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27日,臺北捷公司成立,臺北捷運自此形成興建、營運機構分離的模式。 1996年3月28日,不斷延後通車日期的柵線通車,成臺北捷運第一條通車的路線、也是臺灣第一條捷運線。 臺北捷運公司為紀念此事,將3月28日定為臺北捷運的通車週年紀念日[14]。 1996年10月,臺北捷運紫線改由中央政府統籌改隸於中正國際機場捷運系統,並以BOT模式招標(之後在2000年代因長生公司倒閉,與桃園捷運藍線合併為桃園國際機場捷運系統)。 「臺中都會區捷運路網細部規劃」經多次協調後,紅線改由臺鐵豐原至大慶捷運化取代,並選擇綠線(103~119站)[c]作為優先路線。

臺北捷運各車站月臺皆設有LED顯示器和電漿電視,顯示列車預計到站時間。 中和新蘆線、信義線和松山線除上述設施外,新增了電子看板,透過LED箭頭燈號顯示相鄰車站的列車行駛概況。 2010年11月3日新莊線臺北市段(忠孝新生站-大橋頭站)連接蘆洲線正式通車,來往忠孝新生站及蘆洲站,稱蘆洲線,成為第一條跨越淡水河的捷運線[19],蘆洲機廠同時投入調度營運作業。 臺北捷運亦從軌道運輸標竿聯盟[20]的地鐵系統提升到每年運量5億人次以上的國際地鐵聯盟水準[19][21]。

路線圖捷運: 列車

臺北市最早的市區軌道運輸建設計劃,是在1928年臺灣日治時期的臺北市電車敷設計畫,但因為輿論普遍反對,最終未能興建。 2017年3月23日納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8],並於2018年9月12日經行政院覈定可行性研究[9][10][11],2021年3月4日綜合規劃研究報告呈報交通部審查。 ▲新北環狀線板橋車站的月臺外觀實拍,和其他環狀線不同,色彩有較多變化。

  • 2011年6月,內政部地政司以具有歷史悠久及特殊意義兩項原則,將淡水的譯名恢復為Tamsui,臺北捷運亦配合更改[68]。
  • 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今(3日)則透過臉書發文駁斥,國庫支出來自全民,臺中藍線路線大改,經費暴增633億元,中央本來就要更審慎。
  • \新北環狀線的第一期路線西環段,從新北產業園區到大坪林設站,途經板橋、中和等總共14個捷運站,其中有8座車站可轉乘其他捷運路線。

北捷表示,貓空纜車、兒童新樂園、小巨蛋冰上樂園、遺失物中心、捷運商品館、花車及咖啡專櫃等由北捷負責經營場域今天將暫停服務。 林家興表示,目前各個縣市大部分稅收都上繳中央,分回地方卻少得可憐,如臺中都分不到5成。 許多綠營首長,如高雄市長陳其邁、臺南市長黃偉哲都贊成通盤檢討《財政劃分法》,但修法至今零進度。 ▲順著預辦登機的指標搭乘電梯,電梯內的樓層按鈕上也有各樓層資訊,不過沒有點字。 蘇貞昌表示,前瞻軌道建設當初在立法院,國民黨丟水球撒麵粉拚命阻擋。 但前瞻預算通過後,民進黨政府反而不分藍綠縣市都全力幫忙,國民黨縣市長也紛紛拿來當自己的政績。

路線圖捷運: 一圖看懂 新北捷運環狀線:路線圖、票價、轉乘資訊懶人包

2016年4月19日、11月30日,臺中市交通局兩度委託亞新工程顧問公司辦理「大臺中地區捷運路網檢討規劃暨臺中捷運系統初期路網可行性研究」。 新北投支線營運初期均是使用6節車廂編組列車運轉,由於運量噪音問題後來即改為3節;小碧潭支線由於配合月臺本身設計就是以3節車廂模式載客,直到3節編組列車採購並上線營運之前,先用6節編組列車的前3節載客。 雖然使用列車自動運轉系統(ATO),但仍配置有駕駛員(通常為1名)[ah]。

  • 但前瞻預算通過後,民進黨政府反而不分藍綠縣市都全力幫忙,國民黨縣市長也紛紛拿來當自己的政績。
  • 除此以外,捷運局內部的弊端、經費透支問題和6條線同時興建所造成的沉重交通衝擊,也是當時爭論的焦點[7]。
  • 除了土建工程出現瑕疵外,試車時更問題不斷,最甚者為1993年試車時發生2次的火燒車事件[12]。
  • 臺北捷運已經通車營運的路線有文湖線、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中和新蘆線、板南線、環狀線共六條主線,以及新北投支線、小碧潭支線共兩條支線,和貓空纜車共一條纜車線。
  • \中和新蘆線可以根據階段性建設營運而分成中和線、新莊線、蘆洲線,三線結合貫通成為一個Y字路網。
  • 東門站為橘線及紅線之轉乘站,BMTC原先規劃兩線的另一轉乘站民權西路站亦為跨月臺轉乘設計,後來實際興建時取消,因此臺北捷運的同月臺平行轉乘服務不會形成雙胞胎轉車組。
  • 烏日文心北屯線除了北屯總站為地面側式月臺車站、高鐵臺中站為地面島式月臺車站,其他16站為高架側式月臺車站[39][40]。

目前與新北環狀線串聯的捷運路線有松山新店線、中和新蘆線、板南線、機場捷運線,等通車之後,新店到新莊路段估計可比以往節省20分鐘左右。 不過,雖然與文湖線車廂同屬於中運量車種,且每列車僅有4個車廂,但環狀線各車廂皆有走道連接,內部的活動空間也較為寬敞。 此外,環狀線車廂內部設有輪椅停靠區、行李放置區,提供行動不便與前往機場的旅客更舒適的乘車空間。 另外在A3新北產業園區站,將設置如A1臺北車站的預辦登機服務,未來搭機出境的旅客可以提前託運行李。

路線圖捷運: 永康商圈私房店家大公開!聯手插畫家KIWI推出 「臺北永康東西軍圖鑑」邀您一起消費集章抽好禮

松山線之松山、南京三民、臺北小巨蛋、北門站戳圖案無修改,其他轉乘站更改顏色與形狀,信義線站戳圖案調整站名呈現。 高運量列車有5種型式:301型、371型、381型由日本川崎重工製造,321型和341型由德國西門子公司製造。 有別於2個站構成的雙胞胎轉車組,臺北捷運是由3座兩兩相鄰的車站——中正紀念堂站、古亭站及東門站,形成「三角轉車組」。 以中和新蘆線為例:(廣播「一月臺列車往迴龍。/Platform 1 for Huilong.」)時,終點站即迴龍站,如要前往蘆洲線車站,可等候下一班往蘆洲方向列車(廣播「一月臺列車往蘆洲。/Platform 1 for Luzhou.」)。 2018年8月10日起淡水信義線臺北101/世貿站、東門站、中正紀念堂站、臺北車站、中山站、劍潭站、士林站、北投站、新北投站及淡水站,板南線龍山寺站、西門站及臺北車站增設日語到站廣播[48]。 根據各語言平等的法令,臺北捷運車站和列車內的廣播從原本木柵線(今文湖線)時期僅播放國語、英語演變為現今依序播放國語、英語、閩南語、客語的情形[m],亦曾考慮於部份車站增加原住民語廣播,但並未付諸實行[n][47]。

臺北捷運是目前臺北市內最便捷的大眾交通方式,平均3~5分鐘一班車,十分舒適又快速,在捷運站內除了不準吸煙也不可飲食,保持了捷運站的乾淨與美麗。 不但是臺北上班族、學生的最愛,更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旅客,一個輕鬆方便的交通工具。 臺北捷運列車皆為動力分散式的電聯車,以第三軌供電(750伏特直流電)方式推進[69],並搭載列車自動運行裝置,可以在無人駕駛(有時有司機監控)下自動開停車和自動開關門。 當駕駛室有司機的時候,可以由司機負責開門和關門,關門後按下啟動按鈕,列車便自動開車,並根據訊號系統的指示來行車,到達停車站時自動停車。 路線圖捷運 (中央社記者陳昱婷臺北3日電)颱風卡努來襲,臺北市今天停止上班、上課,捷運全線系統則維持營運,但班距延長至約15分鐘,若風速達標平面及高架路段將暫停營運,公車業者也會視實際狀況減班甚至停止發車。 中央公佈前瞻計畫第三期特別預算審核報告,高雄市獲得六都最多的1265億元,臺北市與臺中市卻分別僅獲184億元與228億元,讓臺北市長蔣萬安、臺中市長盧秀燕都相當不滿。

路線圖捷運: 隧道

除了文湖線外,其餘路線皆於列車進站前播放各路線專屬之進站音樂,唯獨於平行轉乘車站與非地下車站,無設置進站音樂。 為服務視障乘客,提供車門開啟方向指引,2008年臺北捷運公司增加電聯車開門方向語音廣播服務(僅有國語)。 全線(包含高運量和中運量)電聯車播音系統在2010年全部更新完成,內容為「左/右側開門」(相對於列車行駛方向)。

路線圖捷運: 營運與服務

另外,由於三鶯線於規劃文件中,揭露歸屬於「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之一,故亦屬於臺北捷運系統。 惟以下僅列出由臺北市捷運工程局主導規劃,作為地方主管機關之路線[g]。 路線圖捷運2025 路線命名的部份,在規劃時期,各站尚未命名時,多以路線識別色來命名,如紅線、棕線等。 到初期路網興建結束並開始正式營運後,由於路線尚未全線通車,故改以路線區間所主要提供通勤服務的地域的名稱套用至路線名稱。 現在,以地區套用路線的名稱已經為臺北捷運系統的慣例以及被大眾所習慣。 所以,即使全線通車的路線還是以地名為路線名,如已經全線通車的捷運棕線稱為「文湖線」,而非如同高雄捷運以紅、橘線般命名之,惟文書上可自行於括號內補充說明,例如:文湖線(棕線)[36]。

路線圖捷運: 捷運商店

由於捷運在臺北市的成功營運經驗,讓臺灣各縣市政府相繼尋求興建捷運。 在1990年代初,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對於軌道交通有著樂觀的預估,打算在除了在臺北、高雄兩直轄市以外的其餘城市,包含時為省轄市以及縣的桃園、新竹、臺中、嘉義、臺南等都市興建捷運系統。 一方面減少都市內的通勤壓力,一方面搭配著臺灣高鐵的新建,做為位於郊外的高鐵站聯絡市區的工具。

路線圖捷運: 營運措施

月臺設計採用側式月臺、島式月臺、側疊式月臺、島式疊式月臺、混合式月臺等5種型式。 各站月臺長度,文湖線均有6節中運量膠輪系統車廂長,不過目前僅使用4節中運量膠輪系統車廂長的空間。 至於高運量路線各站皆有6節高運量車廂長,僅小碧潭站為3節高運量車廂長。 部分車站的升降設備也陸續分批汰換,電梯由原本的油壓牽引式電梯,改成無機房式牽引電梯。

路線圖捷運: 初期設計

以括號加註的方式唯一的例外是迴龍站,有別於其他站,是用斜線(“/”)加註的。 公車部分,臺北市交通局說明,山區公車、休閒公車、通勤專車及平(假)日有停駛路線的公車等可以停止發車,一般路線公車業者則會視實際天候及道路等狀況減班發車,若平均風速達10級風時也可以停止發車。 2015年7月6日,林佳龍市府的臺中市交通局以橘線重新規劃雙港輕軌,更改胡志強市府的原先版本[13]。 以括號加註的方式唯一的例外是迴龍站,有別於其他站,是用斜線(「/」)加註的。

路線圖捷運: 搭乘運量

詢問工作人員後,工作人員表示地下道會繞一個「ㄇ」字型,路程比較遠。 不過和其他捷運線不同的是,車上廣播只有運駛方向、下一站站名、轉乘訊息,跑馬燈並沒有顯示下2站站名,也沒有動態路線表。 盧秀燕日前表示,臺中人口、面積都比高雄多且大,高雄已有2條捷運,中央仍繼續補助第3條捷運路線1265億元,反觀臺中目前只有1條捷運,但前瞻預算卻只拿到補助228 億元。 北捷指出,貓空纜車、兒童新樂園、小巨蛋冰上樂園、遺失物中心、北投會館(僅住宿及桂華軒維持營運)、捷運商品館、花車及咖啡專櫃亦暫停服務;木柵機廠停車場配合市府疏散水門關閉政策,開放免費停車,其餘停車場則維持正常營運。 現臺北捷運各站之車站紀念章,大多以該站文化、觀光為主軸,供遊客作為紀念。 部份車站站名為尊重民意,或是車站出入口用地由機關學校提供,於軌道旁站名後方以括號加註的方式標示別名(即俗稱的副站名)。

路線圖捷運: 臺北捷運Go APP下載

1999年11月11日新店線南段通車,淡水站-南勢角站行駛模式變更為淡水站-新店站和北投站-南勢角站。 與國內其他捷運系統類似,臺中捷運亦於大廳之服務臺提供車站紀念戳章。 路線圖捷運2025 前瞻基礎建設經費,高雄獲得六都最多的1265億元,臺北市、臺中市僅分別獲184億元與228億元,遭質疑「大小眼」後,臺中市長盧秀燕也埋怨,臺中捷運藍線興建一再被退,還拜託中央別再卡地方。 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今(3日)則透過臉書發文駁斥,國庫支出來自全民,臺中藍線路線大改,經費暴增633億元,中央本來就要更審慎。 2018年,同於臺北聲音地景計畫內推出站體環境音樂,並於整點時播放。 臺北捷運廣播系統自通車至今均由孫積祥(國)以及陳惠卿(閩南語)擔當,其中2022年7月22日至7月30日淡水信義線新廣播試辦測試由謝佼娟擔當國語新廣播測試配音(僅301型029/030編組以及381型523/524編組實裝)。

路線圖捷運: 路線

本列表列舉臺灣已營運、興建中或規劃中的大眾捷運系統(即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路線。 其中規劃中路線除交通主管單位正式規劃案外,僅列出各級政府機關已提報可行性分析或相關研究案,或由民間規劃提案並已呈報交通主管機關審查者。 距離總統大選僅剩不到半年,民進黨政府力推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包含高雄前鎮漁港、臺中捷運藍線等建設都成為朝野攻防重點。 隔日5月11日上午5時許完成全線巡軌作業,確認軌道及各項系統正常,6時各首班車準點發車,全線已正常營運[49]。 1990年,臺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處(省住都處)辦理「臺中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規劃」[27],並於隔年完成規畫作業。

路線圖捷運: 臺中捷運路網圖

目前雙站名的車站僅有臺北101/世貿站,以及未來信義線東延段的廣慈/奉天宮站。 車站啟用後名稱少有變動,僅有因應臺北縣升格新北市,將「新店市公所站」更名為「新店區公所站」;以及松山線通車後,為避免與南京東路上其他車站混淆,將「南京東路站」更名為「南京復興站」兩個特例。 部分車站雖在規劃階段已有命名,但仍在正式營運前變更,包括紅樹林站[y]、明德站[z]、亞東醫院站[aa]、大橋頭站[ab]、南港軟體園區站[ac]、南港展覽館站[ad]、信義安和站[ae]、臺北101/世貿站[af]、臺北小巨蛋站[ag]。 1985年3月1日,經建會與臺北捷運顧問工程司(TTC)[d]簽約,進行臺北都會區捷運系統綜合研究。

路線圖捷運: 臺北捷運

1982年,臺北市政府委託國立臺灣大學進行中運量捷運系統發展研究。 1984年1月,隸屬於臺北市政府的中運量專案小組提出1號線、2號線兩條中運量系統路線的規劃[8]。 臺北捷運設有完善的無障礙設施,包括導盲磚、無障礙驗票閘門、電梯和車廂內的輪椅專用區等。 候車月臺並設有夜間安心候車區,保障夜間乘客搭乘捷運的安全[41]。 其他如電扶梯等設備均廣泛設置於每座車站,以連絡出入口、穿堂層和月臺,早期並曾經參考外國地鐵宣傳右側站立、左側通行的搭乘習慣,方便有特殊需求的乘客快速通過,後來雖改為宣導「緊握扶手、站穩踏階」,但已經養成旅客站一邊搭,另一邊快速通過的捷運文化。 部分車站的升降設備也陸續分批汰換,升降機由原本的油壓牽引式電梯,改成無機房式牽引電梯。

路線圖捷運: 車站多目標大樓開發專區

2000年8月31日板橋線龍山寺站-新埔站、小南門線通車;同年12月30日南港線市政府站-昆陽站全線通車,至此初期路網完工。 1968年6月28日,中華民國交通部曾表示研究臺北都會區興建大眾捷運系統的可行性[6]。 路線圖捷運 1975年臺北市政府與行政院經濟設計委員會(國發會前身)、交通部以三對等負擔經費方式,由交通部統籌辦理「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初步規劃」,並於1977年底完成報告[7]。 1999年7月,因臺灣省政府進行組織精簡方案(精省),「臺中都會區捷運路網細部規劃」轉由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高鐵局)接手辦理[31];該規劃最初因經費龐大、預估效益不佳及無法配合高鐵通車期程,因而周旋多年。 路線圖捷運2025 目前僅綠線已通車營運,藍線綜合規劃提報中央政府審查中;綠線延伸(往大坑、彰化)和機場捷運(橘線)、藍線延伸(往太平)和大平霧線可行性研究提報中央政府審查中。

路線圖捷運: 營運中系統

松山新店線的營運模式分別為全程車的營運,和「松山 – 臺電大樓」的區間列車。 \中和新蘆線可以根據階段性建設營運而分成中和線、新莊線、蘆洲線,三線結合貫通成為一個Y字路網。 \板南線是臺北捷運路網中運量最大的路線,連結了板橋車站、臺北車站、南港車站3座三鐵共構車站,全線為地下路線,採用高運量捷運系統,全長28.2公里。 板南線有2種營運模式,分別是「南港展覽館 – 頂埔站」的全程車,和「亞東醫院 – 南港展覽館」的區間車。 \新北環狀線的第一期路線西環段,從新北產業園區到大坪林設站,途經板橋、中和等總共14個捷運站,其中有8座車站可轉乘其他捷運路線。

路線圖捷運: 臺北捷運 ・新北捷運

環狀線的識別顏色為黃色,部分列車也以黃色為主色調來設計,非常顯眼。 環狀線的西環段全線位於新北市境內,目前交由臺北捷運公司營運三年,過後可能協商改由隸屬新北捷運公司營運。 如果要到「新北投」就要在「北投站」轉乘新北投支線;要到「小碧潭」則是在「七張站」轉乘。 1986年6月27日,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籌備處成立[9],除了準備進行臺北捷運興建工作之外,也逐步進行路線修正。 1987年2月23日,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簡稱臺北市捷運局)正式成立[9],建議把藍線延到南港、木柵線改成現在的走法、將淡水線和新店線及中和線分開、增加維修軌,就成了第二版“初期路網”,走回原本BMTC的規劃方式。

路線圖捷運: 臺北旅遊網

新北環狀線開放試乘首2日吸引超過8.3萬人次搭乘,期待公共運輸的完善,能帶給居民更便利的都會生活。 如前所述,新北捷運局正在規劃20分鐘內轉乘採合併里程的計費方式,目前也已開始規劃附近公車站、行人徒步區路線。 截至目前為止,環狀線車站周邊與站間道路、人行道改善長度已達22.5公里,全線亦增加機車停車位、無障礙坡道等公共建設,力求提供舒適良好的行人環境。

路線圖捷運: 捷運資訊

雖然使用列車自動運行系統(ATO),但仍配置有駕駛員(通常為1名)[ah]。 臺北捷運公司透過新聞稿表示,各路線維持營運,但班距延長為約15分鐘,且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及板南線將無重疊區段列車。 路線圖捷運2025 2010年12月25日,臺中市交通局成立臺中市捷運工程處,負責籌設營運機構與辦理營運事宜。 2011年11月25日,臺中市交通局委託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公司辦理「臺中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後續路網規劃」。 2012年5月17日[25]、7月19日[26],臺中市交通局兩度舉辦臺中大眾捷運系統後續路網研究案專家學者座談會。

路線圖捷運: 運量

目前假日開放自行車進出的車站已達85個(其中南港展覽館站僅開放板南線月臺,不得進入文湖線月臺範圍;大坪林站只准許進入松山新店線月臺,景安站、頭前莊站則只開放中和新蘆線月臺。)[44]。 另外,淡水站、臺北車站、忠孝新生站、忠孝復興站、南京復興站、大安站[l]因人潮眾多、車站空間等因素則不開放自行車轉乘或進出,其餘高運量車站均開放自行車進出。 若須在「淡水信義線」和「板南線」間轉乘,可利用松山新店線轉乘,不得於臺北車站或忠孝新生站下車或轉乘[42]。 自行車(腳踏車)判定的標準是以有鏈條為基準,幼童滑步車、滑板車則不在此限。 2013年7月31日起淡水線、新店線、板南線的區間車也同步採用[v],同年11月24日起信義線、小南門線[w]也正式採用。 2014年,開始於高運量各站僅有一營運區間的月臺採用入站廣播,如中和線古亭等站往南勢角方向、新店線公館以南各站,七張站小碧潭支線的入站廣播也啟用。

路線圖捷運: 臺中捷運綠線鋼樑墜落事故

然而,進入2000年代後,中央政府及各級地方政府財政狀況快速惡化,無力大規模興建捷運系統,導致當前中央政府對於新建捷運的態度越趨保守,對各地方政府提交的計畫嚴格審核,造成大多數的興建計畫被迫只能處於紙上作業。 臺灣捷運系統是指中華民國境內各都會區適用《大眾捷運法》的各式軌道運輸系統,在學理上沒有專用路權而不被認為捷運的輕軌運輸系統,則被《大眾捷運法》定義為捷運的一種形式。 新北環狀線共有14座車站,如果搭配三環三線的其他路線,最多可與7條捷運線串聯。

路線圖捷運: 臺北市士林區路樹突然倒地!雙向緊急管制

詢問處均備有公共區總監控系統和控制中心聯繫,兼具維持車站系統和乘客安全的功能[40]。 2016年10月1日,數字路線名改為顏色代碼路線名,站內標示全面更換,並納入車站代號,新路網圖同時加入隔年由桃園捷運公司營運的桃園機場捷運,其他營運模式未變[26]。 為維持淡水-新店路線不受影響,北投站-臺電大樓站區間車以及單線行駛超過13年的小南門線暫時整併為北投站-象山站,還有西門站-臺電大樓站兩條路線[24]。 2011年2月27日南港線東延段南港展覽館站正式通車啟用,同年9月臺北捷運正式晉升為國際地鐵聯盟會員[22][23]。 2006年5月31日捷運板橋線第二階段延伸和土城線完工通車,全長7.2公里,板南線終點站由新埔站南移至永寧站[17]。 交通局指出,小型復康巴士已停止服務,等恢復上班後再提供服務,藍色水路業者也已停止營運,待颱風警報解除並確認碼頭相關設施安全無虞後才會恢復營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