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道喺九龍市區,喺新九龍內,由彌敦道、界限街交界起,經過深水埗,向西北伸廷,過郝德傑道就駁去大埔公路-琵琶山段。 大埔道同大埔公路(Tai Po Road),花名舊路,係香港第二長嘅路,由新九龍深水埗同旺角,去新界大埔。 大埔道61號 九龍市區部份叫大埔道,新界叫大埔公路。 原本條路可以分成十一段,家下淨得九段。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崇真小學暨幼稚園的資訊。 這裡並不是該校的官方網站,如發現這網頁有任何不準確的地方或有改善之處,請讓我們知道。 學校報導及相關影片,部分由搜索器自動提供,因此內容可能跟學校不太相關。
大埔道61號: 北角 @中原樓市片區
隨着青山公路於稍後通車,此後大半個世紀,大埔公路與青山公路分別以東、西兩線,合組為新界地區的舊環迴公路,是連接九龍與新界僅有的兩條公路。 大埔公路(英語:Tai Po Road),暱稱舊路,1902年落成[1],是新界地區第一條落成的公路,全長近22公里,現時共分為9段。 大埔公路南起九龍西部的深水埗,繞經新界東主要地區(沙田、大埔),現時止於大埔林村。 過去大埔公路作為新界地區舊環迴公路的東線,終點曾經北至粉嶺,連接西線青山公路組成來往新界全境的交通要道。 由郝德傑道起,經過金山郊野公園(馬騮山)至山坳以金山路為界與沙田嶺段相接,是連接九龍與新界東的主要道路,全段為不分隔雙程行車。
- 馬料水段喺上山段,由沙田馬場附近上山,初段喺九肚山下,過馬料水對上、香港中文大學、赤泥坪同大埔尾。
- 踏入2010年代,政府亦有計劃繼續改善大埔公路沙田段以應付增長的車流。
- 好似大埔一段,改名廣福道;大窩到粉嶺一段,叫大窩西支路;粉嶺到上水,變咗馬會道一截、沙頭角公路一截、新運路一截同粉嶺公路一截。
- 大窩段於大埔太和邨附近相接廣福道,最初北面伸延至九龍坑相接粉嶺段。
- 沙田段城門隧道公路至沙田路一段是雙程二線分隔行車,而沙田路至吐露港公路一段是雙程三線分隔行車。
- 後尾政府將深水埗以北嘅路,改名做大埔公路。
- 大埔道同大埔公路(Tai Po Road),花名舊路,係香港第二長嘅路,由新九龍深水埗同旺角,去新界大埔。
一邊堤駁去元洲仔,一邊堤駁去運頭角入大埔。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OneDay不保證或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承擔任何責任。
大埔道61號: 巴士
1899年,英國正式接管新界,同年12月着手開闢一條由旺角至新界北的「大埔道」。 這條寬六至八呎的道路,全長25英里,以旺角為起點,然後經深水埗、長沙灣、金山、針山、沙田嶺、大圍、沙田、大埔而至粉嶺。 從此,新界及九龍之間,有一條便捷的道路,將兩地連接起來。 大埔道(英文:Tai Po 大埔道61號 Road)係香港大埔道/大埔公路喺九龍市區嘅一段,成條路都喺深水埗區,而唔喺大埔區。 條路由彌敦道、界限街、長沙灣道交界開始,去到大埔公路琵琶山段、郝德傑道交界。
1980年代政府於大埔新市鎮興建太和邨,林村河北岸大部分廣福道消失。 大埔道61號 同時政府亦發展粉嶺/上水新市鎮,大埔公路粉嶺段及部分大窩段被改建、更名或撤銷,亦已消失,致使大埔公路現已縮短至大埔林錦公路交匯處,並不再連接青山公路新界終點。 2009年,青沙公路大圍至長沙灣段落成後,大埔公路大圍段與沙田段不再連接。 種種發展因素,令大埔公路現時只剩下不連續的9段。 1899年英國依《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接管深圳河以南、後被統稱為「新界」的土地,成為英屬香港的一部分。 基於軍事佈防及發展新土地的需要,香港政府隨即為新界地區的交通基建進行規劃,其中包括興建連結新界各區及九龍市區的公路,而大埔公路於1902年率先落成,成為新界地區第一條落成的公路。
大埔道61號: 大埔道56號 56 Tai Po Road
為慶祝澳門分行喬遷,首75名親臨澳門分行並成功申請按揭貸款服務(1)頁底備註[1]之客戶,可獲HKD300超市現金禮券(2)頁底備註[2]。 我們搜邏一些有提及到崇真小學暨幼稚園的影片,希望帶來多方面的資訊去認識這學校。 大埔公路沿途地方法,係用「大埔公路幾多咪」作做地址。 「咪」即係英文「Mile」(英里)嘅廣東話音譯,代表嗰處,同尖沙咀碼頭,經彌敦道,行咗幾遠。
沙田段城門隧道公路到沙田路一段,係四綫雙程行車;而沙田路到吐露港公路一段,係六綫雙程行車。 沙田段由火炭路到吐露港公路,係快速公路。 起喺沙田沖積地同新填地上,路勢平坦,同九廣鐵路火車路(家下東鐵綫)平排。 英國由大清身上租到新界之後,英軍開條路以便控制新界,當時叫Frontier Road。 由當時望角以北,過深水埗以北,經沙田,過新界管治中心嘅大埔,到上水。
大埔道61號: 香港好去處:【長洲鳥居!直上北眺亭俯瞰全長洲 睇日落打卡一流!極輕鬆一小時到達】
當火車駛過,閘會再次發出聲響並升高,讓車輛通過路軌往大埔和九龍。 可是有時車輛或火車,因其它事故或壞車停在路軌上,造成不便。 1983年鐵路電氣化完成,路軌不需橫跨此段公路,車輛亦不需跨越路軌駛往大埔和九龍,此段部份路段亦因此重建。 由於本段公路夜間較少車輛經過,因此亦成為非法賽車黑點,尤其是舉行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時更常發生,相關噪音遠至中大校園內亦可聽見。
大埔道61號: 大埔
大窩段於大埔太和邨附近相接廣福道,最初北面伸延至九龍坑相接粉嶺段。 1980年代,林村河北岸大部分的廣福道消失;而林村至和合石一部分大窩段被擴建為一條三線來回高速公路,並在旁加建大窩西支路及大窩東支路以連接沿路鄉村,但及後這段高速公路更名為粉嶺公路。 因此現今大窩段並不經過大窩,只餘下太和邨至林錦公路交匯處的單獨一段,而起點與終點皆沒有與大埔公路其他路段相連。
大埔道61號: 大埔道160號 位置地圖
如要查詢路線的掛牌車輛調動,請參考hk2007.buscess網站中的詳細資料。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大埔道61號: 深水埗去大埔
2003年改派丹尼士三叉戟12米(ATR)以應付上斜路段。 2005年改為全空調服務後,大部分用車均改為丹尼士三叉戟。 沙田段由大圍到沙田馬場,呢段個頭唔直駁大圍段,而係駁城門隧道公路同青沙公路。 沙田段由城門隧道公路到吐露港公路一段,係九號幹線一截。
大埔道61號: 沙田
它與青山道(青山公路在市區的一段),同樣是香港早期連接市區和新界地區的重要公路。 大圍段由下城門道開始,經大圍外圍,到獅子山隧道公路同沙田正街交界,車只可入沙田市中心,去唔係直駁沙田段。 沙田嶺段接琵琶山段,經沙田嶺山腰、徑口路,落沙田下城門道,全段雙程行車,原本駁大圍段,家下現時近大圍海福花園一段,改駁架空嘅青沙公路大圍段,去大埔公路沙田段。 大埔道61號2025 琵琶山段喺琵琶山南,由郝德傑道起,駁大埔道,經馬騮山,即係金山郊野公園,過山坳駁沙田嶺段。 呢段路彎彎曲曲,路一邊係九龍水塘,有唔少馬騮出沒。
大埔道61號: 銷售中心 – 旺角中心一期
上接琵琶山段,經過沙田嶺山腰、徑口路,至沙田下城門道,是連接九龍與新界東的主要道路,全段為不分隔雙程行車。 由於本段公路夜間較少車輛經過,因此亦成為非法賽車黑點(尤其是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舉行前夕)。 大埔道由彌敦道、界限街、長沙灣道交界以北起,經過深水埗市區,有分層交匯處連接呈祥道,全段為雙程行車。 大埔道於郝德傑道後通往琵琶山段,亦為九龍與新界的分界。 時至今日,大部分新界東來往九龍的路面交通仍需途經沙田段,縱使該段已擴建為近代快速公路,但經常出現嚴重交通擠塞。
大埔道61號: 大埔滘段
里程碑所示長度以英里計算,在早年新界沿路標誌性建築不多的情況下,有市民會以大埔公路多少「咪」(即英里之粵語音譯)表達所在地,但流通性遠遠不及青山公路。 雖然官方分段如此,但一般而言,香港市民在談及新界東至九龍市區間的行車通道時,會以「大埔道」之名泛稱此通道,其中實際上包括了九龍市區至沙田間的多段大埔公路。 大埔道(英語:Tai Po 大埔道61號2025 Road)為大埔公路在香港市區的一段,因此並非位於大埔區。
此路線在1992年加入空調巴士行走,用車為一輛利蘭奧林比安11米(AL99/FE2747),其後加入更多同型號巴士(AL120/FF2711、AL122/FF3449)。 後來更不斷增派更多空調巴士,以富豪奧林比安11米(AV)及丹尼士巨龍11米(AD)為大宗,以提升載客量及提高服務質素。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3年5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 有關內容只供參考,並會因應車務調動而更新(查看更新表)。
大埔道61號: 學校類別
1899年,英國正式接管新界後,着手開闢通往各區的道路。 首先開闢「大埔道」,由深水埗界限街北延至上水,於1902年通車。 ▲平時都是搭81經過這水塘,今次終於可以慢慢看看。 過對面馬路,望到下面的青沙公路(尖山隧道)。 此特別優惠不適用於其他龍運巴士A線(包括A36、A37及A43線)。 大埔段改過名做大埔大街,之後又改名廣福道,係入大埔市區一段。
大埔道61號: 沙田段
此路線於2012年首度獲派駐直梯巴士(Enviro500,ATEU、ATEE,現已全數調離)。 2014年,為配合政府收緊低排放區標準,此路線加入Enviro500 MMC(ATENU)行走,同年12月起全線低地臺及直梯化。 2015年,此路線曾一度加入富豪B9TL(AVBWU,2020年3月曾加入一輛高載版AVBWU751/VF993)。
該段路自青沙公路通車後,東西行方向行車線被分隔開。 現時大圍新村前,往沙田方向的一段道路,已連接至新建青沙公路大圍段的高架天橋往大埔公路沙田段方向。 往九龍方向則保留在青沙公路天橋底下,直至美田路為止。 為改善交通,現時大埔公路沙田嶺段已不能通往大圍段。 1910年九廣鐵路(英段)(現東鐵綫)通車,採用與大埔公路相近的新界東路線北上。
原本打算沿長源路入去九龍副水塘,但有一對父子跟我們說有很多猴子,建議不要進去,我們又再打消念頭。 學校雖然位於深水埗區,但收生不受地區或校網限制,全港收生。 學校不在教育局之「中央派位」或「自行分配學位」之列以內。 馬料水段喺上山段,由沙田馬場附近上山,初段喺九肚山下,過馬料水對上、香港中文大學、赤泥坪同大埔尾。
故此往日大埔公路大圍段近銅鑼灣村、沙田段與馬料水段交界、大埔滘段近元州仔、粉嶺段近和合石及粉嶺圍都曾設有平交道。 當火車即將駛至,都會發出「咇咇」聲響並隨即下閘,車輛便須停下讓火車通過。 1980年代鐵路電氣化,各平交道被取消或改建為橫跨鐵路的行車天橋,自此車輛不再需要駛經鐵路平交道。 大埔公路與青山公路的分段安排相似,落成時共有12段:位於新界的各路段均會附加地區後綴以作辨識,如「大埔公路-沙田段」;而位於九龍市區的一段在中文則會稱為「大埔道」(而英文名稱不變),且不設地區後綴(不論中英)。 此外兩條公路往日沿路亦設有多塊里程碑,但缺乏保護下,至今僅存數塊[2]。
深水埗 大埔道61號2025 AVA 61 由維達創建發展,提供1棟26層高住宅大廈,共涉138夥,實用面積介乎150至232呎,以開放式單位爲主。 項目屬資深投資者盧華家族集團旗下的AVA系列,距離港鐵深水埗站及石硤尾站約5分鐘步程,系列向來主打迷你戶,以精品住宅裝潢作招徠,吸引上車及投資人士。
大埔道61號: 大埔道56號的交通站點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爲HK$ 17,490,年齡中位數爲 39.8歲。 粉嶺段原本由九龍坑開始接連大窩段,直至粉嶺高爾夫球場附近。 大埔道61號2025 往日大埔公路的終點位於與青山公路古洞段、粉錦公路及原新豐路交界的十字路口[14],即現粉嶺公路上水迴旋處。 隨着粉嶺/上水新市鎮的發展,此段現已被改建為區內各段道路。 由大埔尾(並於此與馬料水段幾乎成90度),經大埔滘至黃宜凹,主要服務附近一帶村落居民,自吐露港公路通車起已取代其出入新界北的地位。 此路線在2002年加入低地臺服務,派出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2米(3ASV)服務此路線,使金山一段大埔公路首現固定低地臺巴士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