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公園導賞團路線精心設計,安全為上,R2G以正確的地質保育態度和知識,互動小組的導賞形式,讓遊客欣賞瞭解香港獨特的地貌岩石、生態環境和人文文化之餘,更享受當中的過程,有一個良好的體驗和得著。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2025 船行約三十分鐘後,我們抵達橋咀洲碼頭,這裡的海水很乾淨,有一個白色貝殼小沙灘。 沙灘的盡頭另一端有著一顆小海島,Derek 說:當退潮時,海底陸橋會出現,我們會帶著客人走過彼島去,再走回來。
九龍寨城公園所位於的地方曾為前清戍衛營寨及英殖民駐兵要塞。 園內處處充滿著歷史痕跡,例如舊衙門和出土前朝古物等都代表香港的淵源和典故。 在公園寧休憩的同時亦可帶小朋友到公園認識香港歷史。 其實原來的計劃是步行入、坐車出,豈料因為週末的緣故,從鑽石山坐車到西貢竟然用了一個多小時!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巖柱羣入選國際地質遺產
為確保供水穩定,香港政府決定馬上開始建造萬宜水庫。 糧船灣洲本來是個孤島,兩地之間的官船專用航道本是前往西貢市集的捷徑,在工程師建設兩座大水壩於海上之後被封閉,糧船灣洲從此接上了西貢半島。 兩個水壩被提高到100米的高度,令它以容量計算成為香港最大的水庫。 總共有十條村莊因為水庫工程被搬遷至西貢市中心,由政府免費提供住宅,作為他們放棄家園的補償,每戶人還再贈予一家地下商舖,以彌補他們不能再耕種或捕魚的損失。 所以大家在西貢市光顧的店家,很可能是以前被迫遷的村民。 由於設立地質公園的目的是教育,提高普羅大眾對於地質的認知,中心都設於比較容易到達的地點。
所以目前我們眼前望去這片的海洋都是火山口的範圍。 而現在我們所處的橋咀洲則是沒有陷落海底之中的一個島嶼。 船隻緩緩駛離碼頭,沿途可以看見大大小小或新潮或摩登的遊艇。 當船隻開了一段時間,我回頭看西貢碼頭,發現了一個非常美麗的景色,馬鞍山下的西貢碼頭與義大利卡布裏島背山面海的海港景色有異曲同工之妙。 香港人對海上休閒活動並不陌生,常常在電影中可以看見坐著大艘郵輪出公海博弈,也有富豪開著遊艇出海開派對的畫面,庶井小民也常常搭著漁船出海釣魚,享受休閒海上時光。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 洪峯將至! 國家防總:東澱蓄滯洪區8月1日凌晨2點啟用
糧船灣景區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距離西貢市中心約20公里。 糧船灣沿岸一帶布滿排列整齊、近乎垂直及高聳的多邊形(通常為六角形)火山岩柱,其中花山沿岸擁有香港最高的火山岩柱,高度達100米,堪稱「天然六角形巖柱壁畫」。 此外,在萬宜水庫東壩設有萬宜地質步道及解說牌,介紹多種有趣的地貌景觀,包括斷層、扭曲的巖柱、侵入岩脈及破邊洲海蝕柱等。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 另外,大浪灣海岸更展示由火山岩柱構成的海岸地貌。
- 而之所以設計為雙 T 形,是因為它們環環相扣下,再相互相乘自己的重量,會更有效對抗風浪的侵蝕。
- 他拿出了整個香港西貢區的地圖給我們看(附圖五),西貢灣區在一億四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是一個超級火山,火山口半徑超過二十公里,在幾次的大噴發之後開始陷落崩壞,直到沉落海底。
- 所以目前我們眼前望去這片的海洋都是火山口的範圍。
- 連接橋咀洲與橋頭是一條由礫石構成的連島沙洲,每當退潮時,便會露出水面,遊客可沿着連島沙洲步行前往橋頭,一覽清水灣半島與西貢牛尾海的美景。
- 更自豪的是比起世界著名的北愛爾蘭巨人堤道 (Giant’s Causeway)、臺灣澎湖和韓國濟州島,香港的柱體數目更大也更壯觀。
- 此外,印洲塘海岸公園擁有非常豐富的生態資源,包括紅樹林、海草牀、泥灘,以及珊瑚羣落。
- 有許多健行人士會特地步行數小時上花山去看海蝕柱,西貢碼頭的船行程應該也有包含破邊洲。
連接橋咀洲與橋頭是一條由礫石構成的連島沙洲,每當退潮時,便會露出水面,遊客可沿着連島沙洲步行前往橋頭,一覽清水灣半島與西貢牛尾海的美景。 Derek 說:西貢這裡的居民有一大部分是來自廣東的客家人。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 為了慶祝媽祖誕辰,廟方也花費約臺幣五百萬左右來慶祝媽祖誕辰的活動,可見媽祖在文化信仰上對閩南與廣東沿海一帶有著深遠的影響力。 繼甘肅張掖七彩丹霞旅遊景區對一名在景區內翻越圍欄拍照的遊客通報後,張掖丹霞大景區管理委員會(張掖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局)也發佈了對該名遊客的處理情況。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 地質教育中心
西貢位於新界東區,大部分地區都未經開發,與香港市區的景色截然不同,所以近幾年更是被稱為「香港後花園」,每逢假日都擠滿了遊客。 走出課室,體驗自然,是大勢所趨又實而不華的學習模式。 期望參與生態旅遊及自然考察的學生以至公眾人士,都能從大自然中學習基本自理能力,親身印證書本上知識,繼而培養正確對待自然環境態度,欣賞自然之美。 位於黃大仙的南蓮園池公園佔地約3.5公頃,採用唐代的設計及特色的木結構、園池內更放置大量奇石及遍植古樹,並設有紀念品小賣店、素菜館、茶館及多功能活動室等供市民參觀及使用。
- 為了慶祝媽祖誕辰,廟方也花費約臺幣五百萬左右來慶祝媽祖誕辰的活動,可見媽祖在文化信仰上對閩南與廣東沿海一帶有著深遠的影響力。
- 工程進行期間,可能會產生噪音及灰塵,大家留意啦。
- 為確保供水穩定,香港政府決定馬上開始建造萬宜水庫。
- 漁護署亦特別為香港國家地質公園設立網頁,讓市民掌握公園的最新消息、岩石地貌知識、遊覽守則及安全指引等資訊。
此外,東平洲海岸公園擁有健康、豐富及珍貴的沿岸生態系統,包括石珊瑚、珊瑚伴生魚類、海洋無脊椎動物及海藻。 這裡著名的地貌景點有更樓石、難過水、龍落水及斬頸洲等。 這裏的沉積巖是由層層平疊的粉砂岩構成,形態非常獨特,猶如千層糕,十分有趣。 這裏著名的地貌景點有更樓石、難過水、龍落水及斬頸洲等。 赤門景區包括赤門北岸一帶、西南岸的馬屎洲及南岸的荔枝莊。 赤門北岸的大部分地方和黃竹角咀同樣擁有香港最古老的岩石,這些沉積巖是在約4億年前的泥盆紀時形成。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 成都大運會第二個比賽天 國家隊再增九金領先獎牌榜
這讓我想起臺灣美麗的澎湖奎壁山,也有著一樣摩西過海的遊程與景色。 Derek 介紹了為什麼這裡可以申請聯合國世界地質公園呢?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 他拿出了整個香港西貢區的地圖給我們看(附圖五),西貢灣區在一億四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是一個超級火山,火山口半徑超過二十公里,在幾次的大噴發之後開始陷落崩壞,直到沉落海底。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 旅遊主題
地質公園不是另一個主題公園,所以不會有大型建設。 但現有位於北潭湧的遊客中心將於2010年初翻新以介紹西貢區火山形成的歷史及區內的六方柱石羣,而蕉坑的遊客中心亦將會在2010年初完成擴建為以介紹香港地質公園為主[12]。 香港地質公園於2009 年成為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並在2011 年獲接納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2015年則更名為「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現時更有不同規陸上和海上遊覽路線,大家可根據建議路線欣賞香港大自然風光。 各大遊覽路線長度不一,難度各異,部分路線可使用公共交通及步行抵達,而部分須先乘坐船艇前往,大家遊覽前更記先了解詳情,即睇建議路線。 漁農自然護理署宣佈,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早白堊世流紋質巖柱羣,即六角形火山岩柱,入選為首百個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地質遺產地。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 香港文匯網
這樣的柱狀酸性火山岩地形,先進國家無不視為重要自然資產。 如英國巨人長堤同樣是柱狀玄武岩節理,被申請為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 變成了全世界保護的重要自然資源,每年聯合國還要提撥維護經費給該遺產的會員國運用。 而香港政府藉中國政府提名與協助,向聯合國申請西貢世界地質公園獲準成立,被納入世界地質公園的管理與保護之中。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 政府:關注翹英教育結業 該校九龍城中心無註冊涉違例
黃竹角咀擁有香港最古老的岩石,在約4億年前由聚積在河口三角洲的沉積物所形成;這裡的巖層原本呈水平狀,後來因為受到擠壓而變成近乎直立的形態,加上海浪的侵蝕,最後塑造出著名的地標—「鬼手巖」。 赤洲的三分之二面積是由紅色的沉積巖構成,岩石以礫巖、砂岩和粉砂岩為主,是形成於約1億年前的晚白堊紀;由於沉積物沉積時的氣候炎熱乾燥,沉積物裡的鐵質發生氧化,所以使岩石變成赤紅色。 甕缸羣島景區由橫洲、火石洲、沙塘口山及吊鐘洲的金鐘巖組成。 由於海岸長期受到猛烈的風浪衝擊,在海岸作用下形成獨特的外觀,沿岸遍佈懸崖峭壁及許多海蝕穴、海蝕拱。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 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一天遊
該遊客進入區域是張掖世界地質公園彩色丘陵保護範圍,雖然因其行走的山脊被黃土覆蓋,未造成實質性損害,但其行為違反了《張掖七彩丹霞保護條例》和《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規定。 橋咀洲位於西貢市中心東南約2公里,遊客可從西貢碼頭乘坐街渡前往,船程約十五分鐘。 橋咀洲擁有多種火成岩,包括火山角礫巖、流紋巖、凝灰岩和石英二長巖,是欣賞和學習火成岩的好地方。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2025 連接橋咀洲與橋頭是一條由礫石構成的連島沙洲,每當退潮時,便會露出水面,遊客可沿著連島沙洲步行前往橋頭,一覽清水灣半島與西貢牛尾海的美景。 在漲潮時,連島沙洲會被海水浸沒,因此出發前請先查閱天文臺的潮汐資料。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 遊客中心、地質教育中心及博物館
成立香港地質公園的計劃,初期由民間組織如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3][4]等等推動。 直至2008年,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接納建議,宣佈考慮設立地質公園,以發展香港的特殊地貌及岩石羣,成為可供觀賞的自然景點[5]。 直至2008年,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接納建議,宣佈考慮設立地質公園,以發展香港的特殊地貌及岩石羣,成為可供觀賞的自然景點[5]。 為切合世界地質公園網絡的一貫政策,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歡迎公眾提出任何公私營界別合作建議,藉以支持地質公園的可持續發展。 公園提供的多元化康樂設施包括一個第三代人造草地球場、板球練習場、一條長約一公里的高架單車徑、極限運動場、適合初學者使用的單車園地、一條長650米的緩跑徑、適合不同年齡組別人士使用的健身園地、兒童遊樂場、露天劇場和苗圃。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 此外,公園的「可再生能源區」亦設置了多塊展板介紹公園內的可再生能源設施,藉此向遊人宣揚保護環境的訊息。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發展歷史
糧船灣沿岸一帶佈滿排列整齊、近乎垂直及高聳的多邊形(通常為六角形)火山岩柱,其中花山沿岸擁有香港最高的火山岩柱,高度達100米,堪稱「天然六角形巖柱壁畫」。 東平洲擁有香港最年輕的岩石,僅有5500萬年歷史。 這裡的沉積巖是由層層平疊的粉砂岩構成,形態非常獨特,猶如千層糕,十分有趣。 島上的「平洲環島郊遊徑」沿途設有解說牌,介紹島上的地質特色及海岸地貌,包括海蝕平臺、海蝕崖、海蝕柱等。
能造出如此的地理奇觀,本身從香港東面吹進來的風和浪都一定是極有破壞力的。 因此在建好水庫後,一定需要更多的保護作為安全措施。 於是,工程師們設計了7000件巨型雙 T 形混凝土工字形錨形石放在東壩前,做成雙重保護。 而之所以設計為雙 T 形,是因為它們環環相扣下,再相互相乘自己的重量,會更有效對抗風浪的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