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城市雖然就業機會較高,物質生活豐盛,但環境擁擠,金高企,污染嚴重。 因此,1898年霍華德(Ebenezer Howard)提出一種嶄新的城市規劃概念,把城市與鄉村的好處共治一爐,這就是著名的花園城市規劃概念(見繪圖)。 直至1969年,馬頭角修訂分區計劃發展圖把原為工住地的規劃轉為住宅用地,標誌著香港規劃理論的轉念分水嶺,從過往以經濟(招聘勞工等因素)作為規劃的主要考慮,過渡到今天以環境(空氣污染等因素)為主的規劃理念。 但傳統唐樓,前舖後居,商住兩用理所當然,此例一直至1980年代始沒。 而住宅與工業更加曾被視為必須為鄰,以供互補,居民可就近工作,廠商可聘員工。 諷刺是以地契誘導能輕易成功的事,反而透過規劃草案的工業發展計劃竟然失敗告終, 1922年所定下的發展計劃大部份都沒有實行,既因當時規劃意識薄弱,欠缺資源落實;加上1920年代香港工潮頻生,規劃概念只好先放在一旁。

而九龍塘最長的街道——喇沙利道(La Salle Road)則因這喇沙書院這一頂級名校而得名。 一間間獨立洋房今天成價N倍變成豪宅,遠遠偏離「花園城市」的概念,猶幸不變的是寬闊街道兩旁樹蔭疊翠,明明十多分鐘前還在彌敦道走走停停,但一下子就能逃離車水馬龍,擁抱初春一片綠。 午後街道寧謐清幽,人少車更少,直到放學時段,孩子喧喧鬧鬧,才劃破凝住的時空。

九龍塘花園城市: 九龍東之城市規劃變遷

九龍城區有五個分區,分別為紅磡、土瓜灣、龍塘 ( 即九龍城及九龍塘 )、 何文田和啟德。 九龍城區主要為住宅區,區內人口大部分居住在私人房屋,包括舊式唐樓、大型私人屋苑及高級平房區;其餘則分佈於區內的公共屋邨及居屋屋苑。 由項目出發,前往啟德新發展區CBD僅9分鐘車程,到有新核心商業區之稱的觀塘、九龍灣等地,亦只需十餘分鐘車程,便捷之至。 今日要為大家推介的是美聯獨家新盤洋房項目——喇沙匯,其位於喇沙利道25號,屬窩打老道以東,尊享地利優勢,全盤僅設4夥複式單位,間隔介乎4套房至5套房,全屬大單位開則,實用面積介乎4,801至5,295方呎。

  • 雖然如此,九龍塘仍被劃為低密度住宅區,使其未有像香港其他地區進一步發展。
  • 現時全球普遍以150米作為摩天大樓的界定門檻,香港現存摩天大樓不少於200棟,但沒有一棟位於九龍塘。
  • 香港於上世紀後半葉急速發展,舊啟德機場拆除之後,鄰近地區逐漸重建為較高層住宅大廈,而九龍塘卻得以長期維持低密度的舒適居住環境。
  • 其後於八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紀初,無線電視和亞視相繼遷離廣播道,現在廣播道上,只剩下兩間電臺而已。
  • 而中華電力早於1921年,將發電廠遷入紅磡鶴園,既為九龍半島居民提供電力之餘,更為紅磡區一帶的工業提供電力。
  • 這個時期廣播道共有五家廣播機構,包括三家電視臺和兩家電臺總部。

九龍城區的九龍塘@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8,034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30,289人。 主要街道包括筆架山道(九龍塘段)、衙前圍道(九龍塘段)、歌和老街(九龍塘段)、窩打老道(九龍塘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畢架山一號,碧華花園,碧麗閣,星輝豪庭,真能閣。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九龍塘花園城市 81,130,年齡中位數為 41.4歲。 本廣告/宣傳資料內載列的相片、圖像、繪圖或素描顯示純屬畫家對有關發展項目之想像。

九龍塘花園城市: 九龍城區

由於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前臨維多利亞港及藍塘海峽,遠眺對岸港島東的繁華盛景,加上逐漸完善的生活及交通配套,油塘勢成新一代海濱社區。 響未有普及敎育之前,喺九龍塘住嘅多數受過敎育,好多學校都起響呢度。 離島的住宅區只有大嶼山、南丫島和愉景灣,它們全都能由中環坐船前往。 九龍塘住宅區 大嶼山和南丫島上的生活較休閒,而愉景灣則像小型歐洲。

北區現有14個公共屋邨,除沙頭角邨位於沙頭角之外,其餘屋邨全部位於粉嶺/上水新市鎮,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深水埗區現有20個公共屋邨,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以及有1個綠表置居計劃與公屋混合發展屋苑,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香港經濟屋宇會:原本興建和管理大角咀葛量洪夫人新村,後來因興建西九龍走廊,1977年1月1日起部份單位須由政府接管及拆卸。 其中最受歡迎的是一種兩層住宅,地下為客廳、飯廳、廚房、傭人房,樓上則是一大兩小睡房。 九龍塘花園城市 為營造想像中的英國鄉村,區內所有道路都以英國的郡命名,例如舒梨道(Surrey)、雅息士道(Essex)、羅福道(Norfolk)、律倫街(Rutland)以及歌和老街(Cornwall)。 據資料顯示,早期樂善堂在成立初期乃來自「四約二十三村」的村落組織,其範圍不止於九龍城,遠至蠔湧、沙田、荃灣的零星村落。

九龍塘花園城市: 九龍塘花園

九龍城寨一帶更成為他們的立足地之一,形成眾所周知的「三不管」地帶。 這段時期,更有不少來自潮汕的居民,同時將潮汕文化帶來社區。 多年來,旁邊的啟德機場每天頻繁的升降為區內帶來噪音,被視為九龍城獨有景象,但同時也為社區帶來經濟上的得益。

  • 受歡迎的地區包括半山區、灣仔和跑馬地,均非常接近中環蘇豪及城中不少著名米芝蓮星級餐廳;其他受追捧的港島住宅區包括物業價格一直飆升的渣甸山及山頂。
  • 現時,九龍塘是連接香港島、九龍和新界東北部的重要交通樞紐。
  • 九龍塘住宅區 方面,項目所在地屬低密度住宅區,飲食購物選擇較少。
  • 清朝早於1843年將九龍的官富巡檢司改為九龍巡檢司,衙署遷回九龍寨內,駐有官兵人員。

開發初期,九龍塘吸引了不少英國富豪居住,區內的街道多以英國不同的郡或城市命名,例如約道(York Road)、歌和老街(Cornwall Crescent)及森麻實道(Somerset Road)等等,英國殖民地氣息非常濃厚。 1974年,九廣鐵路局在實行九廣鐵路電氣化時,決定特別於九龍塘設站,以配合地下鐵路的興建,並對地鐵和火車進行接駁,目的在於方便香港地下鐵路於1979年通車後修正仍然採用早期系統的觀塘綫。 現時,九龍塘是連接香港島、九龍和新界東北部的重要交通樞紐。 為配合2007年兩鐵合併,香港地下鐵路和九廣鐵路的九龍塘站已統一管理,但仍以觀塘綫和東鐵綫劃分。 1970年代,因為離夜總會林立的尖沙咀只需大概10分鐘車程,九龍塘一帶充斥着時鐘酒店之類的情色場所,連李小龍故居也曾經成為羅曼酒店,富豪們投訴失敗而遷出該地。 城市花園酒店(英語:City Garden Hotel),位於香港炮臺山城市花園道9號,鄰近港鐵炮臺山站、城市花園,是一間四星級酒店。

九龍塘花園城市: 酒店設施

九龍塘區內以平房及別墅為主,並保留着不少樹木,還保留了很多數十年歷史甚至是花園建立時1920年代最早一批的屋宇,頗具市郊風味。 兩旁樹木盛立的街道,早於殖民地全盛時期已深受中上階層歡迎,不少富裕的英國家庭選擇居住在這寧靜社區,時至今天,大面積的家庭獨立屋成為最高昂物業-不少名流和億萬富豪之家-位於牛津道,喇沙利道,約道和嘉道理道。 大型住宅屋苑固成趨勢,但獨立花園洋房需求亦不斷增長,部分物業現在已和山頂看齊。 附近的九龍塘則是有名幼稚園、小學和中學的匯聚處,適合有在學子女的家庭。 這一家酒店之所以在香港聞名,並不是因為它的服務或環境特別優越,而是因為它地點適中,剛剛好在港鐵兩條線的鐵路站和巴士站之間,使它變成了一個約人的“理想”地點。 又一城位於九龍的中心地帶,設有完善的公共交通網絡,乘搭港鐵可直達九龍塘站。

九龍塘花園城市: 香港樓宇目錄

至於早年除了本地慈善團體「樂善堂」提供社區服務和教育之外,更有不少教會在區內傳道,當中建立了不少學校,今天部份教會學校成為名校,令家長們趨之若鶩。 土瓜灣、馬頭角一帶繼續發展為輕工業區,後來大量紗廠、化工廠、五金工場、公共事業在區內隨處可見,其來有自。 城市規劃理論當中,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土地用途分區管制(Land Use Zoning Control),透過分隔開不可相容的土地用途,以達至社區的衞生、安全、便利及一般福利。 九龍塘花園城市 現今的土地用途分區辦法,一般把住宅、商業、工業等用途嚴格分開,減少衝突。 為配合城市花園的概念,政府規定該區建築物最高起三層,因此有很多平房別墅,由於地主不能以高密度形式重新發展地皮,所以一般都會轉售或租予時鐘酒店,老人院及幼稚園等等。 香港於上世紀後半葉急速發展,舊啟德機場拆除之後,鄰近地區逐漸重建為較高層住宅大廈,而九龍塘卻得以長期維持低密度的舒適居住環境。

九龍塘花園城市: 九龍塘花園附近醫院

清嘉慶二十九年(公元1819年)刊行的《新安縣誌》,官富司管屬村莊列表中,已經有九龍塘的記載。 九龍塘村是一條客家村落,原址位於今警察會球場至大坑東遊樂場一帶,村中有兩排青磚屋。 九龍塘花園城市 19世紀末,淺灣中築有一條海堤(近現今荔枝角道)以連接深水埗,令海灣變成水塘,九龍塘因而得名。

九龍塘花園城市: 廣播道寶能閣三房連花園特色戶 意頭價888萬元連車位易手

社會卻存有兩種聲音,一方希望原地保留古蹟,好讓歷史面貌「原汁原味」呈現給公眾;另一方卻認為古蹟價值不高,需要儘快覓地移置,不要阻礙沙中線的進展,否則在延誤下,有損整體經濟和社會發展。 雙方都各持理據和因由,但最終的處理方案,仍有待政府和社會各界進行討論。 最後,政府於2014年末決定以「先遷移、後重置」形式保育,待日後車站建成後,才計劃原址重置古井。 從二、三十年代開始,不少商人乘著人流匯集之便,前來營商,各行各業的興盛一時無兩,包括:金銀舖、米舖、當舖、雜貨糧油等,甚至漂染紡織業或醬園加工,如冠珍、美珍等,令九龍城成為生產和本地華商的根據地。 先前在港島創辦聖若瑟書院的天主教喇沙會遂選址九龍塘東部,於1932年正式成立喇沙書院,學校西面的道路於1935年3月1日命名為「喇沙利道」。 由於地主不能將物業以高密度形式發展重建,所以一般會將土地轉售或出租予時鐘酒店、老人院、婚紗舖等只需數層樓面的商戶,慢慢形成今日的模樣。

九龍塘花園城市: 命名空間

2015年環保署空氣數據,發現觀塘錄得高風險時數達344小時,升至全港第2,僅次屯門。 1950年代之前的觀塘區為頗荒蕪的海灣,至1950年代香港政府開始發展衛星城市,觀塘區被規劃及發展。 1954年10月,香港政府在觀塘對出海面、今翠屏南邨附近展開展開填海工程,出售土地予廠家,首片填海土地於1956年完成,隨即在鴻圖道以北及開源道兩旁興建大量工廠。 此時許多廠商設廠,使這個填海區成為九龍半島最大型的工廠區。

九龍塘花園城市: 主要交通幹道

此訊息已張貼在 九龍住宅, 九龍塘, 香港住宅項目目錄 及標籤 單幢式大廈, 現樓 by Richitt. 行政上面,九龍塘東西兩面,分別係歸九龍城區同埋深水埗區管。 二戰結束後,本地工商業百廢待興,加上1949年後,大量中國難民湧入香港。

九龍塘花園城市: 學校

香港政府於1920年代發展九龍塘,負責這個項目的九龍塘及新界發展公司,參照英國規劃師Ebenezer Howard著名的「花園城市」(Garden City)概念。 所謂「花園城市」,就是將衛星社區聚集,並以綠化帶將之與市中心區分,每個花園城市都有住宅、農業和工業,居民本區就業自給自足,疏導市區人口之餘,亦促進城鄉共融。 至於以窩打老道、界限街,以及聯合道和嘉林邊道為界的九龍仔,現屬九龍塘的一部份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只有老一輩才把石硤尾一帶稱為九龍仔。 九龍塘(Kowloon Tong),位於香港九龍半島西部,座落在十八區中的九龍城區及深水埗區,位置為筆架山以南,界限街以北,石硤尾及大坑東以東,九龍仔及樂富以西。 九龍塘是香港市區罕有的低密度發展區,以平房及別墅為主;此區著名學校林立,為九龍主要名校區。 實際上,霍華德在1902年再版的《明日的花園城市》(Garden Cities of 九龍塘住宅區 To-morrow)中詳細描繪了花園城市的概念,著重城鄉共融自給自足。

直至1939年,即17年後,香港才正式通過首條《城市規劃條例》(香港法律第131條),並授權設立城市規劃委員會。 起初,喇沙利道只是一條很短的道路,約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期間,附近陸續興建高尚住宅,道路乃北延至禧福道,長逾900米。 如今,喇沙利道貫通九龍塘南北,道路寬闊氣派,卻因為靠近九龍仔公園而避免了喧囂。 而此處屬於香港頂尖的41校網,粒粒皆星,是孕育精英的搖籃。

九龍塘花園城市: 九龍塘住宅區: 關於 九龍塘

這裡與香港其他地方大相徑庭,縱然繁華,卻沒有摩天大廈,只有低密度的高尚住宅與名校。 現時九龍塘不少房屋都已經重建,但金巴倫道仍保留了數幢1920年代最早一批的屋宇,都是兩層高,三角瓦頂,有迴廊及煙囪,屋前有個私人小花園,頗具市郊風味。 九龍塘花園城市2025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包括筆架山、獅子山以南至太子道西以北為範圍,東西方向則涵蓋聯合道至大坑東道以東協同中學附近。 1937年,香港政府劃出界限街以北的九龍半島為新九龍,並細分為四區,其中一區稱為「九龍塘」,奠定今日九龍塘範圍的基礎。 至於電臺則是於1969年遷入廣播道的香港電臺和於1959年啟播的商業電臺。

九龍塘花園城市: 城市花園

1925年,工程遇上海員罷工和省港大罷工及發展商面對清盤危機,部分業主及股東請求何東協助,何東先組織成「九龍塘花園會所」,然後繼續未完的工程,別墅於1929年相繼落成。 由於感謝何東協助的功勞,將區內原本全以英國郡為名的街道外於九龍仔選取一條命名何東道。 又一城在1998年開幕,是個樓高七層、高端的購物中心,位於九龍塘住宅區核心位置,享有極為方便的交通配套,包括港鐵來往香港各區,並有火車及直通巴士前往中國內地,是個重要的交通樞紐。 觀塘區包括觀塘市中心、牛頭角、九龍灣、秀茂坪、藍田、油塘、茶果嶺、茶寮坳、平山及佐敦谷等地方。 觀塘區傳統上以公共屋邨及工廠大廈為主,不過隨着經濟轉型,由觀塘工業區發展為觀塘商貿區,各工廠大廈已經空置或者改裝為其他用途,而公共屋邨亦多已重建,成為新式樓宇或商業大廈。 九龍塘花園城市2025 )在香港九龍東,是十八個行政區域之一,東面以魔鬼山及安達臣道與西貢區為界,西北以飛鵝山、象山與黃大仙區為界,西面以啟福道與九龍城區為界。

九龍塘花園城市: 九龍塘

該工程由英商Montague Ede於1921年發起,旨在為香港的新興中產階級提供一個健康而經濟的郊區生活環境。 工程由九龍塘及新界發展公司,是香港對現代主義城市規劃第一次嘗試。 花園城市工程在100英畝土地上興建250幢獨立式“花園住宅”以及充足的公園及兒童運動場。 這也是第一次在大規模住宅工程中採用大量生產的建造方式,在建造過程中融入高效化和標準化的概念。

九龍塘花園城市: 九龍塘花園附近學校

九龍塘住宅區 「單位面積」指的是單位室內實用面積,以平方米(m²)計算,同時附上換算成平方呎(ft²)後的數字;平民屋宇公司則沒有提供資料。 九龍塘的範圍包括界限街以北的窩打老道沿線地區,包括聯合道及廣播道一帶,西面以港鐵九龍塘站為界。 窩打老道與九龍仔公園之間的地區被稱為九龍仔,一般也被視為九龍塘的一部份。 九龍塘住宅區 方面,項目所在地屬低密度住宅區,飲食購物選擇較少。 住戶可到港鐵九龍塘站附近的又一城大型商場消費,內有眾多零售品牌、特色餐廳及超級市場。 )著名的「田園都市」(Garden City)概念建成的。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九龍塘花園城市2025 樂善堂為紮根於九龍城區的慈善組織,源遠流長,其歷史可追溯至清光緒六年(1880年)。 面海背山,九龍城地理優越,除有村落外,不少人都經水陸兩路前來貿易經商,造就此地往後的繁榮興旺。

九龍塘花園城市: 港鐵車站

1937 年,港英政府將界限街以北的九龍半島劃為「新九龍(New Kowloon)」,內裡再劃分為九龍塘、九龍城、深水埗、荔枝角四區,自此奠定今日九龍塘區域範圍的基礎。 九龍塘的地理範圍橫跨九龍城區與深水埗區,以港鐵東鐵綫為界,西面為深水埗區,東面則屬九龍城區:低密度屋苑又一村、大型購物商場又一城、香港城市大學坐落於港鐵九龍塘站以西,均屬深水埗區。 ,亦作Yau 九龍塘住宅區 Yat Chuen)位於香港九龍半島西部山丘,與九龍塘相鄰,界限街以北,為香港市區罕有低密度高尚住宅區。 西臨石硤尾,東臨港鐵東鐵綫路軌,進出此地區的街道只有達之路、歌和老街及桃源街,村名取自南宋詩人陸遊著作「遊山西村」中的著名詩句:「柳暗花明又一村」。 同年以立法局議員義德(Montague 九龍塘花園城市2025 Ede)為首的英商,組成「九龍塘及新界發展有限公司」,計劃將九廣鐵路以東,與九龍仔毗鄰的土地,開發成為英國式花園城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