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房委會數未,說公屋輪候人數突破28萬,平均輪候時間為4.6年,彷彿創造出什麼煇煌壯舉一樣;前些日,在網看到一個非正式數據,說「(非長者)單身士要排到公屋上樓,可能要等31年」。 偷偷瞄了一下年事已高的父母,「十年八年⋯⋯十年加八年都未必得!」不禁衝口而出。 倘若戶籍內並無戶主的在生配偶,有關的租約亦可批予在單位內居住的其他認可成員,但他們須接受「全面經濟狀況審查」(包括入息及資產審查)及「住宅物業權審查」,以釐定他們批出新租約的資格及應繳的租金水平。 為配合長者的住屋需要,我們特別提供多個賦予長者申請者優先配屋計劃。

公屋戶主去世或遷出後,單位的租約可無條件地批予在單位內居住亦是認可成員的戶主配偶,配偶可無需通過「全面經濟狀況審查」及「住宅物業權審查」而申請成為該單位的新戶主。 為維護公屋資源合理分配,如在刪減人口後,戶籍內的認可家庭成員人數低於現居單位所容許的最少居住人數時,便成為「寬敞戶」及須遷往房委會認為居住面積符合其家庭成員人數的公屋單位。 如屬非固定金額的底薪,則根據填報日前連續受僱期間的底薪收入總額除以該段相應受僱月數或日數平均計算,最長計算期間為6個曆月。 非實報實銷現金津貼計劃每年12月都會推出一定數目配額,總部人事分組收到相關的庫務署通函後會以電郵形式通知各院所 / 組別主管確實的申請日期。 以2021至2022年度為例,配額為1,800個,申請日期為2020年12月17日至2021年1月26日。

公務員申請公屋: 公務員以綠表資格買資助房屋,會否獲優先揀樓?

其恢復申請的要求,如在審核後仍然超出規定的入息限額及/或總資產淨值限額,則必須在該次被拒絕恢復申請的日期後6個月及該申請首次被取消的2年內,纔可再次提出要求。 其他網民對此現象大多表達無奈,直言「有等於冇,一人單位退休都未輪到」;但亦有網友表示若做了公務員幾十年,也沒有申請政府資助10年供樓,只排公屋的話也不能怨政府。 亦有網友想知道除了排公屋外,公務員是否可抽居屋,或者買綠置居、二手居屋免補地價等。 因應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及審計署署長建議,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在2014年10月14日的會議上,通過修訂配額及計分制,及於2015年2月1日起實施經修訂的配額及計分制度。 須留意,申請者於退休時不確保會獲分配公共房屋;此外,如申請人所選擇的公屋單位已被編配,其申請會被取消。 此外,申請時可包括現居部門宿舍的家庭成員,包括獲部門恩恤住宿舍的21歲以上子女及父母;申請人在遞交申請表後不能補加成員,但其配偶或新生子女則不在此限。

公務員向來福利好,香港樓價高企不下,公務員可享各種房屋津貼,絕對羨殺旁人。 公務員申請公屋 截至6月底,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3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9年,兩者均與上季相同。 房委會指,現時約有133,100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6,9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即共有230,000宗申請。

公務員申請公屋: 住戶因健康清拆等因素調遷

如果家庭成員包括長者,可以在輪候和配屋方面獲得若干程度的優先。 《公共租住房屋申請須知》中指出,已獲登記的申請,若因家庭收入及/或總資產淨值超出規定限額而被取消,日後如因家庭狀況有所改變或入息限額及/或總資產淨值限額有所調整而再次符合申請資格,房屋署可考慮恢復其申請。 排街隊是按輪候時間和家庭情況,排公務員公屋則是按年資,公務員公共房屋計劃先是處理特別配額申請,繼而處理一般配額,以申請人年資訂定先後。 相反,當有較多市區或擴展市區的公屋單位落成可供編配,輪候時間較長的申請者陸續獲安置入住這些在市區或擴展市區的公屋時,平均輪候時間則會相應地上升。 公屋申請|香港公屋一向難爭,想上樓往往要經歷重重審查和批覈,還要輪候一段長時間。 有網民最近在網上發帖表示,一家三口已排新界公屋3年,近日特意薪請無薪假壓低收入,公屋申請卻依然遭拒!

不過基金指六成新項目來自北部都會區,其中一半涉及棕地改劃,可能需要額外時間收地,建議當局提前制定針對策略。 【Now新聞臺】團結香港基金預計未來5年公營房屋落成量會有明顯改善,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有望縮短至4.6年。 (真實個案,作者以第一身書寫訪問內容。)那年十八,生日那天晚上回家,以為家人會跟我好好慶祝,自己的成人典禮。 誰料,他們只淡淡的送我一份表格,表格左上方,印着香港房屋委員會,旁邊還有「公屋申請表」五隻大字。 「大個仔喇,而家申請定啦,隨時等你十年八年。」母親淡淡的拋下這句話。 然而,凡要求恢復申請的人士,必須在該申請首次被取消後6個月至2年內提出,否則不予考慮。

公務員申請公屋: 申請津貼前須考慮自身薪級點及職位

需要留意的是,即使下一年度公務員房屋津貼通告所列的津貼金額有所調整,申請人都是按照申請當年的津貼表領取津貼。 所以,申請前要先考慮自身職系的晉升機會,如果有能力在未來晉升至總薪級表第34點以上,就可以忍忍手,待自己的薪級點升高,拿到的津貼也會較多。 另外,今年第一季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2,3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510宗。 另外,同一季度獲編配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450宗。 這天晚上,約了一個久未見面的朋友喫飯,他在兩年前結了婚,有了孩子,很快便順利遷入公屋。

  • 如果家庭成員包括長者,可以在輪候和配屋方面獲得若干程度的優先。
  • 最新公屋輪候時間又再延長,根據房委會最新數字,一般公屋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再增加至6.1年,比去年底公佈的5.9年再增加逾2個月。
  • 然而,凡要求恢復申請的人士,必須在該申請首次被取消後6個月至2年內提出,否則不予考慮。
  • 然後,就會進入「調查階段」,約見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詳細審核各樣資格,申請人須帶同有關文件出席約見,主任會於此階段通知申請人是否合乎資格。
  • 要上樓當然沒有如此簡單,下文為大家解釋申請公屋的基本資格及程序。

為提高成功編配公屋的機會,申請人應填上三個不同屋邨或地區,在申請截止後,申請人不得更改其選擇。 非實報實銷現金津貼有兩套津貼表,一套適用於由總薪級表第34點或以上或同等薪點開始領取津貼的人員,另一套則適用於由總薪級表第34點以下或同等薪點開始領取津貼的人員。 至於詳細津貼金額,則要視乎當年的「公務員房屋津貼」通告。 公務員申請公屋2025 在那之後,每隔兩三年,都會收到房屋署的信件,每次都以為終於輪到自己;打開信封,卻是一份名為「非市區公屋輪候意願問卷」之類的文件,叫我選一些從未去過的地方,如天水圍、青衣,甚至離島,據說能縮短輪候時間。 我卻每次都因為這地方不熟路、那地方交通不便,而沒怎麼填,於是繼續等。 公屋戶主轉名,通常有以下任何一個原因:戶主去世或搬遷。

公務員申請公屋: 公屋輪候|一般申請者等候時間維持5.3年 長者要等3.9年

根據《公共租住房屋申請須知》,如果是固定受薪人士,在申請公屋的時候,需提交「僱員薪金證明書」,填報申請日前1個曆月的底薪金頧;連續受僱未滿12個月者,則應以填報日前連續受僱期間的相應月數的每月平均收入計算。 根據房委會公佈最新公屋輪候數字,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 5 年以上,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約 3 年。 在申請手續上,若申請人的家庭成員狀況如有任何改變, 必需通知房屋署以作適當編配,否則署方有權取消其申請。

公務員申請公屋: 【樓市熱話】公務員輪候公屋要等36年 網民:一人單位退休都未排到

如所有年度之申請均被取消,已退休的人員需於寛限期內交還部門宿舍。 符合資格的公務員,要成功申請津貼,先要在獲發輪候號碼(可於電子薪俸記錄中查看),號碼愈靠前則愈大機會獲發配額。 此計劃現時每年提供 1,000 個公屋配額及 500 個綠表配額(有效期 12 個月),當中有分「一般配額」及「特別配額」,前者供所有符合資格的初級公務員申請,後者則只限現居於部門宿舍 / 將退休的紀律部隊人員申請。 由於新聘公務員並不享有上述 4 項福利,千居在此就不贅述,以下將著重講解新替代的公務員公共房屋配額計劃。 預計在2026/27年度公屋一般申請人的平均輪候時間,會由高位的6.1年縮短至4.6年。

公務員申請公屋: 最新留言

我獨自在約定的餐廳等候,不久,看到他從一輛私家車中走出來,那輛車,雖說不是林寶法拉利,據我所知也不便宜;在他坐下Say Hi的一剎那,我還看到他手上戴着一隻名牌手錶。 那一整晚,我都沒有問這位疑似公屋富戶的朋友,他的入息與資產有否超出限額、他是否在交雙倍租金、抑或是用了什麼方法瞞天過海,而得以繼續住在公屋。 答:已經成功登記輪候入住公屋申請者,可使用6個途徑查詢自己的公屋申請進度,包括登入房委會 / 房屋署網站,按指示查詢各區最高調查及配房編號。 有一點要留意,若果持有綠表的公屋住戶申請選購居屋或綠置居,必需在成功購買新單位後90日內交回其租住的公屋。 若未能如期交回有關單位,須先向房屋署申請不多於30天的延期居留,如獲批准,他們須為延期佔用該單位繳付佔用費,金額相等於單位的三倍淨租金/暫準證費另加差餉。 此外,透過「批出新租約政策」獲批新租約的住戶和透過「公屋租約事務管理政策」獲批相關申請的住戶,不論其居住年期,亦須每兩年按「富戶政策」作出申報。

公務員申請公屋: 申請到公屋後,是否可一直長住?

香港人申請輪候公屋等到頸都長,一般申請最新輪候時間再延長至5.6年,殊不理想。 符合「住宅物業權審查」及家庭總資產淨值並不超逾公屋入息限額100倍的家庭,成功加戶之後,住戶須按家庭入息水平繳交單位的原有租金、倍半/雙倍淨租金 另加差餉,並須每兩年按「富戶政策」申報家庭入息及資產一次。 立法會議員梁文廣指,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已連續4季維持在3.9年,對此表示失望。 他又指,特首李家超早前提出提早上樓的計劃,至今仍未有任何具體內容,促請政府盡快交待有關細節,並期望當局研究,將更多公營房屋項目,如新發展區的項目納入到「公屋提早上樓計劃」,進一步加快公屋上樓,壓縮輪候時間。

公務員申請公屋: 最新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維持5.3年 長者1人申請者維持3.9年

值得留意的是,申請加入上述(1)、(3)至(8)類別人士,整個家庭必須通過「全面經濟狀況審查」及「住宅物業權審查」的規定,以核實資格。 「全面經濟狀況審查」的入息及資產淨值限額,為經修訂後的「富戶政策」所用的水平。 公務員申請公屋2025 上述第二類人士,即新生嬰兒或18歲以下兒童可獲豁免受審查。 根據網上資料顯示,初級公務員(包括紀律部隊初級人員和初級文職人員)可透過「公務員公共房屋配額計劃」申請公屋,或申請綠表資格,以購買資助出售房屋,包括一手居屋、居屋第二市場及綠置居。 公屋租戶還需要符合「富戶政策」,房委會以入息及資產兩項準則,衡量住戶是否符合資格續住公屋,如公屋租戶入息或資產超出限額,便須補繳額外租金;如超出過多,有可能要遷出單位。 初級公務員(包括紀律部隊初級人員和初級文職人員)可透過「公務員公共房屋配額計劃」申請公屋,或以綠表資格購買資助房屋,包括一手居屋、居屋第二市場單位或綠置居。

公務員申請公屋: 最新入息及公屋資產限額點計算?

這種方法有別於公眾以一人身份申請公屋時所適用的「計分制」,計分制基本上是愈早排愈加分,愈快排到公屋;此計劃下則無「先到先得」論,即使入職滿 2 年便快手交表,最終還是要論資排輩。 至於上季開始公佈的「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指數,由於簡約公屋仍未落成,尚未有單位可供編配,故繼續與公屋輪候時間看齊為5.3年。 對比今年3月底數據,當時共有230,300萬宗申請,而最新申請宗數減少300宗,減幅主要來自非長者一人申請,較上季減少200宗,而一般公屋申請亦較上季減少100宗。 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起那些叫我選偏遠地區的問卷;入息申報表;父母對我說「等十年八年」的話;以及我曾經有過,「要是排到一間公屋」的幻想。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

公務員申請公屋: 申請公屋須符合什麼資格?

單身長者可參加「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兩位或以上長者,可一同參加「共享頤年」優先配屋計劃。 長者選擇與成年家人同住一單位或選擇與成年家人分別入住兩個就近單位可參加「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 除了住屋計劃外,我們更設有特別配合長者起居的院舍式長者住屋。 據該網民貼出的2頁政府通告,文件內資料顯示,若是「第一標準薪級表人員」以外的公務員,輪候公屋配額最快是東湧滿東邨(3-4人),需排4年6個月,算是較普通市民一般申請快少少。 但深水埗蘇屋邨(3至4人)及沙田碩門邨(3至4人)輪候時間竟長達36年3個月。 公務員雖不受限於街隊的公屋入息資產限額,但獲配公屋單位後,仍然要就公屋富戶政策作出申報,而富戶政策當中人人平等,公務員並不享特設的限額要求,入息資產超標同樣要繳額外租金,甚至交還現居單位。

公務員公屋規定,申請人不得於同一年度再次申請,要等到下一年度纔可重新申請。 換言之,資歷淺的,就算申請過千千萬萬次,排序也不如第一次申請的前輩。 失敗便只好翌年再碰運氣,每年都是重新出發,完全沒有「排頭位」、「累積輪候時間」的概念。 基金指如3萬夥簡約公屋可按時交付,預期未來5個財政年度公營房屋年均落成量是3.17萬個單位,10年就落成到超過36萬夥,超出長遠房屋策略目標兩成。 面對持續上升的公屋需求,房委會認為在增加公屋供應的同時,有必要同步檢視如何更好地運用公屋資源,確保公屋資源分配給較有迫切住屋需要的人士。 公務員申請公屋2025 公務員申請公屋2025 公務員申請公屋2025 在刪減家庭成員方面,倘家庭狀況因出生、死亡或其他情由而有所改變時,須立即通知房委會。

「富戶政策」是公屋住戶資助政策及維護公屋資源的合理分配政策的統稱。 在某些原因下,公屋租戶有可能需要調遷到另一個公屋單位,例如家庭成員增加,希望調遷到較大的單位,又或基於特殊原因,租戶需要居住在另一地區。 若是1人翻新單位,各地區(港島、將軍澳、大埔、離島及東湧除外),所需的輪候時間劃一在36年10個月。 就算是屬於「第一標準薪級表」的公務員,1人單位輪流時間也要26年3個月。 公屋租金因應「公屋戶收入指數」調整加減幅度,房委會每月會抽選 2,000 名公屋租戶填報「入息申報表」,以作計算收入指數之用。 在填寫公屋申請表時,申請人須依其家庭人數,選擇合適的屋邨或地區。

任何家庭成員如自願退出公屋戶籍,可用書面提出刪除戶籍要求。 若其遷出證明屬實(藉證明文件、家訪,或其他方式),戶主會獲邀辦理刪除戶籍 的手續,以及出示他所持的租約以便作出更改。 輪候公屋可長達數年時間,如期間經濟收入有改善,不妨留意二手市場放盤,若遇上業主劈價盤,隨時可低市價一成買入,即上千居物色各區筍盤,抓緊機會上車做業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