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優生協會在2002年的時候曾做調查,發現我國嬰兒頭部出現不同程度的形態異常,如“扁、斜、窄”等,這種“畸形率”竟高達87%。 從醫學上分析,這種情況屬於“扁頭綜合症”,其包括扁頭症、扁平頭複合偏頭症、偏頭症以及舟狀頭症等。 要預防扁頭綜合症,父母應時常在從旁監督的 情況下讓寶寶俯臥一段時間,進行俗稱Tummy Time的鍛煉運動。 治療一般為3至5個月,戴上頭盔不但不會擠 壓寶寶的頭部,反而能夠提供空間引導扁平了 的頭骨往原來的方向生長。 在臺灣,老一輩家長會說剛出生的小寶寶不能仰睡,否則後腦杓會變得扁扁的不好看。 這是真的,而且它還有個專有名詞叫「扁頭綜合症」(Flat-head syndrome),意指嬰兒頭骨發育期間出現不同程度的扁平畸形,嚴重時甚至會造成顏面發育不平衡。

父母應該避免讓BB長時間仰臥在表面堅硬的物體上,可以多抱抱BB,減少頭部受到的壓力,也可協助BB認識外界,當BB被外界吸引,頭部便會自然轉動。 本人明白上述資料之提交即表示本人同意信諾使用及/或轉移本人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並可收到有關其產品、服務及特別優惠的直接促銷資訊。 親屬中有人患有濕疹或其他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鼻敏感,孩子患上濕疹的機會較高。 許多人對動畫周邊專賣店印象都停留在「宅男很多」,但日本一名網友觀察,發現女孩子更愛買周邊,只買本體的男生很多,網友都很有同感,「女生都結伴同行,男生都自己來」。

扁頭症: 扁頭症寶寶的彩繪頭盔,藝術跨越缺陷

隨著頭骨的發育,嬰兒的頭部形狀會自然改善,若選擇戴矯正頭盔則需要連續佩戴幾乎每天23小時數個月,價格昂貴又可能引起皮膚刺激和皮疹等問題,最重要是嬰兒可能會感到不適。 家長若察覺BB有扁頭的症狀,可以先試著調整生活習慣,減輕頭部扁平部分的壓力多數能改善輕度扁平。 寶寶剛出生頭部都很大,但胎兒的頭骨每塊骨片都是相互遊離的,不會一時間都癒合不動,正因為這個特點才給孕婦分娩降低了難度,從未完全癒合到定形,需要2年的時間。

首日戴一小時,第二日戴兩小時,之後全日戴上23小時,連睡覺都要戴著。 頭盔嘅質料好似發泡膠,Tristan戴咗一個月,已經可以向右面擰,情況改善咗好多。 起初戴頭盔要每半個月見治療師調校size,之後每一個月見一次就可以。 直到佢6個月大時,我開始擔心,因為Tristan左方嘅扁頭越來越明顯,當時,我堂細佬同我講述佢個仔嘅經歷,如不正視情況就會越來越嚴重,並介紹我訂做矯形頭盔。 為了要確定是什麼原因造成扁桃腺發炎,醫師可能會快速地進行鏈球菌屬檢測,或是在您的喉嚨底部,用棉花棒輕刮取得檢體後,進行細菌培養。

扁頭症: 頭骨8成發育在出生首年,趁定型前及早治療

想有效防止傳播風險,就要勤洗手及保拎個人衛生,如果出現相關病徵,就應求早及醫。 4個月到兩歲前,這是最後的矯正機會,一旦頭骨鈣化完成頭型就再無法改變,兩歲後即使每天側睡都無法改變頭型。 新生兒代謝病篩查方式有兩種,分別透過收集嬰兒的尿液或血液樣本進行化驗,兩者不同之處在於檢測出代謝病數量和入侵性。 扁頭症2025 現在應用於頭型矯正的手術方法主要有三種,一種是通過硅膠假體填充的方式來進行改善,不過這種方法容易產生移位和積水,所以選擇這種手術的方式的人羣不是很多。

匯兒兒科醫務中心兒科專科醫生胡振斌曾在YouTube分享「扁頭綜合症」資訊,他解釋「扁頭綜合症」即是頭顱骨與原本應有的形狀偏離,扁頭症的種類一般有斜頭、平頭、不對稱平頭和舟狀頭(頭形過長)。 當中有多種成因,如胎兒在媽媽肚中的空間和位置不夠,尤其多出現雙胞胎、三胞胎。 另有BB出世時需利用吸管等儀器助出世,有機會將頭部拉長;又有些BB喜歡側睡。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有的家長不想讓自己的寶寶頭部變扁,然後讓他們趴著睡覺,這種方式無異於“飲鴆止渴”,因趴著睡導致出現“嬰兒猝死綜合症”的病例越來越多。 雖然這些頭型“比較極端”,但是至今仍未發現這些奇怪的頭型會影響人的智力發育,人類在嬰兒時期孩子的腦袋不小心睡變形這個很常見,可通過後天或時間推移自動改善。

扁頭症: 兒科專科醫生諮詢檢查流程

主持: 今日的主題是「扁頭綜合症」,我們甚少聽到,究竟什麼是「扁頭綜合症」? 義肢矯形師:扁頭綜合症即是頭骨的形狀有不同程度的異常,例如扁平或不對稱,除了影響外觀,也可能影響幼兒的視覺、聽覺和前庭覺發展。 影響方面,暫時並沒有醫學研究證明扁頭綜合症對寶寶的腦神經發展有持續性的傷害。 但因顱骨不對稱造成頭部的不自然結構,有可能妨礙寶寶眼睛及耳朵的平衡發展,繼而引發如散光或聽力問題。

  • 起初戴頭盔要每半個月見治療師調校size,之後每一個月見一次就可以。
  • 想有效防止傳播風險,就要勤洗手及保拎個人衛生,如果出現相關病徵,就應求早及醫。
  • 由於早期新陳代謝異常症狀不明顯,難被發現,未能接受適當治療,患者可能會患智力發育遲緩等疾病。
  • 4個月到兩歲前,這是最後的矯正機會,一旦頭骨鈣化完成頭型就再無法改變,兩歲後即使每天側睡都無法改變頭型。
  • 兒科醫生陳欣永就解釋,這款頭盔是矯形頭盔,一般用於扁頭綜合症嬰兒治療用。
  • 左右不對稱作叫「側頭」、「斜頭」,即是扁頭的情況不是發生於頭顱正後方,而是在傾向一邊,正面看頭顱好像一個平行四邊形。

有趣的是,一般民眾常說的扁「條」線,其實是錯誤讀音,由於扁桃腺形狀像扁「桃」,故得稱。 當仰睡時,改變BB頭部的位置(從左到右,從右到左)且不要使用將BB固定在一個位置的枕頭。 義肢矯形師:義肢矯形師在香港是很少人從事的行業,全行也只有200多人,所以普羅大眾對此職業比較陌生。 有人因為意外或者其他原因如糖尿病需要截肢,義肢矯形師會為他們度身訂造手、腳義肢,除了手腳義肢外,我們也會造義眼。 由於早期新陳代謝異常症狀不明顯,難被發現,未能接受適當治療,患者可能會患智力發育遲緩等疾病。 代謝病不能根治,但透過抽血篩查能及早發現疾病,給予適當藥物治療及飲食調整。

扁頭症: 扁頭綜合症是什麼?持續受壓 頭骨扁平或不對稱

也正是因為骨頭間有骨縫存在,嬰兒的頭骨才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發生改變,因為嬰兒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睡眠上,受睡姿的影響,嬰兒顱面發生變化,長期保持同一姿勢睡出扁頭。 患病的初生嬰兒大多在出生時沒有明顯病徵,而這些病徵很多時都是難以發現或容易被誤以為是其他嬰兒疾病。 當中包括食慾不振、嘔吐、肌肉無力、昏睡、發展遲緩,甚至出現癲癇或猝死。

扁頭症: 扁桃腺發炎的原因

一旦寶寶能夠自由改變臥姿及移動時,便較難用這種方法改善頭型,這個階段便需 接受矯形頭盔治療。 綜上所述,新生兒的頭型還在發育中,可能因為長時間讓頭部受到不均衡的壓力,造成頭型稍微扁平。 隨著BB成長,他們能夠自由活動身體,頭型也會自然得到改善,一般不影響腦部發展。 如若發現BB頭型明顯變形,或是伴隨頭痛、視力模糊問題,應及早就醫檢查。 新生兒難免會較長時間臥牀睡覺,導致部分BB出現頭型變歪或是扁平的情況,讓父母大驚失色。 扁頭症 這其實是因為BB顱骨還未發育完全,容易受到外界壓力影響而變形,導致扁頭綜合症。

扁頭症: 兒科門診及專科服務

雖說每個人的生活作息不太相同,但其實大致上可分為男生、女生兩種版本…

扁頭症: 健康小工具

陳欣永醫生指出,因寶寶頭部在首6個月迅速成長,一般在孩子4至8個月大時屬治療扁頭綜合症的黃金時間,治療期一般為3至5個月,愈早接受治療可減少整體治療時間並增加成功機率。 胡振斌醫生指出在判斷方面,通常是父母察覺到BB頭形有異,開始偏離原本的形狀而帶孩子檢查。 嚴重者可能影響面容、雙耳對稱等,而更嚴重的BB,在照磁力共振時會發現腦內已受壓。 梁永健解釋有兩個量度的準則,第一是頭顱左右是否對稱,若出現「側頭」、「斜頭」情況,扁頭非發生在頭顱正後方,而是傾向一邊,從正面看頭顱就好像一個平行四邊形一樣。 第二是頭顱的長闊「比例」,從頭頂方向看,正常的「頭闊」應該是「頭長」的長度約80%至85% ,但如果出現扁頭情況,例如正後方扁平,會讓「頭長」的長度縮短,導致「頭長」和「頭闊」的比例拉近至差不多1比1。 扁桃腺是由淋巴組織組成,位於口咽的兩側;扁桃腺發炎(Tonsillitis)通常是因為扁桃腺受到感染,導致淋巴組織的腫脹或發炎。

扁頭症: 義肢矯形師在港人數不多

若能及早被發現和治療,可以避免對嬰兒的健康及發展帶來嚴重及長期的影響。 扁頭綜合症的治療期一般是在小朋友4個月至18個月大時,會建議為患者度身訂造矯正頭盔,包裹由眼眉上方至耳朵前方髮鬢,以及額頭、後枕位置,但會露出耳後方和麪部。 梁永健表示,病人最好除日常清潔外,每天24小時都戴上矯形頭盔,由於頭盔會用較輕身的物料製造,並不會太重,不會影響到小朋友日常生活和抬頭等動作。 養和醫院義肢矯形師梁永健表示,扁頭綜合症即是頭骨的形狀有不同程度的異常,例如扁平或不對稱,除了影響外觀,亦可能影響幼兒的視覺、聽覺和前庭覺發展。 扁頭綜合症成因多樣,例如早産嬰兒或孖胎在媽媽肚內的空間不足、出生後經常側睡等也會影響頭顱形狀。

扁頭症: 扁桃腺炎的診斷與治療

另外,早産嬰兒或孖胎,因為在媽媽肚內的空間不足,也會令頭部受擠壓,影響到小朋友的頭顱形狀。 義肢矯形師:一般也會建議病人每日24小時都戴上矯形頭盔,除了日常清潔的時間,除下約1小時,至於整個療程時間長短,則視乎小朋友何時開始接受治療。 「扁頭綜合症」(Plagiocephaly)是指嬰兒頭骨後位或側位發生不同程度的扁平畸形,以及由此帶來的嬰兒機能損傷。 「扁頭綜合症」會造成頭顱變形,不僅會影響嬰幼兒的外觀形象, 而且,會損傷正常腦容腔結構,影響腦容量發育,並使腦附件產生錯位。

扁頭症: 及早治療 治療效果更理想

由於小朋友濕疹屬輕度至中度,醫生建議使用新穎的非類固醇外用藥 扁頭症 PDE4抑制劑。 小朋友用藥七至十天後皮膚明顯改善,亦沒感到任何不舒服,而爸媽亦恆常為小朋友塗上合適保濕霜和盡量遠離致敏源。 在國外,家長會讓扁頭症寶寶戴上矯正用的頭盔,以外力將頭骨慢慢「壓」回正常的形狀,只是這種頭盔是全白的,別人一看就覺得「那是有殘缺的人在戴的」。

Tristan的矯正頭盔在短暫的適應期過後需要全日戴上23小時,連睡覺都不例外。 媽媽透露:「頭盔的質料好似發泡膠,最短要戴3個月,最長五個月。」而Tristan至今已戴了矯正頭盔約4個月。 仔細看看自己孩子的頭,是不是都“睡扁了”呢,出現這種情況還真怪不了基因,新生兒出生後普遍頭部都是又大又圓的,但不久後卻出現了一個與“纏足文化”異曲同工的情況,就是集體“頭顱”變扁。

「Cigna」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 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Cigna Corporation 提供。 圖片左邊為調整前的頭形, 右邊為調整後的頭形, 可以看到寶寶頭形明顯改善。

由於嬰兒頭骨的生長有7至8成在頭一年發生,過了12至18個月頭骨生長會慢下來,再到18個月至2歲頭骨生長就差不多定形了,所以最理想戴「矯正頭盔」是在4至6個月,一般戴3至6個月便可。 Hello 醫師期待成為您最值得信任的專業醫療訊息平臺,我們提供您完整豐富且正確之醫療新訊,協助您時刻在健康保健的道路做出最佳決定,擁有富足美好的健康人生。 1.斜頭畸形:頭部一側扁平,頭部兩邊不對稱;耳朵錯位,從頭頂看像一個平行四邊形,額頭和臉部可能會在扁頭的一邊凸出。 少數的新生嬰兒 (約四千份之一) 可能患上「先天性代謝缺陷」疾病,代謝病是由於遺傳因子缺陷,導致缺乏某種酵素,妨礙新陳代謝,影響包括缺乏一些人體必須物質,或導致有毒物質積聚。 家長應該限制BB仰臥或頭部靠在平坦表面上的時間,例如汽車座椅、嬰兒車,經常抱起BB幫助可以減輕頭部的壓力。 在大人的監督下,BB在白天清醒的時間趴著,幫助後腦勺正常塑形,也可加強BB頸部肌肉並學會用手臂向上推。

扁頭症: 初生嬰兒代謝病篩查

義肢矯形師:治療扁頭綜合症一般是小朋友4個月至18個月大的時候。 扁頭症2025 扁頭症2025 初生嬰兒不建議接受治療,因為治療主要透過配戴特製頭盔矯正頭形,少於4個月的初生嬰兒,其頭顱、頸也未有足夠承託能力,所以不適合戴頭盔。 我會建議家長多把初生嬰兒抱起,或讓他多趴下,避免常常壓住頭部,因為扁頭會令頭部更難左右旋轉,小朋友便會習慣只躺一邊,令情況會越來越惡化。 如果在嬰兒4個月後確診扁頭綜合症,會建議為小朋友製作特殊頭盔,作用是矯正小朋友的頭顱,讓它向正確的方向發展,不會被擠壓。

扁頭症: 小朋友會有一些皮膚問題是成人較少發生的, 例如以下這些皮膚問題:

然而,喉嚨發炎與扁桃腺發炎的症狀相當相似,如果持續出現咽喉痛、耳痛、吞嚥疼痛等情況,就要及早就醫,以免因延誤治療而演變成扁桃腺炎症。 左右不對稱作叫「側頭」、「斜頭」,即是扁頭的情況不是發生於頭顱正後方,而是在傾向一邊,正面看頭顱好像一個平行四邊形。 義肢矯形師:扁頭綜合症有量度的準則,主要包含兩個元素,第一是左右對稱,第二是比例。

扁頭症: 需要協助處理索償?

主持: 一般是由醫生決定,還是家長主動提出小朋友需要進行扁頭矯形治療? 義肢矯形師:兩方面也有,在香港很多時是由醫生提出,主要是當小朋友出生後有醫生跟進出生後情況,在檢查時發現嬰兒有扁頭問題,就建議家長可讓嬰兒接受扁頭矯形治療。 香港也是近年才引入扁頭矯形治療,服務未至於太普及,所以家長未必知道嬰兒有扁頭問題,希望透過公眾教育,讓更多家長知悉扁頭綜合症,留意自己的嬰兒有否相關情況,有助及早診斷及治療。 義肢矯形師:一般接受扁頭矯形治療的都是嬰兒時期,約4個月至18個月,即 1歲半前。 因為嬰兒時期的頭顱骨還在發展,即是俗稱「腦旬未生埋」,所以尚有矯形空間,當過了這段時間,頭顱已經生長穩定後就沒法矯形。

扁頭症: 醫療及健康保險

在此提提各位家長, 4至8個月大是治療扁頭綜合症的黃金時間,因寶寶頭部在首6個月迅速成長,愈早接受治療可減少整體治療時間並增加成功機率。 義肢矯形師:矯形不成功的個案也是會有的,例如小朋友戴矯形頭盔時間過短,會令矯形效果減低,病人何時開始接受治療也會影響治療效果。 義肢矯形師:非常困難,因為矯形是透過器具改善頭顱發育的情況,當小朋友長大後,頭顱骨開始慢慢生成,可矯形的空間就很少。

只要不是病理性扁頭綜合徵(顱骨發育不全、先天性頭骨畸形),就不會影響神經發育。 扁頭症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扁頭症2025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 扁頭症 使用者應向醫師尋求醫療建議,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 Cigna 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

不過嬰兒的身體其實有自動修正機制,剛出生一、兩個星期的嬰兒,如果發現頭骨有輕微扁平或不對稱,家長也毋須過份擔心,因為可以自行修復,頭形也會自然得到改善,但如果頭形明顯變形,應求醫檢查。 兒科醫生陳欣永解釋,這款頭盔是矯形頭盔,一般用於扁頭綜合症嬰兒治療用,治療期一般為3至5個月,戴上頭盔不但不會擠壓寶寶的頭部,反而能夠提供空間引導扁平了的頭骨往原來的方向生長。 所以寶寶需要戴足全日,連睡覺時也要配戴,大部分寶寶只需數天便能輕易適應下來。 義肢矯形師:嚴重的扁頭綜合症會導致眼睛、耳朵不對稱,甚至口腔顎骨亦會有偏移情況,有機會影響到腦部發育,甚至對聽覺、視覺發展也有影響。 另外也有例子是扁頭綜合症會令小朋友學習遲緩,影響深遠,因此家長如果發現小朋友頭形有扁平、不對稱的情況,應要及早接受檢查,認真對待。

但是,如果寶寶扁頭情況比較明顯,就需要接受醫生的診斷及物理治療,嚴重個案可考慮使用特別訂製的矯正頭盔(圖3)。 最常見為斜頭,通常是因頭部同一位置長期受壓以致平坦變形,令臉部出現不對稱的可能,這情況下父母俯視時會發現,寶寶耳朵位置及兩邊眼睛、臉頰的尺寸不同,形狀如菱形一般。 至於病因,通常是由於胸鎖乳突肌縮短所致,大多數是 #分娩創傷引起。 若分娩時出現嚴重問題,如肩難產致鎖骨骨折,胸鎖乳突肌更有機會形成良性肌肉瘤,需轉介兒童物理治療師為寶寶進行頸部肌肉拉扯治療,以改善斜頸症情況,不然出現斜頭機會更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