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男士之收入中位數為28,000元,士之收入則為20,500元。 而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之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則最低,當中男士之收入中位數為17,000元,女則為13,000元。 而月入中位數為1.8萬元,與第季相同,不過略高於去年同期的1.7萬,當中近一成人月入少於5,000元,而男性平均月入多於女性4,400元。 月入最低的行業為非技術工人,僅有11,000元;而最高人工則為專業人士,平均月入45,000元。 報告亦顯示,港人的工時中位數為每週45小時,撇除外籍家庭傭工後則為44小時,較第二季上升4小時。

  • 當中男士之收入中位數為28,000元,女士之收入則為20,500元。
  • 值得一提的是,與去年同期(2022年2月至4月)相比,最新的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保持了穩定,依然是20,000元。
  • 據統計處最新數字,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期間,香港就業人士的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為20,000元,與上一個統計期間(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維持不變;不過,以性別劃分的收入水平皆見增長。
  • 但在5月初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以2018年價格計算,2019年20至24歲,擁有學士學歷的「95後」平均每月收入為18,000元;比起25年前擁有同等學歷的「70後」大學生平均月薪19,400元為低。
  • 當中53.1%的家庭住戶居於私樓,31.2%居於出租公屋,僅15%的家庭居於資助性出售房屋單位。
  • 數據顯示,近70%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計劃尋找新工作,而僱主則多偏向聘請擁有小眾技能、軟技能及策略思維的人才。

就業不足率亦由2022年9月至11月的1.6%,下跌至2022年10月至12月的1.5%。 每月收入介乎15,000至19,999元的家庭共有23.41萬戶,佔整體比例8.7%,最多家庭的收入在這個區間;另外,收入在20,000至24,999元以及60,000至79,999元之間的家庭數量亦分別佔整體7.9%,為第二多的家庭收入區間。 所謂中產階級,根據經合組織(OECD)定義,即收入水平佔於全國中位數的75%至200%之間者。

月入中位數: 工作時數中位數

若計月入50,000元以上的業人士,則有44.12萬人,佔約13.5%。 本年第一季個人入息中位數為$12,000,較上季維持不變,男性的月薪中位數為$15,000,女性為$10,000。 月入中位數2025 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則由上季的$21,100升至$22,000。 各個職業組別當中,月入最高的為教育及公共行政(不包括政府)組別,月入中位數為3萬元,按年升2.7%。 月入升幅最多的為專業、科學及技術活動行業,較2019年同期高3.1%,而跌幅最多的為地產活動行業,按年跌5.4%,中位數為2.18萬元。

報告亦包括出各年齡組別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當中顯示15至24歲的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只有13,900元,較上一季跌100元,是所有年齡組別收入最低。 截至2021年,全港有接近364萬名打工仔,當中超過180萬人月入不多於17,999,佔打工仔總數一半。 月入中位數2025 假若你月入3萬元,薪金已比全港近七成半打工仔還要高,而月入5萬元或以上者,人工比全港近九成打工仔高,成為全港最高收入的一成人。 而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最少的組別為15至24歲,男女合計入息中位數為13,900元,較上一季減少100元。 「非技術工人」則最低薪,男性中位數收入為15,000港元,女性中位數收入為5,000港元,男女平均則是6,000港元。 經過一眾網民精心計算,若一個打工仔沒有其他收入,每月收取月入中位數25,000元人工,扣除租金、生活費等,其實可以儲的錢並不多,更不要說投資。

月入中位數: 薪酬趨勢|2022年第三季按教育程度及性別劃分的失業人數

新冠肺炎對貧困人士打擊較大,但也不能忽視有正式員工失業而向下流。 月入中位數2025 行業研究顯示,科技人才轉職時預期可獲10-15%年薪增長,而其他行業則保持平穩。 各行各業的企業亦進一步進行數碼化轉型,重點為擴展電子商務、支援在家工作,以及推行2020年期間暫停的項目及計劃。

  • 陳偉強認為,大學教育跟職場脫節,僱主亦投訴現今大學生基本能力和專業技能不足,需額外培訓,建議港府檢討教育政策,同時推動產業多元化,創造更多高技術就業機會。
  • 若計月入50,000元以上的業人士,則有44.12萬人,佔約13.5%。
  • 月入升幅最多的為專業、科學及技術活動行業,較2019年同期高3.1%,而跌幅最多的為地產活動行業,按年跌5.4%,中位數為2.18萬元。
  • 政府統計處最新公佈「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結果,數據顯示香港2022年第三季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為18,800元。
  • 薪酬趨勢|政府統計處近日公佈2022年第二季《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數據顯示,全港最多人月入介乎2萬至2.4萬元;此外,報告亦發現,若以年齡層劃分,35至44歲的人收入最多,失業率亦較低。

電力及燃氣供應、污水處理、廢棄物管理及污染防治活動每月工資中位數排第三,有28,300元,升幅達1.1%。 最低為物業管理、保安及清潔服務,工資中位數13,000,與上年同期比較亦沒有增長。 若按主要工作所屬職業及性別劃分的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則以「經理」職級為最高薪,男女合計達48,000元。 以指統計前7天內所有工作的工作時數計算,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期間,各行業的就業人士工作時數中位數為40小時。 不同行業的工作時數大致上一致,其中「住宿及膳食服務」行業為工時最高的行業,男性工時中位數達到50小時,整體工時亦達48小時。 若按主要工作所屬職業及性別劃分的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則以經理職級最高薪,男女合計達48,000元。

月入中位數: 入息中位數|逾40萬人少過1萬元

婦女出任經理和管理人員的比率,由2000年的24%升至今 年第一季的32%,專業人員的比率則由32%升至37%,而輔助專業人員的比率則由40%增至46%。 在2022年第三季,9.7%的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少於5,000元,比率較第二季的10.7%稍微下降0.9個百分點;另一方面,第三季有12.6%的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為50,000元及以上,較第二季的12.3%,上升4個百分點。 而按時薪統計,有1.65萬名僱員時薪為最低工資要求的37.5元,而有約2.2萬人低於38元。 月入中位數2025 按年齡組別分析,介乎35歲至44歲的僱員的每小時工資中位數最高,有83.9元,其次是介乎25歲至34歲的僱員,有77.6元,而介乎45歲至54歲的僱員時薪則為75.6元。

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期間,撇除外籍家庭傭工後,本港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為20,000元,同時全港失業率持續下跌。 《香港財經時報》報道男女收入、各行業入息中位數的數據,以及更多有關入息及就業情況詳情。 數據顯示,香港2022年第二季就業人士,當中男性月入中位數為20,700元,而女性的月入中位數為18,000元,與本年度首季相比,男性月入中位數輕微下降300元,女性月入中位數則不變。

月入中位數: 薪酬趨勢|香港收入中位數2022|近1成人月入少於5,000元

據統計處最新發佈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第三季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為18,800元。 若按各大行業劃分,「公共行政、社會及個人服務」是收入中位數最高的行業,達到23,000元;至於薪酬最低的為「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行業,月入中位數為15,000元。 根據最新2021年統計處《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公佈最新個人入息及家庭入息數字,現時全港個人入息中位數為18,000元,意味你月入18,000元,收入已經比全港一半人還要好。

月入中位數: 薪酬趨勢|7大行業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比較

以這個月入中位數計算,若一個香港打工仔,每個月收取25,000元的收入,到底一眾香港打工仔眼中,又係一個點樣嘅生活水平呢? 政府統計處8月31日公佈最新2021年四月至六月《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港人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是19,600元。 但在5月初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以2018年價格計算,2019年20至24歲,擁有學士學歷的「95後」平均每月收入為18,000元;比起25年前擁有同等學歷的「70後」大學生平均月薪19,400元為低。

月入中位數: 就業人士收入中位數

非技術工人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則在眾多行業中最低,當中男性收入中位數為13,700元,女性則只有11,200元。 人才招聘顧問華德士及Walters People近日發表《薪酬調查2021》報告顯示,香港在去年疫情下面臨的一些不確定性和動盪,將於2021年持續影響市場,各行各業正加速邁向數碼化。 報告顯示香港就業市場氛圍會更加保守,但大中華區市場對創科行業人才的需求龐大。 對比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的男女收入,男性及女性的收入中位數分別上升200元及700元。 值得留意,由於女性的收入水平在最新統計期間上升較多,與上個統計期間相比,男性及女性之間的收入水平由3,700元收窄至現時的3,200元。 若按就業收入劃分,2022年第2季,全港約有10.49萬人的每月收入在10萬元以上,佔總數當中的3.2%。

月入中位數: 行業打工仔時薪及工時情況

英國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去年11月初警告,11月底政府第一輪保護就業政策結束後的9個星期內,會增加100萬人失業,很多經理級和專業工作消失,中產階級受創甚深。 截至2019年,全港約有385萬名打工仔,該年的月入中位數為17,100元。 經計算,超過197萬打工仔月入不多於17,999元(統計處並無劃分17,000元或以下的人數)。

月入中位數: 薪酬趨勢|4個行業失業率跌幅明顯

不過物業管理、保安及清潔服務、雜項活動、餐飲服務、零售等行業其時薪中位數仍低於整體,分別是47.1元、52.4元、53元、及53.7元。 此外,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則為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最低,當中男性收入中位數為17,000元,女性為13,000元。 上季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最少的組別為60歲或以上人士,而最新一季數字顯示,收入最少的組別為15歲至24歲組別,男女合計為13,000元。 另外,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則為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最低,當中男性的收入中位數為18,000元,女性則為13,000元。

月入中位數: 薪酬趨勢|男女入息水平維持不變

政府統計處最新公佈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本港2021年第3季就業人士(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為20,000元(男女合計),比2021年第2季的19,600元上升了400元。 若按主要工作所屬行業及性別劃分的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公共行政、社會及個人服務為最高薪職業,撇除外籍家庭傭工後的數字為23,000元。 工作時數方面,主要行業合計共45小時(男女合計),當中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行業工時最長,每週工時為48小時。 政府統計處最新公佈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指出,香港2021年第2季就業人士(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每月入息中位數為19,600萬元。 按就業人士年齡及性別分類,35歲至44歲組別中的每月就業月入中位數最高,男女合計為24,000元,其中男為25,000元,女則為20,500元。

月入中位數: 薪酬趨勢|最新每月收入中位數為20,000元

以就業人士年齡及性別劃分 月入中位數2025 (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今年第三季35歲至44歲組別中的每月就業月入中位數最高,男女合計為24,300元。 根據統計處出版《2022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人口及住戶統計數字》最新報告當中顯示的所有住戶月入中位數,中西區住戶月入高達$42,300,連續三年成為全港「富人區」;收入最低的地區則是月入中位數$22,100的觀塘區,僅有中西區住戶月入的約一半。 政府統計處今日公佈2021年5月至6月本港僱員的每月入息中位數及工時調查結果,去年工資中位數為18,700元,比2020年同期的18,400元高1.6%,反映僱員每月工資兩年間都有增長。

月入中位數: 薪酬趨勢|69萬人收入不足1萬元

最新數據更顯示,與2015年相比,2021年年薪過百萬的「打工皇帝」人數亦有所增加,以下即刻睇自己人工及家庭入息於全港排名。 月入中位數 若按主要工作所屬行業及性別劃分的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則以公共行政、社會及個人服務最高薪,撇除外籍家庭傭工後,男性的月入中位數為25,500元,女性則為20,500元,男女合計為23,000。 薪酬趨勢2023|政府統計處最新公佈勞動人口統計數字及入息中位數。

本市住宅區火災佔火災總量近四成,物業服務企業作爲住宅小區共用設施和公共區域的管理者,承擔着向居民普及消防常識、維護管理消防設施、疏散通道和消防車道的重要職責。 《規定》對物業服務企業日常消防工作職責和應急處置職責做了規定,沒有委託物業服務企業管理的住宅區,由業主大會、業委會或物管會履行相關職責。 新論壇副召集人鄧詠駿指出,大學畢業人數大增,相應高技能崗位增長卻慢,學歷和職位錯配惡化,愈來愈多大學畢業生從事文書、支援人員等低技能職位,導致收入不及昔日。 StockViva秒投 作為香港一家初創金融科技公司,基於技術及數據驅動達致快速增長,在短時間內突破50 萬活躍用戶,吸引來自香港、內地、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用戶加入。 秒投StockViva 月入中位數 的投資者包括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宏寰集團和新加坡郭鶴年家族的 月入中位數 K3 Ventures 投資,實力雄厚,目標打造成為亞洲領先的金融科技公司。 按年齡組別分析,介乎35歲至44歲的僱員的每小時工資中位數最高(85.3元),其次是介乎25歲至34歲的僱員(78.9元)和介乎45歲至54歲的僱員(77.1元)。

以上數據反映,從事「教育及公共行政」行業的打工仔的時薪中位數是所有行業中最多(131.8元),其每週工時中位數也屬最低的行業之一(40.6小時)。 最低時薪中位數的行業為「物業管理、保安及清潔服務」(45.9元)、最長每週工時中位數則屬餐飲服務業(54小時)。 勞工處於2023年1月至3月平均每月錄得102,065個來自私營機構的空缺,按年上升70.8%,較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的平均數字上升10.2%。 求職人士可使用勞工處的網上平臺(如「互動就業服務」網站)獲取這些空缺資訊。

另外,當中每週工作少於35小時的就業人士,除最多人聲稱正於休假,佔整體的38%外,其餘27%的人稱自己忙於家務、學業或私人事務,12.4%則因長期患病、殘疾、年老、半退休,令工時略低。 平均工時最長的行業為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服務工作及銷售人員、機器操作員及非技術工人,同樣每週平均工作48小時。 「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則最低薪,男性中位數收入為18,000港元,女性中位數收入為14,000港元,男女平均則是15,300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與去年同期(2022年2月至4月)相比,最新的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保持了穩定,依然是20,000元。 對比2022年8月至10月的男女收入,男性及女性的收入中位數皆維持不變,但整體收入按每100元整數算,則有稍微上升(為19,000元)。

月入中位數: 薪酬趨勢|少數行業入息錄升幅

若以家庭為單位計算,家庭總收入為30,000元,即意味家庭月入高於全港約一半家庭。 假設家庭總收入達50,000元,即排名全港最高收入的25%,比全港四分三家庭收入還要高。 值得留意的是,過去數年月薪5萬元以上的高薪一族人大幅增加,當中月入8萬或以上的「打工皇帝」,由2015年的108,200人,增加45.3%至21年第2季的157,200人,同期香港打工仔總數減少了3.5%。 至於收入最少的人口,據統計,有41.87萬人的收入低於10,000元,佔整體約13%。 其中,最多人的收入在3,000元以下,佔10.27萬人,佔比為3.2%。 另外,今年第30周(7月30日至8月2日)錄得14宗經化驗確診流感,並需入住深切治療部或死亡的成人個案,當中有12宗病人已死亡,當中2宗為甲型(H1)、10宗為甲型(H3)流感,亦有兩宗有待分析的甲型流感,整體感染個案較上一週的16宗(包括8宗死亡個案)少。

有46.6%的就業人口工時為每週45小時或以上,當中15.5%甚至高於每週60小時,若以5天工作計算,即每天平均工作高達12小時或以上。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香港在2023年2月至4月期間,就業人士的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為20,000元,相較於前一個季度2023年1月至3月的20,300元,出現了300元的下降。 這次變化主要是由於男性的收入水平有所下降,而女性的收入水平則保持不變。 根據統計報告,按就業人士年齡及性別分類,35歲至44歲組別中的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最高,男性為25,000元,女性為20,100元,男女合計為23,000元。 就所屬行業而言,整體而言是「金融、保險、地產、專業及商用服務業」最高薪,男性中位數收入為26,200港元,女性中位數收入為21,000港元,男女平均則是24,000港元。 如按行業劃分,教育及公共行政類(不包括政府)的月入中位數最高,達30,200,比去年升0.7%。

月入中位數: 薪酬趨勢|按每月入息劃分的家庭住戶數目

據統計處最新發佈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數據顯示,在2022年第2季,最新就業人數數字為3,571,600人,撇除外籍家庭傭工後則為3,252,400人。 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為18,100元,撇除外籍家庭傭工後的相應數字為20,000元。 入息中位數2022|政府統計處公佈最新《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數據揭露香港人入息中位數為20,000元。 若以收入劃分,每月收入達到10萬元或以上的就業人數有近10.5萬人;但同時亦有40萬人的收入在1萬元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就業不足的男性佔整體就業不足人口的八成,有37,100人,遠高於女性的10,200人。 另外,資訊及通訊、金融及保險、餐飲服務、雜項活動(包括安老院舍、洗滌及乾洗服務、理髮及其他個人服務、速遞、食品處理及生產)月入工資中位數有最大升幅,分別比去年同期高2.5%、2.4%、2.2%及2.2%。 2019年的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數為35,500元,比去年多500元。 若以家庭為單位計算,去年全港有101.19萬戶家庭的每月收入不過中位數,當中有9.68萬戶的月入更不到1萬元。 以上數據顯示,香港打工仔月入逾10萬元的人數為10.5萬人,較2018年多約1萬人。 月入中位數2025 最多打工仔月入約2萬至2萬5千元,一共有46.8萬人,較去年同期升約1.5萬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