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泥墩水塘位處大棠與大欖湧之間,週日停留半小時,遊人數目不足十人,非常清幽,不用排隊就拍到天空之鏡倒影。 黃泥涌水塘位於深水灣上方的黃泥涌峽,興建於1899年,是香港第三座興建的水塘。 隨著其他較大型的水塘相繼落成,黃泥涌水塘的功用逐漸減退,並於1986年改成為本港首個划艇公園。 直至2017年2月,長期提供水上單車服務的承辦商決定不再入標,最後結束營業 (現已重新營業)。 黃泥墩水塘位處大欖郊野公園,是一個灌溉水塘。 水塘地點較為偏遠,遊人可由不同地點徒步前往,包括元朗大棠經楊家村、屯門掃管笏、又或從不同地點走經吉慶橋到達。
- 城門水塘是香港最早期的水塘之一,風景十分秀麗。
- 往黃泥墩水塘時間較掃管笏高,但多遊一個水塘和歷史建築,適合仍有充足體力的人、元朗居民或想收集香港水塘天空之鏡的人。
- 城門水塘不單擁有多個法定古蹟,如水製塘及仿如巨型漏斗的溢流口外,而且更有不少大熱的「影相位」,當中白千層林蔭大道的相片最常見於社交平臺。
- 續沿此車道下降,走過大欖湧水塘的塘畔,下走不久,在分岔處離開麥理浩徑,直走掃管笏村路,再往下走便可到達掃管笏村完結行程。
- 黃泥墩水塘位處大棠與大欖湧之間,週日停留半小時,遊人數目不足十人,非常清幽,不用排隊就拍到天空之鏡倒影。
- 前走不久,在路口接上左方的山徑,初段踏上梯級需喫力但沿途樹蔭較多,未至太辛苦。
- 大欖湧水塘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首個興建的水塘。
記得上次來,還要辛苦爬上不同山頭去看大欖湧水塘。 清景臺容易到達,且可以在較近位置觀看千島湖全景,景觀確實較在其他山頭上看的好,怪不得這麼受歡迎。 而我最欣賞的是漁護署職員的心意,他們揀選的觀景臺位置真的好,無論是清景臺、標尖角或西流江的山頭等,都令人驚喜,一定是花了不少時間研究和實地考察。 黃泥墩水塘 闢建路徑及觀景臺是多麼大的工程,動員不少人力物力,更花了很多心力與汗水。
黃泥墩水塘: 週日輕鬆郊遊 3小時尋訪「香港千島湖」
城門水塘是香港最早期的水塘之一,風景十分秀麗。 城門水塘不單擁有多個法定古蹟,如水製塘及仿如巨型漏斗的溢流口外,而且更有不少大熱的「影相位」,當中白千層林蔭大道的相片最常見於社交平臺。 ,這次為大家介紹4條主要以石屎路為主的靚景水塘路線,唔怕行到成腳泥返屋企,遠足初哥亦可以輕鬆走完全程。
由元朗出發於朗屏西鐵站轉乘K66路線,到總站下車步行到楊家村入口上山,大約45分鐘輕鬆腳程就到達黃泥墩水塘,由於未算熱門行山登高路線,即使是週六日都不算太多人。 行經完善的山徑泥路後,就到達黃泥墩水塘。 大欖湧水塘是香港新界屯門區大欖湧的水塘,位於大欖郊野公園之內,是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個興建的水塘。
黃泥墩水塘: 香港紅葉2022|最多紅葉路線 大棠千島湖接黃泥墩水塘(附交通安排)
峯頂除可俯瞰大埔全景外,背後更與另一西北著名的羣雄相遇——雞公嶺。 黃泥墩水塘2025 休息一會,續沿山脊蜿蜒起伏大致向東北前行後,到達北大刀屻的山頂,這裏漸可遠望上水的高樓大廈。 由於Google Map更改了使用條款,限制了每日的使用量,如上方的地圖不能正常顯示或使用,請參考圖片地圖代替,敬請見諒。 楊家村還有村民居住和耕作,希望大家行經時盡量減低聲浪及不要打擾村民。 比較少去元朗或屯門行山,因來回要花上五小時在交通上,也太長了吧。 但今天放假,去週末總是人頭湧湧的清景臺,應該是個好時機。
- 現時沒有為新界農戶提供灌溉水,主要為漁護署的大棠苗圃提供培植樹苗所需的灌溉水。
- 標距柱M181後,抵千島湖清景臺路口,約5分鐘樓梯登千島湖清景臺,一睹大欖湧超開揚靚景。
- 由此左轉車道,再走一段便可接上麥理浩徑第十段。
- 記得上次來,還要辛苦爬上不同山頭去看大欖湧水塘。
- 回望連綿起伏的山脊,如巨龍擺尾,向下延伸至錦田、八鄉一帶的大平原,甚具氣勢。
- 在網絡上搜尋一番,不經意瀏覽到久聞的神仙轍,其入口又與前往欣賞千島湖的山徑相同,正好一遊。
堤壩旁設路牌,往黃泥墩村方向,路況轉為沙石路。 由於花崗巖較容易風化,加上植物不足,路上出現不少沖溝,雨後不宜。 黃泥墩水塘2025 適廬在1936年由印尼華商商楊衛南及楊竹南建成,為客家圍龍屋,由門樓、主樓及附屬建築物組成,當中主樓為適廬。 沿路經過農田往黃色欄杆,約15分鐘抵巴士總站,完成大棠、千島湖之旅。
黃泥墩水塘: 黃泥墩水塘
現時沒有為新界農戶提供灌溉水,主要為漁護署的大棠苗圃提供培植樹苗所需的灌溉水。 黃泥墩水塘 隨後下降至麥理浩徑,視線被樹木所阻,未能好好欣賞大欖湧水塘的寬廣景色。 後來嘗試踏上修護斜坡的梯級,位置竟然不錯,還拍下幾幀還可以的照片。 由僑興路起步往東南方走,橫過右方小橋後走向楊家村。
黃泥墩水塘的塘水如綢緞般翠綠平靜,環境清幽。 黃泥墩水塘 路線後段的大欖湧水塘山水珣麗,塘中小島如翠玉生輝。 水塘附近曾多次有意外發生,2008年3月22日下午之豪雨雷電交加落水天,十一名師生遇山洪暴發而被圍困,無法過橋,幸獲消防隊員拯救。
黃泥墩水塘: 千島湖清景臺.黃泥墩水塘
作為遊人,除了感謝,還應好好保護它,至少自己垃圾自己帶走,不要破壞這些得來不易的一草一木一景。 由黃泥墩水塘的堤壩繼續沿左側嘅石屎路,行到斜路頂向下走就會去到一個開揚的彎位,嗰度已經可以由遠處觀賞「香港千島湖」。 當然想從更開揚嘅角落欣賞,可從彎位旁的斜坡向上走約 黃泥墩水塘 黃泥墩水塘 10分鐘,就能夠以更佳角度欣賞。
黃泥墩水塘: 屯門行山路線|洪水坑水塘上山尋遊隼石 經黃泥墩水塘出大棠落山
園內的水壩、水掣房及溢流口於2009年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於嘉道理農場對面巴士站(粉嶺方向)的後方,進入地圖指示牌左邊的小徑。 前走不久,在路口接上左方的山徑,初段踏上梯級需喫力但沿途樹蔭較多,未至太辛苦。
黃泥墩水塘: let’s go hiking 香港行山誌
之前特別寫了一篇 麥鳳港衛的藝術 有關麥理浩徑、鳳凰徑、港島徑和衛奕信徑資料的專題文章。 記得未建清景臺之前,我們得爬上不同山頭看水塘,現在不用了。 曾聯絡漁農自然護理署及水務署,並寫了一篇 8/8 黃泥墩水塘2025 灌溉水塘遊的專題文章。
黃泥墩水塘: 石屎路好易行!香港4大水塘初級郊遊路線
由於水塘內有十多個散落在不同位置的小島,因而又稱「香港千島湖」,想欣賞水塘全景,可繼續前往到千島湖清景臺,又或者轉到掃管笏村離開。 經過伯公坳、關帝廟,樓梯費力宜放慢腳步。 標距柱M181後,抵千島湖清景臺路口,約5分鐘樓梯登千島湖清景臺,一睹大欖湧超開揚靚景。
黃泥墩水塘: 第 2 站 黃泥墩水塘 鄉郊小水塘
最後特別要感謝兩位好友熱心幫忙,我真的極不熟識元朗、屯門一帶,她們又畫地圖又逐個車站推介良心小店給我,真係出外 (搵食) 靠朋友,哈。 往掃管笏村嘅分岔路,到達掃管笏村便完成整段二至三小時嘅行程。 終點可於掃管笏村乘坐43 號 小巴 往屯門市中心 。
黃泥墩水塘: 水塘
從鍾屋村出發,走到洪水坑水塘,開始上山,打算順道到訪神鵰石。 可是一時大意入錯山徑,上了不知名的山頭,這裏地上滿佈電單車胎痕跡,相信是越野單車愛好者地點。 突然從後聽到隆隆巨響,有三架電單車正向山上衝上,我們唯有讓路避開,即時沙塵滾滾。 重要聲明: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等方式運作,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黃泥墩水塘: 水塘
從大棠進入楊家村走至黃泥墩水塘,山徑寬敞輕鬆,但太陽猛烈,日光刺眼,走來也頗感喫力。 踏上小徑輕登神仙轍,眼見樹木被砍,兩道長長深坑已蓋上枯枝。 從保育角度而言,或有另一番價值,但腦海中神仙轍之情景不復存在,頓感茫然若失。
黃泥墩水塘: let’s go hiking 香港行山誌
如欲瞭解詳細的水塘水務文物及歷史建築物的位置及資訊,可參考水務文物及歷史建築物列表 (整理中,稍後提供)。 大家都開心上山,安全落山,一起行山闖蕩去! 歡迎以 Payme AlipayHK 贊助 Tim Sir 的努力! 向來很欣賞漁護署職員非常用心製作的郊野公園設施,當然少不得標誌與指示牌等。
黃泥墩水塘: 香港紅葉2022|最多紅葉路線 大棠千島湖接黃泥墩水塘(附交通安排)
小休之後繼續沿山脊走,浮沙碎石路,加上風化關係,路況變得愈來愈跣腳,小心翼翼慢行。 跟據地圖顯示位置和絲帶引路,很快便到達遊隼石,的確栩栩如生。 慣例支持本地小農地耕作,新鮮有機蔬菜,開心又滿足回家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