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我而言,今日度登頂,對一次已有十年以上之久,當年的孤寂氣氛實在不可同日而語,只有身後那昂平高原的優雅氣質歷久不衰。 迂迴地攀登大金鐘南脊,最後路段相當陡峭,如蚺蛇南脊、如吊鐘籠南脊,對我來說很輕鬆,但仍不能掉以輕心。 意外永遠發生在經驗不足者或是輕視危機的老手身上,登山不是運動,而是冒險,如何將風險減至最低方為上策。

總結黃牛山及水牛山在芒草盛開時格外吸引,整個山坡發放黃金色,但難度不低,不要輕視。 至於在黃牛石城打卡時安全至上,勿採摘或踩在芒草之上,自己垃圾自己帶走,一同愛護香港郊野。 朝聖後,登上604米的黃牛山三角測量站,晴空萬裏。 由大帽山、沙田馬場,到麥理浩徑4段近大老山,至西貢白沙灣、將軍澳釣魚翁、馬鞍山、昂平高原、西貢蚺蛇尖都呈現眼前,就算不到黃牛石城,也大把打卡位。

黃牛山水牛山: 黃牛山|水牛山 West Buffalo Hill|Buffalo Hill

廣源邨起步前,可到村內食店進食,也要藉最後機會購入足夠乾糧、食水,以應付這條沒有補給點的路線。 牛押山高674米,亦有指高677米,是全港最高的「牛」山。 登牛押山的路線並不輕鬆,屬於較高難度,適合較資深的行山人士。 此外,另有高難度路線由烏溪沙經馬尾脊直接登牛押山頂。 去牛押山動輒要大半日時間,上落的山路崎嶇又斜,請量力而為。

  • 此外,另有高難度路線由烏溪沙經馬尾脊直接登牛押山頂。
  • 抵黃牛山山頂,雖不及大東山般多人,但已算人山人海,失去多年前的寧靜。
  • 針無兩頭利,開揚景緻的代價,就是接近山頂位置起樹蔭不多,因此出發前先準備好防曬用品,否則可能要像作者的友人一樣,受甩皮之苦。
  • 由山頂不能直接望到景點石天窗,在石城中需要耐性,或許要廿米範圍內才注意到。
  • 石天窗上黃牛山頂的路途多密林,沿着山坡而上,被山林重重包圍,人變得渺小,令人有「只緣身在此山中」之感。
  • 一彎右轉,古道建於溪流之右,此澗便是大腦石澗,其彎之下方便是大腦飛瀑所在,隨後右方有一土地廟(又稱公婆廟),樹上貼有對聯「公公十分公道 婆婆一片婆心」。

至接近山頂標距柱前,這條路右方有一條向下的小徑,於黃牛石城尋找「石天窗」。 一行人休息後決定再往下走,不少岩石形狀獨特,並附上西貢作背景,提供不少拍照留念的地方。 由黃牛山頂下降到黃牛石城坡度很急,若體能嚴重下降者或沒有抓地力行山鞋的應謹慎考慮。 由山頂不能直接望到景點石天窗,在石城中需要耐性,或許要廿米範圍內才注意到。 想飽覽西貢、馬鞍山、獅子山、沙田一帶的景色,這條由廣源邨起步的路線,相信可滿足行山愛好者的要求。 要走過604米的黃牛山及606米的水牛山,需要充足的糧食、食水,還有腳骨力和一對抓地力理想的行山鞋。

黃牛山水牛山: 牛年行山路線|精選8座香港「牛」山 黃牛山水牛山最熱門

好消息是泥徑樹蔭多,壞消息是路窄人多,要超越前方或讓路予後方皆不容易。 至石芽背有多個分叉路,往東北方為登黃牛石城的路。 黃牛山水牛山 不過接近黃牛山頂時,置身於芒草海之中,一切煩惱已消散。

位處昂平之大金鐘,標高536米,英文作 Pyramid Hill,乃舊名金字塔峯之由來,漢英兩名皆從其外形而名。 此峯與彎曲山相連,屬馬鞍山之延續,其東坡險峻非常,險地如馬騮頭、彎曲東崖及金鐘南崖等不勝其舉。 在水牛山下山到黃泥頭的路被雜草重重包圍,道路不是很明顯。

黃牛山水牛山: 避開大東山人潮賞芒草 黃牛山水牛山秋意盎然|沙田行山路線

只要保持平穩的心跳率及速度,加上適時停下來小休,約半小時至1小時內便到達較有難度部分。 上升時斜度未至於手腳並用,但已需要大腿發力才跨過一堆又一堆石。 幸好景色目不暇給,既可看到沙田城門河一帶,另一邊亦清楚看到獅子山,此外向上看到接近黃牛山頂的黃牛石城,石羣氣勢不凡,推動大家不停前進。 黃牛山水牛山2025 於黃泥頭巴士站站長室後登樓梯,取中間暗斜而上。

  • 遇上這個大自然的驚喜,便不忘趁機留倩影,畢竟大東山太多人打卡了,不想再為了一株芒草而跟人羣擠個死去活來。
  • 首半小時樹蔭伴隨,石級幅度不大,遊人可以藉此瞭解自己體能。
  • 續往東行,接北港古道回到市區,若沿麥理浩徑北行,便是人山人海的昂平。
  • 由黃牛山頂下降到黃牛石城坡度很急,若體能嚴重下降者或沒有抓地力行山鞋的應謹慎考慮。
  • 廣源邨起步前,可到村內食店進食,也要藉最後機會購入足夠乾糧、食水,以應付這條沒有補給點的路線。
  • 今日的昂平不但人所皆知,玩滑翔傘的人數比昔日為數更多,連帶旁邊的大金鐘,亦如蚺蛇尖一樣成為初心者「挑戰」的對象。

右轉不久於左方村屋旁的水泥路上走,不一會便見地圖告示牌,由此路上達石芽背。 由此上攀至開揚處,右轉於稍茂密小徑達黃牛之顛。 此處位於十字路口,右轉沿大石塊鋪砌的麥理浩徑走,經水牛、黃牛山腳返抵石芽背,再循來路返回黃泥頭。 黃牛山及水牛山沿麥理浩徑反方向前行一會,便是直登黃牛石城的隱閉路口,此段路並非普通行山人士可應付,切忌亂闖。

黃牛山水牛山: 黃牛山

至黃湧石澗右源附近,兩岸石牆高近兩米半,往上走便是大腦上洋廢村,稍微遠離主徑。 離開大腦上洋的廢田,古道穿過小山坳,緩緩上升,不久便抵石芽背,也就是麥理浩徑所在,「萬裏長城」一段,亦即是黃湧石澗源末之出澗位。 黃牛山水牛山 注意事項:麥徑第4段上石天窗小路崎嶇,攀爬坡度大,需要手足並用,有些位置兩旁只有乾草可捉,地面泥土鬆散,要分外小心。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黃牛山水牛山2025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黃牛山水牛山: 經石芽背 黃牛石城

由黃牛石城上升至黃牛山標距柱後,一眼望齊馬鞍山、西貢到鷓鴣山等山勢加上長長的海岸線,如此美景實屬難得。 由黃牛山到水牛山先降後升,邊看海岸線邊感受風聲,很快便到達較黃牛山高2米的水牛山。 連續下山路段對四頭肌及膝部負荷不低,腳骨力有限的或需要行山杖。 繞過石芽山以西可以選擇梅子林或花心坑下山,我們選了後者,回到廣源邨黃泥頭巴士總站作結。

黃牛山水牛山: 黃牛山 水牛山 黃牛石城

由於時間有限,在石芽山旁掠過,前方無名山脊被馬鞍山及女婆山等包圍,視覺效果顯非同凡享。 接上花崗巖樓梯,經心怡庭園後回到熟悉的路口,右轉5分鐘回黃泥頭完結行程。 黃牛山水牛山2025 高263米的牛湖墩位於西貢,是一座較冷門的「牛」山,由北潭凹行約一小時到頂。 牛湖墩的山路較少人行,有些路口不太明顯,部分路段兩旁的草叢較密,建議大家穿長褲去行。

黃牛山水牛山: 黃牛石城 (黃牛山.水牛山)

石天門就在山徑左邊,四石砌成拱門狀,中間留有一窗,相當壯觀。 黃牛山水牛山2025 續登上層之石城,下望下層,更覺三柱鼎立之勢,懸於崖中,叫人讚嘆。 黃牛山山頂就在眼前,最後的頂山路段並不難走,山徑右側有一組岩石,其形似行者揹着大背囊。 抵黃牛山山頂,雖不及大東山般多人,但已算人山人海,失去多年前的寧靜。 石芽山 (Shek Nga Shan) 位於馬鞍山郊野公園範圍,高海拔540米,石芽山與北面水牛山及黃牛山相連,組成一大段連綿山脈。 首半小時樹蔭伴隨,石級幅度不大,遊人可以藉此瞭解自己體能。

黃牛山水牛山: 黃牛山水牛山行山訪芒草海︱石天窗背山望海

途中遇上古墳,小心慎選北行的山徑,免得脫離主徑,跨過倒木後,漸見頹垣。 至近澗邊,乃茅坪坑右源,古道右轉過澗,此路會重上麥理浩徑,若往茅坪,則無須轉彎,依澗左田壆繼續前行,此段地面極多碎瓦。 未幾石砌古道重現,漸聽見水聲與人聲,原來已抵茅坪古道的橋位,進入茅坪範圍。 此古道連接梅子林,一般行山人士皆從此路登上昂平,是故又重點熱鬧之地。 黃牛山水牛山 忽然間,有種人文歷史與行山活動結合在一起的新鮮感,叫我好好珍惜眼前尚未歿於歷史洪流的遺跡。

黃牛山水牛山: 黃牛山 水牛山 (2018舊線)

行完牛湖墩後,可以接再行大輋嶺墩,亦可往近期賞花熱點大枕蓋。 黃牛山水牛山2025 打瀉油坳一般認知乃十字路口,實情還有一條隱蔽小徑,乃五路交匯之處。 黃牛山水牛山2025 然後踏入這隱蔽路口,山徑立即變得清晰不過,完整的石砌古道引領行者緩降黃竹山廢村。 幸好,一徑成名未必萬徑荒,多得前人的舖設,暢通無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