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者將被要求完成指定訓練及技術指(20小時),方可取得合格,學員將會獲賽協頒發三星證書及加入聯校賽艇隊。 聯校訓練一般為期三個月,根據參加者的年齡及現,進行每週至三節的訓練,課程包括初階賽艇技術及改進、陸上活動訓練,如室內賽艇機、器械及體能訓練等,除此之外,更會安排學生定期參與水陸賽艇比賽,汲取更多比賽經驗。 期間會挑選具潛質的青少年,透過各種訓練及測試,培育更多年青賽艇運動員。 最重要的是,各項運動適合不同的年齡羣組,同學可在指導下認識各種不同的運動及掌握相關運動知識,從中發掘個人對運動的興趣。 計劃包括各類適合不同對象組別人士參與的康樂體育活動,例如專為兒童、長者和殘疾人士而設的健體計劃、「行山樂」、「優質健行」、「跳舞強身」和「跳繩樂」,以鼓勵不同年齡的市民每日運動強身,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

  • 為鼓勵運動員積極參與賽事和推廣體育運動,康文署會安排參加者於一些比賽項目的初賽階段中擔任裁判工作。
  • 聯校訓練一般為期三個月,根據參加者的年齡及體能表現,進行每週二至三節的訓練,課程包括初階賽艇技術及改進、陸上活動訓練,如室內賽艇機、器械及體能訓練等,除此之外,更會安排學生定期參與水陸賽艇比賽,汲取更多比賽經驗。
  • RATP使我有了穩定的工作及放心繼續進修,追夢,開展第二人生,亦讓我在學校裏以第一身身份去了解老師教學背後的過程和難處,令我更明白現在老師們教學及推廣體育工作的考慮。
  • 計劃安排我以退役運動員身份在學校推廣運動,成功將空手道帶到校園,眼見學生由零開始接觸空手道,到屢獲佳績,讓我也為他們感到自豪。
  • 我好感恩可以透過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RATP)對退役運動員的幫助下,能助我在退役後,重新尋找到不同的人生意義以及目標。
  • 見到自己工作令到更多學生喜歡體育活動,感覺望見從前學生時代的自己,從前是由一批有心的老師成就學生成為運動員,現在運動員亦有機會擔任這個角色,所以希望這個計劃能傳承下去。

中國香港賽艇協會的「青少年賽艇發展計劃」,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學校體育推廣計劃的其中一項選材及訓練計劃。 本計劃由90年初期的小型地區性的活動,經多年積極推廣,逐漸成為一個全港性的賽艇發展計劃。 主辦方邀得學生體育活動統籌小組委員會召集人容樹恆教授、副召集人薛慧萍教授、衞生署健康促進處主任梁耀康醫生、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體育)王慶宜、康文署助理署長(康樂事務)孔得泉擔任主禮嘉賓。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 推廣學校體育

本會前身是香港業餘舉重健美總會,成立於一九五四年十月三十日,一九八九年與健美項目分開,加入新興體育項目健力舉重,當時的總會名稱是香港業餘舉重健力總會。 本會成立已五十年歷史,是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員,是香港唯一合法總會。 香港舉重健力總會有限公司一向致力推動健力運動,每年都舉辦一次香港健力錦標賽及香港臥推舉錦標賽。 我很慶幸透過RATP計劃配對到奧運大樓管理有限公司成爲項目主任,專責作教育及推廣體育文化等方面的工作。

  • 今次計劃經常會接觸到中學生,過程中令我更懂得和年青人溝通和令他們對運動有興趣。
  • 結束了10年的全職運動員生涯後,透過HKACED參加了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成功配對了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成為該學校的推廣主任。
  • 擔任學校體育推廣主任,讓我可以向學生分享運動心得和經歷,以生命影響生命,讓新一代青少年明白運動不只講求贏輸,過程比結果來得重要。
  • 學體會是推廣青少年體育活動的其中一個主要持份者,亦是受康文署恆常資助的體育團體之一。
  • 各體育總會按不同章別訂定技術考覈標準,讓參與計劃的學生測試個人技術水平,藉此制訂運動訓練的短期目標,循序漸進地提升技術水平。
  • 當中我學習瞭如何組織及籌辦是次活動,並增進了不少與本地機構例如各大專校以及亞洲足協之間的溝通。

先進運動會由康文署每兩年舉辦一次,旨在鼓勵35歲或以上的人士與年齡相若的對手切磋技術,藉此保持身心健康。 為鼓勵運動員積極參與賽事和推廣體育運動,康文署會安排參加者於一些比賽項目的初賽階段中擔任裁判工作。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 主辦的「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由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部負責執行,計劃鼓勵及資助學校和體育機構聘用退役運動員,並提供在職培訓及進修資助,協助運動員提升資歷和技能,為將來發展打好基礎,同時協助學校和體育總會推廣體育和培養人才。 康文署自2001年起推行「學校體育推廣計劃」,由相關的體育總會主辦,教育局、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協辦並獲康文署資助。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 運動攀登

今次計劃經常會接觸到中學生,過程中令我更懂得和年青人溝通和令他們對運動有興趣。 參加RATP計劃擔任學校體育推廣主任之後,在統籌體育推廣計劃的過程中有很多和年青人接觸的機會,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與年青人溝通我技巧和不同的工作技能,有助我瞭解年青人的想法及提升教學的技巧。 由體育賽場轉為職場上打拼的改變一點都不容易,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為我提供了一個轉型的平臺,讓我獲得工作經驗及進修的支援,令我更輕鬆地為未來鋪路,適應由運動員到職場上的改變。

計劃安排我以退役運動員身份在學校推廣運動,成功將空手道帶到校園,眼見學生由零開始接觸空手道,到屢獲佳績,讓我也為他們感到自豪。 除了推廣自身的專項運動外,計劃亦讓學校有更多資源及時間帶領同學多接觸不同的體育活動,啟發學生潛能,讓他們挑戰自我。 運動員亦可與學生分享曾經歷的體能訓練、運動創傷護理、心理及營養學等知識,讓同學得到更多在學業範疇外的知識,更能健康成長。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 體育精英化

社區體育會活動是一項康文署與各體育總會制定、並由全港非牟利社區體育會負責舉辦的夥伴計劃,旨在以豐富的體育項目鼓勵市民終身參與體育運動及提升社區層面的體育水平。 地區體育隊訓練計劃由相關體育總會主辦及康文署資助,旨在鼓勵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及加強參加者對所屬地區的歸屬感。 擔任學校體育推廣主任可以令我對學校及運動推廣瞭解更多,瞭解到學校日常的運作對我日後在學校推廣運動有非常大的幫助。

當初決定退役後,對前路感到迷茫,除了當教練外,亦希望嘗試其他工作,看看自己是否能向其他方向發展。 當時透過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配對到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部的奧夢成真計劃任職主任,協助計劃在學校推廣體育的工作,讓我認識港協暨奧委會的工作架構,同時學習新的技能,令我更加容易和社會接洽。 2018年參加了「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學校體育推廣主任」, 由一開始配對學校、就業支援到工餘進修,整個計劃令我覺得非常重視運動員。 工作內容是在學校推廣體育為主,亦係自己喜歡嘅工作,投入學校生活後,樂此不疲,更令我定立出更長遠的名確目標! 見到自己工作令到更多學生喜歡體育活動,感覺望見從前學生時代的自己,從前是由一批有心的老師成就學生成為運動員,現在運動員亦有機會擔任這個角色,所以希望這個計劃能傳承下去。 現在擔任香港男子手球隊主教練,一班年青球員亦都會擔心退役後的發展如何,但現在我會好肯定同佢講,時代不同了,退役一點都不可怕。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 運動教育計劃

很榮幸能夠到香港足球總會的工作,在祕書處中擔任項目主任,專責處理開會程序,各文件之處理,以及會員事務等不同範疇的工作。 從中,我已經經歷了一次會員大會,數十次董事會以及大大小小的委員會會議。 當中,我會協助處理會議記錄,會議文件等,上司亦會細心解釋及教導我如何處理公司章程,並讓我瞭解公司祕書的職責及發掘自身興趣。 我的不單止在辦公室內協助不同同事,亦有幸地去組織會員午宴,會員活動等。 最近我亦非常榮幸地籌辦國際交流活動 – AFC President Travelling Fellowship 2022。 當中我學習瞭如何組織及籌辦是次活動,並增進了不少與本地機構例如各大專校以及亞洲足協之間的溝通。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 健美

學體會是推廣青少年體育活動的其中一個主要持份者,亦是受康文署恆常資助的體育團體之一。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2025 學體會的工作包括舉辦全港中、小學校際運動比賽,校際全港精英賽,埠際及國際性體育比賽,涵蓋二十多個體育項目,為學生運動員提供運動競賽的平臺。 學體會亦與多個體育總會合作,建立運動員訓練制度,以提升學生運動員代表在全國中學生運動會、埠際及國際等比賽的成績,是培養青少年運動員的重要一環。 為了讓有經濟需要的學生可以充分發展體育潛質和實踐體育方面的目標,我們與香港學界體育聯會(學體會)於2013/14學年合作推出「學生運動員資助先導計劃」,並於2016/17學年優化內容,把計劃常規化及正名為「學生運動員資助計劃」。 此項計劃資助有經濟需要的學生購置個人體育裝備、參加學體會訓練和比賽的交通費用、校隊教練費,以及參與「外展教練計劃(校隊訓練)」及學體會在康文署「學校體育推廣計劃」下舉辦的「聯校專項訓練計劃」的課程和交通費用。 本文會介紹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主辦/合辦/協辦/資助的各大型康樂體育活動及體育計劃。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刊物

RATP提供退役運動員就業平臺和資源,讓我在轉型期間有穩定以及彈性的工作平臺去自我增值,為日後發展作更好的準備。 RATP計劃令我拓闊了視野,讓我有機會投身學校工作,與學生接觸,瞭解到校園的運作。 HKACED提供的各種支援讓我在知識和生活技能上更好地裝備自己,讓我更有自信融入主流社會。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 體育及康樂設施

在此,我亦非常多謝足總的信任讓我有機會能夠代表足總前往卡塔爾處理世界盃事宜。 本計劃共有25個運動項目,包括田徑、羽毛球、棒球、籃球、健美、獨木舟、板球、單車、龍舟、舞龍、劍擊、門球、體操、合球、棍網球、拯溺、投球、賽艇、欖球、足毽、運動攀登、網球、陸上兩項鐵人、排球及武術。 有興趣參與本計劃的學校,可安排學生參加「學校體育推廣計劃」中相關運動的指定課程。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 計劃的目的

自2018年起,在康文署、教育局和香港體育學院(體院)的支持下,我們通過「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支持學校聘用退役運動員擔任學校體育推廣主任,於學校協助推廣體育;並以學校作為在職培訓的平臺,發展第二事業。 為培養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和推動學校體育文化,多個政府部門和團體一直致力在現有的體育課程以外,在學校及社區推廣體育活動。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 這些課外活動均在課餘時間進行,以鼓勵學童恆常參與,提升活動量以增強體能,並建立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致力推動香港的體育發展,轄下體育及康樂科負責推廣和落實政府的三大體育發展政策目標,包括普及化、精英化和盛事化,我們亦致力增加和提升體育及康樂設施,鼓勵社會各界合作建立熱愛體育的文化。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 體育相關部門、委員會、機構

盼學生養成終身運動習慣 容樹恆教授在典禮上致辭時指出,隨着社會發展,體育活動在各領域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社區體育事務委員會在6月公佈「全港社區體質調查」的結果,顯示各年齡層大部分體質參數較十年前同類測試的結果有所改進,反映市民對健康日益關注;但兒童的肌耐力及青少年的肌肉力量比過往數據為差,可見有增強學生體質的需要。 為配合政府推動《邁向2025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劃》,「學校體育推廣計劃」旨在提升兒童和青少年的運動量,以達至世界衞生組織建議5至17歲的兒童和青少年每星期平均每天進行至少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 他期望透過計劃推廣校園體育文化,鼓勵學生養成運動的生活習慣,提高學生的體育水平和發掘有運動潛質的學生作進一步的培訓。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 運動章別獎勵計劃

此項計劃在配合學校的日常運作下進行,讓全港中小學及特殊學校的學生均可在課餘時間於學校參與多元化的體育活動,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鼓勵學生定期參與體育活動;提高學生的體育水平;以及發掘有運動潛質的學生接受更高水平的訓練。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話你知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自2001年起舉辦,在配合學校日常運作下,讓全港中、小學及特殊學校的學生在課餘時間可參與多元化的體育活動,強化學生運動氛圍,培養恆常運動的健康生活模式。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 計劃共涵蓋50項運動,並附有七個附屬計劃,即運動教育計劃、簡易運動計劃、外展教練計劃、聯校專項訓練計劃、運動章別獎勵計劃、運動獎勵計劃及運動領袖計劃,培養學生多元化的體育發展。 「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為退役運動員提供強大支援,讓我退役後可以邊工作邊放心進修碩士課程。 擔任學校體育推廣主任,讓我可以向學生分享運動心得和經歷,以生命影響生命,讓新一代青少年明白運動不只講求贏輸,過程比結果來得重要。

可能大多數人會覺得輸波、受傷等等最可怕,而我認為運動員最可怕係退役後的生活,整個生活模式改變、朋友圈子改變、以往訓練時間亦變得空洞,過多的時間令整個人缺乏動力,失去以往賽場上明確的目標。 以往退役是運動員「自己的事」,這種說法令人感到非常無奈、無助,令運動員更加顯得不被重視。 我好感恩可以透過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RATP)對退役運動員的幫助下,能助我在退役後,重新尋找到不同的人生意義以及目標。

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自2001年起統籌及資助推動「學校體育推廣計劃」,歷年來得到各學校的踴躍參與及支持。 「2023學校體育推廣計劃頒獎典禮暨嘉年華」已於7月7日於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舉行,以表揚和肯定學校和師生在過去學年積極推動校內體育發展和付出的努力。 為進一步推廣社區「普及體育」的文化,體育委員會自2007年起每兩年舉辦一屆全港運動會(港運會)。 港運會由社區體育事務委員會負責統籌,並由十八區區議會、康文署、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以及多個體育總會協辦。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計劃)由相關的體育總會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統籌及資助,教育局、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協辦。 計劃在配合學校的日常運作下進行,讓全港中、小學及特殊學校的學生在課餘時間可參與多元化的體育活動。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 體育政策

在2018年的時候,參加了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於荔景天主教中學擔任學校體育推廣主任。 在這兩年間,我充分瞭解到學校的日常運作並體驗一般體育老師的職務,同時得到充足的支援去進修增值,讓我可以無顧慮地為自己未來的職涯發展打好基礎。 RATP向運動員提供就業機會,減少運動員對退役後的顧慮,讓我可以在擔任學校體育推廣主任的過程中利用自身經驗、經歷向學生作分享及鼓勵。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 比賽詳情

香港經歷過去三年抗疫後,更多體育活動隨社會復常相繼舉辦,上週五康文署亦復辦「學校體育推廣計劃頒獎典禮暨嘉年華」。 通過獎勵計劃,為學生提供共同運動的平臺,培養及建立學生運動習慣及提升校園運動的凝聚力,藉着運動鍛鍊帶來身心健康的生活。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由相關體育總會主辦,服務對象為全港中、小學和特殊學校的學生,計劃包括七項附屬計劃。 本計劃由康文署負責統籌及推行,及由教育局、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協辦。 工商機構運動會是康文署每兩年舉辦一次的運動會,旨在增強本港工商和公營機構僱員的團隊精神和對其機構的歸屬感,並藉以推廣「普及體育」,建設一個充滿活力的健康社區。 運動會設有田徑、羽毛球、籃球、長跑、五人足球、桌球、乒乓球、網球、保齡球、排球和十一人足球比賽11個比賽項目。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 中國香港賽艇協會

我在退役後參加了「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計劃很快便讓我配對到伊利沙伯中學擔任學校體育推廣主任一職,好讓我在學校宣傳三項鐵人運動,讓更多同學認識這項運動及學懂當中的堅毅精神。 RATP計劃讓我於協助學校推動體育文化的同時,也能好好裝備自己,實踐所學,以豐富自己的經驗。 RATP計劃幫助我們於退役後轉型到學校發展體育相關工作,給予我們良好的環境以實踐及完善組織活動的能力。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 計劃內容

雖然工作已漸漸上軌,但RATP計劃及HKACED對退役運動員的支持未減,不時提供進修課程和生活技能培訓的機會,讓我好好增值自己。 此外更令工餘的時間變得充實,令我有機會接觸一些未必與運動有關的多元技能,或使我對未來和事業發展有新的啓發。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2025 透過「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RATP)對退役運動員的支援,讓我對退役後的生活感到徬徨時,提供進修及事業出路方面的詳細建議及協助,令我重新審視自己作爲退役運動員的角色;將自己在過往訓練中所培養的精神及態度應用於工作裏。 各體育總會按不同章別訂定技術考覈標準,讓參與計劃的學生測試個人技術水平,藉此制訂運動訓練的短期目標,循序漸進地提升技術水平。

RATP使我有了穩定的工作及放心繼續進修,追夢,開展第二人生,亦讓我在學校裏以第一身身份去了解老師教學背後的過程和難處,令我更明白現在老師們教學及推廣體育工作的考慮。 計劃亦定期提供不同進修課程讓運動員參加,例如電腦班等幫助運動員在退役後更易適應新的工作。 從保齡球賽場上退下時,年紀已不少,在學歷及工作經驗不足的情況下,要找一份穩定及理想收入的工作絕不容易,曾作多方面嘗試,最後透過HKACED參加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在九龍工業學校擔任學校體育推廣主任。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 計劃給予我一個轉型的機會,讓我一方面有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繼續讀書進修,為未來在體育行政的職涯發展做好準備。

這些活動旨在推動「普及體育」,並鼓勵不同年齡和體能的市民追求積極健康的生活。 在2020年4月,我結束了九年的全職運動員生涯,參加了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於梁式芝書院擔任學校體育推廣主任一職,HKACED除了協助配對外,還提供了入職前的培訓,讓我對新工作有充分準備和了解,很快便能夠投入工作。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是一項由各體育總會主辦並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資助的體育推廣活動。 此計劃對象為全港中、小學及特殊學校學生,並配合學校的日常運作,編排各項活動,讓學生在課餘時間和最熟悉的學校環境中參與活動。 同時,近年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引入很多青少年熱愛的城市運動項目,「學校體育推廣計劃」亦有包括這些項目在內,以吸引更多學生參與。

HKACED 亦積極協助我們裝備自己,包括定期舉辦不同類型技能培訓課程,如急救課程、體適能證書課程、電腦軟件使用課程等等,提升我們能力以面對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的挑戰。 我們與教育局自2017/18學年起合作推出「開放學校設施推動體育發展計劃」,通過為參與的學校提供額外津貼,鼓勵他們開放學校設施予體育團體舉辦體育活動,以期增加體育設施的供應和提升學校體育風氣,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2025 賽協派出教練到訪學校,於體育課堂時間作室內賽艇示範及進行一分鐘室內賽艇測試,期間會替學生量度身高及體重,所紀錄的成績及個人資料將輸入電腦進行分析,作為參與賽艇發展運動的選拔參考。 學校須自行訂立目標,並鼓勵學員參與學界或乒總主辦的賽事以增加比賽的經驗及提升技術水平。

計劃為具備籃球、劍擊、足球及手球項目基本技術的青少年而設,內容包括公開甄選、循序漸進式訓練、區際比賽及推廣活動。 透過RATP 計畫,我更瞭解自己是否適合在校園工作,學校體育推廣主任的工作經驗亦能夠讓我可以早日融入社會。 計劃除了提供穩定的工作機會,同時提供進修資助予運動員,讓運動員為自己增值,達至職場上要求,提升競爭力。 「普及健體運動」是康文署與衞生署自2000年起推行的全民運動,以「日日運動身體好,男女老幼做得到」為宣傳口號,旨在鼓勵市民恆常參與體育及體能活動,以保持強健體魄。 計劃包括以下七項附屬計劃:「運動教育計劃」、 「簡易運動計劃」、「外展教練計劃」、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2025 「聯校專項訓練計劃」、「運動章別獎勵計劃」、 「運動獎勵計劃」及「運動領袖計劃」。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 健美

衷心感謝HKACED 與學校的協調、安排及支援,讓我能參加「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學校體育推廣主任」計劃,並能在上年度順利完成輔導心理學碩士課程。 已在這崗位近兩年,獲益良多,除了基本行政技能,亦能接觸學生,生命影響生命。 「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給我一個自我提升及進修機會,擔任學校體育推廣主任亦令我有機會與學生分享運動員的精神,以生命影響生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