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韶丹霞機場、韶關高鐵站爲中心樞紐,推進公交專線、定製客服務;推進道路運輸電客票應用,推行韶關與大灣區之間聯程運輸“一體化”、“一站式”出行服務,並加強無障礙服務設施建設。 韶關交通 在今年韶新高速、韶州互通建成通車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武深高速始興聯絡線、雄信高速公路建設,有序開展黃浪水互通、韶連高速前期工作,適時啓動雄樂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建成“四縱五橫二環”高速公路網,進一步滿足羣衆快速交通出行需求。 北江航道擴能升級工程建成通航後,北江航運發展邁開新步伐,港口貨物吞吐量實現大幅增長,2021年韶關港貨物吞吐量近300萬噸。 韶關港烏石綜合交通樞紐一期工程計劃2022年投產、白土作業區預計2024年投入使用,預計港口吞吐量在2025年將達到1500萬噸。 包括:優化城市公交線網結構,加大公交專用道建設力度,探索發展定製公交等多樣化公交服務,建立多層次、差別化的票價體系,提升公共交通服務質量;規範發展網約出租汽車,升級巡遊出租汽車信息化監管平臺;構建多模式農村客運服務體系,提升農村客運服務質量和水平。

  • 包括:優化運輸結構,引導大宗中長距離運輸公轉鐵、公轉水;提升道路貨物運輸組織,推動貨運行業規模化信息化發展;加快車輛裝備更新升級,推進運輸車型標準化;統籌利用交通運輸與郵政快遞、商務、供銷、農業各方資源,推行產、運、銷一體化的農村物流服務。
  • 韶關港烏石綜合交通樞紐一期工程計劃2022年投產、白土作業區預計2024年投入使用,預計港口吞吐量在2025年將達到1500萬噸。
  • “十四五”期間計劃實施國道G323 、國道G535 、省道S342和省道S247等國省道改造提升項目(路段)共56個,建設規模約945公里。
  • 在今年韶新高速、韶州互通建成通車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武深高速始興聯絡線、雄信高速公路建設,有序開展黃浪水互通、韶連高速前期工作,適時啓動雄樂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建成“四縱五橫二環”高速公路網,進一步滿足羣衆快速交通出行需求。
  • 10年來,韶關新增高速公路通車裏程477.8公里,至2021年底,全市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773公里,位列全省第四。
  • 該項工作已被納入全省4個試點示範城市之一。
  • 本站是京廣高速鐵路的車站,於2009年建成啟用,工程投資達1億元人民幣;通車時名為韶關西站。

進一步打通北部贛韶湘通道和粵贛通道,提升粵湘通道運輸能力,統籌謀劃粵贛運河通道 前期工作,拓展廣韶、深韶城際交通快速通道,重點建設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高等級航道重點項目,全面提升韶關市對外客貨運輸能力,實現區域高水平互聯互通。 “十四五”期間計劃實施國道G323 、國道G535 韶關交通 、省道S342和省道S247等國省道改造提升項目(路段)共56個,建設規模約945公里。 計劃新改建農村公路約2800公里,實現等級公路比率100%,路面鋪裝率提升至85%以上,1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路硬底化。 力促公衆出行更便捷暢通,共享交通運輸發展成果。 《規劃》策略裏提出,要加密中心城區大客流走廊的覆蓋,解決現有線路客流瓶頸問題,提升軌道服務品質。 還特別指出,規劃地鐵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等線路覆蓋大客流走廊,完善以軌道交通爲主體的公共交通系統,緩解中心城區道路交通壓力及地鐵三、五號線等線路客流擁擠的問題,提高軌道交通服務品質。

韶關交通: 韶關:“關”山度若飛

本輪《規劃》爲廣州構建了高速地鐵、快速地鐵、普速地鐵組成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總規模達到53條,2029公里,與上一輪規劃對比,新增30條、1004公里線路。 立足“交通+旅遊”融合發展理念,加快推進旅遊價值較高、實施條件較成熟的廣東南嶺生態旅遊公路(4段)和市級謀劃的旅遊公路(6條)規劃建設,推動旅遊景區景點串珠成鏈,有效提高旅遊公路的通達性、舒適性和安全性,滿足廣大人民羣衆對高品質、多元化的出行需求。 其中,樂昌、南雄先後成功創建省級、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仁化、始興被評爲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 此外,還完成了韶州大道、南華大道、芙蓉山片區道路、張九齡紀念公園園內道路等市政道路建設任務,進一步完善市區與曲江、新城片區路網,加快曲江城區與韶關新區一體化發展。 構建以廣州爲中心的粵港澳大灣區60分鐘交通圈,支持“雙區建設、雙城聯動”。 加強廣州與灣區城市地鐵對接,實現廣佛一張網、穗莞多通道、相鄰城市中心直達。

交通違章代碼是公安對機動車、行人通行發生的交通違法行爲制定的一種編碼規定,駕駛員可通過違章代碼查詢罰款扣分對照表。

韶關交通: 韶關站

37號線(知識城快線)在廣州境內里程爲85.6公里,從廣州東站至良口,途經黃埔站、蘿崗、知識城、佛塱村、赤草、東風等地,線路規劃延伸至韶關新豐。 10年以來,韶關進一步優化普通公路路網結構,原有的普通國道由4條變爲8條,增加里程398.9公里,完成普通國、省道新改建和路面改造約1200公里。 韶關交通2025 韶關交通 形成對外軌道銜接通道28條,其中廣佛銜接通道18條,穗莞銜接通道6條,廣州至深圳、清遠、中山、惠州等地區銜接通道各1條。

加強高鐵、民航旅客集疏運體系建設,推進道路客運與鐵路、民航等運輸方式有機銜接和差異化發展。 優化班線客運運營模式,發展定製班線、機場快線、商務快客等特色客運服務。 隨着樂廣、韶關北環、武深、汕昆高速韶關段以及韶新高速、韶贛高速歐山互通相繼建成,一條條新通車的高速公路讓出省及連接珠三角交通通道和路網得以完善,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 10年來,韶關新增高速公路通車裏程477.8公里,至2021年底,全市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773公里,位列全省第四。 確保綜合樞紐至少2條以上軌道線路銜接、80%以上城際站有城市軌道銜接,形成國鐵/城際、高速/快速地鐵、普速地鐵3個“1000公里”,支持打造綜合立體交通網。

韶關交通: 投資約491.9億元!韶關“十四五”交通項目這樣幹

公路網、鐵路網、民航網、水運網、郵政網自身短板得到補齊,實現一體化協同發展,形成以鐵路、高速公路和支線機場爲主體的高品質快速交通網,以普通鐵路、普通國道、普通省道、水運航道爲主體的高效普通幹線網,以農村公路、支線鐵路、通用航空、庫(湖)區航運爲主體的深度覆蓋基礎網。 規劃地鐵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等線路覆蓋大客流走廊,完善以軌道交通爲主體的公共交通系統,緩解中心城區道路交通壓力及地鐵三、五號線等線路客流擁擠的問題,提高軌道交通服務品質。 包括:優化運輸結構,引導大宗中長距離運輸公轉鐵、公轉水;提升道路貨物運輸組織,推動貨運行業規模化信息化發展;加快車輛裝備更新升級,推進運輸車型標準化;統籌利用交通運輸與郵政快遞、商務、供銷、農業各方資源,推行產、運、銷一體化的農村物流服務。 謀劃推進北江綠色智能航運示範工程、北江港區綠色綜合服務區,公路治超非現場監測平臺和市級貨運源頭監管信息系統建設,計劃總投資約4.1億元。 同時,韶關還大力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2018年起全市更新或新增公交車全面使用純電動汽車,至2020年底全市公交電動化率達81%,2021年10月起市區出租車電動化率達100%。 市交通運輸部門還積極推進第三批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工程申報工作,加快推動韶關建設城鄉綠色低碳、集約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和配送模式。

  • 2019年、2020年北江航道濛浬樞紐二線船閘、孟洲壩樞紐二線船閘相繼建成,標誌着北江1000噸級航道全線貫通,1000噸級運輸船舶可從大灣區港口直達韶關港北江港區。
  • 市交通運輸部門還積極推進第三批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工程申報工作,加快推動韶關建設城鄉綠色低碳、集約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和配送模式。
  • 優化班線客運運營模式,發展定製班線、機場快線、商務快客等特色客運服務。
  • 加強高鐵、民航旅客集疏運體系建設,推進道路客運與鐵路、民航等運輸方式有機銜接和差異化發展。
  • 確保綜合樞紐至少2條以上軌道線路銜接、80%以上城際站有城市軌道銜接,形成國鐵/城際、高速/快速地鐵、普速地鐵3個“1000公里”,支持打造綜合立體交通網。

本站是京廣高速鐵路的車站,於2009年建成啟用,工程投資達1億元人民幣;通車時名為韶關西站。 2009年12月15日更名為韶關站[1]。 韶關交通2025 韶關站,原稱韶關西站,俗稱「新韶關站」或「韶關新客站」,位於中國廣東省韶關市西南的武江區西聯鎮芙蓉新城,距離韶關市中心8公里、韶關東站10公里。

韶關交通: 韶關交警信息網

對於傳統出租汽車運輸,韶關制定“巡遊+網約”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在巡遊車現有揚招服務、特定區域排隊候客等功能的基礎上,賦予其兼營網約車功能,允許同一臺車在承運揚招乘客和網約乘客時分別適用巡遊車價格體系與網約車價格體系,推動巡遊出租車和網約車融合發展。 該項工作已被納入全省4個試點示範城市之一。 2019年、2020年北江航道濛浬樞紐二線船閘、孟洲壩樞紐二線船閘相繼建成,標誌着北江1000噸級航道全線貫通,1000噸級運輸船舶可從大灣區港口直達韶關港北江港區。 規劃南北延伸十八、二十二號線,新增十七號線、二十八號線、三十七號線,推動南沙、知識城、增城、從化、花都、良口(新豐)等地區30分鐘快速直達市中心。 “123 出行交通圈”,市內縣(市、區)1小時通達、全省主要城市間2小時到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113 韶關交通 韶關交通2025 快貨物流圈”,省內1天送達、國內主要城市1天送達、國內絕大多數地區3天內送達,實現與粵港澳大灣區以及周邊重要節點城市的快速聯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