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未被取錄,就於十月申請「統一派位」,結果來年六月公佈。 校方可盡早透過導師們從旁的觀察,發掘小一新生潛能所在,然後循序漸進與適切地栽培,讓他們充分發揮所長。 直至小六階段,協助學生因應其學術能力、個人興趣或強項,選取一間最合適的中學。 若校內的教師和學生來自多個不同國家或地方,學生便有機會透過課堂學習與課餘時間,在師生互動裏,學懂認識、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同時得以擴闊國際視野。 許多人選校時都會與其他家長交流心得,當然聽聽其他人的評語也是不錯的參考,不過比起口耳相傳的評語,其實學校老師的評語更具參考價值。

  • 入學申請程序及時間由學校決定,一般會比教育局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早。
  • 學生的學術成績佳之餘,在音樂及藝術方面表現尤其突出。
  • 全港有近600間小學,家長應從何入手,為子女選擇一間好學校?
  • 第2輪面試亦是以小組遊戲形式進行,約6至10人一組。
  • 政府會按學生人數提供一定資助,學生仍需要繳交學費,但費用較私立小學便宜。
  • Sundaykiss已整合不少名校校網,如:34校網、41校網等學額及涵蓋屋苑。

由於直資學校獲政府資助,同時可收取學費,而私立學校則沒享有政府資助,故私立學校的學費一般都比直資學校高,學費最平的集中直資小學亦不為奇。 歷年參考:面試只設一輪,只須面見學生,面試以小組形式、中文進行,每組的面試時間少於半小時,老師會與申請者進行以日常生活為題設計的遊戲,主要傾談,不會問深奧的學術問題。 歷年參考:在第一輪面試,各考生須參加為時約30分鐘的個人或小組面試,面試內容與考生的生活經驗有關,無須作任何準備。

直資私立小學: 九龍城區小學校網排名(34, 35, 41校網)

由辦學團體以自負營虧方式自資經營,由於不受政府資助,學生需要繳交學費。 其實每間小學都有其優點和特色,有些著重成績、有些著重活動、有些著重藝術,就算是人人讚好的學校,都不代表一定適合子女。 例如子女明明性格好動活潑,卻選一間只著重課業的傳統名校,只會令子女發展受限制,讀也讀得不開心。 直資私立小學 又或者明知子女讀書一般,卻選一間催谷成績、課業重的學校,到頭來子女讀得喫力又不開心。 直資私立小學2025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尤其小學階段,足以影響子女性格品行。 作為家長當然不想子女被同學帶壞,因此學校的校風就相當重要。

《明校網》為「明報」専為家長而設的學校資訊網,提供全面的入學資訊及選校分析,助家長選取合適的學校讓子女入讀。 家長可在本網站找到全港幼稚園、小學、中學及國際學校概覧、專訪、教育報道及相關新聞,讓家長輕鬆掌握及瞭解心儀學校的資料,以至到本地及海外升學攻略。 位處九龍城區的保良局林文燦英文小學除了招收本地學生外,亦有來自不同國家的非華語籍學生。 該校升中成績理想, 年度有高達97%畢業生獲派首三志願中學,更有93%升讀英中。 2019/20學年各級學費為每年港幣$13,550。 本港的學校體系以公營學校為主,包括由政府直接營辦的官立學校、以及由政府全額資助但由所屬法團校董會或校董會管理的資助學校。

直資私立小學: 香港直資私立小學2023/24|26間熱門小學報名詳情時間表(不斷更新)

全港直資小學一般於每年4至5月起陸續公佈小一入學報名及簡介會詳情,本文將陸續整合2024/25年度小一報名及申請程序,好讓各位家長應付小一入學。 根據《小學概覽2022》,現時全港共有21所直資小學,當中不乏傳統名校,亦有不少能升上一條龍中學、直屬中學。 幼稚園家長如有意瞭解直資小學,可留意心儀直資小學申請日期、直資小學學費及報名詳情,以及會否舉行簡介會。 九龍城傳統名校喇沙小學已有逾60年歷史,該校與直屬中學喇沙書院教學理念一致,非一條龍學校。 在傳統教學法外,學校計劃在課程加入探究式學習、STEM教育,加強學生在數理、科學上的能力。

  • 國際小學主要指有提供外國課程的私立小學,最常見的有國際文憑課程(簡稱IB),適合將來有意海外升學的學生。
  • 校方可盡早透過導師們從旁的觀察,發掘小一新生潛能所在,然後循序漸進與適切地栽培,讓他們充分發揮所長。
  • 學校小一設三班,提供90個小一學額,雖然並非行小班教學,但校方在主科實行分班政策,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分組。
  • 其實每間小學都有其優點和特色,有些著重成績、有些著重活動、有些著重藝術,就算是人人讚好的學校,都不代表一定適合子女。
  • 灣仔區12校網與九龍城區41校網同屬全港矚目的校網之一,區內有不少單性別名校,可謂「粒粒皆星」。
  • 當中40%申請學生可獲第3輪面試,家長和學生需一同會見校長。

第三,直資中學享有一筆按學校合資格學生人數計算的政府津貼,但仍可收取學費。 相較官立中學和資助中學,直資中學有相對高的自主權,可自訂課程和入學要求。 大部分直資中學會自行決定中一收生辦法,但有部分仍會參加政府安排的「中學學位分配辦法」。

直資私立小學: 【懶人包】2023/24 直資私立小學報名日期及面試內容

私立小學與直資小學最大的分別,除了課程與學費之外,在於申請學童可否參與教育局的小一統一派位「大抽獎」。 官立小學、津貼小學所有學生,都需通過教育局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申請,分為第一階段的「自行分配學位」,及第二階段的「統一派位」。 課程編排上,官立小學相對以上兩類的靈活度較低,需根據教育局指引設計核心課程。

而個別直資學校可能教學水平參差,家長亦宜先了解心儀的直資中學,選擇真正適合自己子女的學校。 另一方面,有人認為統一派位是不公平的制度,而市場化的自由收生纔是最符合「公平」的原則。 學生以自身的學業成績和特長吸引學校收生,而學校則以師資,設施,教學素質等吸引學生,才能產生良性的競爭,提升香港教育水平。 把學校轉為直資的申請辦法是由學校寫信向香港教育局(前稱香港教育統籌局)申請。 大部分私立小學都有其聯繫、直屬、或一條龍中學,大大減少了小學升讀中學的不確定因素。

直資私立小學: 香港76間直資私小學費排名一覽 10大學費最平直資私立小學 直資學校+IB小學

註 1:滬江維多利亞學校只錄取維多利亞幼稚園學生、債券持有人或海外迴流之學生。 2001至2015年間,學生人數由95萬降至69萬,中小學總數減少233 間,惟直資學校由29間增至82間,增幅近兩倍。 政府2001年起容許直資校大幅加學費,以吸引現有資助學校參加直資計劃,翌年起多間傳統名校相繼轉為直資。 私立獨立學校計劃:根據政府的用語,私立學校當中有小部分是「私立獨立學校計劃」學校。 現時總共有 8 間這類小學,他們分別是:拔萃女小學、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國際基督教優質音樂中學暨小學、弘立書院、啓新書院、智新書院、滬江維多利亞學校、基督教國際學校。 根據私立獨立學校計劃營辦的學校不會獲得政府提供經常資助,但可獲政府以象徵式地價批地,以及提供一筆過工程設備津貼,目的在促進優質私立學校的發展。

直資私立小學: - 香港真光中學小學部

考生可能會被邀請進行第二次面試以進行進一步的測試或觀察, 也可能會被邀請到學校參觀課堂和環境。 歷年面試參考:孩子會被帶到一個房間,房間裡有老師帶遊戲的小組、有播放著卡通片的電視機和一堆在桌子上的玩具,觀察孩子會選哪個項目。 然後,老師會與小孩互動,瞭解他們的理解能力,也會有體能運動去測試身體機能。 資料冊請勿附上任何原稿

直資私立小學: 九龍真光中學(小學部)

選校最重要的其中一個考慮,就是子女的興趣和能力,從來沒有最好的學校,只有最適合的學校。 因此,選擇一間合乎子女能力、興趣的小學,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他的潛能,真正吸收知識,打好學習基礎。 直資私立小學 地區名校之所以出名,必定有他過人之處,而且學校的教學質素、師資普遍較好,競爭亦比傳統名校低。

直資私立小學: 小學

除了英基學校協會轄下的小學外,本港的所有國際小學都屬於私立小學。 國際小學主要指有提供外國課程的私立小學,最常見的有國際文憑課程(簡稱IB),適合將來有意海外升學的學生。 而且國際小學有不少外籍學生,所以學生間都經常以英語溝通,對子女的英語能力有極大幫大。 幼稚園老師經過3年的教育,對子女的能力、性格等有一定了解,亦大概知道子女在整體學生中屬於甚麼程度。 而且,陪學生經歷過多次升小選校階段,對區內小學的評價自然更全面。 因此,如果家長對小一選校毫無頭緒,不妨問問幼稚園老師意見,瞭解子女適合哪類型的學校,以作參考。

直資私立小學: - 九龍塘學校(小學部)

恆生商學院及另外一所國際學校並未獲教育署批准加入[2]。 由於初期計劃未能吸引資助學校參加,教育署多次修改直資計劃的條款。 不過,儘管政府推出各項優待措施,依然沒有受資助學校的青睞。

直資私立小學: 九龍區直資小學

年度小一學費最平的首10間直資私立小學,其中位於青衣的地利亞(閩僑)英文小學是唯一低於$10,000,全年學費僅$7,370 。 傳統名女校聖保祿學校(小學部)創校於1864年,屬歷史悠久的天主教學校,亦有直屬中學聖保祿學校。 學校以英語教學為主,校風嚴謹,重視女生的品格培育。

直資私立小學: 全港小學搜尋

主要觀察小朋友是否有禮、合羣、不怕陌生、語文能力和自理能力,校長李仕浣表示「主動和自理能力好的孩子,較適合在培正就讀。」 而小朋友參加較多課外活動不會獲額外加分。 官立學校直接由教育局管理,資助學校的經費絕大部分來自政府,但其管理則由學校的法團校董會/校董會負責。 直資學校由法團校董會/校董會自行管理,可收取學費,並享有一筆按學校合資格學生人數計算的政府津貼。 私立學校則由辦學團體自資經營,由校董會自行管理。

直資私立小學: 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 St. Paul’s Co-educational College Primary School

播道書院中小學一條龍,採用「4-4-4」的課程模式,分為小一至小四、小五至中二和中三至中六三個學習階段。 中小學均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高中則提供本地中學文憑試(HKDSE)課程。 日前學校公佈了22-23年度入學詳程,學費方面,現最新公佈是21-22年的$21,300,但有關學費或會因應教育局提供的直資單位津貼而調整。 最初期的直資計劃由1991年9月起在中學推行,成功加入的學校可以收取學費並同時獲得納稅人對每名學生的資助,限制是學費不能多於資助額的三分之二,否則不會獲得資助。 當時只有五所「愛國學校」、五所國際學校,以及恆生商學院提交申請。

香港有3種學校:資助學校,官立學校及直資學校,而直接資助計劃,簡稱「直資」,是1991年開始推行的香港教育資助計劃,計劃目標是…更多。 總言來說,直資中學提供優質的教育,普遍良好的師資與完善的學校設備,越來越多傳統名校轉為直資,可見其素質有保證。 當年,香港政府推行的九年強迫教育需要大量學位,而官立及資助學額不足以應付突然而來的龐大需求。 最後教育統籌委員會於1988年因應各種需求,發表了直接資助計劃的建議,利用私校提升香港的教育質素。 2001年,政府再修訂直資計劃的條款,容許直資學校大幅增加學費,學費限制更改為不能多於資助額的二又三分之一倍,進一步吸引更多學校轉為直資。

直接資助計劃,簡稱直資,是1991年開始推行的香港教育資助計劃。 計劃目標是促進優質私立學校的發展,鼓勵提供高教育水平的非官立中學及資助學校,提高私立學校的教育質素。 直資私立小學2025 受此計劃資助的學校稱為直資學校,有相對高的自主權,可自訂課程、收費及入學要求,接近私立學校。 同時,直資學校可得到政府按合資格學生人數提供的資助。

直資私立小學: 全港私立小學名單及學費排名

面試時老師會觀察學生是否主動、願意參與,態度是否有禮,有否溝通互動和做到指令的要求。 辦學宗旨:培育「活潑、好學、思辨、創新」的學生;發展有理想、富愛心、高水平、具創意的專業教師隊伍;提供優質的新教育模式。 重視學生的品格、學養,期望學生追求卓越,為人謙遜和生活簡約。 齊心協力建立一個滿有關懷和愛心的校園,為來自不同階層的學生,提供一個交流、學習和力爭上游的機會。 最後,政府對官立和津補學校的控制過多,未能令學校達到其教學理念。

直資私立小學: 全港私立及直資小學排名 Top 20

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是直資小學,結龍中學為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中學部),1965 年由聖瑪加利教育機構(非牟利慈善團體)創立。 九龍真光中學(小學部)1872 年創立,由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創辦,每級約有 2 班,聯繫中學為九龍真光中學。 灣仔區的男校番禺會所華仁小學於2018年遷往北角百福道新校舍, 並轉為全日制小學,屆時將由12校網改為東區14校網。 華仁小學有直屬英中香港華仁書院,遷至14校網後直屬關係不變。

直資私立小學: 九龍區

中西區兩所聖心分別為資助及私立小學,兩校同位於堅道,不過分屬兩個獨立校舍。 嘉諾撒聖心學校一至四年級為下午班,五至六年級則為全日制上課,以逐步適應全日制中學生活。 其直屬中學為嘉諾撒聖心書院,該校預留85%學額予兩所聖心的畢業生,升讀機會大。

1970年代,香港政府推行的九年強迫教育要大量學位,當時的官立及資助學額不足以應付突然而來的龐大需求,政府決定向私立學校「買位」,暫時解決問題。 由於買位政策只是一時權宜之計,政府在這段期間亦以各種方式(例如新建學校)不斷擴充公立學位,同時減少從私校買位。 在整體學校數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加上買位數量不斷減少,令私校營運更困難,引起私校的不滿[2]。 根據去年經驗, 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的第一輪面試只會面見學生, 如果學生有第二輪面試, 則會面見學生和家長。 直資私立小學2025 升小學是沒有take 2的, 一旦小朋友進了自己不喜歡的小學, 影響的不單單是他們6年的小學生涯, 也會大大影響他們的朋友圈和升讀心儀中學/大學的機會率。

直資私立小學: 九龍塘方方樂趣英文小學

學生的學術成績佳之餘,在音樂及藝術方面表現尤其突出。 該校有不少高官名人子女就讀,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的長女也曾就讀,加上每年學費高達$63,000,故有「貴族學校」之稱。 直資小學私立小學最大的分別就是直資小學也可以享有一筆按學校合資格學生人數計算的政府津貼, 而私立小學是沒有政府資助, 直資私立小學2025 因此學費會比較貴。 另外, 教育局規定,所有人接受直資小學學位後,都不可參加統一派位。

第二,有些私立小學要求家長為獲取錄的子女接受學位後,放棄參加小一入學統籌辦法的第二個階段:統一派位,即俗稱的大抽獎。 因此,家長於報名時,也要留意此況,仔細考慮和部署。 年度小一學費最平的首10間直資私立小學,其中位於青衣的地利亞(閩僑)英文小學是唯一低於$10,000,全年學費僅$7,370。

直資小學只提供本地課程,不過由於較少受教育侷限制,在課程編制、教學模式上有一定自主度,介乎私立及官津學校間。 但亦不表示教學模式一定比官津小學輕鬆,事實上不少直資名校的課業壓力都與官津無異,甚至更加沉重。 政府會按學生人數提供一定資助,學生仍需要繳交學費,但費用較私立小學便宜。 直資私立小學 學校可自行收生,毋須經教育局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

直資私立小學: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重「其他學習經歷」

因此,在課程設計上有較大的自由度,可以多試一下新意念和新的教學方法。 例如開設STEM 直資私立小學2025 課程, 辦遊學團和自設獨特的教學方法等。 如學童獲直資小學取錄,並接受直資小學提供的小一學位後,便不能再透過「小一入學統籌辦法(即「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獲派小一學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