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0年代起,隨着香港工業迅速發展,深水埗區的工業發展也日益蓬勃,加區內興建了大量公共房屋,使該區至1990年代一直是最多口的行政區。 1940年代末,大批難民從中國大陸(主要是廣東省)移入香港,當中不少人在深水埗區內興建木屋。 1953年的石硤尾大火,使很多災民失去家園,令香港政府在該處興建香港第一個公共房屋——石硤尾邨。 深水埗近年發展成文青小區,不少文藝景點成為假日好去處。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JCCAC 是由工廈活化而成的藝術村,不時有手作市集、藝術展覽或興趣班舉辦,讓你充實度過週末。

  • 老闆Peggy從事電子業,愛玩愛食,一次吉隆坡旅行識到馬拉朋友,試過當地美食,覺得香港人應該受落。
  • 隨著深水埗和長沙灣的都市化發展,兩地的界線變得模糊。
  • 現任深水埗區民政事務專員為黃昕然先生,於2020年12月14日接替李國雄出任該區專員。
  • 地鐵荃灣綫落成後,區內車站沒有按照所在地地名命名[a],區內設施亦有類似情況[b],因此市民經常出現混淆,將深水埗區內非深水埗的地方誤作深水埗一部分。
  • 從美荷樓的小路登山,約十五分鐘就能到達 IG 常見的打卡勝地。
  • 深水埗分區委員會分為東、西及中南三區,主要職能包括推動公眾參與地區事務,就籌辦社區活動及推行政府贊助計劃提供意見並加以協助,並就影響該分區的地方問題提供意見,是社區與民政事務總署之間的橋樑。
  • 現時該區的工廠數目,已經由以往的六千多間跌至目前不足三千間,但是有不少公司都在該區進駐,這是因為不少工廠大廈已經改建成商業大廈。

據新安縣志記載,清代嘉慶年間,九龍半島已有「深水莆」(亦作「深水埔」,亦即現今的深水埗)、「長沙灣」等村落。 深水埗五金街 在20世紀都市化發展前,深水埗是一個墟市,有深水埗大街、正街、灰窰街等街道,位於現時南昌街和醫局街交界一帶。 [3]1860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南部一大半割讓給英國,同時將深水埗一分為二,深水埗南部一小部份被劃入英界,政府轅門報公佈宣佈將該部份於1892年改名為福全鄉。

深水埗五金街: 深水埗好去處——影相景點 4: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假日閒逛好去處

現在就看我們介紹在深水埗必喫必到的 8 個美食、景點和影相好去處,週末去個深水埗一日遊。 香港城市大學前身為香港城市理工學院(City Polytechnic of Hong Kong),於1984年根據《香港法例》第1132章「香港城市理工學院條例」於九龍旺角成立。 [12] 8年後又一村達之路的永久校舍落成後,於1990年起陸續遷入新校舍,並把原校舍轉交香港公開進修學院作校舍用途。 深水埗區(英語:Sham Shui Po District)是香港十八行政區之一,位處九龍西北。 北面以琵琶山、尖山(以尖山隧道九龍出入口)和筆架山與沙田區為界,南以界限街與油尖旺區為界,西面以昂船洲新填海區及西北面以呈祥道和荔景山路與葵青區為界、東面以港鐵東鐵綫路軌與九龍城區接壤。

1970至80年代以前,深水埗以通州街為海岸綫,其後因數次填海工程而成為現今模樣。 深水埗五金街2025 隨著深水埗和長沙灣的都市化發展,兩地的界線變得模糊。 「埗」、「埔」及「埠」三字相通[1],意思是深水而無淺灘的海灣[2],皆解作碼頭,由此可知深水埗過去是一個深水碼頭。 1912年以前,政府並未熱衷於發展深水埗區,區內主要的道路設施僅有1902年建成的大埔道及其後建成的青山道,其餘發展則由私人發展商小規模負責,如南昌街至桂林街一帶的填海工程。 深水埗既是舊區,亦是很多新開美食和文青小店進駐的地帶,新舊交融的特色令它成為新一代遊樂好去處。

深水埗五金街: 深水埗

1920年代起,政府發展旺角一帶,其北部的深水埗及長沙灣一帶也相應被發展。 加上當時海外華僑的投資,使該區成為戰前九龍的主要工業區,設有紡織、製衣、五金及搪瓷工廠。 深水埗區可說是香港早期的工商業中心,在長沙灣一帶有不少工業大廈,以紡織製衣、服裝、疋頭及副食品批發零售業等為主。 現時該區的工廠數目,已經由以往的六千多間跌至目前不足三千間,但是有不少公司都在該區進駐,這是因為不少工廠大廈已經改建成商業大廈。

新店比深水埗店大得多,Menu 大致相同,就多了這款 Q1 麵。 Q1 ,意指越南胡志明市市中心第一郡,有如香港的尖沙咀、中環般熱鬧,食店多得很,亦是容姐以前居住的地方。 而這款正是當地近年新興的海鮮麵,味道輕盈又健康,適合怕肥的女士們。 美國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經「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租用前北九龍裁判法院設立香港分校,於2010年啟用,2020年6月停辦,校舍交還發展局。 深水埗分區委員會分為東、西及中南三區,主要職能包括推動公眾參與地區事務,就籌辦社區活動及推行政府贊助計劃提供意見並加以協助,並就影響該分區的地方問題提供意見,是社區與民政事務總署之間的橋樑。

深水埗五金街: 深水埗店 – 深水埗汝州街271號1-2樓

深水埗是當時一帶的市集,並設有一個碼頭將貨物轉運到香港島。 早年本區有高登與黃金商場,是一個以時裝批發為主的商場。 自1980年代開始變成銷售電腦為主,隨着西九龍中心於1994年落成,本區纔有較大型的商場。

  • 現時,深水埗與又一村、石硤尾、長沙灣、荔枝角、昂船洲等地在行政區劃上同屬深水埗區,但沒有明顯分界而且互相交接,而欽州街至東京街屬深水埗與長沙灣的過渡地帶,在深水埗區議會中屬於長沙灣選區。
  • 想在深水埗喫到日本的魚生飯,必定要提及宗像丼,店舖專賣一種自家研創的魚生飯,魚生丼的刺身多過飯,師傅把魚生堆得高高的,再以檜木桶盛載,超吸睛,最平$108起就可以喫到。
  • 深水埗區可說是香港早期的工商業中心,在長沙灣一帶有不少工業大廈,以紡織製衣、服裝、疋頭及副食品批發零售業等為主。
  • 自1980年代開始變成銷售電腦為主,隨着西九龍中心於1994年落成,本區纔有較大型的商場。

而深水埗則有大量材料批發行號,最多的有布料和成衣。 根據2019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1],深水埗區是18區最多貧窮人口排名第6位,貧窮程度有所改善。 三區各有1,200-1,600名上海話人口,近年更加入大量外籍難民,使區內有7,542名英語人口。

深水埗五金街: 九龍

過去數十年香港不少地區出土過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其中大埔區更發現舊石器時代文物,所以深水埗也可能在新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定居和活動。 不過,由於李鄭屋漢墓的出土,我們可以確定深水埗地區起碼於東漢時代就有先民定居。 地鐵荃灣綫落成後,區內車站沒有按照所在地地名命名[a],區內設施亦有類似情況[b],因此市民經常出現混淆,將深水埗區內非深水埗的地方誤作深水埗一部分。

深水埗五金街: 深水埗心機西餐廳 鮮製手工意粉

位於李鄭屋邨的東漢古墓——李鄭屋古墓,引證了香港的滄海桑田,因為從發掘的經過,發現當時古墓在建造之時位於海邊,但發掘的時候位於山邊的古墓與海邊已有一段距離。 深水埗五金街 深水埗區西北面以呈祥道及荔景山路為界,因此一部分被人視為九龍的地區,如九華徑、華荔邨等,實際都屬於葵青區,而清麗苑(在荔景山道以南呈祥道以北)及盈暉臺則是深水埗區的範圍。 想在城市看浪漫美景,深水埗嘉頓山絕對是影相好去處。 從美荷樓的小路登山,約十五分鐘就能到達 IG 常見的打卡勝地。 深水埗五金街 整段路線都有樓梯,非常易行,是深水埗一日遊不能少的景點。

深水埗五金街: Worx 威克士 香港認可經銷

分區委員會的委員來自社會各階層,包括有關地區的區議員,全部由民政事務總署署長委任。 現任深水埗區民政事務專員為黃昕然先生,於2020年12月14日接替李國雄出任該區專員。 [8]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代表負責監督、落實及統籌地方行政計劃在區內的運作,確保當局適當地跟進區議會所作出的建議及促進區內居民參與地區事務,並向政府反映社區的各階層人士所關注的事務及問題。

深水埗五金街: 深水埗番茄湯麵

老闆Peggy從事電子業,愛玩愛食,一次吉隆坡旅行識到馬拉朋友,試過當地美食,覺得香港人應該受落。 最初只得椰 漿飯同幾款麵食,一直都很受歡迎,她對自己的食物充滿信心,盡地一煲,決定再投資百萬在基隆街開店,加入 更多特色食物,做到店如其名,甚麼都有。 容姐最初來到香港,發覺一直找不到家鄉味道,才毅然開店自己去做。 最初深水埗店只是外賣店,專賣麵包、小食、甜品,到後來客人愈來愈多,才新增了粉麵和堂食座位。 店內小食款款足料飽肚,而各款糕點甜品,都是容姐每日親手做,深得客人歡心。

深水埗五金街: DEWALT & Black+Decker 香港行貨保證

自19世紀中起,深水埗是位於中英邊界其中一個關口,又靠近對外的維多利亞城,因而吸引華藉居民居聚居經商,墟市獲長足發展,與九龍半島東面的九龍城分庭抗禮。 1898年,英國與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取得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的土地,深水埗自此併入香港管治。 此外,本區( 深水埗五金街2025 深水埗區 )亦不乏民國時期( 國民黨管治大陸時期 )移居香港的早期移民,而逃港潮抵港的移民不少亦曾在此區居住一段時間再遷入新界新市鎮,此區和黃大仙區同樣接收不少逃港人口,兩區亦是香港主要的人口輸出地。 根據香港歷代人口普查數據,四邑人為香港第五大族羣,但1970年代語文統一後,此區不通行四邑話,只通行廣州話,不少中老年人的廣州話有很重的四邑口音,部份年輕一輩仍懂台山話[7]。

深水埗五金街: 深水埗好去處——影相景點 2:嘉頓山打卡 盡收日落美景

蘇媽.蘇媽是深水埗超人氣馬來西亞餐廳,食客可在此嚐到地道馬來西亞美食。 這裏的招牌美食是外脆內軟的椰香咖央多士,多士夾著牛油和充滿椰漿味的咖央,簡簡單單在深水埗嘆一餐好食下午茶。 COFFEE matters 充滿懷舊特色,是深受文青喜愛的深水埗好去處。 Café 內外的水泥牆和霓虹燈招牌令這店更添韻味。 必嚐這裏的自家烘焙黑咖啡,fruity 味濃鬱,就算對黑咖啡抗拒的客人都會較易接受。

深水埗五金街: 香港E酒店(E Hotel Hong Kong)

容姐笑言,有些客人很好,每逢去旅行會特地買手信回來,晚上經過店舖又會叮囑她早點休息,非常窩心。

深水埗五金街: 【深水埗好去處】市區輕鬆一日遊 🌇 深水埗美食、景點、影相好去處

想在深水埗喫到日本的魚生飯,必定要提及宗像丼,店舖專賣一種自家研創的魚生飯,魚生丼的刺身多過飯,師傅把魚生堆得高高的,再以檜木桶盛載,超吸睛,最平$108起就可以喫到。 全店獨沽一味賣宗像丼 ,沒有其他選擇,由9種海鮮刺身的「梅」到11種海鮮刺身的「極上」共四款選擇,用的魚生大部分直接向福岡宗像巿的漁夫供貨。 「蘇媽 ﹒蘇媽」其實是馬拉文「甚麼都 深水埗五金街 有」的意思。

漢堡扒厚身足料,牛味香濃,追求高質素牛肉的更可選擇安格斯牛或和牛。 漢堡跟餐可配薯條、薯格、沙律和飲品,份量十足,是大胃王在深水埗尋找美食的好去處。 深水埗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深水埗區的事務,共有25名議員,現屆深水埗區區議會無陣營佔據主導權,現任8名議員當中4名為民主派議員,4名為建制派議員。 2020年,深水埗區被城市雜誌《Time Out》選為「全球40個最酷的鄰里社區(coolest neighbourhood)」中的第三位[2]。 同時因應區內的發展,也引起布魯克林區化的爭議[3][4]。

深水埗五金街: 深水埗好去處——必喫美食 2:COFFEE matters 文青懷舊 café

及於1998年,又一城亦成為區內重要的大型商場,V Walk於2019年落成。 深水埗五金街 深水埗自建區以來即成為香港四邑人(即新會人、開平人、台山人、恩平人)以及廣州人的其中一個主要聚居地,至今仍是香港和廣州主要貿易中轉站,亦有不少具民國時期廣州特色的商店、當舖。 二戰後,深水埗區亦成為大部份上海難民的主要聚居地,使此區除廣州文化、四邑文化外,還成為香港上海文化最集中的地區,廉價上海菜館林立[5]。

現時,深水埗與又一村、石硤尾、長沙灣、荔枝角、昂船洲等地在行政區劃上同屬深水埗區,但沒有明顯分界而且互相交接,而欽州街至東京街屬深水埗與長沙灣的過渡地帶,在深水埗區議會中屬於長沙灣選區。 肉骨茶和砂煲老鼠粉也是店內食客必喫的,熱辣辣一大煲,是適合三五好友聊天的好去處。 除了芋圓,深水埗康瑞甜品也有西米露、紅豆沙、糖不甩等傳統中式糖水,味道正宗而不太甜,食完零罪惡感! 康瑞甜品是老牌的深水埗好去處,招牌美食是各種配搭的芋圓仙草糖水,只需二十多元就能食到好食美食。 芋圓糖水非常足料,而且口感煙韌,簡單配搭令人有驚喜。 在深水埗絕對不能錯過漢堡美食 Burgerman!

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深水埗區的人口有405,869人[1],面積約948公頃。 1910年代,深水埗傳統墟市被全面清拆,連同填海的地皮重建成以中國城市命名、井井有條的新街道羣,並建有多層唐樓。 [4]1920年代中,政府在深水埗的海傍向長沙灣方向填海,建成深水埗軍營和深水埗警署等設施。 1930年代,原位於深水埗北面的元洲村,田寮村,菴由村和馬壟坑村相繼被清拆,重建成新街道和唐樓羣,深水埗範圍向北擴展至大埔道。 即使不參加裏面的藝術活動,來到寫意地隨便走走也很舒適。 舊式的建築設計流露著歲月痕跡,在深水埗舊區必到的影相好去處。

深水埗區一帶位處界限街以北,屬於新九龍地區,因此到了1898年才由英國管治。 當時區內一帶主要有九華徑、長沙灣、深水埗及九龍塘 (九龍塘原屬於深水埗區內的一個小村落)。 四個主要聚居地,人口約3,000人,居民主要靠務農、種花、捕魚及航運貨物維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