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10月,因應98線開辦,九龍灣車廠(K)當中有3輛需調往該路線行走,被原屬107及619線的Enviro500 MMC(ATENU)取代,至2022年6月,再次全線使用富豪B8L 12米(V6B)。 2020年,九龍灣車廠(將軍澳分廠)(K)派出富豪B8L 12米(V6B,於2021年8月重新加入,至同年11月再次撤離)行走。 此特別優惠不適用於其他龍運巴士A線(包括A36、A37及A43線)。 「將荃線」290及290A自2015年3月28日起投入服務後,一直廣受將軍澳居民歡迎,客量不斷上升,惟仍未能覆蓋環保大道沿線屋苑及將軍澳工業邨;將軍澳市中心居民使用該兩線,需繞經坑口一帶,也是迂迴。
良田區對往來九龍東的需求日增,九巴在2000年第2度為本線加密班次,早上班次由3班增至4班,傍晚則由2班增至3班。 對於往來兩地的市民來說,這種特定時間開出的班次未必滿足到他們的實際需要,一些非法經營的「村巴」便乘虛而入,在本線服務時間以外,或每班車抵達車站前,向站上的乘客招手,意圖從中取利。 將軍澳去屯門 有見情況越見猖獗,加上部份被清拆的鑽石山大磡村居民被編配入住寶田邨[1],構成實質對外巴士需求,九巴終在2004年中,把本線提升為每天全日服務,並加強班次,同時把屯門區總站遷往寶田,本線為第2條在寶田作總站九龍巴士路線。 位於將軍澳隧道收費廣場(往將軍澳方向)的巴士轉乘站於今早啟用,共有25條巴士線於該處停站,包括15條全日服務、4條只於凌晨時段服務,以及6條只於繁忙時段服務的路線。 現場有巴士公司工作人員協助乘客,但轉乘的市民則不多,平均少於10人候車。
將軍澳去屯門: 將軍澳站
現時將軍澳大部份居民都會乘坐港鐵外出,如往九龍和香港島的會比較明顯。 觀塘碼頭開經:偉業街、基業街、海濱道、宏照道、啟祥道、觀塘道、龍翔道、呈祥道、青葵公路、長青隧道、長青公路、青衣西北交匯處、青朗公路(汀九橋)、屯門公路、屯門公路巴士轉乘站、屯門公路、皇珠路、青雲路、鳴琴路、石排頭路、震寰路、青田路、田景路及鳴琴路。 將軍澳去屯門 經:旺賢街、石排頭路、震寰路、大方街、大興街、石排頭路、鳴琴路、田景路、青田路、屯門公路、青朗公路(汀九橋)、青衣西北交匯處、長青公路、長青隧道、青葵公路、呈祥道、龍翔道、蒲崗村道、彩虹道、彩虹通道、太子道東、觀塘道、觀塘道天橋、觀塘道、觀塘道下通道、觀塘道及鯉魚門道。 將軍澳去屯門 藍田站開經:鯉魚門道、迴旋處、鯉魚門道、觀塘道、觀塘道下通道、觀塘道、彩虹交匯處、龍翔道、呈祥道、青葵公路、長青隧道、長青公路、青衣西北交匯處、青朗公路(汀九橋)、屯門公路、屯興路、青山公路(青山灣段、新墟段、嶺南段)、藍地交匯處、青山公路(藍地段、洪水橋段)及洪天路。
- 明代刊行的地方誌一《粵大記》當中的廣東沿海圖已清楚標示「將軍澳」,故此,起碼在明代,將軍澳已經有居民定居。
- 觀塘碼頭開經:偉業街、基業街、海濱道、宏照道、啟祥道、觀塘道、龍翔道、呈祥道、青葵公路、長青隧道、長青公路、青衣西北交匯處、青朗公路(汀九橋)、屯門公路、屯門公路巴士轉乘站、屯門公路、皇珠路、青雲路、鳴琴路、石排頭路、震寰路、青田路、田景路及鳴琴路。
- 亦有市民誤將位於寶琳路的寶達邨與寶林邨混淆,以為同屬將軍澳新市鎮的屋邨,雖然興建前是屬於西貢區,但寶達邨在興建時已獲劃入觀塘區的秀茂坪,現時與西貢區將軍澳新市鎮沒有關連。
- 藍田站開經:鯉魚門道、迴旋處、鯉魚門道、觀塘道、觀塘道下通道、觀塘道、彩虹交匯處、龍翔道、呈祥道、青葵公路、長青隧道、長青公路、青衣西北交匯處、青朗公路(汀九橋)、屯門公路、屯門公路巴士轉乘站、屯門公路、皇珠路、青雲路、鳴琴路、石排頭路、震寰路、青田路、田景路及鳴琴路。
當年增辦3條新界西至九龍東的「晨早特別線」最終全部改為全日服務,但提升為每天全日服務與開辦的時序剛好相反。 2016年4月起,此路線再換入另一批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12米(ATENU)取代大部分丹尼士三叉戟12米(ATR)。 2021年2月,加入原258D、259D、268C及269C線歐盟五型引擎Enviro500 MMC 12.8米(3ATENU),與原有的12.8米巴士交換。 在將軍澳站啟用初期,車站已為未來上蓋物業預留一個出入口,而該預留出入口左右兩旁曾為自動售票機的位置(現已改建為商鋪)。 其後該出入口於2012年3月31日隨着PopCorn商場開業而啟用,並且被編名為C出口[8]。
將軍澳去屯門: 主要道路
有巴士迷由屯門遠道而來,坐頭班車體驗新路線,特意到訪轉乘站,為巴士拍照留念。 將軍澳去屯門 有入將軍澳的乘客表示,在轉乘站轉車方便,可節省到區內後再步行約十分鐘路程轉車。 屯門(龍門居)開經:D4路、龍門路、湖翠路、湖景路、海皇路、皇珠路、屯門公路、屯門公路巴士轉乘站、屯門公路、青朗公路(汀九橋)、青衣西北交匯處、長青公路、長青隧道、青葵公路、呈祥道、龍翔道、觀塘道、偉業街、啟祥道、宏光道、常悅道、常怡道、宏照道、海濱道、順業街、偉業街及觀塘碼頭通道。 九龍巴士259X線是259D線的輔助路線,來往屯門(龍門居)及觀塘碼頭,途經富健花園、蝴蝶邨、屯門碼頭、湖景邨、屯門公路、龍翔道、九龍灣商貿區及觀塘商貿區,只於星期一至五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將軍澳去屯門 港鐵將軍澳綫將軍澳路段在2002年8月18日通車,其中包括調景嶺站、將軍澳站、坑口站、寶琳站,與原有的觀塘綫和港島綫連成一體。 2009年7月26日,將軍澳綫更在日出康城附近增設康城站,現時全綫共設有8個車站,其中5個車站是位於將軍澳。
翠林邨於1988年落成入夥,是將軍澳最早建成的公共屋邨之一,同時是將軍澳新市鎮內唯一不是建在填海土地上的公共屋邨。 將軍澳去屯門 而大堂向寶邑路一側為落地玻璃窗,能讓站外的天然光照進大堂內,以增加大堂的明亮度。 而該落地玻璃窗曾因2019年反修例運動,部分玻璃被破壞,港鐵其後以鐵板覆蓋,由於鐵板為不透明物料,因此車站變得明顯昏暗,而相關鐵板直到2022年12月末才解封,而西貢區議員方國珊更表示不少街坊對此感到開心[6]。 本線使用23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14輛12米ATENU及9輛12.8米3ATENU)及3輛富豪B8L 將軍澳去屯門 12.8米(V6X)雙層空調巴士。
將軍澳去屯門: 將軍澳中心 筍盤推介
1999年,將軍澳站隨着將軍澳綫工程開始而正式動土興建;而直至2002年8月18日,車站隨着將軍澳綫通車而啟用。 將軍澳去屯門 另外,將軍澳站與調景嶺站相差僅約800米,對部分居於兩站之間的乘客來説,他們也樂於步行往返調景嶺站,以便節省車費及轉少一次車程。 將軍澳站啟用初期,因鄰近的物業仍未完全入夥,加上距離尚德邨較遠,因此其客量一直偏低。
現時此路線、290及290A線合共獲派40輛Enviro500 MMC(1輛11.3米E6M、21輛12米ATENU、18輛12.8米3ATENU)雙層巴士行走。 將軍澳去屯門2025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將軍澳綫在路綫圖中以紫色表示,其在2002年和2009年建成的車站月臺都延續了港島綫的特色,以由退休港鐵建築師區傑棠題寫的大型毛筆字站名作為牆壁裝飾[4]。 將軍澳創新園(前稱:將軍澳工業邨)位於將軍澳大赤沙,位處東南陲,是香港第3個創新園,於1995年啟用。 將軍澳去屯門2025 並與另兩個創新園(分別是大埔創新園及元朗創新園)不同,將軍澳創新園只容許一些非污染性和高科技行業設廠。 寶林主要由將軍澳村對外的海灣填海而成,區內主要有寶林邨、景林邨、欣明苑、旭輝臺、慧安園、富麗花園、茵怡花園、疊翠軒、怡心園和新都城。
將軍澳去屯門: 車站結構
另外,為解決地下鐵路荃灣綫彌敦道段在早上繁忙時間異常擠逼的情況,政府除了提倡「彈性上班時間」外,還批准巴士公司開辦「晨早特別線」,祇會在平日星期一至星期六早上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為有效運用資源,同時為行走屯門市中心與油塘之間的62X線增設空調巴士特別服務,往返藍田站及屯門市中心,間接為該線提升服務水平。 九龍巴士259D線是香港新界的一條日間巴士路線,來往屯門(龍門居)及鯉魚門邨,途經富健花園、蝴蝶邨、屯門碼頭、湖景邨、屯門公路、龍翔道、黃大仙、新蒲崗/鑽石山、九龍灣、牛頭角、觀塘市中心、藍田及油塘。 將軍澳新市鎮和香港其他新市鎮不同之處,就是和同區舊墟市(西貢市)相距甚遠,反而靠近東九龍[註 1],故不少地方行政及社區工作亦從屬「東九龍」,例如區內警署及消防局皆屬東九龍區、靈實醫院和將軍澳醫院隸屬醫管局九龍東聯網。 加上1980年代的電話簿亦把整個西貢半島歸入「3」字頭的九龍電話區號,一些商業機構和傳媒亦習慣沿用舊有分區,至今仍錯誤渲染新市鎮為九龍的一部份,也會有人以為是九龍市區的拓展部份,視作市區內的一個區域,並不會看作為新市鎮。 例子如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標示自己地址為「九龍」將軍澳工業邨電視廣播城;另於2009年,位於將軍澳寶琳的大型商場新都城在宣傳板上以「東九龍最大購物中心」自居,由於寶琳實際上是位於新界東的西貢區,因此遭到真正位於東九龍最大的購物商場——九龍灣的MegaBox去信表示不滿,並保留訴訟權利。
將軍澳去屯門: 將軍澳廣明苑低層三房戶 綠表價500萬元易手
轉乘站啟用後可讓市民在此處轉車到將軍澳不同地點,轉乘站提供有更多選擇,也有分流效果。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3年8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 如要查詢路線的掛牌車輛調動,請參考hk2007.buscess網站中的詳細資料。
將軍澳去屯門: 討論區
將軍澳新市鎮北部為寶林及坑口,西北部為翠林,東南部為百勝角及小赤沙(包括日出康城),南部為將軍澳市中心(包括將軍澳南),西南部為調景嶺,最東南端及最偏遠為大赤沙。 由於將軍澳綫設有寶琳站及康城站兩個上行終點站,而前往以上兩個總站的列車均會停靠在車站1號月臺,因此由康城站前往寶琳站及坑口站的乘客抵達將軍澳站後,如未留意清楚就跑上對面的列車,或會誤乘前往康城站的列車因而返回原處而誤了行程,有網民更戲稱為「康城輪迴」[17],並以「不能逃出康城」創作了網上笑話。 而由於將軍澳綫設有寶琳站及康城站兩個上行終點站,而前往上述兩個終點站的列車均會停靠在車站1號月臺,屆時月臺及車卡內會有廣播提醒乘客該列車會前往的終點站;而由康城站前往坑口站或寶琳站的乘客亦須在將軍澳站下車後前往車站1號月臺候車,反之亦然。 2004年提升為全日服務後,本線擁有自己一套車隊,分別由屯門和九龍灣車廠負責,前者派出富豪奧林比安11米和2輛猛獅24.310低地臺巴士(AMN34、35 車牌號碼KR1850、KR2164);後者則以斯堪尼亞N113型巴士(AS)為主力,不久後以富豪奧林比安11米 (AV) 取代之。 所有往返新界西的路線,配合沿線不同的道路系統,停站位置和數目也略為減少,有助加快行車時間。 讀中五、做了兩年巴士迷的林同學幾個月前開始留意轉乘站,和友人前來為新巴士路線拍照留念。
將軍澳去屯門: 香港巴士大典
小赤沙因座落在該處的住宅物業,而常稱作康城(位於將軍澳新市鎮86區),並在將軍澳創新園(前將軍澳工業邨)及大赤沙以北,該區主要有港鐵康城站及將軍澳車廠,還包括住宅、商場、公園及鐵路上蓋發展計劃。 將軍澳新市鎮(英語:Tseung Kwan O New Town;縮寫:TKO)位於香港新界東南,是香港的第三代新市鎮之一,與馬鞍山(沙田新市鎮的擴展部份)和天水圍新市鎮同期發展。 將軍澳新市鎮的發展可追溯至1980年代中期,人口在當時不足1萬,及後2011年迅速增加到超過40萬[1]。 隨着新市鎮的不斷發展,區內房屋、學校、社區、康樂設施及交通網絡亦漸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