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期間部分地區更突然下大雨,工人只能走避到有蓋地方下繼續進食[362]。 有工人批評政府根本不明白民間疾苦,只考慮在冷氣辦公室工作人士的感受,形容自己如乞兒仔一樣蹲在街道喫午飯,認為政府「一刀切」禁止堂食是不合理。 另外,因康文署暫停開放所有戶外康樂場地,在公共空間欠缺下,市民難以找到合適的進餐地點[363]。 而規例實施不足一天,行政署向在金鐘政府總部工作的員工發電郵,由7月30日起,飯堂可供堂食,但每枱只限一人。 職工盟主席吳敏兒批評政府思慮不周,只准政總食堂堂食是「極不公道」[364]。
- 香港衞生防護中心的資料顯示,到2月26日為止,香港共有91人確診,其中23人為輸入個案,44人為本地個案,還有24人為「可能本地個案」。
- 2021年2月,“醫管局員工陣線”質疑「安心出行」是為了監控市民,而非防疫。
- 持有湖北省為簽發地的中國身份證、過去14天曾到訪湖北省的非香港居民,都會被拒入境。
- 香港亞洲家務工工會聯會批評強制外傭檢測是歧視政策,又認為並非所有外傭適合接種疫苗[281]。
因應疫情仍未完全受控,政府與內地仍有多項出入境檢疫隔離措施,對市民往返內地工作及消費帶來不便,更甚至影響生計。 嶺大研究團隊為此在今年7月訪問逾1,200名18歲或以上香港市民,蒐集「封關」對市民的影響及他們對「通關」的看法,樣本涵蓋全港十八區。 去年10月,變種病毒仍未爆發,多個外商都要求香港放寬防疫限制,否則會影響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但林鄭月娥為爭取與中國通關,反而加緊防疫,她表示如果港商未能進入中國,將大大削弱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以及商業樞紐的吸引力,因此特區政府的策略是致力與中國通關。 在第5波疫情來勢洶洶下,與中國通關會否繼續只是「鏡花水月」?
封關: 中國大使傅聰稱「不反對」烏克蘭收復克里米亞引發熱議
到下午3時,多名防暴警察跑到海寶花園旁,數十名年輕人站在一邊被要求出示身份證,警員一度向住宅平臺舉胡椒球彈槍,期間近百名市民在附近逗留,對警方的行動表示不滿。 [143]而指揮官以「路過、要返屋企盡快離開,否則可能觸犯刑事罪行。」回應,並先後舉黃旗及藍旗。 一名女士被警員三度警告「挑動現場人士情緒」後被拘捕,區議員文念志也被胡椒噴霧射中,需要義務急救員協助。 2月2日,一羣專業組織及人士以「專業崩壞,管治失效,港府應『全面封關』暫緩內地人士訪港」為題發起公開聯署信,支持醫護提出的工業行動以促使政府全面封關。
但最繁忙的羅湖、落馬洲(皇崗)、落馬洲支線(福田)、深圳灣、港珠澳大橋等口岸仍繼續全面開放[19]。 有香港立法會議員質疑措施只是「半桶水」,有漏洞而且來得太遲,未能減低社區暴發的風險。 因為在暫停簽發自由行簽證前以簽發的自由行簽證或持商務及探親簽證的內地人仍可來港,最繁忙的幾個口岸仍全面開放,航班只減少一半,而且措施並未即晚生效。
封關: 比較香港與澳門的「封關」
行政長官:第一條題目,我再次重申,我們在昨日採取的措施已經是非常嚴厲,亦是少有採取的措施,國際上至今日,儘管大家都對這個疫情是擔心,亦在很多國家、城市出現了個別感染個案,但都未去到不準中國人,或者如我們的情況是內地人進入。 我們已經跟澳門一樣,採取了非常嚴格的措施,再下一步採取這些措施是需要有理據,亦要有科學根據纔能夠做,因為它會有一定的影響,正如袁國勇教授說,他不反對,你可以做,不過你要想一想如何做,以及你付出一個甚麼代價來做。 封關 如果說所有內地人,由明日開始不能夠踏足香港,我想大家都心中有數,對於香港各方面的影響;而事實上,我們是有方法在不需要用到這個極端的措施之下可以做到一個防疫的效果。
罷工醫護需在今日(10月23日)之內向醫管局解釋缺勤因由——當下正是時候反思當日發動罷工的魯莽,向市民展現政治承擔。 誠然,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醫護每天疲於奔命,也承受極高的感染風險;因此,無論是要求增加防護設備,還是提升薪酬待遇,都屬人之常情,局方和港府也應酌情處理。 不過,如果一個聲稱維護醫護權益的工會,不但違反專業精神,甚至時刻以政治掛帥,令罷工行動脫離改善工人權益的純粹本質、把罷工行動操作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那著實令人唏噓。 根據醫管局人力資源部向參與罷工職員發出的電郵,當中列出員工缺勤日子,要求他們作出合理解釋,否則將以無故缺勤處之。 醫管局員工陣線與律師團隊商討後,日前(10月18日)向會員提供回覆範本,重申香港居民享有參加罷工的權利和自由,又強調上述醫護罷工是受法律保障的工業行動,因此僱主無權以缺勤為由解僱員工。
封關: 政府官員反應遲緩
迄今澳門居民仍然可以從內地自由進入澳門,毋須隔離;澳門亦沒有關閉任何關口。 澳門的官員對傳媒承認,澳門的水貨客依然可以每日進出海關十多次經營水貨。 一些支持罷工行動的意見認為,罷工醫護人員的目標正確,全面禁止旅客經中國大陸入境香港可以阻截疫情進一步擴散。 部份支持罷工行動的團體包括代表病人利益的組織,認為如果政府不採取行動堵截病毒流入,即使醫生如常應診也對解決疫情無補於事。 九巴表示受到肺炎疫情影響,巴士客量較過往大幅減少逾40%,故因應防疫情況及載客量變化,向運輸署申請調減部分路線班次,以善用資源。
一名外籍人士上前與警員理論,指在場人士只是進行和平集會。 其後遊行人士沿西貢海傍廣場圍繞市中心遊行,沿途高叫口號。 封關2025 到下午2時30分,當遊行人士到翠塘路時,大批防暴到場,並舉起藍旗。
封關: 成都大運會賽艇首個比賽日 中國隊表現亮眼 三次反超獲勝
當港人離港時到過有疫情的地區,並不會因為他們是港人就會較小甚至沒有感染風險,如果要封關,是否也該拒絕讓他們回港? 香港在7月下旬出現第三波疫情,平均每日增加超過一百宗確診個案,衛生署在7月24日終承認目前有6艘來港貨船均各有1名海員確診,有140個海員須在南丫島附近的海面隔離[392]。 2020年7月29日凌晨起,政府勒令全港食肆禁止堂食7日,多區不少工人要日曬雨淋的天氣下,跪地捱飯盒,亦有人在地盤內,甚至有清潔工要在廁所內食飯,衛生情況令人關注,同時被指失去應有的尊嚴。
封關: 相關條目
其中,香港親中報章《大公報》報道多名病人在週一到達醫院後,才發現因為罷工行動而被迫改期覆診,批評罷工醫護人員「為求目的,不擇手段」。 無論如何,現在香港市場上,已沒有旅遊保險承保因新型冠狀病毒「封關」而導致的「取消行程」。 封關 所以我們常說,旅遊保險愈早買愈好,當訂了機票、酒店,就應該投保。
封關: 【香港疫情】第5波疫情殺到 港府對8國封關惟仍爭取與中國通關
中國東北的黑龍江省九月底開始出現疫情,多市進行核酸檢測。 截止10月4日,約一千萬人口的省會哈爾濱已經進行五輪核酸檢測。 全球科學界已達成共識,新冠病毒並不會在短時間內消失,人類必須學會與新冠病毒共存。 這並非簡單的公共衛生問題,背後還有政治經濟紅利和取捨間的博弈。
封關: 口罩不足引起的爭議
直至2021年4月29日,“回港易”計劃由廣東省及澳門擴展至內地其他省市。 封關 防疫手環在隔離期滿後並不會被回收,政府僅提醒民眾丟棄至有蓋的垃圾桶。 2021年1月3日,有淨灘志工在臺灣花蓮的七星潭發現香港的廢棄防疫手環。
封關: 林鄭借疫情為建制助選
【本報訊】新冠肺炎疫情困擾本港接近一年,除機場、港珠澳大橋及深圳灣口岸外,各口岸至今仍然封閉。 政府昨宣佈,延長多7條防疫措施的法例有效期至明年3月底,部分人解讀為香港可能繼續封關多3個月。 但實情政府延長法例有效期,只為相關防疫措施提供法理依據,政府仍可隨時宣佈恢復通關。 過去14天曾進入或逗留中國內地的任何人士(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及澳門特別行政區護照持有人),抵港後須立即接受14天強制隔離檢疫,香港居民可在家居隔離,非香港居民就在已預訂的酒店或指定隔離中心隔離。 林鄭月娥說,由於酒吧消遣聚會產生確診個案不少,屬於高風險行為,正考慮修例暫時禁止食肆出售和供應酒類飲品,以做到減少社交接觸,但是暫時不會全面關閉食肆, 也不排除日後會進一步要求縮短營運時間及限制座位數目等措施。 相信其中一大問題在於,港府未有正確理解「通關」的意義,也就無法明晰當中所需的基本條件。
封關: 香港至澳門尾班車今晚8時開出
若與澳門實施新隔離措施前一日(24日)的數字7,199相比,大跌97%。 昨日經港珠澳大橋出境人次中,香港居民、內地訪客和其他訪客人次分別為45、3、146。 武漢市在1月23日宣佈「封城」後、澳門於同日宣佈發燒人士不得離境,香港政府於1月25日才暫停來往香港和武漢的航班及高鐵[4]。 有醫療相關組織表示若1月28日前政府不對中國內地封關,有機會發起罷工等工業行動[5]。 而香港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主席陳健波則認為「中港一家親」,應在疫情很嚴重時再考慮封關[6]。
封關: 外資買306億 臺股氣氛翻多
只是,防疫必須建基於科學與理性,「全面封關」呼聲縱然聽似合理,卻把防疫手段簡化為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選項,忽略各個羣體的合理權益與需要,更是違反科學規律,並非客觀地研判防疫的真正需要、某些措施是否切實可行。 更大的警號是,當中甚至充斥政治情緒,一些政治利益團體企圖迫使政府與市民服膺於一種「政治正確」,藉此鞏固前段時間搶佔的政治地位。 農曆新年假期完結,週三(29日)大部分香港人都要復工復市,但由於武漢肺炎急速來襲,部分人要求「全面封關」以杜絕內地人來港。 封關2025 一些激進鼓吹者甚至以放置炸彈、破壞公共交通、發動醫護人員罷工等違法暴力或不理性的方式爭取「訴求」,結果是社會陷入更大恐慌,大家必須對這些行徑予以嚴厲讉責,避免香港繼續陷入情緒化的意識形態抗爭中。 在第一個案例出現之前已經全面封關,理論上固然有可能,不過世界上恐怕沒有如此英明神武及未卜先知的政府。
封關: 港府對內地南韓雙重標準?
新措施實行首日,全日共有2,795人經過本港出境,較前日(26日)的4,105人,下跌32%。 當中昨日經過深圳灣口岸出境的人數為494人,較前日(26日)的3,014人大跌84%,當中包括298位香港居民,佔約六成。 與武漢肺炎相關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港府在1月30日零時起關閉高鐵西九龍站、紅磡廣九直通車等數個口岸。 在廣州南站,不少港人趕至改車票在封關前回港,而內地人則不多。 由於內地規定一定要戴口罩才能進入火車站,高鐵車廂內所有人都戴上口罩。 入高鐵站要量體溫,上車前要再量多一次,沒有發燒纔可上車。
,澳博 (00880) 。 想要查詢全球股市休市時間,例如美股休市日、韓國股市休市、香港股市休市等,可以至鉅亨網、富邦投信整理的全球股市休假日查詢;查詢臺灣股市休市日則可以至證券交易所市場開休市日期表、證券櫃檯買賣中心開休市日期表查詢。 世界著名的英語辭典——柯林斯辭典(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率先宣佈,「封城」(Lockdown)因為在新冠疫情期間使用率飆升,成為2020年的年度熱詞。 這個口罩荒逐步蔓延至其他日用品及糧食,過去一週,香港社交媒體都流傳著貨架被清空的圖片和視頻。
封關: 臺股17日虎年封關 法人:交投趨淡留意內資動向
新加坡早於2月1日對中國進行全面封關,然而新加坡的確診個案,卻一直高於香港。 如今香港每天新增的新型肺炎個案,不少感染源頭是曾經到訪內地的香港人而非進入香港的內地人,也有不少案例是香港內部社區感染。 傳染病學的專家學者皆認為香港的疫症已經從入口病例階段進入到社區傳染的階段,抗疫的關鍵是減少社會接觸。 無論從新加坡的經驗(一早全面封關,疫情仍然嚴峻),澳門的經驗(迄今無有效封關,卻成功控制疫情),或者香港現階段新增病例的感染源頭來看,全面封關根本不是能否成功抗疫的關鍵因素。 俗稱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全球爆發,廣東省早前宣佈,由上週五(27日)凌晨6時起所有人經廣東口岸入境,需接受核酸檢測,並進行醫學觀察14天,實施對象包括港澳臺及中轉旅客。 封關2025 昨日(28日)為廣東「封關」的第二日,出境數字進一步下降,當中經深圳灣口岸出境人次,較新措施前一日(26日),大跌88%,由3014人跌至343人。
我們知道他們的情況,都會安撫他們,與中央商討有甚麼方法,在無公共交通工具的情況下,可以滿足他們想回港的訴求。 封關 至於在香港的武漢人,剛才說了我們都會用不同的途徑接觸他們,包括如果他們是旅客,相信他們是住在酒店;如果他們是來讀書,可能是在我們的大學裏,我們就會去接觸他們,亦轉介到衞生防護中心,希望為他們提供一些適切的醫療指示。 當然在轉介時,如果發覺這些仍然逗留在香港的武漢居民身體出現了問題,或者我們認為需要有進一步的治療,就會轉介到醫院管理局的醫院裏。 最後我想說一句,今天我們公佈的措施無可避免是對於很多現在要上路,即是現正趕回香港的香港居民或有需要來港的人士帶來不便,在此我再次希望他們能諒解,這是我們防疫工作裏必需要的重要一環。
封關: 字裡人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走進百年老店飲涼茶
其實每日來自內地進入香港的人流,有九成是香港居民(每日香港居民約有1000人,內地人只有百多人);而按照《基本法》,香港永久居民有權進入香港,並無法律可以禁止。 所謂全面封關的實質意義,只是禁止每天約100個內地旅客,對每天1000個來自內地的香港人仍然中門大開。 不少香港人誤以為澳門比香港封關嚴謹,主要是因為在抗疫初期,澳門在1月26日下午率先宣佈將在1月27日凌晨開始禁止湖北旅客入境。 雖然如此,兩地的限制俱同時在27日凌晨生效,有效性其實沒有分別。
封關: 警方就濫發「免針紙」展開拘捕行動
但金冬雁認為,運動式防控在短期內做得好,能將疫情控制住。 封關 中國並非沒有意識到清零政策要付出的代價,但該政策為執政黨合法性背書,並利於中國制度優越性的宣傳。 2020年,中國通過執行嚴格的內外管控,讓疫情得以暫時消失,經濟迅速重啟,當年中國GDP同比增長2.3%,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根據香港醫務委員會和護士管理局的數字,現時香港有約15,000正式和非正式註冊醫生,當中約6,400名醫生為醫管局工作。
封關: 【互動圖表】廣東「封關」入粵需隔離 首日深圳灣出境人次跌八成
林鄭月娥又稱,進一步封關後,減少公共交通,相信人流會進一步下降,而且深圳灣口岸、港珠澳大橋亦未必方便原本使用羅湖口岸、落馬洲支線的市民,未必會轉到該兩個關口出入。 她表示,封閉港澳碼頭後,只餘下港珠澳大橋連接澳門,故需要維持開放。 不過林鄭月娥指,封閉6個關口後,陸路口岸仍有約7.3萬人次入境,另外仍有3萬多人次港人出境,認為這類港人出境後,之後會再入境。 她認為,出入境人流仍可能傳播病毒,因此進一步嚴控關口,關閉羅湖口岸、落馬洲支線、皇崗口岸、港澳碼頭等口岸,只維持機場、深圳灣口岸、港珠澳大橋出入境。 廣東到香港的人流主要是自由行及商務簽注,這些簽注只可以在香港逗留7天。 南韓人來港卻享有在香港逗留40日的免簽證安排,是以14天強制隔離無法防止南韓旅客入境,香港唯有對南韓封關。
林鄭月娥表示,8個國家分別為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英國和美國,禁止所有從這些國家來港的民航客機著陸香港,也禁止曾經逗留8個國家的人士,登上任何民航客機來港,亦即是不允許轉機。 過去幾個月,香港與內地積極商討恢復通關安排,不少人期望今年農曆新年前可以通關,惟最近疫情陰霾再起,通關恐成為泡影。 首階段通關配額方面,經深圳灣(1萬人)、文錦渡(5,000人)、落馬洲支綫(3.5萬人)陸路口岸返大陸,每日總人數共5萬,以及小客車來往港珠澳大橋(約1,000人),都必須事先在網上成功預約。 建議大家到達口岸前應預先登入內地「出入境健康申報」網頁,或通過微信小程式「海關旅客指尖服務」完成健康申報。 一艘貨櫃船的11名船員在寧波被驗出對新冠病毒呈陽性反應,其中9人6月24日在香港登船,獲豁免檢疫,毋須接受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只需醫學監察。
筆者亦強調,香港不單止關閉大部分關口,亦從2月8日開始強制所有從內地入境的旅客(包括香港居民)隔離14日。 從此內地入境的旅客大幅下降,從1月的每日平均10多萬人下降至平均約1000多人,下降了99%。 封關2025 「從入境旅客人流計算,香港並非全面封關,卻是99%有效的封關」。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副會長許華傑指,3至5月份本應為展覽及採購旺季,不少買家會藉此時段來港及到廣交會洽商,惟各國的出入境限制將致採購洽商出現真空期。 他認為,在此情況下,企業惟有透過網上平臺採購,由於未能親身赴其他地方洽商,亦預期短期內需要將產品樣本「寄來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