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樓宇住戶搬遷或在前註冊用戶要求下,單位的水錶可能已被拆除,你須要申請重新安裝水錶。 1989年9月1日,當時負責渠務的渠務部正式改組為現時渠務署,成為布政司署下屬工務科(1997年改為隸屬工務局)的一個政府職能管理部門。 2002年7月1日,問責制正式實施,渠務署成為當時新的決策局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屬下的部門。 由水務署供應的食水水質完全符合世界衞生組織所定的標準。 渠務署圖則 若大廈的水管系統得到妥善維修,用戶毋須安裝濾水器。
排水事務監督會考慮有關內容,由他決定駁回該項反對或建議修改草圖。 帶水管道的業主或負責管道維修的人士應定期檢查污水渠、雨水渠和食水管,查看這些管道有否瘀塞和結構是否正常。 不過,即使其他公用事業機機過去3個月曾在擬施工地點附近掘路,申請者亦無須修訂其建議的工程圖則。 如附近已在進行公用事業設施工程,或將會進行公用事業設施工程,申請者的認可人士便須聯絡有關公用事業機構,以便協調雙方的工程,並在協調計劃加以說明。
渠務署圖則: 工程管理部
大樓耗資21億5,750萬港元,於 年度動工,預計於2024年至2025年初落成。 現時香港有3條雨水排放隧道,包括港島西雨水排放隧道、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和荃灣雨水排放隧道,它們都建於半山上,作用就是減少山上的雨水湧到山腳下的發展區,減輕該區排水道的負荷。 保障食水安全對市民及香港的持續發展均非常重要。 這篇文章介紹水務署如何為市民提供優質食水,食水水源、原水在濾水廠的處理過程以及保障食水水質的措施。 你可參閱此網頁,瞭解用戶及持牌水喉匠須注意的事項。
若不幸發生這類意外,帶水管道的擁有人就可能須要支付大筆工程費用來修葺斜坡或擋土牆,及須要給予傷亡者及財物損失者賠償。 路政署一般會於5個工作天(透過挖掘準許證管理系統的申請及採用電子繳費)或17個工作天(透過書面的申請)內發出挖掘準許證。 渠務署的前身,是於1890年成立的渠務辦事處,當時隸屬於香港政府的工務局。 1964年,渠務辦事處與負責路政管理的馬路部合併為馬路渠務部。 1969年,當時的馬路渠務部分拆成負責全港排水管理的渠務部和負責路政管理的馬路部(即現時的路政署),為當時的工務局土木工程科屬下的部門。 任何人士如因該草圖而受屈,可向排水事務監督遞交書面反對。
渠務署圖則: 九龍及新界南渠務部
一般而言,用水量大增可能因為內部供水系統漏水,至於用水量過低則可能因為水錶運行失準。 你可在此查閱用水量劇增或大減的可能原因及所須採取的行動。 渠務署圖則2025 渠務署透過這份可持續發展報告,載述了過去一年的工作成果,讓各持份者及公眾更瞭解我們對改善環境、社會和管治方面的願景及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 註-新版本已就結構工程設計方面因應由採用英國標準轉為歐洲規範而作出修訂。
- 若個案涉及政府土地,地政總署可根據《土地(雜項條文)條例》,以遏止非法佔用政府土地的角度,按實際情況作出執管。
- 如帶水管道因失修而長期滲漏,便可能導致山泥傾瀉,而造成傷亡或財物損失。
- 渠務署透過這份可持續發展報告,載述了過去一年的工作成果,讓各持份者及公眾更瞭解我們對改善環境、社會和管治方面的願景及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 維多利亞港是香港的寶貴天然資源,也是香港身份的重要象徵。
- 公署留意到,規劃署每年發現約數百宗違例發展個案,部分個案涉及跨部門權責或位於自然保育地帶。
在1997年和1998年間,旺角曾發生多次嚴重水浸,政府因此開展大坑東蓄洪計劃。 工程於2001年12月動工,2004年9月完工。 蓄洪池位於大坑東遊樂場的欖球場和足球場的地底,整體面積長136米、闊130米和深9.5米,總容量為10萬立方米,設計可抵禦50年一遇的暴雨,即每小時超過100毫米降雨量。 註-新版本已就結構工程設計方面因應由採用英國標準轉為歐洲規範而作出修訂。 由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間,土木工務工程可選擇採用新版本。
渠務署圖則: 土地排水部
經處理的污水符合30mg/L懸浮固體及20mg/L生化需氧量的排放標準。 基本處理後,一級處理中利用化學品進一步減少懸浮固體及生化需氧量。 這項程序可減少污水中懸浮固體及生化需氧量達60至80%。
如提出反對人士因排水事務監督的決定而受屈,可以書面向排水事務上訴委員備選小組祕書申請覆核。 上訴委員備選小組成員由行政長官委任,全屬非政府人員。 在完成處理及檢討所有反對意見後,便會向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呈交最後草圖,以供審批。 渠務署圖則2025 公署初步查訊顯示,規劃署每年接獲有關違例發展的投訴超過1500宗,經調查後確認違規的個案有數百宗,部分屬於重複違規個案,亦有個案同時涉及私人及政府土地,需由規劃署和地政總署以跨部門方式處理。
渠務署圖則: 規劃署每年確認違規個案達數百宗 有個案同時涉私人及政府土地
此外,也用於重置目前租用私人物業的社會福利署轄下中央個案記錄貯存室,從而節省政府的租金開支。 興建計劃於2020年11月獲得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通過,並於同年12月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由瑞安建業為主承建商。 如地下帶水管道持續出現滲漏,不但會造成滋擾,而且可能嚴重影響斜坡和擋土牆的穩固。 所以,無論是否發現疑似滲漏跡象,帶水管道的業主或負責管道維修的人士都需為地下帶水管道安排定期檢查。 為了預防滲漏,地下帶水管道必須定期進行檢查和維修。 管道缺乏維修,可能導致滲漏,繼而影響在其地段範圍內甚至遠離該範圍的斜坡和擋土牆的穩固,最後可能引致山泥傾瀉。
渠務署圖則: 污水工程部
渠務署希望透過這本書,帶領讀者窺探這些地下守衛祕道,並分享隧道施工期間所面對的種種挑戰,與及以多番努力才取得的成功故事。 維多利亞港是香港的寶貴天然資源,也是香港身份的重要象徵。 渠務署圖則2025 然而,不久之前,我們的珍貴海港卻嚴重污染,多個泳灘關閉、維港渡海泳停辦、海洋生態受損。 「淨港揚清 給維港的信」闡述了「淨化海港計劃」怎樣為維港除污,重現美麗、芬芳與活力。 渠務署圖則 基本、一級及二級處理後,以過濾、消毒及加氯去除污水中的營養物和餘下的懸浮固體,污水處理後便成為清徹及安全無味的循環再用水,亦稱為「再造水」[2]。
渠務署圖則: 部門船隊
水務署或會因爆水管的緣故而須在某些地區實施緊急的暫停供水措施,閣下可從該署的網頁或致電該署的客戶諮詢熱線,獲取這些暫停供水措施的資料,詳情請參閱本網頁。 徵收排污費及工商業污水附加費及其他有關事宜的法律依據已載於污水處理服務條例、污水處理服務(排污費)規例和污水處理服務(工商業污水附加費)規例。 環境局局長亦已發出一份工商業污水附加費計劃的工商業污水採樣與分析的步驟及方法技術備忘錄。 政府為紓緩灣仔、跑馬地和銅鑼灣一帶的水浸問題。 自2011年9月起,耗資共10.7億元在跑馬地遊樂場建跑馬地蓄洪池,總容量為6萬立方米,於2017年3月全面啟用。 渠務署圖則 該蓄洪池採用自動化監察系統,而且收集到的雨水亦能再用,每年可提供22萬立方米重用水。
渠務署圖則: 污水處理設施
至於發展審批地區以外的市區及新市鎮,其土地用途主要受地契條款、建築圖則及各類牌照所規管。 市民若有任何資料或意見,可於9月3日或之前以書面方式送達申訴專員公署。 當局鼓勵業主/發展商自行進行渠道接駁工程,因為這樣可直接控制工程進度,以及有助減少整體建築物發展的時間。 操作維修科轄下三個渠務部,即香港及離島、九龍及新界南、新界北保存本港現有污水收集系統及排水系統的紀錄。
渠務署圖則: 排水監管區草圖
此外,傳媒亦時有報道,新界土地涉嫌被違規用作貯物、臨時停車場等的情況。 現時,規劃署可引用《城市規劃條例》,對發展審批地區(註一)內的新界鄉郊地方的違例發展採取執管行動。 如發展商同意遵守以下條件,政府可容許發展商1自行聘用承建商進行與其發展計劃有關的渠務工程、供水接駁工程、出入口行車通道建造工程以及受損行人徑重鋪工程。 不過,政府不會容許發展商進行三叉接駁工程接駁水務署的供水管,只有水務署纔可以進行這類工程。 就一般情況而言,當渠道接駁工程完成後,位於私人地段範圍內的渠道部分會由該地的業權人負責管理及維修,而位於政府地段內的渠道部分則由政府部門負責其維修及保養工作。 若個案涉及政府土地,地政總署可根據《土地(雜項條文)條例》,以遏止非法佔用政府土地的角度,按實際情況作出執管。
渠務署圖則: 污水處理部1
香港政府於2010年代,公佈將重置三座灣仔政府大樓,以騰出有關用地作商業及會展用。 現時位於灣仔稅務大樓的渠務署總部、設計拓展科、污水處理服務科的顧問工程管理部和特別職務部及機電工程科的機電工程部將搬往擬建辦公大樓。 渠務署圖則2025 渠務署現時分佈於本港不同地點的主要辦事處亦會一併遷往新的辦公大樓,而港島及離島渠務部將改遷杏花邨水務署大樓。
渠務署圖則: 污水處理服務科
為數不少的天然水道流經私人土地或被私人土地包圍,政府有需要進入該等土地,纔可進行水道維修工程。 然而,有時政府難以獲準進入該等土地,因而無法進行所需的維修工程。 趙慧賢表示,土地是珍貴的社會資源,政府需就其運用作出審慎規劃和監管。 公署留意到,規劃署每年發現約數百宗違例發展個案,部分個案涉及跨部門權責或位於自然保育地帶。 該些違規行為若未能及時糾正,可能會窒礙社會發展,甚至破壞生態環境。 過去三年,公署接獲30宗相關投訴,顯示公眾對此課題有不少關注。
渠務署圖則: 1 排水管接駁工程
這些渠務紀錄會根據渠務基建建成後不斷作出修訂。 渠務署圖則 但是應注意紀錄上所顯示的渠道敷設路線及水平將須實地確定,並且不能保證所有排水渠已包括在渠務紀錄圖則之內。 作為一項行政措施,排水事務監督在制定草圖期間會諮詢鄉議局、區議會和鄉事委員會。 完成草圖後,當局會在憲報和中英文報章刊登草圖公告,並公開予市民查閱。 自首次在憲報刊登公告起,條例便適用於草圖上顯示的排水監管區及主要水道。 渠務署圖則2025 如能把這些地帶內的天然水道妥善維修,可減少發生水浸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