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邀請了香港基督教青年會耆年服務部總主任韓慕瓊(Joan)、恆隆前線員工黃玉娣(Wendy)及黃志強(黃sir),分享「認知友善.多一點」培訓內容與及協助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實際經驗,加深大對認知障礙症的認識,共建愛共融社會。 醫學研究顯示,「及早發現,愈早治療」輕度認知障礙/認知障礙症,能減慢認知功能衰退對個人日常生活的影響。 輕度認知障礙 因此,若懷疑自己或身邊的長者患有輕度認知障礙/認知障礙症,便該向醫生或醫護人員查詢。 輕度認知障礙患者面臨較為複雜的工作任務或社會環境下會出現問題,但簡易的或是原本熟悉的日常生活並無影響,輕度認知障礙是介於正常和認知症之間的一個階段,長期的追蹤研究顯示,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每年約有10%至15%退化成認知症,遠超過正常對照組的1%到2%。

讓研究人員驚訝的發現是,78週後,填字遊戲組的人的認知分數略有提高,而電玩遊戲組的人的同樣分數則略有惡化。 負責該研究哥倫比亞大學精神醫學及神經醫學系教授DP Devanand表示,該結果是出乎意料的,因為該團隊最初假設認知性電玩遊戲會導致正面的結果。 一種理論認為,接受教育時間越長通常社會經濟地位越高,這意味他們生活方式越健康,同時也能享受更好的醫療保健。 腦性痲痺和癲癇等的腦部障礙,常與心臟病等內部疾病一起併發,也有許多身體不健康造成腦部問題的案例。

輕度認知障礙: 教育與知識

邵醫生指,65歲以上、教育水平較低、有中風或心血管疾病病史、有高血壓、中年糖尿病及中央肥胖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的人士,也屬於輕度認知障礙的高危一羣。 帶有高危基因或有抑鬱等精神症狀、吸煙及缺乏運動,都是患上輕度認知障礙的重要因素。 喫好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應事實增加活動、運動量,除了可以預其他疾病,對於腦部健康也有益處。 《美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每天輕度的身體活動,例如如走路、做家事,就能延緩大腦退化,而每天運動1小時,持之以恆就能提高認知功能,特別是注意力、處理速度和執行力。

  • 其中的機制是運動可以引發整體的新陳代謝,並調節生長因子,例如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幫助維持細胞的生理反應、以及促進神經再生(Adlard et al., 2005)。
  • 在臨牀上的初步篩檢,通常會使用操作型的認知評估,蒙特利爾認知評估測驗(MoCA)來做一個初步篩檢。
  • 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簡稱MCI,是一個介於正常認知功能與輕度失智症之間的一種過渡階段,雖然有少部分的患者會由MCI回復到正常的認知功能,但就大部分的患者而言,這是一個會退化到失智症的高危險羣。
  • 其實不然,職能治療師教你如何區分正常老化、輕度認知障礙、失智症三者間之差異。
  • 1990年正式修正通過了《殘障福利法》,身心障礙者的教育、就業、醫療等方面有了法律的正式保護與協助。

在這項臨牀試驗中,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老年人接受有氧阻力運動和認知訓練後,認知能力顯著改善,儘管有些結果不一致。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種多領域幹預可能會改善輕度認知障礙的認知並可能延遲失智症的發病。 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簡稱MCI,是一個介於正常認知功能與輕度失智症之間的一種過渡階段,雖然有少部分的患者會由MCI回復到正常的認知功能,但就大部分的患者而言,這是一個會退化到失智症的高危險羣。

輕度認知障礙: 認知障礙症的十大警號

基本上,有許多人的智商(智力商數,IQ)都在80-120的範圍內。 但是由於不同的智力測驗種類、方式,最重度智能障礙者的存在比率會出現誤差,是目前的問題。 這一研究在試驗的前12週,受試者的任務是每週進行4次30分鐘的遊戲。 輕度認知障礙2025 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年半時間裡,他們完成了「強化」課程,包括每隔幾個月進行一次為期一週的遊戲課程。

每二+位六+五歲以上的人士中,就有一位會患上認知障礙症。 若我們能及早察覺其徵狀,是有機會減慢記憶力衰退的速度。 所以盡早讓懷疑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接受評估及治療是十分重要的。 在MCI 的藥物治療上,各國正在展開各種藥物實驗,其中包括乙醯膽鹼脢拮抗劑(ACE inhibitor)、維他命E等。 輕度認知障礙2025 除了藥物外,目前學界認為認知訓練與運動訓練,可減緩MCI惡化成失智症的進程。

輕度認知障礙: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即使發現孩童在學業成績上表現異常的差,但是也必須經過更進一步的判斷以確認是否為智能障礙,也有可能是學習障礙或單純的行為問題。 當長大成人時,許多輕度智能障礙者已能獨立生活,他們在其他人眼中可能僅是「較緩慢」而不會被認為是「智能障礙」。 這一關鍵的警告表明,增強認知的電玩遊戲在未來對更熟悉電玩遊戲的一代人來說仍是有益的。 然而對於那些從未參與過電腦遊戲的老年人來說,填字遊戲可能是優越的大腦訓練選擇。 在研究結果的細節方面,研究人員確實注意到填字遊戲組和電玩遊戲組之間認知結果的差異似乎取決於每個受試者在試驗開始時認知障礙的進展程度。 跟處於早期衰退階段的年輕受試者相比,認知障礙程度較高的高齡受試者似乎從填字遊戲中獲得了更大的改善。

先天的智能障礙可能是由於染色體異常;而後天的成因則可能是腦部受到損傷(例如:車禍),或是受到外在事物的刺激(例如:不客觀的評價也可能導致智能障礙)[來源請求]。 加入成為認知友善好友,廣泛地傳播正確和正面的認知障礙症知識,鼓勵以行動關心和支持患者與家人,建設一個認知無障礙的香港。 (左起)李國賢長者基金會董事李黃眉波女士、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系主任林翠華教授、計劃參加者孔有梅女士、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長者服務地區督導主任黃銀中女士,以及兩間社福機構的代表。 可能突然忘記某事,但事後可以回想起來,或經提示可回想起來,若做記憶測試,可能會無法完全記住測試中的物品。 多謝瀏覽青山醫院網站內的健康教育資訊網頁, 我們希望透過以下問卷 , 蒐集大家的寶貴意見, 以完善本網頁內容。

輕度認知障礙: 疾病百科

IQ測驗有許多對受到文明感染的人較有利的問題,例如○或△這類抽像的圖像問題。 根據2007年(民國96年)7月11日修正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智能障礙是屬於身心障礙的其中一種類別[1]。 輕度認知障礙 檢測時會使用一些公認的標準或工具來進行,例如標準化智力測驗,通常幼兒或兒童的測驗結果分數若低於70,並且在日常與學校生活有嚴重適應困難,就是有可能是出現智能障礙的徵兆。 鑑定後確認者在法律中受到就業、醫療、教育等的補助和保護。

輕度認知障礙: Heho News 健康新聞

此外,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還發現,有一種或是多種慢性疾病者(例如,心臟病、抑鬱症或是糖尿病)患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風險要高9%。 研究人員然後對此進行打分,分數越高,就說明參與者越活躍。 從得分結果看,沒有輕度認知障礙者平均得分為7.5分(總分為13分);有輕度認知障礙者為7.4分;失智症患者平均5.8分。 輕度認知障礙是介於正常認知與失智症之間的過渡階段,其短期記憶或任何認知功能輕微退步,但不影響日常生活,因此不是失智症。

輕度認知障礙: 健康管理

失智症的病程從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輕度認知障礙 impairment, MCI),逐漸演進到輕度、中度、重度失智症。 其中MCI是一個介於正常認知功能到輕度失智症間的過渡期,雖然無法解決複雜的工作任務,但能維持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Peterson, 2001)。 在臨牀上MCI患者每年約有10-15%左右會進展為失智症。 根據衛福部(民國100年)委託臺灣失智症協會進行的流病調查結果顯示,臺灣65歲以上老人有16.04%患有MCI,4.97%被診斷為失智症。 到目前為止,不管是退化型或血管型失智症,都沒有任何有效的治療方式,這隱含一重要訊息:在高齡社會中,進步的醫療照護雖可維持失智症患者的生理功能與延長生命,但其認知障礙造成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缺失,卻成為了照顧者沈重的負擔。

輕度認知障礙: 沒有火龍果!營養師公佈天然排便神器排行 嗯嗯困難可多喫這5種水果

Devanand教授表示,這是第一個記錄基於家庭的填字遊戲訓練與另一種介入措施相比的短期和長期好處的研究。 這些好處不僅體現在認知方面,還體現在日常活動中,磁振造影影像顯示大腦萎縮的跡象,表明這些效果具有臨牀意義。 「生活不外乎就是喫喝拉撒、食衣住行,各方面我們都可以去想如何對地球更友善一些,不一定要加分,但至少可以減少扣分的行為吧!」這是Hao&Yang身體力行的永續理念,也是他們貫徹生活意識的初衷。 也因此,當他們碰上淨化力強、風格簡約又100%環保的Acerpure Pro Vero環保空氣清淨機時,感到格外開心。

輕度認知障礙: 結果

一般而言,每年約10~15%的輕度認知障礙會轉變為阿茲海默症或其他失智症,因此被認為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之一。 但每年也有16~25%的輕度認知障礙者的認知會回復到正常,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 輕度認知障礙2025 協會精心製作「六藝®」桌上遊戲及卡牌遊戲,遊戲適合一般長者、輕度認知障礙人士、早期認知障礙症人士,透過遊戲體驗「禮、樂、射、御、書、數」的「六藝®」多元化的大腦鍛鍊;同時,促進溝通及社交能力。 另一位研究人員杜克大學精神醫學教授Murali Doraiswamy表示,改善認知、功能和神經保護的三要素是該領域的聖杯,進一步研究擴大大腦訓練的規模將其作為延緩阿茲海默症的家庭數字療法應該是該領域的一個優先事項。

輕度認知障礙: 後身體開始衰老! 治療師列出九個每天必做運動

邵醫生補充,長者應依照健康飲食金字塔飲食,遵循三低一高(即低脂、低鈉、低糖和高纖),攝取均衡及優質營養;也要有充足睡眠,保持心境開朗,這都有助維持長者的認知功能。 完成整個訓練的參加者共423人,他們分別在訓練開始時、四個月、八個月及一年後四個階段接受評估。 結果顯示,他們的整體認知能力及抑鬱情緒症狀均有明顯改善,56%長者的認知功能有進步,37%保持不變,只有7%有衰退跡象(其中4%診斷為認知障礙症)。 遺忘性較為常見,即記憶力退化,此類發展成阿茲海默症的機會較高。 非遺忘性主要出現語言及其他認知功能障礙,例如注意力及判斷力下降。

輕度認知障礙: 社會與公眾

不過,市面上多數產品鮮少講究永續,與兩人極簡環保的生活哲學相互牴觸,讓他們難以找到打從心底滿意的產品。 而這次試用Acerpure Pro Vero環保空氣清淨機後,徹底打破了他們對空氣清淨機笨重、耗能的既定印象。 這次我們邀請到以「環保」概念活出嶄新生活品味的環保系Youtuber「找蔬食 Traveggo」,請Hao&Yang來與我們分享,他們究竟是如何將「不要給地球添麻煩」的永續哲學,如呼吸一般落實於日常,用心活出「為地球加分」的生活格局。

認知障礙症,前稱老年癡呆症,是一種腦部退化或腦部疾病所造成的症候羣,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人仕身上,但以老年人居多。 根據本地研究顯示,在七十歲或以上的長者當中,約有十分一人患上認知障礙症,而八十五歲以上患病比率更高達三分一1。 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均會受到影響,部分患者更會有情緒、行為及感官功能等方面的變化。

輕度認知障礙: 進行評估以量度不同認知領域

另一方面,運動可以增加記憶力與學習力的效果,是大家較為熟悉的。 其中的機制是運動可以引發整體的新陳代謝,並調節生長因子,例如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幫助維持細胞的生理反應、以及促進神經再生(Adlard et al., 2005)。 Willey 等研究者 (2016)在一個以健康的中老年人族羣為基礎的研究中指出,比起有規律運動者,沒有運動者在五年後產生認知退化的比率,顯著高於有運動的老人家。 至於運動對於MCI療效的研究,過去研究大多聚焦於中強度的有氧運動訓練為主(Heyn et al., 2004) 。

有氧運動和阻力訓練都已被證明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認知能力,但是結合這兩種方式的好處尚不清楚。 此外,由於被認為具有神經保護特性,維他命 D 也被認為可以增強認知能力。 因此,將這些幹預措施作為多領域治療一起提供,有可能延緩從輕度認知障礙發展為失智的進程。 認知障礙症會引致腦部多種功能持續不正常地衰退,患者由早期變得健忘、言語表達出現困難,晚期更會喪失自理能力。 由於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特徵並不明顯,個案亦有年輕化的趨勢,大眾往往因瞭解不足而產生問題與衝突。 為營造一個認知友善的社會環境,恆隆於2021年開始與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合作推行為期三年的《恆隆 X 女青「智愛無垠」認知友善計劃》,為患者及照顧者提供支援外,更為前線員工提供認知友善培訓。

輕度認知障礙: 增加大腦連結別讓大腦功能退化!飲食、睡眠、運動缺一不可

但最新的研究顯示在中年或更早得抑鬱症,也與認知障礙症有關聯。 第三、有別於前二者對於MCI是否可預測未來發展成失智症的爭論,Zaudig等學者則持中立觀點,認為MCI只是臨牀上運用神經行為測試,所觀察到正常老化與失智之間的過渡地帶,我們無從去判定其肇因或未來之演變。 據信,它與這一變體更有可能讓這些人大腦中有毒蛋白質沉積物積累有關 – 這是阿爾茨海默症的顯著標誌。 輕度認知障礙 收入越高,就越有可能享受更好醫療保健,以及更好的飲食與生活方式。 運動之所以有保護性效果是因為它可以促進大腦發生有益性結構改變。

況且目前有效控制病情的藥物,也必須在疾病早期服用纔有效果;因此,早期發現病患並加以治療,不但病患病情可得到緩解、亦可為國家財政減輕負擔。 另外一種看法是,教育有助於大腦建立更多的神經元和連接,從而使大腦保持良好功能。 這將有助於大腦幫助補償由於輕度認知功能障礙(例如記憶力減退)而可能發生的任何變化。 這部分原因是與引起失智症(俗稱老年癡呆症)的相同大腦變化引起的。 輕度認知障礙2025 通常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對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一般不會有什麼影響,但卻有5-10%患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人之後會發展為失智症。

輕度認知障礙: 輕度認知障礙的運動與認知訓練

若是因為染色體異常造成的,大多屬於中度或重度智能障礙,通常也較容易從外表的特徵分辨。 但有時因為其精神狀態,即使不是加害者也會被當成犯罪者,或是作為被害者、證人所提供的證詞不被信賴。 也有由於本人並不瞭解什麼樣的行為算是犯罪行為,因而被利用教唆而犯罪。 對智能障礙來說,如果成為了受害者,報案檢舉等手續通常很難懂,支援也不易取得,這樣的實際案例相當多。 此外因為無法為自己辯護,造成誤判而被冤枉的情形也有許多。 輕度認知障礙2025 研究員在確認哪些人有抑鬱症後,長期進行追蹤,以瞭解研究對象在晚年是否患上認知障礙症。

輕度認知障礙: 環保家電

1990年正式修正通過了《殘障福利法》,身心障礙者的教育、就業、醫療等方面有了法律的正式保護與協助。 這項研究使用了大量的數據和多種分析,令報告結果更可靠。 不過,未參與研究的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精神病學專家馬爾尚(Natalie 輕度認知障礙 Marchant)指出,缺少基因數據等關鍵訊息,侷限了研究的結論。 臺灣在 2018 年已成為高齡社會,也就是說,7 個人中就有 1 個是 65 歲以上長者。 在 2065 年,臺灣將會成為超高齡社會,因此10個人會有四個人為長者。 然而,很多人從小就對老年有負面印象,曾看過一位4、5歲的小孩撐著竹杖一跛一跛地學老爺爺走路。

輕度認知障礙: 中大證實抑鬱症與快速眼動睡眠期行為障礙共病患者的直系親屬更易出現腦退化徵狀 研究發現為促進精準精神醫學和預防腦退化疾病提供新見解

研究員在分析數據時,根據受訪者的教育背景、收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藥物成癮和躁鬱症作出了調整。 最新的研究發現,成年後患上抑鬱症的人,老年時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將增加一倍以上,其中男性更容易受影響。 在臨牀上的初步篩檢,通常會使用操作型的認知評估,蒙特利爾認知評估測驗(MoCA)來做一個初步篩檢。 會發生輕度認知障礙的因素很多,舉凡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中風、憂鬱症、睡眠障礙、甲狀腺功能低下、營養素缺乏等都有可能引起,而這類的患者有三分之一會在 5 年內發展成失智症。 其中發現,如果攜帶AP0E E4 等位基因(allele)會使發生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風險增加18%。 這一發現與之前所發現的該等位基因也會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證據相吻合。

輕度認知障礙: 輕度知能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有需要時會轉介臨心理學家進行詳細測試,評估患者大腦的各項認知能力;一般還會配合神經影像進行診斷,例如透過磁力共振(MRI)觀察細微變化,有否出現海馬體或顳葉縮細、輕微中風或微出血等。 利維博士這篇2023年的論文更提供了「正面看待老年」這簡單易行且不花費的方法,如廣為推行,將有益社會大眾健康。 輕度知能障礙的診斷與治療 目前對於輕度知能障礙的定義雖仍未有共識,但鑑於其演變成失智症的較高比例,與可能達成早期治療失智症的目的,MCI依然是眾所矚目的研究課題。 Mayo Clinic Group的診斷標準(參見表一)大多數學者都可接受,但選擇何種記憶功能測試敏感度與準確度較高,卻仍有爭議; GDS=3或CDR=0.5或不失為簡便的篩選方式,但略嫌粗糙。 至於治療方面,歐美等地早已展開各種藥物實驗,包括乙醯膽鹼脢拮抗劑(ACE inhibitor)、維他命E、Cox-2 inhibitor、及Piracetum等,期望能達成早期有效抑止失智退化的效果。 國內失智症的研究學者也已經開始展開這方面的相關研究,相信不久將可見到臺灣本土輕度知能障礙的研究報告。

輕度認知障礙: 智能障礙者與犯罪

另外有相關研究指出,apolipoprotein E4的存在、某些特殊記憶功能障礙、或是初次診斷時腦部影像中海馬迴(hippocampus)的大小,都是相關的惡化預測因素。 邵醫生指,醫生會先了解長者病史、查問其認知問題、檢視藥物副作用、查看睡眠質素及觀察心理問題,並進行全面的醫學和神經系統檢查,以排除非退化引起的認知功能障礙。 輕度認知障礙 過程中會以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進行篩查,以量度不同認知領域,評估需時大約10至15分鐘,並會根據年齡及教育程度決定評分是否正常。

成年後,媒體上的廣告不停地告訴我們要如何回春,而年老者也常不自覺地感嘆:「人老,不中用了。」甚至給人倚老賣老的負面印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