豬,以免激怒它們。 4、香港蚊子較多,是傳播登革熱和腦炎的罪魁禍首,一定攜帶驅蚊液和止癢膏。

麥理浩徑1段: 麥理浩徑第四段 (水浪窩 – 大老山) 遊記按此 難度:★★★★☆ 距離:約12.5公里 時間:約5.5小時

裝備黨們:因爲四年中不上港百的籤兒,4月上旬抽一個星期去走麥理浩徑全程,順便逛了逛香港的戶外店。 本文整理下徒步麥理浩徑的裝備和線路規劃的一些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麥理浩徑1段2025 另外麥理浩徑的前四段也是瑞典北極狐Fjallraven Classic徒步活動的路線。 麥理浩徑1段 由於地勢高,在春夏兩季,這裡都被雲霧濃罩,甚麼也看不見;在秋冬兩季,卻天朗氣清,可看到荃灣、河背水塘及錦田的景色。 麥理浩徑1段2025 麥理浩徑第二段雖然較為艱辛,但由浪茄灣起至香港最優美的海灘大浪灣,是此道遠足徑最為精華的迎海路段,實在不容錯過。 此後是一段下坡路,可從另一角度感受萬宜水庫之寬廣及碧清水色。

路線沿著大網仔路上走,不久便會抵達萬宜凹的迴旋處。 沿著右方平緩的萬宜路前進(左方的西灣路可通往西灣亭),便可看見香港儲水量最大的萬宜水庫。 在夏日時,陽光照耀,水庫散發迷人的水藍色澤。 此後會經過一個休息點,再抵達水庫的西壩。

麥理浩徑1段: 馬鞍山 Ma On Shan

雖然難度較低,但前往起點非常不便,需要乘坐的士於基維爾營地下車,然後行過去起點。 麥理浩徑第四段是麥理浩徑中景色較佳的一段,沿途都會有非常開揚的景觀,更會經過香港行山打咭勝地昂平,景色一流。 華勝大哥在西貢出生,從小愛往海邊跑,讀完中四便到勞工處找工作,1979年成為漁農處(漁護署前身)工人。 之後繼續延伸,把散落郊野的村路、小徑和馬路統統串起,再加設地圖、指示牌和燒烤場等設施,最終成為延綿100公里、包攬山海景緻的遠足山徑。

此段是麥理浩徑中難度較高的路段,尤其中後段對體能的要求較高。 這段上雞公山的路頗喫力,也是麥徑第3段中的一大挑戰。 麥理浩徑1段 當離開山林,景色變得開揚,就代表快到山頂,行過一段最爛的山路後,就抵達雞公山山頂。

麥理浩徑1段: 前往萬宜水庫東壩:

由於第一段的終點沒有交通工具可供乘搭,遊者須折返東壩離去或續走麥理浩徑第二段。 自此是一段頗長而蜿蜒的路段,時而上時而落,沿途多是水庫景色,變化不大。 麥理浩徑1段2025 但如遇上天朗氣清的日子,則可遠眺西貢東的高峯蚺蛇尖,而右方的糧船灣的海外風景則被山勢所阻。 由此依著麥理浩徑的標誌杆行走,會先後經過北丫和白臘的路口,後段可窺見遠處的東海島嶼。 香港最出名的兩條行山徑,你熟悉全段的路程嗎?

  • 此處豎立著一系列的指示牌,由此再沿麥理浩徑指示行走(其他路線可往圓墩、青龍頭及馬鞍崗等地)至吉慶橋的休憩處大休。
  • 最後由標高柱不遠處的支徑下降石階,再接上馬路,在分支處右走便可抵達麥理浩徑第七段的終點──鉛礦坳。
  • 關 於 行 程 安 排1、麥徑全程路標、營地、水源衛生設施極其完善。
  • 如從涼亭旁的車道下走,便是糧船灣地質步道。

前者的路段以水泥及泥徑為主,斜度及難度較高;後者則是馬路,坡度較低及較易走。 麥理浩徑1段 如天氣不太熱,自問體力經驗足夠的話,其實最好一次過走完麥徑第九、十段,為什麼呢? 原因是第九、十段的交匯點在田夫仔營地,既沒有交通工具,甚至要走出去也得大花時間。 兩段路加在一起,路途雖長達22公里,但大部份時間都是向下走或平走,無需消耗太多體力,甚至可以作緩步跑。 所以,如兩段一起走,由荃錦坳直到屯門,最為上算。

麥理浩徑1段: Friday 7 December 2018 : 屯門藍地水塘 – 屯門郊遊徑

水庫的興建,迫使約10條村落從此淹浸水底,包括萬宜灣村(又稱爛泥灣村)。 香港電臺在2006年派出攝製隊潛入水底拍攝,並製作成《獅子山下》,網上收看可按這裡。 麥理浩徑1段2025 麥理浩徑第一段除經過色彩亮麗的萬宜水庫外,亦可遠賞地貌名勝破邊洲及一睹優美的浪茄灣,開啟了麥理浩徑精彩之門。 麥理浩徑東至西跨越香港100公里,大概每500米設一標距柱,為郊遊人士顯示位置及距離。 標距柱上有一位青年背上行李的剪影,是出自香港已故雕塑家唐景森手筆。

麥理浩徑1段: 同場加映: 馬路路牌都有故事

麥理浩徑第六段是十段之中最易行走的一段,既可欣賞九龍水塘的景色,又可觀看眾多猴子聯羣結隊的模樣,相信使用的人數是十段之中最多的。 乘搭72、81或86B巴士,於石梨貝水塘站下車,即為麥徑第六段的起點。 如果想睇靚景之餘又想挑戰高難度,就要試下麥理浩徑第三段啦! 過程當中需要一口氣攀過四個海拔約400米嘅山峯,包括:巖頭山、畫眉山、雷打石山和雞公山,所以一定要有充足體力先做到。 相信大家只要做足準備便可挑戰成功,途中仲可眺望塔門、蚺蛇尖、馬鞍山等景色,風景一流。 此後路線接上屯門健身徑,路旁設置著各種各樣的健身設施,休憩點亦漸多。

麥理浩徑1段: 第一站:萬宜水庫東壩

起點有自來水,途中昂平營地無水,在第四段終點前的基維爾童子軍營地有溪水,蚊蟲較多,須燒開。 這一段的露營點,起點處有水浪窩營地、中途有昂平營地,可以選擇在基維爾童子軍營地前的燒烤場,但面積有限,如趕上節假日需要另外規劃行程。 下一個露營點就要到第六段的沙田坳的晨練場了(該營地不合法,可能被驅逐)。 由於博主一個人走,行程比較鬆散,第一天住在了西灣,所以第二天的路程30公里就比較長了,另外受到野豬騷擾一夜無眠。 這一段起點有北潭凹營地,終點企嶺下有水浪窩合法營地,有水有廁所;1/3處也有嶂上營地,但有牛經過,容易被騷擾。

麥理浩徑1段: 必存 香港麥理浩徑全程路書攻略和一些經驗建議

在針山之顛,從高處俯瞰城門水塘蜿蜒的塘畔曲線,別有一番韻味。 兩番遇上支路都應靠右走,續依循馬路直抵草山。 走上標高柱,遠方的八仙山嶺、大埔市區、馬鞍山,以至獅子山亦盡皆入目。 萬宜水庫是香港最大的水塘,於1969年開始計劃興建,1971年動工,1979年建成啟用,總儲水量2.8億立方米。 在1960年代,香港正鬧水荒,四天才供水一次,使得政府在1965年,繼船灣淡水湖後,再斥巨資興建萬宜水庫。

麥理浩徑1段: 麥理浩徑第七段 (城門水塘 – 鉛礦坳) 遊記按此

西灣為大浪灣其中一個沙灘,遊客在暢泳之餘,亦可在多家士多休息或補給。 大家都開心上山,安全落山,一起行山闖蕩去! 歡迎以  Payme   AlipayHK  贊助 Tim Sir 的努力! 萬宜路的終點在萬宜水庫的主堤壩,亦稱東壩。 右側是水壩緩衝區,其外海一邊堆疊著巨大的錨形石。

麥理浩徑1段: 第一站:萬宜水庫東壩

它從北潭湧開始,依山勢而建,經過香港新界衆多制高點,如針山、香港海拔最高點957米的大帽山,以屯門爲終點。 除了部分的段落是水泥平路外,大部分的麥理浩徑都是依山勢而建,只有小部分費力難行,其餘大多都是易行的。 麥理浩徑全程都安裝了明確的指示路標,每500米設有一個標誌柱,全程共200個標誌柱。 在每一段首尾都有合法營地和水源補充,設施相當齊全。 1979年初,第25任港督麥理浩下令駐港英軍開闢此徑,只花了約九個月。 據說當時的英軍必須在24小時內走畢全程,最快的尼泊爾軍只用了12小時多。

麥理浩徑1段: 難度:★★★★☆ 距離:約10公里 時間:約4小時

進入金山路,很快便到達九龍水塘的堤壩,可看到水塘波平如鏡,猴羣對著遊人的背囊或膠袋虎視眈眈、想搶走食物來喫的樣子。 再沿著車道下降至水壩,再走一段,便見右方的郊遊地圖牌。 由此右轉,轉走引水道(沿車道下走可往掃管笏村)。 麥理浩徑第三段攀越西貢西的數個高山,途中除了可遠賞斬竹灣及企嶺下海,也可欣賞馬鞍山的雄姿。

路途一轉,垃圾桶旁滿地垃圾,那些猴羣仿似一個個壞孩子,在把那些凌亂不堪的廢物反轉再反轉,希望可以從中取得食物。 食物稀少,香港政府又不准我們餵飼牠們,那些飢餓的猴羣,就連蕉皮、橙皮也不放過來喫。 看著那些本來是我們的先祖,這樣的沒人照顧,心裡可惜,食環署的同事可多得牠們不少,在辛勞地幫猴羣「執手尾」。 比起麥徑一段,麥理浩徑第二段雖然較為艱辛,但個賣點就係可以觀賞唔同海景! 由浪茄灣起至香港最優美嘅海灘大浪灣,係呢段路程中最為精華嘅迎海路段,實在唔可以錯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