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代償性肝硬化,指早期肝硬化Child—Pugh A級。 丙型肝炎帶菌者 A≥35g/L,Bil>35μmol/L,PAT<60%。 可有脈高壓徵,但腹水、肝性腦病或消化道大出;②失代償性肝硬化,指中晚期肝硬化,屬Child—Pugh B、C級。

  • 早前的治療方式還有以幹擾素 Pegasys(Peginterferon alfa-2a)混合利巴韋林的合併療法,治率大約僅50%且有強烈的副作用。
  • 肝細胞性黃疸時兩者均陽性,溶血性黃疸時以原爲主,梗阻性黃疸以尿膽紅素爲主。
  • 按照世衞的指引,乙肝患者每年需要驗血檢查肝酵素、乙肝病毒載量(HBV DNA)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監察乙肝病毒的數量多少和活躍與否。
  • 實際上,關於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現的研究已有較長曆史,但由於國內研究還較少,有必要和臨牀醫師,特別是非感染科和非肝病科醫師一起復習相關研究,進一步提高對慢性丙型肝炎的整體認識。
  • 埃及的公私立醫療和牙科設施沒有實施嚴謹標準化的預防措施,這是埃及已知傳播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原因。

(一)血常規 丙型肝炎帶菌者 急性肝炎初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過10×109/L,黃疸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稍低,淋巴細胞相對增多,偶可見異型淋巴細胞。 重型肝炎時白細胞可升高,紅細胞下降,血紅蛋白下降。 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進可有血小板、紅細胞、白細胞減少的“三少”現象。

丙型肝炎帶菌者: 治療

本病急、慢性患者和慢性HCV攜帶者均可爲傳染源。 小部分(約20%~50%)急性病例可獲自愈,其餘大部轉爲慢性,終致肝硬化乃至演變爲肝細胞癌,而且後一進程較快。 目前干擾素療法,縱然比HBV慢性感染治療加倍劑量和療程,效果仍欠理想,而中醫中藥在治療本病的應用上,效果不啻於乙肝的治療,亦是目前較爲推薦的治療手段。

  • 肝臟移植(英語:Liver transplantation)常用於治療因丙級肝炎引起肝硬化的病人[28],不過80-90%的病例在手術過後會有病毒復發的情形[5][83]。
  • C型肝炎不會透過日常生活中的接觸、例如擁抱、親吻、共享餐具或廚具而傳播[64],亦不會透過食物與水傳播[65]。
  • 研究表明,肝病患者的肝臟內銅的儲存量是正常人的5-10倍,患膽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臟內銅的含量要比正常人高60-80倍。
  • (一)流行病學資料 有輸血及血製品、靜脈吸毒、血液透析、多個性伴侶、懷孕或哺乳期母親HCV感染等病史的肝炎患者應懷疑丙型肝炎。
  • 還可在冷凝蛋白免疫複合體和血管損傷處檢測到HCV RNA。
  • 特別是,乙型和丙型肝炎導致數億人患有慢性病,並且是肝硬化、癌症和病毒性肝炎引發死亡的最常見致因。

而肝臟酵素的提升量與丙型肝炎的嚴重性並沒有緊密相關[20]。 丙型肝炎帶菌者 據估計,全世界約一億三千萬至兩億人已感染C型肝炎[4][9][10],感染者集中於非洲、中亞及東亞[4]。 在2013年,因感染C型肝炎,全球逾三十四萬三千人死於肝癌,又有逾三十五萬八千人死於肝硬化[11]。 C型肝炎起初僅被認爲是一種非A型或B型的肝炎,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被科學家設想,並在1989年被證實[12]。 急性肝炎一般維持數星期,約1%的急性甲型或乙型肝炎患者會出現嚴重發炎,引致肝衰竭,嚴重者更會導致腦部功能受損,甚至死亡。 一旦被診斷患上肝炎,應多注意日常生活健康,戒酒戒煙酒,保持均衡飲食、定期做運動和有充份的休息,保持肝臟健康,亦宜避免服用未經醫生處方的藥物,以免損害肝臟。

丙型肝炎帶菌者: 藥物治療

聚乙二醇干擾素alfa由於一週一次給藥,給藥次數大大減少,方便了病人用藥,相對於普通干擾素的一週三次或隔日一次,聚乙二醇干擾素又稱爲長效干擾素。 丙型肝炎帶菌者 40KD大分子聚乙二醇干擾素由於分子過大,限於血管和肝內分佈,對肝外的病毒清除不利。 不僅加重肝臟負擔,排泄慢,而且由於不經過腎臟排泄,當發生不良反應時撤藥困難。 一般認爲,由於頭對頭比較的IDEAL試驗結果的公佈,12KD聚乙二醇干擾素alfa-2b應做爲治療丙型肝炎的優先用藥。 (一)急性肝炎 一般爲自限性,多可完全康復。 以一般治療對症支持治療爲主,急性期應進行隔離,症狀明顯及有黃疸者應臥牀休息,恢復期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但要避免過勞。

同時,有一些病例對照研究顯示,遲發性皮膚卟啉病患者具有比對照組更高的丙型肝炎患病率。 丙型肝炎帶菌者 還有研究顯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遲發性皮膚卟啉病的發生率爲0.77%~1%,是對照組的12倍。 因此,臨牀上應對所有遲發性皮膚卟啉病患者檢測HCV標誌物。 2、慢性肝炎 急性肝炎病程超過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攜帶史而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現肝炎症狀、體徵及肝功能異常者。 發病不明確或雖無肝炎病史,但根據肝組織病理學或根據症狀、體徵、化驗及B超檢查綜合分析符合慢性肝炎表現者。

丙型肝炎帶菌者: 治療丙型肝炎

②肝樂,也具有解毒功能,改善肝功能,預防脂肪肝的作用。 常用的劑量是每次~40毫克,每日3次口服,副作用較少。 ①肝泰樂,又稱葡萄糖醛酸內酯,能與肝內的毒物結合形成無毒的或低毒的物質經尿排出。

預防的方法有針對長期使用靜脈注射藥物的減害計畫,以及檢測捐血者所捐的血液[4]。 丙型肝炎帶菌者 慢性感染的病患只要給予包括索非布韋(商品名索華迪)或是司美匹韋(商品名Olysio)的藥物治療,大約有90%可被治癒[1][4]。 早前的治療方式還有以幹擾素 Pegasys(Peginterferon alfa-2a)混合利巴韋林的合併療法,治癒率大約僅50%且有強烈的副作用。 現階段有新型療法,但花費也相對較高[4]。

丙型肝炎帶菌者: 丙型肝炎有哪些症狀?

丙型肝炎患者如果飲用過多酒精,肝硬化的概率會增加100倍[26]。 肝硬化的患者患有肝細胞癌的概率是一般人的20倍,肝硬化轉變為肝細胞癌的概率為每年1-3%[5][15]。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雙重感染會更加提高這個風險[27]。 丙型肝炎的傳染途徑包括輸入帶病毒的血液或血液製成品、與感染者有性接觸或共用針筒。

丙型肝炎帶菌者: 乙肝病毒—艾滋病毒合併感染

許多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或戊型肝炎患者只表現出輕微的症狀或根本沒有症狀。 然而,每種形式的病毒都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症狀。 甲型、乙型和丙型肝炎的症狀可能包括髮燒、不適、食慾不振、腹瀉、噁心、腹部不適、尿液變深和黃疸(皮膚和眼白髮黃)。 在某些情況下,該病毒還可能導致慢性肝臟感染,隨後可能發展爲肝硬化(肝臟瘢痕形成)或肝癌。

丙型肝炎帶菌者: 丙型肝炎病毒

40%丙型肝炎的患者是血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陰性,血清中也無測出病毒基因組的患者,但卻測出肝中具有丙型肝炎病毒[45]。 目前還不確定此情況發生在兒童的機率有多少[46]。 像乙型肝炎帶菌病毒者一樣,他們將來較易患上肝硬化或肝腫瘤等疾病。 肝炎研究的其中一面向為於哺乳動物系統中重現感染發生情境。 其中一種策略為移植人類肝臟組織至老鼠身上,稱為異種器官移植。 培育擬人化小鼠以提供於肝臟的三度空間結構中研究丙型肝炎病毒的機會與評估抗病毒物質[118],此外,採用丙型肝炎易感的同系繁殖小鼠可簡化動物模型的研究流程。

丙型肝炎帶菌者: 症狀

正是由於丙型肝炎在美國患者多、分佈廣,故一直深受美國重視。 丙型肝炎帶菌者 論起來,在搖滾樂、毒品、性解放以及蓬鬆的頭髮之外,美國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或許還可以要求把丙型肝炎病毒作爲定義這一代人的又一個最典型特徵。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曾發佈一份報告,建議所有在1945年至1965 年出生的美國人接受一次HCV測試。 據估計,在美國,有270萬到390萬人感染了這種病毒,且大約有75%的感染人羣是在嬰兒潮時期出生的。

丙型肝炎帶菌者: 預防

丙肝病毒主要分爲6個基因型,用數字1-6表示;50個亞型,用英文字母表示。 吉利德旗下的吉一代索磷布韋(索華迪),通常與其它藥物聯合使用,主要適用於1、2、3、4基因型的成人無肝硬化或代償性肝硬化的慢性丙肝病毒感染。 吉二代來迪派韋索磷布韋片(夏帆寧)主要用於治療1、4、5、6基因型無肝硬化或有代償性肝硬化的成人慢性丙肝病毒感染,也可與其它藥物聯合治療代償期肝硬化。 吉三代索磷布韋維帕他韋片(丙通沙)可用於治療基因型1-6、混合型及未知型慢性HCV的成人感染者,也是中國首個泛基因HCV單一片劑。 值得一提的是,丙通沙是首個具有泛基因型抗病毒活性的藥物,對中國基因 1、2、6 型丙肝患者治癒率達100%。 而WHO指南的推薦之中,也是首選丙通沙治療成人慢性HCV感染。

丙型肝炎帶菌者: 丙型肝炎信息中心

受感染的人,每天大約會產生1012個病毒[48]。 病毒的複製不限於肝臟進行,也會透過白血球而增生[50]。 ②輔酶A,在糖、脂肪、蛋白質代謝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臨牀上也很常用。 常用劑量每次~100單位,每日l次加入輸液中靜脈滴注,常與三磷酸腺昔合用。 ①三磷酸腺苷,能夠提供機體所需的熱量並參與體內的糖、脂肪及蛋白質的代謝。

丙型肝炎帶菌者: 民生直通車丨呵護好肝健康 預防是“主戰場” ——世界肝炎日聚焦病毒性肝炎防控

在美國,約有2%的人有C型肝炎[15],從2007年以來每年穩定增加約17,000人[95]。 因爲C型肝炎而死亡的人數在2008年增加到15,800人[96],且在2007年底前也超越了HIV/AIDS在美國的死亡人數[97]。 因爲有些病例是在HCV檢驗的空窗期就已輸血感染,此致死率預期會增加[98]。 丙型肝炎帶菌者 肝臟的酵素在感染初期會有多種變化情形[19],平均來說在感染七週後肝臟酵素的值會提升[20]。

我國從1993年起對獻血員篩查丙肝抗體,但由於所用試劑不完善,篩查指標不多,部分地區普及度不夠,仍有輸血後感染丙肝的現象,直到1995年得到明顯改善。 1、2013 年12 丙型肝炎帶菌者2025 月6 日,FDA批准索非布韋上市,史稱:吉一代。 索非布韋是一種革命性的藥物,它以逆天的治癒率、極小的副作用,徹底改變了丙肝治療方式。 除了醫生對你說的話,你對丙肝治療一無所知,甚至醫生不會跟你講傳統治療方法只有不到50%的幾率治癒,而且干擾素對身體破壞很大,副作用大,復發幾率非常高。 如果任由丙肝發展下去,患者一開始面部器官浮腫、腹圍增加、下肢浮腫等,發展成肝硬化,最後因肝腹水、肝衰竭、肝癌等痛苦地死去。

抗慢性丙型肝炎治療對有些疾病有效,比如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膜增殖性腎小球腎炎在抗病毒治療後緩解,因此,對該類患者應當立即予以治療。 由於慢性丙型肝炎發展隱匿,臨牀表現不典型,最主要的臨牀表現是乏力,因此,提高對HCV感染肝外表現的認識可以促進慢性丙型肝炎的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 丙型肝炎病毒(HCV)屬於黃病毒科(flaviviridae),其基因組爲單股正鏈RNA,易變異。 目前可分爲6個基因型及不同亞型,按照國際通行的方法,以阿拉伯數字表示HCV基因型,以小寫的英文字母表示基因亞型(如1a、2b、3c等)。 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佈,佔所有HCV感染的70%以上。 HCV感染宿主後,經一定時期,在感染者體內形成以一個優勢株爲主的相關突變株病毒羣,稱爲準種(quasispecies)。

丙型肝炎帶菌者: 丙型肝炎的病徵

截至2019年,有3040萬人(佔所有乙肝患者估計數的10.5%)知曉自己的感染狀況,而660萬(22%)得到診斷的感染者在接受治療。 根據世衛組織的最新估計,五歲以下兒童感染慢性乙肝病毒的比例,從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疫苗問世前的約5%,下降到2019年的略低於1%。 丙型肝炎帶菌者2025 由於一些人產生的免疫反應可將感染清除,因此丙肝病毒新發感染並不總是需要治療。 然而,當丙肝病毒感染轉爲慢性時,就有必要進行治療。 由於丙肝病毒新發感染通常沒有症狀,因此在新近感染期很少有人得到診斷。

這包括注射吸毒者和男男性行爲者,尤其是那些艾滋病毒感染者或針對艾滋病毒採取暴露前預防治療的人員。 醫生會做的,是根據患者年齡、肝酵素水平、乙肝病毒載量、腎功能和有沒有肝硬化[1],再配合其他身體狀況,決定開始治療,還是先持續監察。 雖然都已經就醫,把身體交給醫生就對了,但多瞭解乙肝,也有助自救,治療事半功倍。 對於兒童而言,丙型肝炎感染好發於先前假定感染非A、非B型肝炎與不明肝臟疾病的兒童[124]。

丙型肝炎帶菌者: 肝炎症狀對照表

有明顯肝功能異常及失代償徵象,如A>35g/L,A/G>1.0,Bi>35μmol/L,PAT<60%。 可有腹水,肝性腦病或門脈高壓引起的食管、胃底靜脈明顯曲張或破裂出血。 未達到肝硬化診斷標準,但肝纖維化表現較明顯者,稱肝炎肝纖維化。 主要根據組織病理學作出診斷,B超及血清學指標如透明質酸,Ⅲ型前膠原胎、Ⅳ型膠原,層連蛋白等可供參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