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健康的成遭到感染後,一至一半後病毒量會急速上升,兩天後到高峯,病毒量會持約5日左右,但也可能長達9日[81]。 甲型流感乙型流感 在人體實驗中,患者的症狀期與可傳染期類似,但可傳染期會較症狀期早一天[81]。 兒童的傳染力較成人強,可傳染期約從症狀發生前一天至感染兩周後[82]。

一般來說,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1~3年便會發生一次變異,相比之下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則變異得比較緩慢。 甲型流感乙型流感 目前,流感病毒有三種,分別是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以及丙型流感病毒,這三種病毒的流行程度相繼遞減,甲型通常會造成大暴發流行,乙型則是侷限性流行,而丙型僅是散發,引起流行的概率非常低。 疫苗所含病毒與流行病毒匹配良好的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

甲型流感乙型流感: 治療

當一小羣人受感染時,迅速將他們隔離或許能減少感染擴散的風險[125]。 由於流感病毒透過可以透過懸浮粒子或接觸傳染,因此消毒或許能預防部分的傳染[131]。 酒精對流感病毒而言是個有效的消毒劑,若配合四價銨化合物使用的話則能有更持久的效果[132]。 醫院一般會使用四價銨化合物和漂白劑來消毒疑似流感患者使用過的房間和醫療器材[132];居家防治則能透過稀釋的含氯漂白水有效消毒[133]。 遭感染的患者可能會出現打噴嚏或咳嗽的症狀,每次噴嚏或咳嗽會釋出50萬顆以上的病毒[80]。

  • 由於人類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情況並不常見,因此人體對該病毒的免疫力極低,甚至沒有免疫力。
  • 嚴重的免疫反應可能導致致命性的細胞素風暴,許多致死率特高的流感很可能是循此途徑,如H5N1禽流感[98]和1918年西班牙流感等[99][100]。
  • [5]雖然都會發生基因重排、抗原漂移,但乙型流感病毒在人羣中的演化速率要低於甲型流感病毒(低2-3倍,但高於丙型流感病毒的演化速率)。
  • 神經氨酸酶抑制劑(英語:neuraminidase inhinitors)常作為抗流感藥物,其中最常使用的是奧司他韋[1]。

近年亦出現人類感染甲型禽流感(H5N1、H5N6、H6N1、H7N4、H7N9、H9N2和H10N8等)病毒的個案。 歷史上著名的流感大流行均爲甲型流感病毒所致,包括1918年西班牙流感、1957年亞洲流感、1968年香港流感、1977年俄國流感、2003年H5N1禽流感、2009年H1N1流感、2013年H7N9流感等。 流感病毒在覈中轉錄mRNA時,需要以核酸內切酶(病毒RdRp的PA亞基有此活性)切下宿主細胞RNA前10-20個殘基作為病毒mRNA的5’帽(帽搶奪(英語:Cap snatching)),以促使轉錄啟動。 若抑制此過程,可使病毒mRNA無法合成從而阻止病毒複製[148]。 2018年10月,美國FDA覈准了新型抗流感藥物帽依賴性核酸內切酶抑制劑瑪巴洛沙韋[149]。 在小鼠實驗中,Baloxavir marboxil可和奧司他韋產生協同作用,且無顯著藥代動力學相互作用[150]。

甲型流感乙型流感: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表現

流感病例的增加導致公立醫院的急症室及住院服務壓力增加,防控壓力比較嚴峻。 除了在人類之間流傳而引致季節性流感的流感病毒之外,亦有很多其他甲型流感病毒見於禽鳥和其他動物物種。 這些病毒有別於人類季節性流感病毒,並不會輕易傳染人類。

曾祈殷介紹,香港地區逐年積極優化流感疫苗接種的建議,使用不同技術的疫苗以提升免疫接種率和保護力。 甲型流感乙型流感 2013—2014年度建議使用四價疫苗,2017—2018年建議使用鼻噴式疫苗,到2021—2022年重組四價疫苗被推薦作爲優先選擇。 曾祈殷強調,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季節性流感和併發症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可減低因流感而入院留醫和死亡的個案。 除個別有已知禁忌症的人士外,所有年滿6個月或以上的人士均應接種流感疫苗以保障個人健康。 人類主要透過接觸染病的禽鳥(活鳥或死鳥)或其糞便,或接觸受污染的環境(例如濕貨街市和活家禽市場)而感染禽流感病毒。 不時有一些國家報告禽鳥爆發禽流感疫情,並偶爾出現人類感染個案。

甲型流感乙型流感: 乙型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廣泛分佈在動物中(如雞、鵝、鴨、豬等家禽或者一些哺乳動物),因此甲型流感不僅能在人類中流行,也能傳染給動物,從而致使它們生病並造成死亡。 而乙型流感雖然也會暴發或小流行,但不會像甲型流感那樣引起世界性的大流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迄今爲止,人類仍未能證明乙型流行病毒能生存於除人類以外的動物中。 據估計,在全球範圍內,流感流行每年造成約300萬至500萬嚴重病例,約29萬至65萬例與呼吸道疾病相關的死亡。

  • 人類最早分離到的甲型流感病毒是1900年在雞身上分離出來的真性雞瘟病毒。
  • 流感病例的增加導致公立醫院的急症室及住院服務壓力增加,防控壓力比較嚴峻。
  • 病毒最外層結構稱為包膜,表面則有兩種主要的醣蛋白。
  • 呈爆發或小流行,病毒不變異,一般不會感染人以外的動物。
  • 孩童可能會噁心和嘔吐,但這在成人並不常見;噁心和嘔吐更常發生在與流感病毒無關的感染性腸胃炎,有時會不精確地稱此為腸胃型感冒(Stomach flu)[5]。

甲型流感有很多亞型如:H1N1、H2N2、H3N2等,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常不做亞型分類。 甲型流感乙型流感2025 甲型流感乙型流感2025 (2)2016年的一項研究發現,乙型流感病毒更可能造成16歲及以下的住院患兒死亡。 甲型流感乙型流感2025 研究者還得出結論,與感染甲型流感病毒相比,感染乙型流感的10~16歲兒童更可能被送進重症監護病房。 在香港,政府每年爲指定組別人士提供免費或資助接種流感疫苗,開展了多項疫苗接種計劃,其中包括政府防疫注射計劃、院舍防疫注射計劃、季節性流感疫苗學校外展和疫苗資助計劃。 甲型流感乙型流感2025 在政府防疫注射計劃中,65 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醫護人員、6個月~12歲兒童等優先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的人羣,均可以享受免費疫苗接種。

甲型流感乙型流感: 新型甲型流行性感冒 – 禽流感

曾祈殷表示,爲了加強疫苗接種覆蓋率,需要採取多種措施。 首先,要加強接種點,加強外展醫護團隊訓練,提高疫苗接種服務和效率。 同時,要持續教育公衆意識到每年接種流感疫苗的重要性,避免出現誤解和抗拒接種。 2009年一項針對南半球國家H1N1流感大流行的評估顯示,由於地理隔絕的因素,南半球國家受到的社會經濟影響在時間較短且和範圍較小,但旅遊人數可能因流感的緣故暫時減少。

甲型流感乙型流感: 甲型流感病毒傳播途徑

在2009年春季,甲型(H1N1)pdm09流感病毒首次出現並導致人類感染個案,並在2009年中引致流感大流行。 甲型(H1N1) pdm09流感病毒現已成為全球季節性流感病毒株之一。 季節性流感病毒抗原漂移的出現(輕微改變)會產生新的病毒株。 因此,世界衞生組織每年會建議流感季節應採用的流感疫苗組合。

甲型流感乙型流感: 研究歷史

1、甲型H1N1流感患者爲主要傳染源,無症狀感染者也具有傳染性。 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口腔、鼻腔、眼睛等處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 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體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引起感染。 人類感染禽流感的病徵可由流感樣病徵(例如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痛)到嚴重的呼吸道感染(例如肺炎)。 甲型流感乙型流感 眼部感染(結膜炎)和胃腸症狀(例如噁心,嘔吐和腹瀉)也可能出現。

甲型流感乙型流感: 流行病學

人類副流感病毒同樣也是RNA病毒,屬於副黏液病毒科的成員。 副黏液病毒是呼吸道感染常見的病原體,可能引起如兒童的義膜性喉炎等疾病[40],也可能導致成人產生類似流感的症狀[41]。 流行性感冒症狀初期很難與普通感冒區分[27],但流感患者通常會突然高燒並極度虛弱,此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辨別兩者[28]。 流行性感冒的症狀比普通感冒多出肺炎、身體疼痛、頭痛和疲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