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在正常情況下,津液的代謝過程是通過胃的攝入、脾的傳輸、肺的宣散和肅降、的蒸騰氣化,以三焦通道輸送到全身。 如腑功能異常影響到水穀津液代謝的某個環節時,就會表現排尿異常症狀,包括尿頻。 其中有不少患者檢查後未見異常,令臨牀診療帶來不少困擾。 其實從中醫角度,本病發生及發展不僅與膀胱功能異常有關,且涉及寒熱虛實多個方面,更與五臟功能是否正常密不可分。 較嚴重的膀胱過度活躍症患者可於膀胱注射肉毒桿菌,以穩定膀胱的不正常收縮,過程需麻醉,約每9個月打一次。

原來醫生指出,尿頻的定義,是一個在24小時內上廁所的次數多過8次,而且夜晚睡覺時,也不得不起牀去廁所,以致影響睡眠時間及質素。 由於長者身體調節能力較弱,特別是在秋冬較陰涼的季節;若夜間有尿意時起牀動作太快,容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而引起暈眩、行走不穩,甚至失足跌倒的危險。 因此建議長者在夜晚起牀如廁,在轉換體位時動作宜慢,減少急劇的大動作,以使身體容易適應。 尿頻中醫 《素問•靈蘭祕典論》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響著氣機的調暢,並有疏利三焦、通調水道的作用。 津液的輸佈代謝有賴於氣的升降出入運動,氣機的鬱結也會導致津液的輸佈代謝障礙。

尿頻中醫: 改善夜尿頻繁第二招:上牀睡覺前必須去廁所

這些長期反覆出現淋證症狀的人,用常規治療,包括中醫的清熱利濕,或西醫的抗生素治療,通常都不能根治,病情往往反覆復發,纏綿不癒,中醫認為與正氣不足有關,涉及中醫的脾、肝、腎臟。 因尿頻尿急尿痛是主觀感覺,有些病人由於肝鬱不舒,也可出現淋證的症狀,狀似西醫的精神性尿頻,中醫治療要疏肝、行氣、解鬱。 周醫師解釋,忍尿會令膀胱肌肉收縮,如果忍太久的話會引起肌肉痙攣,令尿液未能完全排走,長時間的話會引致膀胱炎。 另一方面,如果長時間忍尿,大腦會收到小便次數變少的訊息,慢慢地影響日常生活及膀胱健康。

屈醫師分享真實病人案例,一位60多歲的太太長期深受尿頻困擾,小便急而頻密,如廁時更感到赤痛。 於是她嘗試接受中醫治療,中醫診斷為「腎陰不足」,兼有氣滯血瘀。 之後,為她處方滋陰清熱、活血通絡的中藥,起了很好的效果,症狀得以舒緩。 泌尿系統感染引起的尿頻,小便每次尿量少,多有尿急和尿痛,如果免疫力低下,正氣不足,更會令患者更容易反覆感染;此類尿頻初期多見熱氣、濕熱的症狀,如小便黃、口臭口乾、發燒、眼垢多、便祕等。

尿頻中醫: 女性尿頻的原因

而男性則在50歲後容易出現前列腺增生,或膀胱有阻塞問題,引致膀胱過動症。 膀胱過動症即是膀胱太活躍,儲存少量尿液就要排出,造成尿頻,但每次的尿量少。 女患者,二十六歲,未婚,無性生活,反覆患尿道炎一年多,每次驗尿均發現尿中含大量大腸桿菌,對多種抗生素有抗藥性。 平時症見尿頻、尿急、尿痛,平均每小時均有尿意,如廁時小便量不多,小便後感覺尿道口赤痛。 初診時來訴最近一週尿頻尿痛加重,患者不欲接受西醫治療,轉看中醫。 四診:面色㿠白、畏寒、腰痠、神疲乏力、大便虛坐努責,自訴尿頻而尿量不多,排尿後尿道口刺痛,月經後期,血塊多,伴經行下腹痛,舌體腫脹,脈沉細。

當時是03年沙士肆虐期間,急症室醫生要她留院並種菌測試,幸檢測過後無大礙,好姐趁此時勇敢對醫生說有失禁,大笑、打噴嚏和追巴士,也像開了水喉一樣。 另一相反是,大杯大杯灌入肚中,動輒超過3,000cc,若本身體形瘦削,又會造成飲水過量,膀胱脹滿,又引致尿急尿頻。 根據衛生署資料顯示,女性比男性患上泌尿道感染的機會為高,尤其在懷孕期和更年期的時候。 腎與膀胱互為表裡,頻尿雖然病在膀胱,但其病源在於腎,這是因為腎氣不足而氣化失常的結果,造成膀胱開合失度,而使得產生小便無度的現象。 女性如果有子宮肌瘤過大或懷孕期間,或壓迫到泌尿系統,就可能造成頻尿或小便困難、腎積水等症狀。

尿頻中醫: 中醫如何看尿頻問題?

年輕人則因容易焦慮緊張、睡前飲水量過多,喝到刺激的茶、咖啡、含糖飲料等;另外,發炎感染也有可能造成夜間頻尿。 尿頻中醫2025 肝鬱的成因是精神緊張或壓力所導致,可由於外部工作忙碌、人際關係緊張,或由於內部思慮過多、無法適應壓力。 緊張導致氣機運行不暢,所以常覺得肌肉痠痛繃緊,摸上去有很多結節,美容院或推拿店會形容其為「淋巴塞」,實則是久鬱成瘀,而導致肌肉、筋膜、軟組織與經絡變形、鈣化缺水或浮腫。 肝鬱氣滯也會影響小便,患者很容易有尿意,但每次尿量不多;即使夜尿次數頻密,但每次小便量很少,急尿感覺卻要患者非起身上廁所不可。 這和腎虛的小便清長有分別,肝鬱病人尿意很頻,主要是因為緊張影響氣機所導致。 尿頻中醫2025 女性出現尿頻絕對不是一個小問題,如果不理會尿頻的原因,不加以改善,是有可能影響女士的日常生活。

  • 除了咖啡因之外,含有鉀的飲品也會刺激神經,令到女性在膀胱只有少量尿液時便已經有尿意,導致尿頻,所以女士想改善尿頻症狀,便應該減少吸收咖啡、濃茶、橙汁、朱古力奶、汽水等飲品。
  • 盆底肌肉對女性來說是十分重要,如果盆底肌出現鬆弛,女性就會無法控制尿道、陰道、肛門相關的肌肉,令女性出現尿頻、尿滲、失禁等問題。
  • 屈醫師表示,如單純是腎氣虧虛,而非兼有其他症狀,在秋冬時節,建議用兩樣材料煲水,偶爾喝或是每星期喝一次,有助固腎氣、強腰膝。
  • 一般人的膀胱容量為300至400毫升,正常每天排尿的次數約為4至8次。
  • 「我瀨尿,這話根本難宣之於口,去旅行想到坐長途車,怎會敢去呢?基本連開懷大笑也要夾住腳,影響身、心和社交。每次弄濕了,惟有用手袋遮掩尷尬,困擾得很,她心想:人生就是否如此?」本來好動的她,不敢周圍去。
  • 人到中年可能會出現膀胱過動症(Overactive Bladder):而女性到40歲左右膀胱會變得敏感,加上女性身體構造不同,尿道炎個案較多,容易變成膀胱過動症。
  • 外在原因如天氣乾燥令喉嚨痕癢多喝了水,或者多喝了咖啡、茶等有助排尿的飲品也會導致尿頻。

診斷:勞淋,辨證:脾腎兩虛,治療方案:健脾益氣溫腎,方藥:濟生腎氣丸合補中益氣湯。 患者於三週後覆診,尿頻尿急有改善,腰痠減少,大便較之前成形,繼續補益脾腎之法,方用補中益氣湯合金匱腎氣丸,連續用藥近一個月,尿頻症狀明顯改善,人較以前精神,無腰痠症狀,覆查小便正常。 反覆不癒的尿道炎,中醫理解為「勞淋」,與體質虛弱有關,中醫治療的出發角度往往不是消炎、抗菌,而是扶正、改善體質,以補益脾、腎兩臟為主。 一位正常女性的膀胱容量大約有500毫升,而每次小便則大約會有250至350毫升或以上。 如果女士有尿頻問題,小便次數除了頻密外,每次的小便量更可能只得50至100毫升。 其實女性尿頻的問題並不罕見,雖然大部分有尿頻問題的都介乎中年,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因為懷孕、分娩等原因,而導致年青時便已有尿頻現象。

尿頻中醫: 健康解「迷」

經常飲咖啡、奶茶、酒精的人士會較易出現尿頻問題,由於這類飲品含有咖啡因,有利尿作用,因此會影響小便次數。 男士及原因或女士尿頻原因,有機會是因為日常生活習慣、情緒壓力、年齡增長、婦科問題或前列腺問題等。 便祕也有機會壓迫到膀胱,導致女士出現尿頻,所以女士平日應該多喫蔬菜、水果,最好喫含有大量纖維的食物,促進腸道蠕動,減少便祕、尿頻問題。 盆底肌肉對女性來說是十分重要,如果盆底肌出現鬆弛,女性就會無法控制尿道、陰道、肛門相關的肌肉,令女性出現尿頻、尿滲、失禁等問題。 不論男女,引致尿頻的原因也有很多種,而對應不同尿頻原因的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弄清導致尿頻的成因纔可以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尿頻中醫: 健康解「迷」小腿易抽筋?中醫:可能是肝脾不和!這些睡姿會引起「被動痙攣」!

在剛懷孕時,因為女性體內的荷爾蒙出現改變,間接令膀胱肌肉無力,加上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會加快,令女士排出體內廢物,就會令孕婦有尿頻的情況。 在懷孕的後期,胎兒在子宮中逐漸變大,因而壓迫膀胱,增加尿意,就會令孕婦經常有需要小便的感覺。 孕婦尿頻的現象會在分娩後,以及體內荷爾蒙回復正常後,而慢慢得到改善。 中醫的淋證在驗尿時未必能夠發現病原,是以病史和症狀診斷。 由於身體結構不同,女性的尿道較短和較接近肛門,比男性容易患上尿道炎,出現尿急尿痛的淋證機會較多。 體弱者、免疫力不佳者、絕經後女性、長者、失禁或需導尿患者、長期臥牀者皆容易出現淋證。

尿頻中醫: 預防尿頻?

腎陽就是一個人身體內的火,缺乏了這團能量之火,水液就不能蒸騰,於是便容易滯留在體內;膀胱氣化不利,結果小便量增多,尤其在晚間陽氣虛衰尤甚。 腎陽不足,多見於老年人,但年少者亦可因房事過多、過勞、長期壓力、孕期、產後、大病、久病或不當飲食引致。 腎陽不足的人夜尿次數多,且排出的小便清長,平時因陽氣不足,陰寒內盛而容易怕冷,特別是腰部以下感覺寒冷,也可出現腰膝酸軟乏力、頭暈耳鳴等症狀。 根據國際尿控協會(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尿頻中醫2025 Society)的資料,頻尿指的是24小時內排尿8次以上;若夜間睡眠期間需上廁所超過1次,則屬夜尿(Nocturia )症狀。 然而,若於白天飲用較多咖啡或茶水,也可能導致排尿次數超過8次,因此只要非長期性或未對生活產生影響,通常毋須接受治療。

尿頻中醫: 膀胱濕熱

有些體質男性賀爾蒙增多時會使攝護腺異常生長,攝護腺包在男性膀胱括約肌的外面,攝護腺腫大,會壓迫膀胱括約肌,尿道也會被壓迫到,小便會不利,小便不出,有餘尿感。 注意喝水量及時間:正常人每日飲水建議量為1500~2000cc,視情況增加,而當天飲水量須平均分配,小口頻繁喝、不牛飲,睡前3~4小時須減少。 屈醫師表示,如單純是腎氣虧虛,而非兼有其他症狀,在秋冬時節,建議用兩樣材料煲水,偶爾喝或是每星期喝一次,有助固腎氣、強腰膝。 尿頻中醫2025 長者或長期病患者飲用前,記得先諮詢家庭醫生,才飲用相關湯水。 中醫治療會通過望、聞、問、切來辨證論治,臨牀常見證型有腎陽虛、腎陰虛、肝鬱氣滯、脾虛不固或膀胱濕熱等。 提到男士尿頻,很多人都會聯想到腎虛,但其實尿頻成因眾多,並非一味補腎就可以解決。

尿頻中醫: 膀胱過動症的中醫治療-「疏肝理氣」為原則

有一類中藥具有「固精縮尿」的收斂功能,例如桑螵蛸、芡實、金櫻子等,但在臨牀上治療夜尿,必須要根據病因及發病機理辨證,不能只用收斂藥物,否則難以奏效。 運化水液即是將吸收的水穀精微中多餘的水分及時傳輸至肺和腎,通過肺腎的氣化功能,化為汗和尿液而排出體外。 肺為水之上源,肺主通調水道,肺的宣發和肅降對體內水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起著疏通和調節的作用。 肺的宣發不但將津液和水谷精微宣發至全身,而且也將體內的水液不斷向下輸送,經腎和膀胱的氣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體外。

尿頻中醫: 健康解「迷」長新冠久咳不愈?中醫推介耳穴壓豆法!治咳相關耳穴有哪些?教你簡單做新文章

有需要的話,膀胱過度活躍人士可以進行膀胱肌肉訓練,或者是戒喝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減少出現尿頻的現象。 縮肛法就好像忍大便、忍小便一樣將肛門一提一放,每次做三十下,次數越多越好,一天任何時間都可以做,這個方法有效運動到主管小便和括約肌。 嚴浩亦告訴我們有位讀者說這個方法教了她一命,本來她的痔瘡問題嚴重到要約醫生割除,但連續做幾天後,已經沒有脫肛的問題了。 尿頻即是小便頻繁,指小便次數比正常多,每天小便多於八次;並且對日常生活造成困擾。

尿頻中醫: 醫生教室

膀胱過動症會因膀胱肌肉不自主收縮導致頻繁出現尿意,膀胱無力則是因為膀胱肌肉收縮不良導致殘尿過多,這兩者都會導致尿頻。 答:儘管醫理不一樣,中、西醫治療通常可以並用,改善症狀和身體狀態,特別是由於正氣虛而形成勞淋的患者。 不過在服藥時最好不要同時喫中藥和西藥,要分隔一至二小時。 病患某先生,經脈診發現攝護腺腫大的現象,再經問診後確診。 經施以三週的水藥及針炙,並同時處理中氣不足、腎氣不足、肝氣鬱結的狀況後。

尿頻中醫: 嘉‧點健康.利嘉敏快活保養 中醫如何看失眠?先了解體質對症下藥!甚麼是虛證、實證?常用中藥處方有哪些?

有中醫表示,中醫學上出現尿頻的原因有不少,除多見於中老年男性因前列腺肥大等問題引致外,一般人於日常飲食、季節及情緒等都可影響排尿次數,其中臨近考試時節,學生們尤要留意。 尿頻中醫2025 很多人出盡方法提醒自己飲水,但飲水過量又怕尿頻要經常跑廁所,到底如何定義尿頻及其原因是甚麼呢? 尿頻找醫生更治,除了喫尿頻藥,不妨由舒緩尿頻食療入,就由註冊中醫師周家敏一次過為你解答有關尿頻的一些問題。 膀胱過度活躍症的成因,是人的大腦在膀胱尚未儲有足夠尿液時,便已經發出尿急的信息,有機會是患者錯經受傷、中風引致相關大腦區域受影響、肌肉疾病、女性更年期缺乏雌激素等原因所致。 除了小孩之外,不少成人晚上都會有 尿頻中醫 夜尿 的情況發生,不但需要經常起來去廁所,影響睡眠質素,更有可能會尿牀,導致有難堪和尷尬的情況。

由於腎氣虛、腎陰虛、腎陽虛都是腎虛,症狀也不完全一樣,綜合症狀是:暈眩、耳鳴、睡眠障礙、腰膝痠軟、大便硬、手腳冰冷、容易疲勞…等等,想要詳細瞭解,請點選以下證候。 頻尿困擾著幾乎過去千年來多數的中國人,因此中醫典籍上探討頻尿的內容很多,古人稱之為小便數、癃、溲數、小便稠數,例如《奇病論》上就提到:「癃者,一日數十溲」。 一些藥物的副作用更會造成頻尿,例如:鈣通道阻滯劑、利尿劑、鋰、SSRI(治療抑鬱症)、抗生素…等等。

尿頻中醫: 健康解「迷」隔10分鐘小便一次!女士患嚴重膀胱過動症慘遭解僱!伊院新儀器:微電流刺激足部穴位,尿頻困擾大改善!

便祕也會引起尿牀,因為會壓迫膀胱,造成膀胱難以正常儲尿,小便感會加強,因此日常生活中應該多喝水和進食纖維食物,如瓜菜類﹑ 水果類﹑ 穀類﹑ 豆和果仁類的食物。 尿頻常見於泌尿科疾病,但亦不限於泌尿科,例如糖尿病、腦神經受損等都會有尿頻的出現。 而在中醫的角度,則認為,尿頻是以小便頻數為主要特徵,患者可以是日間或夜間小便頻數,也可不分日夜出現尿頻的情況。 一些疾病如神經性膀胱障礙(中風、帕金森氏症、糖尿病1,2型、外傷、多發性硬化症等原因),會影響膀胱功能,出現:夜尿、頻尿、尿失禁、急尿、排尿困難等。 屈醫師建議,嘗試忍數秒鐘,鍛鍊一下膀胱和陰道的收縮能力,從而改善尿頻症狀。

尿頻本身不屬於一種疾病,而是身體機能出現毛病的狀態及其他疾病的徵狀之一。 一般人的膀胱容量為300至400毫升,正常每天排尿的次數約為4至8次。 尿頻是指排尿次數比正常人頻繁,若一天的排尿次數超過8次以上,或常於半夜需要上廁所而影響睡眠,便屬於尿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