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校網和34校網同屬九龍城區,然而此校網的人口較少,所以統一派位獲派首三志願的成功率比34校網高,競爭比較沒那麼激烈。 另外,區內也有不少中學傳統名校,如英華女學校、英皇書院、聖保羅書院等,而原入讀的率普遍較高,所以中學的入讀學位也有相當的保障,這也是使這個小學校網成為全港四大校網之一的原因。 九龍城區由41校網、34校網及35校網組成,41校網集中九龍城、九龍塘一帶,34校網範圍主要為何文田、土瓜灣,而35校網屬紅磡一帶,三個校網共有35所官津小學。
「組別 1A, 1B, 1C」的區分是來自組別一學生的多少。 5/ 甄選結果將以電話個別通知獲選面試學生,家長無須向本校查詢申請情況,如不獲通知參與7月7日(星期三)之面試,則當落選論。 九龍城校網中學 這個校網的覆蓋地區包括灣仔、銅鑼灣、跑馬地、大坑、渣甸山、掃桿埔、肇輝臺、東山臺、勵德邨、玫瑰新邨、松柏新邨、柏景臺、金龍臺等地區。
九龍城校網中學: 九龍城中學13.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
中聯辦新界部代表黃展豪表示,主辦方的主題好好,是一個愛國主義徵文比賽,不單是學生,是做了一件利國利民利香港的大好事。 有很多學生在文筆中流露了對國家的真摮情感,更加熱愛民族、熱愛國家、熱愛香港。 立法會議員黃俊碩表示,香港同心總會是一個「愛國、愛港」的組織,除了這次舉辦的中文寫作比賽,以往還舉辦了短視頻、電競比賽。 中文包括粵語,都有流暢的歷史,在不同國家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中文出現,蘊含深厚的意義。 九龍城校網中學2025 立法會議員樑子穎表示,香港同心總會一直推動香港的發展,特別是關心香港的年青人。
趙Sir認為此部分填表選校分進取或保守策略,41校網首三志願成功率往往低於全港成功率,故主張家長採保守策略。 首志願必填最心儀或放膽一博的學校,如喇沙小學、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第二志願起選擇次一級的學校。 九龍城校網中學2025 基本上各區熱門學校的學額於首志願已派完,因此如首三志願都填搶手學校,大有機會獲派到較後志願的學校,最終得不償失,因此家長切忌多心。
九龍城校網中學: 九龍城區直資中學
兩所官小與伊利沙伯中學有聯繫,協恩亦有直屬的協恩中學,小學部是津貼學校,中學部則屬直資。 自黃大仙區遷入的保良局何壽南小學,則與位於黃大仙區的英中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有聯繫關係,該校在第一屆中學文憑試(DSE)誕生了一位狀元,成為地區狀元學校,其聯繫中學還有保良局錦泰小學及保良局陳南昌夫人小學。 趙Sir認為家長可留意34校網,尤其馬頭湧官立小學、農圃道官立小學、陳瑞祺(喇沙)小學、協恩中學附屬小學,實力不容忽視。
- 拔萃男書院推行校本小班教學,目的是精準教學,所以學校長期穩居1A。
- 何羅美瑩指出明我幼稚園創校至今已有46年,而在該校服務超過40年過去已有6位(包括2位服務已達46年),連同今年的2位一共已有8位。
- 這裡提供的組別分類只作參考,而且資訊來自多個不同途徑,人云亦云,請用戶小心求證,不要盡信。
- 這位店主表示,很多外地人士也通過網路向她訂購鮮花和禮品,上海、成都、大連等地。
- 在教育方式上,校方致力培育全能的學生,除了基本技能,還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品德教育上,亦灌輸廉潔、信任、合作和尊重的訊息。
- 在2019年的文憑試中,喇沙書院出產三名狀元,是同年的全港之冠,所以它的學校Banding毫無懸念是1A,更是九龍城中學中排名的長居頭五位,入到這間學校可以說是抽到大學入場卷。
為學生帶來健全的心理狀態,學校老師會在培育學生上不遺餘力,而且請來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為學生提供專業輔導。 同時推行多項活動,包括學長計劃、家教會活動,以保持緊密的家校關係,好讓支援學生成長和心理。 九龍城校網中學 九龍城校網中學2025 香港培正中學是政府津貼中學,以母語為授課語言,部份科目兼用英語。
九龍城校網中學: 4 喇沙書院
秉承「訓輔協作、教管並兼」的教育理念,校內設立訓導組、輔導組、成長關顧小組等幫助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是位於九龍城區的一間資助中學,學校辦學宗旨是籍由學生全面、優質、人人可及的教育,以啟發學生自學能力。 在教育方式上,校方致力培育全能的學生,除了基本技能,還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品德教育上,亦灌輸廉潔、信任、合作和尊重的訊息。 培養學生具備高尚的道德標準,並成為對社會有貢獻、負責任的人。
- 透過「勤奮進取、嚴謹有序、關愛融洽」作宗旨,構建成重學術、創藝、健體、服務和生活教育等學習氛圍,給良好的配套予同學發展全面。
- 這一校網共有10間小學,其中校網的覆蓋地區包括九龍城、九龍塘、筆架山道、廣播道、美東邨等。
- 想入讀的都會從結龍小學入手,令天神嘉諾撒學校更具競爭力。
- 為了秉承校訓以及辦學理念,令更多學生可以享受到優質的教育和學習環境,喇沙小學一直堅持拒絕轉型為直資小學,以學校自身為學生榜樣,真正做到辦學團體提倡的愛主、愛己、愛人的「喇沙精神」。
- 5/ 甄選結果將以電話個別通知獲選面試學生,家長無須向本校查詢申請情況,如不獲通知參與7月7日(星期三)之面試,則當落選論。
- 不過由於學額每年皆有浮動,家長需留意最新學年該校網是否有向其他校網「借學額」,若不想獲派其他校網,建議需要主動將「寶校」填在後方,降低獲派機率。
- 該區共有7間官津小學,2021年因學額不足,便需要向油麻地(31校網)的三間小學「借學額」,10校相加總共提供約800個學位。
李少鶴學務總監作校務報告,該校為實踐優質幼兒教育,由2002 年開始,明我教育機構每年均撥備港幣10萬元作專業進修基金,鼓勵教師在職進修學士或碩士課程,加速實現該校「教師學位化」。 目前該校教師已完成或修讀幼兒教育學士學位共45人,完成或修讀碩士學位共12人。 其中 34 所是官立/資助小學,14 所是直資/私立小學。 官津小學分佈於校網 34, 35, 41 內,請點擊以下連結查看校網涵蓋地區及學校名冊。 34校網位置居中,佔盡地理優勢,前往尖沙咀及九龍城皆非常便利,加上協恩、聖羅撒等名校皆座落在此,因此派位情況會較無法預測。
九龍城校網中學: 資助全日(
幼兒小時候所接觸和學習的事物,將為他們日後的發展奠下基礎,能夠脫下口罩,對於幼兒的社交發展和語言學習都有著極大的幫助。 王教授認為幼稚園是小朋友學習與他人相處、學懂遵守規則,慢慢培養自理能力和建立正確學習態度及價值觀的地方。 九龍城校網中學2025 他強調明我幼稚園一直秉承校訓的「七育(德、智、體、羣、美、勞、靈)」和「明我」精神辦學,老師們都關懷和愛護每一個同學,並按照他們的身心發展、配合學習興趣,透過多元教學活動讓每一個小朋友在安全和充滿愛的環境中逐漸成長。 明我的教育理念經過多年的實踐,已經培養了不少的畢業生,可謂碩果累累,成績斐然。 喇沙小學在全港小學排名中經常位居頭三,其辦學團體為香港喇沙修士會,而校訓是「信德、善行」。 為了秉承校訓以及辦學理念,令更多學生可以享受到優質的教育和學習環境,喇沙小學一直堅持拒絕轉型為直資小學,以學校自身為學生榜樣,真正做到辦學團體提倡的愛主、愛己、愛人的「喇沙精神」。
九龍城校網中學: 學校校網
拔萃小學跟男拔或者女拔小學不同,它是一所政府資助小學,教學語言為英語。 此外,一年級已有科學堂,到三年級還有歷史、地理以及資訊科技的課程。 九龍城校網中學2025 九龍城校網中學 而中文堂亦會用普通話授課,務求幫助學生精通三文兩語。 學校亦希望學生可以從小在英語的氛圍下成長,同時亦會以課程配合,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 此外,拔萃小學在2010年正式與拔萃男書院結束直屬中小學的關係,但是,校方仍會推薦少量成績優異男生升讀拔萃男書院。 34校網含括何文田在內的30個區域,共有17間官津小學提供教學服務。
九龍城校網中學: 九龍城中學11.旅港開平商會中學
不過,34校網首三志願成功率比41校網更低,他建議家長填表時不宜太進取。 趙Sir建議保守選校的家長可用「博奕法」,參考過往家長的選校意向,預測今年的排位走勢,例如將別人的第四志願填於第二、三志願,在「人棄我取」的原則下,增加派中機會。 以41校網為例,乙部首志願填喇沙小學或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後,第二志願便要放棄其他大熱學校,如拔萃小學,而選區內口碑佳的次熱門學校,如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九龍塘)、九龍塘官立小學、華德學校、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等。 基督教女青年會丘佐榮中學是一間Band1B資助中學,辦學宗旨為以基督精神,提供全人教育,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羣、美、靈六育完善發展。 學校以「健康顯活力、堅毅添關懷」為同學的本色,本著基督精神,作全面發展,建立健全品格、團契精神,造福社會,榮神益人。
九龍城校網中學: 基督教崇真中學(男女校)(直資)
另外,其中有10間為有天主教或基督教背景之學校,有相關宗教信仰家庭的子女自行收生階段或更有優勢。 九龍城區一直是家長的目標居住地,因該區涵蓋三大名校網:34、35、41號小學校網。 34校網小學包括協恩中學附屬小學、聖羅撒學校、陳瑞祺(喇沙)小學;35校網小學就包括馬頭湧官立小學(紅磡灣)、黃埔宣道小學;41校網小學包括喇沙小學、拔萃小學、瑪利諾修院學校 九龍城校網中學 (小學部)。 中學方面,九龍城區內就有喇沙書院、瑪利諾修院學校 (中學部)、拔萃男書院、協恩中學、香港培正中學等名校。 九龍塘宣道小學成立於1995年,是一所基督教私立男女校。
九龍城校網中學: 九龍城中學6.香港培正中學
雖貴為豪宅地段,卻絕不隱蔽,交通網絡四通八達,港鐵九龍塘站是東鐵綫及觀塘綫的轉車站,前往港九新界各區非常方便。 不過家長要留意,九龍塘最老牌的兩個屋苑又一村和又一居,其實都不屬於九龍城區的41校網,而被納入深水埗區的40校網中。 同心系列作家、評判陳秀貞表示對「同心同行不負韶華 九龍城校網中學 踔厲奮發妙筆生花」這個比賽主題非常有共鳴。 國家主席習近平2022年的新年賀辭中提及「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們唯有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方能不負歷史,不負時代,不負人民。」中文是我們的精神符號,推廣中文寫作亦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