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一個郊野公園於一七六年開幕,兩年後,當年的漁農處在郊野公園建立了第一個廁所。 時至今日,香港已擁有十四個郊野公園,當中設有廁所超過一百四十個。 在回應會否改善及增設傷健樂園時漁護署指,職員平日巡邏時會留意傷健人士使用郊野公園的情況,以作參考。 然而,在對輪椅人士造成障礙的交通設施未完善之時,使用郊野公園的傷殘人士自然少之又少,在這循環下,要無障礙郊遊,或者仍有一段路。 為配合「樂施毅行者2022」活動,警方將於二月二十三日至二月二十六日在新界實施特別交通安排。 封路--  介乎北潭湧傷健樂園與西貢西灣路的大網仔路將由二月二十四日上午七時四十五分至上午十一時十五分間歇性封閉,持許可證車輛除外。

由此沿車道右走至麥理浩徑的牌樓後,再右轉經過上窰微升至傷健樂園,最後走至北潭湧停車場完成行程。 為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大網仔路近北潭湧設有關閘,只有公共交通工具及持許可證的車輛纔可進入。 來的第一班巴士擠滿了人,沒法子;第二班的乘客不算太多,而車內的輪椅位仍然空著,但礙於車廂通道狹窄,也只好再等待下一班。 其實到底該不該先請部分乘客下車,騰出空間讓輪椅上車,連我自己也沒有一個答案,但我覺得這事倒是很值得大家去思考。

北潭湧傷健樂園: 香港遊車河

由 浪 徑 起 至 黃 竹 灣 的 一 段 大 網 仔 路 , 路 旁 闢 設 了 不 少 燒 烤 場 地 , 方 便 小 團 體 及 家 庭 使 用 , 而 北 潭 湧 及 海 下 亦 有 相 關 設 施 。 在 北 潭 湧 的 「 傷 健 樂 園 」 , 更 設 有 特 別 為 有 興 趣 郊 遊 及 燒 烤 的 傷 健 人 士 提 供 的 設 施 。 遊 人 可 以 北潭湧傷健樂園 沿 從 以 前 採 泥 時 期 留 下 的 小 型 車 路 , 環 繞 灣 仔 半 島 一 周 , 途 中 更 有 山 路 前 往 景 點 棺 材 石 , 此 石 形 狀 如 其 名 , 相 當 特 別 。 一 路 沿 着 海 岸 前 行 , 時 而 走 在 懸 崖 上 , 浪 花 朵 朵 拍 岸 , 半 島 最 高 點 大 嶺 墩 , 更 是 俯 瞰 海 下 灣 的 好 地 方 。

  • 萬宜坳是個五叉路口,車輛可在此往來大網仔路、西灣路或萬宜路,遠足者也可在此登上大枕蓋或擺頭墩。
  • 早期的漁農處人員在建造郊野設施時都會就地取材,以附近最易取得的材料建造廁所、涼亭、橋樑等,因此你會發現各區郊野公園的舊式設施很有地區特色,直至近年才使用統一的圖則。
  • 位於北潭湧巴士站旁的廁所應該是全港最熱鬧的郊野廁所,此處不僅是許多遠足人士的起步點或解散點,還是大型活動的熱門集合地,很多人經過時都會先「光顧」一下。
  • 然而輪椅人士阿青指,洗手間內空間太小,輪椅難以轉彎。

漁護署回應指,該署80年代開始在郊外設無障礙廁所,一般的無障礙廁所都按當年標準建設,未來會與相關部門探討改善方法。 北潭湧位處西貢太墩以東,聚牌額山、大枕蓋,以及嶂上之水流成一河澗,再匯流經龍坑出斬竹灣[1]。

北潭湧傷健樂園: 廁所空間不足 輪椅難轉彎

小徑沿河畔而築,經過一片片紅樹林,泥灘上常見到彈塗魚及招潮蟹。 沿途經過一個灰窰,昔日村民用作燒製石灰,與上窰村同被列作法定古蹟,上窰村即教育徑的終點 —— 上窰民俗文物館。 當然了,香港郊野是多種動物的棲息地,牠們也會有意無意的闖進郊野公園廁所。 因此漁護署人員便要在某些廁所加裝欄柵,防止動物闖入,如灣仔(西)營地廁所的牛欄和金山郊野公園廁所的猴子閘。 旱廁和流動廁所可說是最基本的廁所設施,通常在太偏遠、人流少及無法接駁水管的地方使用。 圖中這款旱廁是約二十多年前的款式,蹲廁下是約三、四呎深的糞坑,將滿時抽取糞坑污物。

大 灘 海 峽 風 光 如 畫 , 塔 門 就 在 東 北 面 的 對 岸 , 而 東 南 方 對 岸 尖 峭 陡 峻 的 山 峯 , 便 是 位 於 西 貢 東 郊 野 公 園 的 蚺 蛇 尖 。 景 色 如 畫 的 嶂 上 高 原 , 則 最 為 遠 足 和 露 營 人 士 所 喜 愛 。 踏入秋冬,又是郊遊行山的好時節,輪椅人士亦有上山郊遊的興致和權利。 早於二、三十多年前,政府已在西貢北潭湧和香港郊野公園設置傷健樂園,方便傷、健人士一同享受大自然之樂。 然而此後政府不但未有增設其他傷健樂園,也缺乏讓傷殘人士前往郊區的交通。

北潭湧傷健樂園: 古道

公共交通資料僅供參考,巴士或專線小巴公司有可能修改行車時間表。 為確保得到準確的資料,請向各有關巴士或小巴公司查詢 。 萬宜坳是個五叉路口,車輛可在此往來大網仔路、西灣路或萬宜路,遠足者也可在此登上大枕蓋或擺頭墩。 上大枕蓋初段首先是一段樓梯及斜度較急的山坡,然後再不斷緩緩登上山頂,但可能剛走完雨後難度超出想像的擺頭墩,感覺反而較為容易。

來往北潭湧傷健樂園的公共交通工具,星期一至星期六隻有94號巴士,30至35分鐘一班車。 因每班車只有一個輪椅位,若2個輪椅人士相約前往傷健樂園,要等至少30分鐘才能再集合。 阿青說:「三、四個人就要等足幾個鐘。沒理由你來到,我又走。」星期日及公眾假期有96R號巴士,18至25分鐘一班,等待時間較短,惟假日人多,輪椅人士未必能夠上車。

北潭湧傷健樂園: 西貢及清水灣

北潭湧位於西貢西郊野公園內,風景秀麗,附近有樹木研習徑、自然教育徑、家樂徑及燒烤場地,是適合一家大小郊遊的好地方。 昔日的北潭湧有零星的村落,隨著市區發展,原有村落多已荒廢,但仍保存着如上窰村等古蹟。 這座位於北潭湧傷健樂園的廁所,必然是郊野公園固定水廁的表表者。 它外觀與一般廁所無異,但它的後半部收藏了一座小型的污水處理廠,令排出來的水比以前潔淨百倍! 據漁護署工程師說,北潭湧廁所一向用量極高,以前此處的廁所都是使用化糞池處理污水,但經過多年不斷滲出沉澱後的污水,各化糞池周圍的泥土已近飽和,吸收污水的能力下降,因此決定興建此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北潭湧數個公共廁所的污水。 北潭湧傷健樂園 現場所見,經過處理的廁所污水非常清澈,會直接排入廁所旁的雨水渠,流進大海。

北潭湧傷健樂園: 香港遊車河 Facebook Page

傷健樂園內設有數十個燒烤爐,而且有數種不同設計的燒烤爐方便殘疾人士燒烤,燒烤場旁邊更設有數個暢通易達洗手間。 位於北潭湧巴士站旁的廁所應該是全港最熱鬧的郊野廁所,此處不僅是許多遠足人士的起步點或解散點,還是大型活動的熱門集合地,很多人經過時都會先「光顧」一下。 北潭湧傷健樂園2025 這座多功能廁所,特點是小食亭與廁所合為一體,也許有人會覺得很詭異,但這卻是非常環保的設計,有效節省郊野地方,而且方便遊人一次過滿足所有需求。 北潭湧傷健樂園2025 自從1976年香港政府把西貢半島劃作郊野公園後,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及西貢西郊野公園中間的北潭湧,已建成西貢郊野公園遊客中心,專門介紹昔日西貢鄉村習俗、生態環境及風景區等等。 不久,保良局在北潭湧設置保良局羅傑承北潭湧渡假營供宿營遊客逗留,同時亦有官方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麥理浩夫人度假村和香港小童羣益會管理的白普理營,3個渡假營申請使用者眾,排期需時。

北潭湧傷健樂園: 郊野公園廁所二三事

郊遊徑走了一半,沿左邊密林小徑登上擺頭墩,上了一半到達開揚地帶,可俯視整個萬宜水庫及大網仔、斬竹灣附近的海域。 為左令大家更清晰以下介紹既燒烤埸,小編就先做個整合;由西貢市中心出發,一直沿大網仔路駕駛,終點為北潭湧停車埸。 日後呢個post 會持續增加西貢區其他可以泊車既燒烤地點,例如係西沙路燒烤區等。

北潭湧傷健樂園: 香港郊遊路徑

市 民 可 點 擊 下 列 連 結 以 瀏 覽 加 水 站 北潭湧傷健樂園 的 位 置 ( 圖 像 格 式 ) 。 郊遊徑處於風景優美的郊區,長度較長途遠足徑短,惟部分郊遊徑的長度超過10公里,比長途遠足徑的分段更長,難度則按所在地點而異。 位於郊野公園內並由漁護署設立的郊遊徑[1],都設有標距柱,標距柱以字母C為首(C代表Country Trail,即郊遊徑),配以四位數字組成。 各郊遊徑擁有不同的首兩位數字,其中首一位數字以郊野公園地區劃分 (如香港島為4字頭),尾兩位則從01順次增加。 例如船灣淡水湖郊遊徑的首兩位數字是26,標距柱序號由C2601順次增至C2630。

北潭湧傷健樂園: 西貢郊野公園遊客中心

短評:傷健樂園進出口左邊通道有一小梯級,輪椅使用者通過時要注意安全。 自然教育徑內部份路段雜草叢生,斜坡亦較陟斜,輪椅使用者需要加倍留神。 離開傷健樂園後沿大網仔路繼續向萬宜水庫方向前行約 200 米,在右邊路旁會看到一路牌,正是往北潭湧自然教育徑和上窰村的入口處,從這裡開始經過復興橋後便到達北潭湧自然教育徑。

北潭湧傷健樂園: 西貢西(灣仔擴建部份)

旱廁一般可以用上一段長時間,但如它的所在地不方便抽糞,就會封閉,再覓地建新糞坑。 由於旱廁內異味很大,漁護署在購入這款廁所後還自行改裝,在屋頂開了一個天窗,加強室內的照明和通風。 尤其有生物污水處理設施的廁所,必須有一定使用量,才能維持污水池中的微生物含量。 南 營 地 側 的 小 碼 頭 , 有 定 期 街 渡 前 往 黃 石 碼 頭 , 乃 經 海 路 進 出 此 地 的 另 一 途 徑 。 北潭湧設有公共停車場,供郊遊人士泊車轉乘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郊野公園私家車禁區範圍各處,減少私家車駛入郊野公園,收保護環境之效。

北潭湧傷健樂園: 郊野廁所的設立原則

桌椅同樣有兩款,一款只設一邊椅子,方便傷、健人士對坐;另一款兩邊也設有椅子,惟另外兩邊均有支柱阻礙,輪椅人士難以靠近桌子,似乎只供健全人士使用。 電動輪椅使用者Terry:上窰這條路線我是十分推介給大家的。 落車點是個有蓋的巴士站,附近設傷殘人士洗手間及雜貨店,輪椅朋友不用擔心。

北潭湧傷健樂園: 自然教育徑

古道分岔處亦間中可見由昔日鄉民所立,簡單刻上左右方目的地的石碑,稱為「問路石/指路石」。 標距柱是特別設於郊遊徑上以輔助郊遊人士作定位之用的柱子,其絕大部分由漁護署設立。 北潭湧傷健樂園 標距柱設計一般為一根約1米高的金屬柱或石柱頂部附以一塊向前傾的長方形平面,平面之上釘上一塊繪有所在郊遊徑圖案、編號及所在位置6位座標的金屬銘牌(亦有部分直接將銘牌釘於石坡或建築外牆上)。 郊遊人士如在郊遊徑上遇到突發事故,可循路找到就近之標距柱向救援人員說明其位置,以協助定位和搜索。 標距柱之間一般相距約500米(昂坪360救援徑除外)。 漁護署表示,郊區的廁所應以基本和實際為目標,絕不會建造豪華的郊區廁所。

北潭湧傷健樂園: 自然徑

任何公共交通工具或的士前往大潭水塘道/黃泥涌水塘公園,下車步行約十五分鐘抵大潭水塘自然徑2號燒烤場。 再一次接回鹿湖郊遊徑,原來位置正好是之前從大枕蓋下來時的地方,坳仔在牌額山附近走了個小圈。 當前已是五點,離日落只有一小時,沒有多餘時間走其他小徑離開了,於是就朝鹿湖郊遊徑後段下走鯽魚湖,路況基本上以樓梯為主,亦會途經小段引水道馬路。

北潭湧傷健樂園: 郊遊徑

介乎山寮與黃竹洋之間的竹洋路將由二月二十四日下午一時至翌日凌晨四時封閉,持許可證車輛除外。 金山路將由二月二十四日下午一時至翌日下午六時封閉,持許可證車輛除外。 北潭湧傷健樂園 介乎大棠山道與大棠燒烤區場地四停車場入口交界處起至同一交界以北約五十米處止的大棠山道南行線將由二月二十四日下午六時至二月二十六日上午七時封閉,持許可證車輛除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