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除非你是孤兒,新人只負責派帖給自己的朋友,親友的是由長輩代勞,這是因為中式喜帖的發帖人是雙方父母。 假如雙親都不在,喜帖最好由兄長、叔父、伯父的名義發出,而非新人名義。 派帖2025 如果新人其中一方完全無聯絡,對亦不會出席婚宴,可以只寫父或母的名字;如果雙方均願意參與,亦可以照寫雙方名字,不過母方不須冠前夫姓。
大婚將至,籌備結婚過程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派帖 / 送請柬 和 派餅 / 派喜餅 給親朋戚友。 有人說喜帖是整場婚禮中的雞肋,但它卻發揮着婚禮最重要的任務:發放喜訊! 所以在揀喜帖、印帖、派帖三大環節都要小心慎選,以免出錯。
派帖: 中國人行籌組數據共享公司!阿里巴巴、騰訊等成創始股東!點解數據國家共享是現代版「火耗歸公」?
根據中國傳統婚嫁習俗,男女雙方要在大妗姐或媒人婆幫忙過大禮之後纔可以派帖。 如過大禮後是農曆七月,便只能在一個月後才能派帖。 部分新人會在帖上印上男、女家聯絡代表的手提電話,方便賓客因要事而需要聯絡。 電話號碼以中國數字顯示,並以「乾宅電話」代表男家、「坤宅電話」代表女家。 如果你有明確要求,懶得自己動手試,使用網上設計服務,也可以在節省成本的情況下製作出特色婚卡。 Sienna Mai Invitations推出一系列童話風主題喜帖,只需選定喜歡款式,品牌會連同信封一併出貨。
- 時至今日,證婚的模式變得愈來愈多,慣常地新人會選擇於早上在婚姻註冊處舉行證婚儀式,晚上於婚宴場所設宴。
-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臺。
- 例如跟爸爸較親,可以以爸爸、繼母身份發帖;跟媽媽較親,可用繼父與媽媽之名發帖。
- 為了表示這份家庭因素,就會以「嚴命」代表祖父,「慈命」代表祖母,如果雙方祖父命仍然健在,則是「承嚴慈命」。
- 其餘主體內容一般無大差錯,只需注意錯別字、農曆日子及時間有否出錯。
- 籌備好婚禮酒席後,新人便要派帖公佈喜事,邀請親戚朋友出席婚宴。
女家即場回禮給男家,先做禮金回禮及利是,然後回女家自己準備的禮品如大茶、蓮藕,跟著纔回男家的部份禮品如椰子、生果等等。 在印刷方面,傳統對於字體及大小均沒有太嚴格的限制,因此在坊間亦可以找到不同樣式的範本。 一般而言遵從各種飲宴請柬,「光臨」二字會放大,而電話等較次要資料會較細小。
派帖: 婚禮及婚宴日期及時間(公曆與農曆)
很多新人只在乎喜帖款式,卻對喜帖寫法一知半解,不論是中式喜帖抑或西式喜帖,都有正常喜帖格式及寫法。 此外,來自單親家庭或父母再婚的新人,都要學識正確的喜帖稱謂。 每年年尾是結婚旺季,因此印製喜帖必須預早開始。 香港喜帖公司Me and Mory的設計師建議至少提早半年,同時可避免加價或收附加費。
由於中式結婚喜帖下款一般以新人雙方父母發出及署名,但面對特殊情況,如父母已離世或離異,可以作以下處理。 假如長輩堅持用中式傳統帖而你又追求西式的簡約風,可考慮印刷兩種喜帖:一種主要用來邀請長輩的親友;另一種用來邀請自己的朋友,一舉兩得。 不少新人未必精通設計,但網上有不少自製婚禮邀請卡素材可以免費下載或出售,新人只需使用素材可以輕鬆造出理想婚卡,非常方便。 當然,找專業設計師可以省卻很多煩惱,也可以設計出非常精美的作品。 但新人需要花非常多的時間跟設計師溝通,想製作出精美作品,所需的費用也愈高。
派帖: 派帖給同事
自製婚卡則可以同時省下兩種成本,另外也可以控制印刷數量,最適合舉行小型婚禮的新人。 派帖 喜帖從傳統上而言,屬於由父母發出的請柬,而「臺啟」則用於平輩及後輩,所以我們可以看見一般收到朋友的喜帖,多寫「臺啟」。 傳統上認為,子女成婚是得到父母肯首,而父母舉辦婚禮,發出喜帖,又是得到祖父母的肯首,所以新人的喜帖,其實名義上是由雙方父母發出。 如果雙方都沒有家長親人,孤兒出身,新郎、新娘稱謂可以省略,直接填寫兩人名字。
今時今日,未必人人都有請大妗姐,大部分都由雙方家長自行派俾親朋好友,或者新人自己派! 咁樣其實有失傳統,同時亦有失身份,建議還是由大妗姐操辦。 部份婚宴場地會贈送喜帖,由於贈送數目有限,為免印刷出錯,建議新人不要將喜帖內容印在該帖上,可改用牛油紙印刷。 如印刷真的出錯,只需更換牛油紙即可,也可減輕成本。 幼身的手寫字體配簡約設計,不花巧卻可以體現到新人對婚禮的心思。 鮮花是婚禮的加分元素,如果你已為婚禮準備了不少花材,那一張以花作主題的邀請卡,就可以加深賓客對婚宴的印象。
派帖: 派帖:留心派帖時間
網上找到的素材設計推介大多會以高質紙材呈現完成品。 但新人必須有心理準備,使用不同紙材,完成品質感可以相距甚遠,印刷時可以主動向印刷商瞭解,以製作出更完美的邀請卡。 婚禮邀請卡是賓客對婚禮的第一個印象,絕對不可以馬虎! 但除了重金找來設計師製作邀請卡,你有想過自己也可以親手製作出專屬於你倆的喜帖嗎? DIY婚禮邀請卡還可以同時製作電子版本,透過WhatsApp派帖,一舉兩得。 派帖 以下就看看甚麼人適合自製婚禮邀請卡、DIY喜帖注意事項及一些精美婚卡DIY素材推介吧。
派帖: etnet Member Zone 會員專區
這款template可以在網上修改,購買後在相應欄位填上資料就可以,不會用專業軟件也搞得定。 派帖2025 One 派帖 and Only婚禮統籌師譚海祥推測,涉事新人做法或與酒樓、酒店的最低消費有關。 大妗姐及過禮團隊將女家的回禮禮品由女家搬至男家,再在男家新郎、老爺奶奶及眾親友面前重複過大禮程序,逐一介紹,禮成。 很多人誤會過大禮禮品全由男家準備,女家不用買任何東西,其實是大錯特錯! 女家收到男家聘禮後,需要馬上回部份男家的聘禮及自己購買的禮品,一併於吉時內由大妗姐和好命婆將禮品送回男家。
派帖: 喜帖小貼士5. 喜帖內父母之命的喜帖寫法
最後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可能你會覺得只是邀不邀請的問題,為甚麼會衍生到個人生活與工作的問題? 派帖 首先,你的婚禮可能是你一生中最重要最親密的事,如果普通的同事,與你的家人和朋友一起參與,可能會感到尷尬。 女家派帖同時派喜餅/餅卡,而男方則可以派帖同時附上十元利是,寓意「十全十美」,亦寄意新郎不會收盡別人的福氣,自己幸福之餘同時亦會祝福賓客。
派帖: 雙方父母的名字
父母再婚的情況再複雜一點,新人應該以完整家庭為單位發帖,視乎新人與哪一方家長及繼父母關係較親。 例如跟爸爸較親,可以以爸爸、繼母身份發帖;跟媽媽較親,可用繼父與媽媽之名發帖。 當然也有些情況是跟父母關係良好,也可根據男女方親友而印製不同下款的喜帖,給新人朋友的喜帖則以個人名義派帖亦可。 與中文喜帖格式最大分別是,英文喜帖一般以新人為發帖者,因為西方崇尚個人主義,不似中國傳統有「父母之名、媒妁之言」。 派帖 所以你不難發現喜帖最觸目的字眼便是新人的英文名。 要留心的是,新娘名字在前,新郎在後,即 (Bride) – (Groom)寫法。
派帖: 英文喜帖格式寫法學問1:通常以新人為發帖者
一般而言,新人負責派帖給自己的朋友,親友由長輩代勞,因為中式喜帖的發帖人是四大長老(雙方父母)。 假如雙親都不健在,喜帖最好由兄長、叔父、伯父名義發出,而非新人名義。 Cindy提醒,只有孤兒才會以個人名義發帖啊。 傳統上,是媒人或大妗姐負責派帖,但時而世逆,現在帖喜帖都是由新人和雙方長輩派發。
派帖: 下款特別處理
如果父母其中一人過世,發帖時只需填寫在世父母的名稱。 如爸爸去世,就以媽媽名義發帖,但記住媽媽的名字要冠夫姓啊。 派帖 Sandy 指,香港新人一般鍾情有齊中英文的喜帖,方便長輩閱讀,同時又迎合年輕一輩。 部分喜帖會在同一面印上雙語;亦可在前頁及背頁各佔一種語言。 記着,你的婚禮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你將在未來的日子裡回憶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