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崎嶇的山徑,供遊攀越探險,倘若幸可觀賞到白腹凋和海龜。 元荃古道全程2025 元荃古道全程2025 蒲臺島上名勝甚多,從大灣碼頭沿岸左行,可到達矗立於山上的天后古廟,古廟已有150多年曆史。 山上還有一塊形似響螺的巨石,高十米,名爲“響螺石”。 遊人可沿海岸線北行至南灣,在觀賞石刻後返回大灣的餐館用膳。 汲水門大橋(簡稱汲水門橋)位於香港,曾經是全球最長的行車鐵路兩用斜拉式橋樑(此紀錄於2000年被橫跨丹麥與瑞典,主跨長490米的厄勒海峽大橋打破)。

  • 加上難度較低,新手3至4小時左右就可以完成荃灣至深井路段,因此一向是熱門靚景行山路線。
  • 由下花山開始,經石龍拱、田夫仔、再過吉慶橋經東白虎凹出大棠止,全長12.5公里,步行需時大約為5.5小時。
  • 或許山線就像人生,未知的變數似是預設的考驗,只要方向正確,驀然回首,還是安然到達目的地。
  • 大帽山亦稱“大霧山”,是全香港最高之山峯,山上可俯瞰新界及港島。
  • 至山坳處,有一廟,昔日入山多危險,故村民建廟祈求出入平安。

行山講增值,增值靠歷史,元荃古道郊遊徑連接元朗及荃灣,乃昔日居民往返兩地必經之路,2018年還感受到村民翻山越嶺跨越大欖區的滋味嗎? 根據政府資料,古道既狹窄又凹凸不平,但對當年十八鄉一帶的村民卻十分重要,因他們必須通過這裡把農作物運往荃灣的市集,以換取日常用品。 至山坳處,有一廟,昔日入山多危險,故村民建廟祈求出入平安。

元荃古道全程: 郊遊好去處

及至水泥路直走不久離開馬路轉入右方小路。 下一支路右轉至永吉橋,左走馬路至休憩處(吉慶橋)大休。 後續車路前行一小段,右轉山徑(元荃古道)。 元荃古道全程2025 後轉入車路到大棠燒烤場,沿大棠山道下走至僑興路可乘小巴或巴士回程。 元荃古道是當局依照昔日居民往來元朗及荃灣兩地的路線而修建的行山徑,「元」指元朗,而「荃」則指荃灣。

經過半山的一片耕地,再往上走過小村落,便可看見指示牌往右轉上山,走至下花山旁的小涼亭。 由荃威花園至此,雖只是半小時光景,但全程往上走,也有點累,正好在此涼亭小休,欣賞四周風光。 元荃古道全程2025 元荃古道全程2025 於港安醫院(從愉景新城沿青山公路、安育路步行15分鐘亦可到達)斜對面梯級上行至馬路。 元荃古道全程2025 之後靠右的路徑行走,經古道梯級後便踏上水泥路。 不久離開元荃古道見右手小路朝田夫仔營地前進。

元荃古道全程: 香港沙田區馬鞍山

元荃古道,乃昔日往來元朗十八鄉至荃灣的一條要道,始於大棠,終於柴灣角,翻越大欖腹地及蓮花山一帶之山嶺。 古道雖存,卻大部份路段已遭石屎破壞,或建成馬路,只留下田夫仔至大棠一段尚有郊野氣息,而最古典者非南坑排古道一段莫屬,保留了昔日石砌古道的韻味。 前往元荃古道郊遊徑可以乘坐九巴39M/30/30X/39A到荃灣港安醫院巴士站,或由各區乘車至青山公路,再步行20分鐘往荃威花園到元荃古道入口。 終點可沿大棠山道步行約30分鐘下山往大棠巴士站乘搭交通工具離開。

  • 古道加方仍一深谷,為大欖腹地最大凹陷處,此地便是蓮花石澗深藏之地。
  • 香港的地形千皺百褶,形成了很多層層迭迭、參參錯錯、高高低低的磅礡山勢。
  • 夏天炎熱且潮溼,溫度約在26~30℃之間;冬天涼爽而乾燥,但很少會降至5℃以下。
  • 西貢郊野公園劃作西貢東及西貢西兩個郊野公園。
  • 五月至九月間多雨,七月至九月是香港的颱風較多的季節。
  • 荃灣柴灣角廣安醫院起步,一條長長的樓梯急登至引水道,途中有一老榕樹,為此路段添上一個景點。

臨近七渡河,元荃古道與圓墩郊遊徑相交,兩者皆可抵大欖自然教育徑(馬路),時間與距離相約。 元荃古道全程 想像一下,如果全香港所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消失了,而我們又要由荃灣到元朗,除了走路、騎馬、騎牛、坐馬車、坐牛車外,似乎再沒有別的方法了。 遠在清朝,居民交通不便,來住兩地,除了較有錢的可以騎馬或坐馬車外,大部份的百姓,需要走路,甚至連運送貨物,也得要擔著行。 由荃灣到元朗,最短的距離是經上花山、田夫仔及大欖湧水塘。 小休一會,再走古道,林蔭中漫步,接近蓮花山的地方,便能同時遠眺兩條跨海大橋:青馬大橋及汀九橋之美景。 青馬大橋乃跨越馬灣海峽的吊橋,以懸索吊橋形式建造,跨距為1.377公里,是世上兼容道路及鐵路的最長吊橋。

元荃古道全程: 香港島山徑

灘旁的餐廳和度假屋,都深鎖門亭,只能憑那那色彩繽紛的外牆,幻想夏日喧鬧歡樂的情景。 高流灣,又名較流灣,是香港的一個海灣,位於新界西貢北的東北部,塔門的南面,地區行政屬於大埔區,也是在西貢東郊野公園之內。 飛鵝山位於飛鵝山的百花林,是孫中山先生母親墓穴的所在地。 飛鵝山位於香港的黃大仙區、觀塘區、西貢區和沙田區的交界,又稱九龍峯。 遊人可在此飽覽整個九龍半島、香港島北岸、沙田一帶和蠔涌近海一帶的景色。 在飛鵝山,登上觀景臺,既可以欣賞西貢浩瀚的大海及數十個島嶼,也可以觀賞整個九龍、港島全景。

秋天的時候大棠楓香林更是賞紅葉的勝地,可以欣賞楓葉飄落的風景。 在石龍拱分岔位選擇右路前進,往西北邊走入林蔭,可以找到荒廢了的蓮花山公立學校。 學校廢墟被樹藤纏繞,荒涼卻帶深幽感覺,不少山友都愛在這兒打卡。 回顧此行,其實有個小玩意,就是一直認真沿著官方郊遊徑而行,即跟足所有標距柱  (「C1XX」) 而行,但奇怪未能跟足所有柱,深感失望! 或許山線就像人生,未知的變數似是預設的考驗,只要方向正確,驀然回首,還是安然到達目的地。 蒲臺島北邊的螺洲門海牀是香港海域最深之處,位於海平面下66m。

元荃古道全程: 郊野路線

在冬季嚴寒氣溫下,偶然可見地上結霜的情景。 大帽山郊野公園的範圍包括荃錦公路以東,城門郊野公園以西及以北的山嶺,東起大埔□,南沿林村谷,包括大帽山的主要山嶺,佔地1,640公頃。 大帽山郊野公園是香港一個郊遊和燒烤的熱門地點。 此園有模擬熱帶雨林環境的觀鳥園,飼養了一百五十多種雀鳥。 園 內設有兩百米長木橋,高及樹冠,蜿蜒全園,遊人可漫步欣賞。

元荃古道全程: 香港溼地公園

路線雖頗長,但輕鬆易走,只是古道已現代化了,很多部份已變成林務馬路和水泥小徑,略為可惜。 最後下山到深井離開,有多條巴士、小巴線可選擇,如九巴53到荃灣或元朗、234C到觀塘、52X到屯門、城巴962B到銅鑼灣等。 大帽山位於香港新界荃灣區和元朗區交界,並有小部分屬於大埔區。 大帽山亦稱“大霧山”,是全香港最高之山峯,山上可俯瞰新界及港島。

元荃古道全程: 元朗

至此已走畢元荃古道,繼續前行,便可來到南坑排。 元荃古道全程 元荃古道全程2025 元荃古道全程 經過村居直走,便是大棠道,在此可坐巴士或小巴出元朗市,結束旅程。 整段元荃古道不難走,只是已沒有古道風味,有點可惜。 全程以石龍拱的景色最吸引,其它大部份時間在林蔭中,也頗乏味,難怪全走的人不多。 幸好全程路標清晰,只要留心指引,也不會走錯,正好給人作輕鬆遊。

元荃古道全程: 香港好去處:【全球冠軍風景攝影師鏡頭下的西沙靚景!附行山路線+「探索西沙」巡迴展覽詳情!】

大東山處於新界大嶼山的東部,其附近範圍被劃入南大嶼郊野公園之內。 香港的地形千皺百褶,形成了很多層層迭迭、參參錯錯、高高低低的磅礡山勢。 身在城中,很多時都會讓人以爲香港只是一個沒有地平線的都市。 不過,在新界的西北部,香港其實還留有一片廣闊無垠的田野和溼地。 位於新界元朗東面的南生圍,便是香港其中一片還可以讓人感受天寬地闊的溼地景緻的迷人地方。 是日行程本為自己設計,下半場急登九逕山而止於藍地,但內子同行,體能不繼,於是改變行程,續走元荃古道,順道輕鬆回家。

元荃古道全程: 石龍拱 元荃古道(前段)

大休過後,繼續上路,沿林務車路前走,很快便來到吉慶橋。 看著從廣東輸來的水在此七渡河口湧入大欖湧水塘,也頗壯觀。 沿林務車路再走一會,難得地看見路旁的幾株紅葉大樹,正好為秋天來些點綴。 經過約十五分鐘的行程,登上小山坳,來到小廟,便是下山路,接走大棠自然教育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