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師感恩寶禪寺的信任,並委任他作藝術總監,讓他親身參與建造大佛的全程,如今壇大佛已成香港具標誌性大型雕塑,舉世皆知,影響深遠。 透過實踐,法師把多年對中國建築和佛教藝術的研究成果發揮。 在發揮作用的同時也能積累全方位的經驗,成為日後志蓮重建的實際演練,意義深遠,作用重大。

  • 法師感恩寶蓮禪寺的信任,並委任他作為藝術總監,讓他親身參與建造大佛的全程,如今天壇大佛已成香港具標誌性大型雕塑,舉世皆知,影響深遠。
  • 1941年12月8日開始,香港進入爲時三年零八個月的「日佔時期」,經歷了一場大劫難,一切宗教活動都停頓下來,志蓮淨苑的佛學班也於1941年無奈停辦。
  • 我們承諾盡力確保本網站符合萬維網聯盟(W3C)《無障礙網頁內容指引》(WCAG)2.0 AA級別標準。
  •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日本戰敗投降告終。
  • •在院旁之佛寺、公園、文化部、禮堂及圖書館,亦為院內老人提供了休憩散步、參與宗教、社交及羣體活動之方便。

四個蓮花池係跟住「淨土經變圖」展現嘅阿彌陀佛淨土嘅七寶池同八功德水嚟設計[1]。 志蓮淨苑嘅殿堂係以大唐嘅傳統木構建築做板,採用天然嘅材料,殿堂嘅木構件,都係以榫接嘅方式組合,唔使用釘,比例和諧。 殿堂供奉嘅佛菩薩像依據佛經嘅描述,參照盛唐嘅造像風格,厚重端麗,佢哋嘅造型、手印、執持法器都唔同,彰顯諸佛菩薩特有嘅願力同德行。 一切不可執著,如果我們能放下一切,捨離一切,苦惱自然止息,世界將呈現它本來的面目,我們也可體驗佛陀的智慧。

志蓮淨苑安老院: (四) 重建時期

開山祖覺一法師和葦庵法師早已計劃建立女眾十方叢林式的寺院,然適逢戰亂以使計劃落空。 志蓮淨苑安老院2025 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間,香港由小漁港急速發展為國際化大都會,在西方文化浸染下,西式高樓大廈臨立。 志蓮淨苑安老院2025 1997年,香港將回歸祖國,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志蓮決定在這重大時刻,適逢天時、地利、人和,眾緣和合下,建設一座按中國傳統古建築方式的佛寺,使之屹立於回歸祖國的土地上,一方面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另一方面讓人在現代化的環境下體會中華民族傳統建築藝術。 經過全面考慮後,志蓮淨苑將重建佛寺定位為一座仿唐木構建築羣。

今年大家仍然無法旅遊,Tutor Circle 尋補 小編一直致力於發掘本港小眾的打卡點! 今天就來介紹一個位於鑽石山的一片鬧市中的清幽寶地──志蓮淨苑! 古式和風的世外桃源,彷佛像是到了大家日夜牽掛的日本──京都,適合一家大小前往欣賞和拍照。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日本戰敗投降告終。 志蓮淨苑安老院2025 德高望重的靄亭法師辭去志蓮淨苑住持職務,弘智法師繼任。

志蓮淨苑安老院: (四) 重建時期

唐代的建築藝術已臻完美,被公認為水準最高、最有價值、最能表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神,其恢宏氣度和壯麗景象,唐代建築藝術之美是後世難以超越。 •  建立專業團隊,為長者提供復康訓練、醫療護理、心靈關顧,社交活動及心理輔導等專業服務,協助他們克服因生理、心理及認知問題所帶來的障礙,提升其自理能力,延緩衰退,促進身心健康。 1988年5月,香港政府因興建大老山隧道而清拆志蓮淨苑及周邊的木屋區,政府的市區重整計劃及熱心人士的支持(特別是商業界及演藝界的積極參與),造就了志蓮淨苑的重建計劃。 首先重建護理安老院、志蓮中心,隨着是佛寺、學校、蓮苑等。 志蓮淨苑的重建工程於1989年展開,全部重建工程於2000年5月18日完竣,並正式落成啟用。

  • 1946年10月,有四衆到志蓮,發起將志蓮淨苑擴組爲「女衆十方叢林」。
  • 生、老、病、死皆是苦,與怨憎者會面是苦,與所愛者別離亦是苦。
  • 古式和風的世外桃源,彷佛像是到了大家日夜牽掛的日本──京都,適合一家大小前往欣賞和拍照。
  • 與志蓮淨苑相對應的位於下元嶺的南蓮園池是一座古式園林,面積達3.5萬平方米,山、水、林木和建築小品的建設和佈局,均依照唐代園林設計。
  • 志蓮淨苑的殿堂是以中國唐代傳統木構建築為藍本,採用天然建材,殿堂的木構件,均以榫接方式結合,不須使用釘子,比例和諧優美。
  • 1988年5月,香港政府因興建大老山隧道而清拆志蓮淨苑及周邊的木屋區,政府的市區重整計劃及熱心人士的支持(特別是商業界及演藝界的積極參與),造就了志蓮淨苑的重建計劃。

隨著社會的轉變,我們的安老服務,亦由簡單的自給自足,發展為多元化的綜合服務。 與志蓮淨苑相對應的位於下元嶺的南蓮園池是一座古式園林,面積達3.5萬平方米,山、水、林木和建築小品的建設和佈局,均依照唐代園林設計。 南蓮園池以每年1元的象徵式的費用委託志蓮淨苑管理、營運和保育公園。 此外,志蓮淨苑亦負責公園的設計、監督建造及日常維修工作。 1934年由葦庵法師和覺一法師,在藍昌源等居士協助下,購得華人狀師陳七的陳七花園別墅,成立一所佛教女眾十方叢林,作為供僧侶清修的場地。 志蓮淨苑(Chi Lin 志蓮淨苑安老院 Nunnery)是香港的一個佛教非牟利慈善團體,屬下設有安老院、佛教志蓮中學、佛教志蓮小學、志蓮淨苑文化部、志蓮淨苑夜書院、志蓮淨苑圖書館。

志蓮淨苑安老院: ○ 香港佛教的肇興

生、老、病、死皆是苦,與怨憎者會面是苦,與所愛者別離亦是苦。 悲就是對苦的認知及理解,像自己與人同病同苦一樣而產生出為他人拔除病苦的心態。 長者也面對上述的苦,包括老病死的苦、與憎恨的同房院友共住、與親人別離、欲回家與兒女共住不得的苦。 我們必須瞭解他們的苦以產生內在理性的憐憫心,協助他們把苦消除,使他們身心自在地生活。 1957年,志蓮淨苑開辦非政府資助的不牟利安老院,收容無依無靠的老人。

響 1934 年由葦庵法師同覺一法師,喺藍昌源等居士嘅幫手之下,成立咗一所佛教女眾十方叢林,做僧侶清修嘅場地。 嗰時好多難民因為國共內戰而走難湧入香港,唔少聚居喺黃大仙同鑽石山嗰頭嘅木屋區,社會福利服務嘅需求好大,所以志蓮淨苑就喺 1948 年搞義學為啲窮嘅細路仔提供教育。 志蓮淨苑安老院2025 1957 年重開埋非牟利嘅孤兒院同老人院,收容啲貧苦無依嘅人。

志蓮淨苑安老院: 建築特點

志蓮淨苑始創於1934年,創辦人葦庵法師本擬建造一所傳統式寺院以供僧眾清修,後因國內移民大量湧至,當時社會對福利服務需求甚為殷切,故致力發展福利服務。 由於大量難民隨着國共內戰影響而湧入香港,不少聚居於黃大仙及鑽石山一帶的木屋區,社會福利服務的需求甚大,志蓮淨苑於1948年開辦義學為貧窮兒童提供教育機會。 志蓮淨苑安老院2025 1957年開辦非牟利的孤兒院及安老院,收容貧苦無依。 中國建築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風格最統一、特點最鮮明、散佈區域最廣泛的獨立結構體系,其基本特徵既適用於非宗教建築,也適用於宗教建築,處處反映着中華民族獨特性格與歷史文化。

志蓮淨苑安老院: 服務質素

志蓮淨苑以盛唐敦煌莫高窟第172窟北「觀無量壽經變」圖作為佛寺設計規劃藍本,以中軸線為主體佈局,呈現對稱、均衡的唐代建築風格。 志蓮淨苑安老院2025 全棟建築物完全以檜木打造,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手造木構建築羣。 志蓮淨苑安老院2025 [2]「西方淨土變」又稱「阿彌陀經變」,估計是敦煌石窟最早出現的經變之一,所謂「經變」,即是把佛經的內容「變」成圖畫,甚至雕塑的尊像,「西方淨土變」就是以圖畫來描述西方極樂世界。

志蓮淨苑安老院: 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社區券計劃)

睡房全部空調,設有直線電話、電視、雪櫃、獨立浴室、冷熱水喉,叫人鈴等方便設施,並設個別儲物櫃供院友安放衣服及雜物之用。 1946年10月,有四眾到志蓮,發起將志蓮淨苑擴組為「女眾十方叢林」。 志蓮淨苑安老院 因港九地區沒有尼眾十方叢林,志蓮淨苑從各方面考量因緣具足,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 在1947年6月2日的特別理事會決定志蓮淨苑舉辦女眾道場,成為女眾十方叢林;1948年7月18日誌蓮同人大會上,獲得一致通過。 1945年2月,日佔政府強徵志蓮淨苑用地,迫令所有佛像、物品全部搬走,幸有法雲精舍大力相助,借與房屋以安奉佛像及莊嚴品等,更得一批佛教界人士與靄亭法師同心協力,為保全志蓮淨苑殫精竭慮,功不可沒。

志蓮淨苑安老院: ○ 香港佛教的肇興

1946年10月,有四衆到志蓮,發起將志蓮淨苑擴組爲「女衆十方叢林」。 因港九地區沒有尼衆十方叢林,志蓮淨苑從各方面考慮因緣具足,在衆人的共同努力下, 在1947年6月2日的特別理事會決定志蓮淨苑舉辦女衆道場,成爲女衆十方叢林;1948年7月18日誌蓮同人大會上,獲得一致通過。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日本戰敗投降告終。 德高望重的靄亭法師辭去志蓮淨苑住持職務,弘智法師繼任。 1941年12月8日開始,香港進入爲時三年零八個月的「日佔時期」,經歷了一場大劫難,一切宗教活動都停頓下來,志蓮淨苑的佛學班也於1941年無奈停辦。 覺一法師、葦庵法師率幾位徒弟留守淨苑,沒有離開,他們既須顧及自身的安全,又要竭力保護志蓮,在亂世中艱難度日,苦苦堅守難得建起的道場。

志蓮淨苑安老院: 資料來源

自1841年香港成爲英國的殖民地,西方文化隨之傳入,使之成爲西方人統治的國際城市;與此同時,佔香港人口90%以上的中國居民依然延續着中華民族傳統的禮教和習俗。 香港的佛教事業,正是在這種中西文明的交匯融合中興起的。 始於1980年代初,志蓮已不斷蒐集有關中國傳統木構佛寺建築的相關典籍及資料。 志蓮淨苑安老院 志蓮淨苑安老院 志蓮淨苑是傳統的淨土宗寺院,因唸佛求生彌陀極樂,故名淨土宗。 自1841年香港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西方文化隨之傳入,使之成為西方人統治的國際城市;與此同時,佔香港人口90%以上的中國居民依然延續著中華民族傳統的禮教和習俗。 香港的佛教事業,正是在這種中西文明的交匯融合中興起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