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茂盛、碧波萬頃,一片荷塘一望無際,幾隻水鳥點綴其中,仿若一幅美麗的畫卷。 當置身於崇湖國家溼地公園,才能真正體會溼地之美、自然之美。 然而在十幾年前,由於漁場無序養殖,這裏一度衰敗成一片“臭水塘”。 小休補充體力後,大家可以行多兩步,走回灣仔市區。 由灣仔峽公園離開,經灣仔峽道一直下山,30分鐘左右就會在舊灣仔郵政局旁的小路回到市區。
- 十塱灌溉水塘所在的芝麻灣半島位置偏遠,水塘由多條清澈無污染的支流匯集而成,沒有受到人為騷擾,整個水塘被綠樹成蔭的河谷環抱,四周是成齡的林地。
- 及後再攀上老人山,沿徑稍作下降後,隨即登上廟仔墩,再下走至十塱舊村(郊遊徑的終點)。
- 貝澳曾為電影《旺角卡門》取景拍攝地,沙灘海水水質被評為良好至一般,沙粒幼細,而盡頭一角距離對岸芝麻灣僅約50米,芝麻灣道上可見天后廟,皆因昔日村民以務農及打漁為生。
- 乘車抵達貝澳時已經不早,故在澄碧村路口至十塱水塘之間的較平緩的路段急步疾走,以免入黑仍在山中。
英國人在租借新界(包括大嶼山)時將之翻譯為「Mong Tung Wan」 ,但後來譯回中文時卻錯寫成「望東灣」,故而得名。 旅舍於1983年啟用,惟因入住率低,於2003年結束營運。 值得一說,今次行程人流稀少,偶然只遇到零星山友,當中有人單獨行山。 陳偉明指出,行山切忌一個人,應結伴同行,一旦發生意外也有人支援。 他又指出,有次在西貢開班後,於黃昏5時多下山期間,見到一名中年女士問路,當時她身上只得手機及手提風扇,連水也沒有。
十塱水塘: 芝麻灣郊遊徑
一問之下,始知對路線不太瞭解的她,原本是跟朋友來行山,豈料期間友人嫌她步速慢,棄下她先行,女士在中途迷路,幸好遇到他們,才能順利落山。 山藝教練陳偉明山齡逾10年,約於3年前考得山藝教練資格。 平日除了上山開班授課,也愛到不同地方行山,走遍本港各區山徑。 他表示,行山時走得愈高,所看的景色也愈壯麗,既可一睹市區難得一見的美景,也可以挑戰體能及技巧。 十塱水塘 正如今次他推介的大嶼山路線,在不同checkpoint也可觀賞到開揚美景,而且路線難度不算高,全程約10公里,累積上斜坡幅約400米。 注意上廟仔墩及老人山的一段路較開揚,要做足防曬;且中途無補給站,建議帶上足夠食水,大約1.5公升。
半島的最高峯的老人山,標高303米,峯頂建山火瞭望臺,次之為302米的廟仔墩。 十塱水塘2025 沿石屎路前行,會經過十塱新村、十塱舊村及貝澳河,行約1小時15分鐘,便可重回嶼南道,完成今次行程,可從羅屋村站坐新大嶼山巴士3M往東湧站。 當時政府還仿效當年第一條從港島至九龍海底水管通水時的做法,在上岸地點建造了一個噴水池,並在1955年8月啓用禮當天,舉行噴水儀式。
十塱水塘: 香港仔水塘輕鬆行山路線 全程2小時!睇古蹟水壩/童話小木屋/歐陸風小石橋
芝麻灣道其實即係鳳凰徑12段,一直沿路走到盡頭,可以前往芝麻灣公眾碼頭、芝麻灣半島內嘅十塱水塘,路段全程為瀝青路,而芝麻灣公眾碼頭嘅渡輪可來往長洲、梅窩。 在碼頭左走,進入芝麻灣懲教所範圍的馬路,在支路左轉。 十塱水塘 沿路而上,走至漁農自然護理署的管理站後,左轉前往十塱灌溉水塘﹝右方可上攀老人山﹞接走山徑。
- 由此右轉(直走可攀上老人山),一直依郊遊徑指示前往龍尾的分岔路口(左方支徑可經由老人山走回十塱舊村,即郊遊徑起點)。
- 龍尾共有四個方向可供行走,棄郊遊徑往老人山,一輪上攀,便到達山頂。
- 位於芝麻灣半島的下徑以石林聞名,可能沒有深入其中,未能發現奇石。
- 他表示,行山時走得愈高,所看的景色也愈壯麗,既可一睹市區難得一見的美景,也可以挑戰體能及技巧。
- 值得一說,今次行程人流稀少,偶然只遇到零星山友,當中有人單獨行山。
支路:經過十塱灌溉水塘的水壩,接上大嶼山林道後,如不走山上的小徑,可續走林道,接上芝麻灣道後左走,經芝麻灣懲教所走至十塱新村。 十塱水塘2025 在長洲被納入全港供水網絡後,水塘已改作灌溉農田之用。 其岸邊設碼頭,亦有橫水渡服務往來芝麻灣、長洲與梅窩等地。
十塱水塘: 芝麻灣郊遊徑 全走
由下水塘一路走,就可以到達香港仔上水塘,這裡人比下水塘多,少了那裡的清靜,因為上水塘有條十分出名的石橋,歐陸式建築風格配合流水,取景拍攝一流。 是次主打景點香港仔水塘原先由大成紙廠私人擁有,後來才由政府買入,再發展為上、下水塘,而被列入法定古蹟的主壩,充滿歐陸建築風格。 起點的下水塘建於1890年,是個過百年的歷史建築。 由於十塱水塘於地理上位處芝麻灣半島,非常偏遠,加上綠樹成蔭,河谷環抱,經幾十條無污染支流匯集,令水塘水質澄澈,未有被雜質污染。
在這處,有個寫有老人山的牌,更有老人圖案,頗為有趣。 他補充,老人山上有山火瞭望臺,現在關閉了,到秋冬季才恢復監察附近山火。 而在瞭望臺的頂部則有三角網測站(標高柱),他勸喻一眾山友別攀上瞭望臺頂部,也別在這處塗鴉,破壞環境。 一輪影相後,我們繼續沿鳳凰徑12段前行,此段主要是石屎路,非常易行,約行了10多分鐘來到芝麻灣郊遊徑的入口,由此開始轉為原始的山路,隨「龍尾經老人山」路牌指示行,踏上梯級,景觀漸漸開揚。 行了約50分鐘見到一片平坦岩石,走過這片岩石便是第2個checkpoint︰廟仔墩。
十塱水塘: 灌溉水塘的位置
筆者三度登上老人山,攀頂後都見藍天,登頂後都遇上藍天,也算是不錯吧。 要到達十塱,可由貝澳沿芝麻灣道步行(或乘車)前往,或由梅窩走古道沿海邊經水井灣及牛牯灣前往,因此兩者便形成一條行山路線,是鳳凰徑十二段(遊記按此)以外另一往來貝澳及梅窩的遠足路線。 難度方面,雖然芝麻灣郊遊徑 (Chi Ma Wan Country Trail) 是全香港最長的官方郊遊徑,但中途其實可選支路調整行程,但如全走芝麻灣郊遊徑,必須留意體力。 十塱水塘 除了距離以外,芝麻灣郊遊徑樹蔭處處,坡幅起伏不多,指示清晰,而且路線靈活,屬中上難度,比起高難度的船灣郊遊徑,距離更長的芝麻灣郊遊徑平易近人得多。 離開老人山後,隨「龍尾」路牌指示行約30分鐘,便見到一個類似龍尾形狀的雕塑品,其體積不算十分巨型,約1米高,而附近也沒有展示牌介紹雕塑品或豎立的目的。 此外,香港仔下水塘的西側亦闢建了香港仔傷健樂園,園內設輪椅徑、盲人徑、凸字地圖、植物解說牌、無障礙燒烤場、健身設施及洗手間等設施。
十塱水塘: 水塘簡介
今次編輯就一次過總結返我哋實試過嘅餐廳推介,結合現時仍然有嘅餐廳美食,方便大家繼續支持本土小店,第四十七炮找葵興尚存嘅本土餐廳。 今次編輯就一次過總結返我哋實試過嘅餐廳推介,結合現時仍然有嘅餐廳美食,方便大家繼續支持本土小店,第四十八炮找葵涌尚存嘅本土餐廳。 今次編輯就一次過總結返我哋實試過嘅餐廳推介,結合現時仍然有嘅餐廳美食,方便大家繼續支持本土小店,第四十九炮找慈雲山尚存嘅本土餐廳。
十塱水塘: 十塱水塘介紹
沿途地方闊落,兩部輪椅同時行走也沒問題,而且還可望見對面的海洋公園,環境優美,是個值得一去的地方。 香港仔下水塘的前身為一私人水塘,由大成紙廠所擁有。 十塱水塘2025 該水塘建於1890年,當時水塘除了供水予紙廠外,同時亦為香港仔和鴨脷洲一帶居民提供食水。 1929年,政府推行「香港仔計劃」(Aberdeen 十塱水塘 scheme)以增加香港仔谷的儲水量。 除了向大城紙廠回購該私人水塘外,政府更計劃興建上水塘,以紓緩港島西區的食水問題。
十塱水塘: 個人工具
十塱水塘為一個灌溉水塘,水位甚高,而前往十塱水塘嘅人流唔多,所以未有如同貝澳被玩爛嘅情況,愛好大自然嘅讀者可以盡情感受水塘堤壩風景,感受水塘清靜環境,盡情放空。 前往貝澳沙灘,通常會於新圍落車,但如果於羅屋村或老圍村落車,就可以穿過鹹田新村小路直達芝麻灣道,既可以望貝灣沙灘,亦可以直搗芝麻灣半島十塱水塘。 位於芝麻灣半島的下徑以石林聞名,可能沒有深入其中,未能發現奇石。 再者,天氣一般下遊走總是失色,甚麼都欠缺神韻。
十塱水塘: 老人山仰天看海 賞特色瞭望臺
附近的小徑、草地、沙灘以及零星的村屋,皆空無一人,只剩數羣牛隻安閒地喫草,像打擾了牠們。 海風輕吹,吹散了靜謐,海浪微細的抽泣,又泣出孤寂。 當時政府還仿效當年第一條從港島至九龍海底水管通水時的做法,在上岸地點建造了一個噴水池,並在1955年8月啟用禮當天,舉行噴水儀式。 十塱水塘 十塱水塘 1970年代,長洲併入全港供水網絡,十塱水塘遂改為一個灌溉用水塘。
十塱水塘: 香港仔下水塘 橋上影文青相
今次編輯就一次過總結返我哋實試過嘅餐廳推介,結合現時仍然有嘅餐廳美食,方便大家繼續支持本土小店,第五十炮找銅鑼灣尚存嘅本土餐廳。 今次編輯就一次過總結返我哋實試過嘅餐廳推介,結合現時仍然有嘅餐廳美食,方便大家繼續支持本土小店,第五十一炮找錦田尚存嘅本土餐廳。 今次編輯就一次過總結返我哋實試過嘅餐廳推介,結合現時仍然有嘅餐廳美食,方便大家繼續支持本土小店,第五十二炮找鰂魚湧尚存嘅本土餐廳。
十塱水塘: 行多30分鐘落山 返回灣仔市區
不久遇上分岔口,左轉沿著郊遊徑行走﹝右方可直往龍尾﹞,跟著平緩步道,經過下徑繞至龍尾。 龍尾共有四個方向可供行走,棄郊遊徑往老人山,一輪上攀,便到達山頂。 隨後,續沿郊遊徑前走除除而下,走至路口右走往龍尾(左走芝麻灣郊遊徑可直往十塱灌溉水塘),及後下降至龍尾的路口後,依路牌左走往芝麻灣郊野公園管理站的方向。 沿水泥徑走至路口,依方向牌的指示左走接上泥徑,達至下一路口後,沿左方的水泥梯級下行至十塱灌溉水塘的水壩。 由老人山落山時,如不往龍尾,於路口左走芝麻灣郊遊徑,可直走往十塱灌溉水塘。
雖然路段十分陡斜,斜度達11度,不過幸好全是下斜及石屎路,都算輕鬆。 歡迎以 Payme AlipayHK 贊助 Tim Sir 的努力! 該書院是一傢俬立寄宿學校,為曾沾上毒癮或行為出現偏差的青年人提供輔導和教育服務。
十塱水塘: 老人山.就如老人望天般俯瞰貝澳美景
一行人於港鐵東湧站B出口集合,之後於東湧站巴士總站坐新大嶼山巴士3M,於嶼南道新圍村站下車,車程約30分鐘。 路線沿途可遊覽香港仔上水塘的三項古蹟,從上水塘的水壩可近觀香港仔郊野公園內的林谷,下水塘則只可遠望。 沿途的無障礙設施尚算理想,唯獨香港仔水塘初段的斜度較高,帶來不便。 十塱水塘 電動輪椅使用者嘉敏:今次是使用電動輪椅後,第一次行山親親大自然。 沒有想過電動輪椅也可以上山,山上的涼亭也增設了斜路,可以讓輪椅使用者進入休息乘涼避雨。
十塱水塘: > 香港好去處搜尋
在貝澳老圍村巴士站下車後,經過水牛棲息地接上芝麻灣道。 隨後沿貝澳河走至天后廟,再依指示牌前往芝麻灣郊遊徑的起點。 由此右轉(直走可攀上老人山),一直依郊遊徑指示前往龍尾的分岔路口(左方支徑可經由老人山走回十塱舊村,即郊遊徑起點)。 及後再攀上老人山,沿徑稍作下降後,隨即登上廟仔墩,再下走至十塱舊村(郊遊徑的終點)。 經過水壩後不久接上大嶼山林道,沿林道往左前走一小段即攀上左方的叢林小徑,起步略陡峭,往後不算崎嶇,大致和緩,穿過樹林,途中可俯瞰芝麻灣碼頭。
十塱水塘: 老人山 Lo Yan Shan
十塱灌溉水塘所在的芝麻灣半島位置偏遠,水塘由多條清澈無污染的支流彙集而成,沒有受到人爲騷擾,整個水塘被綠樹成蔭的河谷環抱,四周是成齡的林地。 正因如此,這裏沒有受到外來物種入侵的跡象,孕育了大量淡水魚,例如弓背青鱂(Oryzias curvinotus)。 十塱水塘(英語:Shap Long Reservoir),或稱作芝麻灣水塘(英語:Chi Ma Wan Reservoir),建於1955年,位於芝麻灣半島和南大嶼郊野公園內,在芝麻灣懲教所的南方。 水塘曾爲離島區的長洲、坪洲及喜靈洲等居民之主要水源,1970年代起改爲灌溉用水塘。 事實上,十塱水塘位處芝麻灣十塱村,亦叫芝麻灣水塘,靠近芝麻灣懲教所,本來為附近離島區居民提供水源,改善供水問題,例如坪洲、長洲、喜靈洲,故此於芝麻灣興建十塱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