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邊洲因看起來像被切割出來的小島而命名,與旁邊的花山只有一水之隔。 萬宜水庫交通2025 另外,行山前一定要做足準備,量力而為,注意難道級別,不要獨自一人行山。
環萬宜水庫路線可概分為前、中、後三段:前段路程較短,景色較遜;中段較為艱辛,卻是精華路段;後段距離甚長,是耐力的考驗。 沿福音戒毒所旁的水泥路上走,跨過山坳後便會走到東壩。 一直沿著萬宜路(即逆走麥理浩徑第一段)走,再經過至西壩到達萬宜凹後,便可循來時路走回鯽魚湖,結束環繞萬宜水庫之行。 萬宜水庫的環湖路線主要連接吹筒坳、西灣山、浪茄灣、東壩及西壩。
萬宜水庫交通: 西貢東壩小巴縮短服務時間!尾班車提早開出 附交通班次詳情
水庫主要由兩條堤壩組成,東面稱為東壩,將糧船灣洲連接起來,向來是觀賞日出的好地方,乃郊遊人士熱門旅遊景點。 除此以外,東壩的大規模火山岩柱世界極罕,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地質公園;現時公園設有萬宜地質步道,途經S形六角形巖柱羣、錨形石防波堤,遠眺破邊洲,以海蝕洞為終點。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下午到西貢萬宜水庫西壩與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專家會面,瞭解鯨魚屍體的解剖工作。 萬宜水庫交通 海洋公園獸醫團隊目前仍在調查死因,並會盡快解剖,以免天氣炎熱導致屍體狀況惡化。 調查工作包括抽取內臟及血液樣本化驗,以瞭解其死前狀況。 海洋公園強調,自鯨魚出沒本港水域開始,已經緊密與漁護署合作監察鯨魚狀況。
- 這裡的斷層角礫帶出現在六角形巖柱之間,由於四周巖柱眾多,很容易便會錯過。
- 花山,其實就在萬宜水庫東壩旁邊,要從海路而進,才能看到它的壯觀。
- 調查工作包括抽取內臟及血液樣本化驗,以瞭解其死前狀況。
- 獸醫團隊亦會抽取鯨魚的內臟及血液樣本進一步化驗,瞭解死前狀況。
同時,如果大家想更深入瞭解萬宜水庫東壩的資訊,建議大家可以在西貢火山探知館報名參加東壩半日遊。 萬宜地質步道可以令大家近距離欣賞六角形巖柱,而且沿途設有解說牌,路段平坦易行,特別適合行山新手和親子前往。 市民可於北潭湧乘坐於假日行駛的新界專線小巴 9A 號線往返北潭湧與萬宜水庫東壩之間(小巴公司會因為人數而加開班次)。 此外,館內亦透過短片、模型、互動形式等介紹世界各地及香港的六角巖柱的形成過程、火山的基本知識及構造,還可看到不同地方的岩石特質。 同樣在北果洲南端上,這裡有兩組不同方向的裂隙,令六角巖柱沿節理先從底層外端開始滑入海中,然後再是頂層的岩石,加上受到浪侵蝕及風化,而形成迴旋的形態。
萬宜水庫交通: 海蝕洞
循地圖資料牌旁的水泥徑前往吹筒坳,在分支處右轉(前方可下降至西灣)接逆走麥理浩徑登上西灣山。 萬宜水庫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是香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塘。 水庫建於1979年[1] ,當時政府築起兩道堤壩,將西貢半島與糧船灣洲相連接。
若您在木橋步道只能遠觀,但從海路而進,便能看到它的壯觀! 花山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六角形巖柱,足足有40層樓高,非常壯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世界其他的六角形巖柱主要由深灰色的玄武岩形成,但香港的六角形巖柱則由較淺色的酸性火山岩形成。
萬宜水庫交通: 海洋公園:鯨魚移至萬宜水庫西壩解剖 背部發現新傷口
不過,現在新增一條伸延出水面的木橋步道,就可以安全地近觀海蝕洞。 海蝕洞由大浪侵蝕而成,但自 1978年水庫建成後有防波堤阻擋,洞穴就不再遭受侵蝕,與昔日的形態相若。 【20:55】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科學主任陳梓南表示,對比起上一次觀察,初步檢查發現鯨魚背部正中位置出現第三個新傷口,大小仍待量度。 海洋公園相信鯨魚是最近才死亡,其脂肪組織經傷口溢出漂浮海面。
西貢萬宜路是全港最東的已命名道路,此站位處該路東端,成為全港最東端的專綫小巴總站。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萬宜水庫交通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雖然沿途設有不同的資訊牌,路標等等,可供大家自助遊覽不同景色。 但是大家出發前可以首先到西貢火山探知館取得路線資訊和地圖,方便大家遊覽。
萬宜水庫交通: 路線資料
前年新增的木橋步道全長 1.4 公里,平坦易行,沿途亦設有解說牌及基本郊遊設施,適合各類型行山人士。 這是由於1.4 億年前,火山口的物質在冷卻的過程產生的裂隙,原理和池塘的泥乾裂近似。 萬宜水庫交通 萬宜水庫交通2025 這S形的扭曲,估計是在 1.4 億年前,因巖柱在破火山口內仍未完全固結時,再受到地震或區域性下沉影響而扭曲。
萬宜水庫交通: 西貢
根據過往資料,將發現的鯨魚屍體拖往西壩進行解剖及調查死因為慣常做法,海洋生物擱淺行動組如評估海洋生物已死亡,並屬新鮮或中度腐爛的屍體,會先進行影像解剖。 工作人員身穿保護衣,把體長約七米、相信是布氏鯨的鯨魚分成多個部分。 【18:25】鯨屍被吊上躉船,準備載走,現場所見鯨身創口駭人。
萬宜水庫交通: 相關報道:西貢鯨魚|漁護署:解剖後會有合適安排 包括研究可否製作標本供科研教育
花山,其實就在萬宜水庫東壩旁邊,要從海路而進,才能看到它的壯觀。 這裡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六角形巖柱,直徑達 1.2 米,由水平線計起已高超過 萬宜水庫交通2025 100 米,足足有 40 層樓高! 而獨特之處是世界其他的六角形巖柱 主要是由深灰色的玄武岩形成,而香港則是較淺色的酸性火山岩。 東壩位置偏遠而且揸車進入要事先申請,從北潭湧步行最少要 2.5 小時;大家可選擇乘的士或9A 專線小巴來往西貢北潭湧與萬宜水庫東壩。 此處從前為一狹窄水道,貫通糧船灣洲和西貢半島,後來因興建水壩而被分隔。
萬宜水庫交通: 方法3. 的士
細看S形的裂隙,更發現啡色的酸性火山岩中,看到深灰色的玄武岩。 萬宜水庫是香港數一數二的水塘,環繞水庫的路徑明確相連,自然也可作環湖遊。 為了不讓海浪侵蝕,面對大海的主壩對出通常設有一條副壩。 萬宜水庫交通2025 萬宜水庫交通 從海中心可看到陸上的天然巖柱,而且有不同的路線選擇,當中可看到糧船灣、花山、吊鐘洲、橋咀洲等,夏天暑假時更會有期間限定的海路導賞團駛至果洲羣島。 不少人都會到萬宜水庫東壩的防波堤打卡,其形狀是一大特色。
萬宜水庫交通: 西貢郊遊 萬宜水庫東壩
沿途你可欣賞總面積達6.67平方公里的美麗水庫、青翠的山巒、雄偉的堤壩、由工字型弱波石築成的防波堤,以及豎立於海水中、擁有獨特地貌的破邊洲。 破邊洲原為花山的一部分,後被海蝕作用分離,形成海蝕柱,獨自豎立在海上,非常壯觀。 東壩半日遊 出團日期:逢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收費:成人$100;12歲或以下$95 集散地點:西貢火山探知館
萬宜水庫交通: 西貢搭車去萬宜水庫東壩 運輸署宣佈新增9A專線小巴
萬宜水庫東壩的防波堤亦是一大特色,主要昆是抵禦海岸的地基被潮水沖蝕的堤壩建築形式。 震懾的巨型巖壁,除了面積之廣,還有巖柱的形狀大多是六角形。 這是由於遠至 1.4 億年前,火山口的物質在冷卻的過程產生的裂隙,原理和池塘的泥乾裂近似。 此環湖路線甚少遮蔭,在夏日行走必定辛苦,只得待天氣稍涼再出發。 雖然是次環湖遊走得比較輕鬆,但缺乏陽光的萬宜水庫及浪茄灣總是有欠神韻,有興趣的朋友可按能力選擇出行的季節。
萬宜水庫交通: 交通
漁護署及海洋公園其後派員到場跟進,並出動躉船將鯨屍拖往萬宜水庫西壩岸邊調查死因。 海洋公園提到,對比起上一次觀察,鯨屍背部正中位置出現第三個新傷口。 整條步道,沿路一共設有 12 塊資訊牌,由水庫公程、岩石資料、地質解說、海蝕洞形成等,均利用文字、相片及繪圖等解說,完全可以自遊自助,不需導賞員亦能夠長知識。 對於東壩小巴縮短服務時間,有網民指西貢東壩一向在週末都多行山人士出入,再加上疫情下不少娛樂場所關閉,不少人會轉而行山郊遊,東壩小巴供不應求,認為服務時間應維持。
萬宜水庫交通: 方法2. 巴士
另外海洋公園獸醫及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代表,將於晚上8時會見傳媒,說明初步情況。 在壯觀山岩石壁下,您會發現壩頂的遊人只有一粒微塵那麼小,再一次感受到大自然的宏偉壯觀。 步道全長達 1.4 公里,由壩頂行到壩底,在壯觀山岩石壁下,遠看發現人只有一粒微塵咁細。 岩石邊只設矮石壆,沒有置大型欄杆,可以無損天然環境下近距離觀看,但不建議走入。
萬宜水庫交通: 六角形巖柱
它與海蝕洞及海蝕柱的形成相同,同樣是受猛烈的風浪衝擊而成,只是侵蝕的程度不同。 斷層角礫帶又被稱作「大地裂縫」,這個自然現象是由地震造成的。 學者推測西貢糧船灣在幾千萬年前,曾經經歷過大型地震,因此岩石受擠壓摩擦並裂成碎塊,神態亦保留至今。
萬宜水庫交通: 萬宜水庫行山|4. 步道盡頭睇海蝕洞
由北潭湧開出的東壩小巴尾班車則由下午6時40分縮短至下午6時10分,同樣逢星期日及公眾假期運作,服務時間為上午9時30分下午6時10分,班次維持每20分鐘一班。 最近小巴公司宣佈,由10月10日起,來往北潭湧和萬宜水庫東壩的專線小巴9A會逢週日及公眾假期提供全日服務,由早上9時半至晚上7時都有小巴來往,20分鐘一班車。 萬宜水庫交通2025 由淺色火山岩組成的六角形巖柱,是地質公園西貢火山岩園區裡的瑰寶。 巖柱於1.4億年前在超級火山爆發後形成,覆蓋面積估計超過100平方公里,從陸地延伸至海底。 部分巖柱的高度可達100公尺,平均直徑則有1.2公尺。 萬宜水庫東壩旁有一塊藍色的巨型錨形石,標誌著萬宜地質步道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