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奧林巴斯共享微型四分之三(MFT)格式,這意味著您可以在林巴斯相機使用松下鏡頭,反之亦然。 Fujifilm在其X系列型號中使用更大的APS-C傳感器,而Sony生產的無反光鏡相機同時具有APS-C和更大的全畫幅(35mm)傳感器。 無反相機入門 佳能、尼康和松下都在2018年推出了全畫幅無反光鏡相機。 雖然一些入級傻瓜相機的價格在3~6千之間,但通常這些圖像所提供的圖像質量不會比現代智能手機好太多。

如果你不需要拍攝高分辨率的靜態圖像,那麼它也是一款功能強大的相機,可以拍攝出色的照片。 毫無疑問,它價格昂貴,但索尼 A7S III 也是同類產品中最好的相機,並將無反相機錄影功能提升到新的高度。 Nikon Z6 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們的頭號相機 — 雖然它的 Z6 II 只是一個適度的繼任者,但如果你正在尋找全篇幅無反相機,這兩款相機絕對應該在你的候選名單上。 Z6 繼續提供了不錯的CP值和最佳的操控性,但我們認為,如果負擔得起,Z6 II 非常值得。 其額外的 EXPEED 6 處理器帶來了許多改進,包括新的 14fps 連拍模式(從 Z6 上的 12fps 提高)和方便的自動對焦改進(特別是對於動物眼睛/面部檢測)。 你還將獲得一個額外的 UHS-II 卡插槽,它加入了現有的 XQD/CFexpress 插槽,Z6 II很好地更新了Z6非常堅實的基礎。

無反相機入門: Z 5 連 24-200mm 鏡頭套裝 無反相機

普通無反連拍速度都可以達到一秒十張,旗艦級無反的連拍速度更是高達30張/秒(電子快門)。 其他配置的表現也很優秀,具有機身五軸防抖,採用了273點對焦系統,支持人眼和動物檢測對焦,支持4K視頻的錄製。 此外,Nikon Z5還具有雙SD卡槽設計,全新的電池支持USB充電,滿足用戶日常的拍攝非常輕鬆。 相機不論是照片的畫質還是視頻的質量,都擁有非常好的表現,因此用戶可以放心的購買。

但是要注意的是,小畫幅的相機鏡頭是不能用在高一級的畫幅機身上的,就像 APS-C 的專用鏡頭就不能用在全幅機身上,否則如果不是裁切模式來拍照,就一定會出現很明顯的暗角。 入門無反相機Canon EOS M50 只重 390g,輕巧之餘更可隨心設定拍攝、連拍時間,全高清4K影片更可支援 120p/100p 高格數設定,剪接時可大玩慢鏡效果。 傳感器位移穩定器(通常稱為體內圖像穩定器或IBIS)可根據振動移動傳感器。 光學圖像穩定功能可以通過物理移動鏡頭內的元素來消除照片中的模糊。 儘管並非所有鏡頭都適用,但這往往是DSLR的首選方法。

無反相機入門: 【Fujifilm X-T200評測】高顏值入門無反相機 機身輕巧畫質優秀

光學取景器可提供盡可能清晰的圖像,並且不會耗盡電池電量。 電子取景器有許多優點:拍攝時可以看到曝光和色彩設置的效果,可以放大查看焦點,還可以顯示各種其他信息,但同時也更為耗電。 無反相機入門 無反相機入門2025 儘管某些高端傻瓜相機的光學性能非常好,但它們卻無法與可互換鏡頭的多功能性相抗衡。 無論是無反光鏡還是DSLR,可互換鏡頭相機通常都比口袋相機提供更好的性能。 它們通常能夠更快地聚焦,更好地追蹤主體並每秒拍攝更多照片。

  • 由於要裝下一個 3 吋反芒,佈置於機身右方的操作按鍵大小明顯較其他機種細,需要用家更細心的操作,也要留意使用時避免誤按方向鍵的「→」鍵。
  • X100V 能夠保持工作正常,它的固定光圈鏡頭設置一直非常適合街頭和人像攝影,現在富士膠片添加了新的 26.1MP APS-C 傳感器和最新的 X-Processor 4,效能更好了。
  • 612g,後者在數字上比 R10 高出 43%。
  • 如果你負擔得起,並且需要一臺在弱光下表現出色的小型 4K 相機,那麼你肯定不會失望。

相機的掛牌價為 11 萬瑞典克朗(約合 8.1 萬港元),可是最終的成交價卻高達 112 萬瑞典克朗,約合 83 萬港元,超出很多人的預期。 當您透過我們的鏈接購買時,我們將會從中獲得佣金,當然這個過程是絕對不會向您收取任何額外費用的。 如果有機會,請在購買前嘗試看看相機的手感,並確保相機能舒適地握在手中,並且不要太重以至於讓你不想隨身攜帶,UI介面應該簡單、邏輯合理並且易於學習。

無反相機入門: 入門級無反相機1. Canon EOS R5

不過 X-T200外表雖然形仔,但相機底部的仍有點膠感,特別是中央的接合位置如果用強力壓下去會有極極極輕微凹陷的「感覺」,這也是它同高階機的一點分別。 機內內置的18種菲林模擬設置可以說是各有各的美,五軸防抖、4K視頻和眼部精準識別對焦都讓拍攝體驗極佳。 早前一款 1959 年生產的 Leica M3 在瑞典 LP Fotos Auktioner 無反相機入門 拍賣會上被賣出。

基本的傻瓜相機不再對大眾有吸引力,製造商也漸漸的將重點轉移到了更高級的相機型號上了。 細小機身有其好處,但用家也要留意對於實用性的影響。 對於成人男性 EOS R50 的手柄實在是細小了一點。

無反相機入門: 機身太細手大人士要注意

相機的屏幕是一大亮點,X-T200採用了一塊3.5吋的16:9顯示屏,顯示屏像素為276萬像素點,支持全功能的觸控操作,不僅可以選擇對焦點,更可以直接通過屏幕調節相機功能。 這塊屏幕採用了側面鉸鏈設計,可以多角度翻轉,用於自拍也非常合適。 富士的外觀一如既往的顏值高,摸起來質感很好,小巧便攜的設計讓攝影設備不再沉重。 我尤其喜歡它的可觸摸翻轉式屏幕,在拍攝的時候無論是高角度還是低角度都能很好地看見畫面,自拍也方便了許多。 觸摸屏在設置菜單和回看照片時都很方便,觸摸對焦和觸摸按快門更是加分。

無反相機入門: Z 50 連 16-50mm + 50-250mm 鏡頭套裝 無反相機

不過到了 ISO 3200 如果開啟了後製雜訊抑制功能,相片的塗抹感就會頗重。 用戶可設定自動 ISO 並設置以 ISO 1600 為上限,在晚間無壓力街拍。 小編認為 EOS R50 在 ISO 3200 或以下的感光度,可得到令人很滿意的影像清晰度。 至於 ISO 6400,可在緊急情況下應用,它還是可幫助你在較暗情景中拍攝出沒有手震的相片。

無反相機入門: 【評測】Fujifilm X-T200 入門無反相機   平玩富士獨特發色 + 反芒自拍好用

正在尋找適合旅行和一般拍攝的更便攜、更實惠的全篇幅Nikon Z6 版本? Z50 符合要求,是Nikon中階 APS-C 相機的絕佳入門產品。 它特別適合那些希望從Nikon DSLR轉向無反相機的人。 Z50 可以拍出很棒的照片,並且擁有與Nikon Z6 一樣出色的自動對焦系統,這對於靜態拍攝對象非常有效,但在運動和動作方面卻無法與索尼 A6400 等產品的性能相提並論。 不過,Z50 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取景器和可傾斜觸控螢幕,是一款出色的攝影相機,並且通過可選的適配器與較舊的 F 卡口鏡頭以及Nikon的新型 Z 卡口鏡頭兼容。

無反相機入門: 相機種類:單反相機 DSLR cameras

至於 KIT 鏡本身的光圈最大都只有 f/3.5,未能期待太多的散景,以及散景的波波。 小編換上今次測試的另一支 XC 35mm F2 定焦鏡,但發現它的最近對焦距離為 0.35 米,想好似圖片中那樣街拍/旅拍想得到更好的散景,就似乎頗為困難。 無反相機入門2025 到這裡你會想要一支 XF 16mm f/1.4 又或者 XF 23mm f/2。

無反相機入門: 入門無反相機好處2:拍Vlog必備!輕便式高畫質相機!

關於相機電池,相機電池可以提供270張的續航能力,如果使用節能模式可以拍攝450張。 無反相機入門2025 實際使用中,筆者用一塊電池拍攝了約200張,電量還剩一半。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這部相機雖小,但是也具有麥克風接口,可以外接麥克風用於影片拍攝。

無反相機入門: RF 接環鏡頭驚喜不斷 選擇將陸續增加

30fps。 不過,差別最大的地方也許在重量:R10 重 426g,R7 重 無反相機入門2025 612g,後者在數字上比 R10 高出 43%。 旅遊攝影通常都以拍攝靜態主題居多,連拍速度慢一點影響不太,反而相機整天跟身又常拿出來用,輕便始終比較重要。

無反相機入門: 速度與性能

傳統的 DSLR 單鏡反光相機會因應感光元件大小而分為裁切規格和全片幅(與 35mm 菲林格式同樣大小)規格,後者往往只在高階機種上出現。 不過自從全片幅無反相機開始普及,全片幅規格相機的門檻漸漸降低,消費者無需花費太多就可以享受更高的照片細緻度和低光處理效果。 EOS RP 則是這樣的一部相機,其名字的「P」是代表 Popular(普及),據稱是希望以輕巧細小機身及更經濟的價格令全片幅及 EOS R 系統更普及。

相比之下,手機攝影的最大優勢就是拍照只是手機的一個附屬功能,現在的手機都會很注意手機拍照的能力好讓手機看起來更值得購買,在大多數情況下,手機拍攝也不需要附件,甚至連修圖都可以在手機app裡一鍵完成。 至於手機和相機的各自的特點和區別,我在以前的文章裡面說過,這裡不再多說。 Canon EOS M50 無反相機入門 具備4K超高清攝錄及雙像素CMOS自動對焦,特別適合鍾意拍VLOG的朋友。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款堅固、防水且幾乎可以固定在任何地方的備用相機,那麼 Hero9 Black 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其全新的前置 LCD 是Vloger的福音,而其 5K 錄影模式比任何其他運動相機都能捕捉更多細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