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繁忙時間,市區綫每小時最多可開出34班列車,即每1.75分鐘一班,載客量達85000人次。 而地鐵列車數目已由剛通車時的140卡,增加至2007年的1082卡(包括市區綫的6卡後備車機場快綫的88卡迪士尼綫的12卡)。 1975年初,香港政府屬下的集體運輸臨時管理局宣佈,將早期系統略予縮減至15.6公里,並更改部分技術指標(如供電方式改為架空電纜),是為修正早期系統[11][12][13]。

此通票分為24小時、48小時、72小時共3種選擇,於東京Metro地鐵的售票窗口、部分地鐵站內設置的觀光諮詢服務臺、BicCamera等大型連鎖電器行,以及東京各地的旅遊服務中心皆有販售。 2020年3月7日,一列中國製列車(D415/D416)於本綫投入服務,使列車數目增至34列。 該車曾短暫於馬鞍山綫服務,曾為馬鞍山綫第16列8卡車,後來調往八鄉車廠。

地鐵沿線圖: 港鐵東湧綫及迪士尼綫

該款APP還搭載了車票的自動推薦功能,若您已持有特定車票,只要輸入相關資訊,系統便會依據車票種類推薦更適合的其他路線並隨之調整票價。 此外,您也可以在APP上查詢東京熱門景點的門票網站相關資訊。 地鐵沿線圖 一般的單程車票可在地鐵各站所設置的售票機(支援多國語言)購買。

  • 兩款「全月通」在每月的前7天至該月7日發售,「屯門-南昌全月通加強版」在西鐵綫屯門至南昌沿途各站的客務中心發售,「屯門-紅磡全月通加強版」則在西鐵綫沿途各站的客務中心發售。
  • 最終行政局在1993年上旬否決方案,但為九廣鐵路日後重返尖沙咀埋下伏線[12]。
  • 九鐵主席田北辰承認,西鐵工程18項合約共有27項類似西門子事件中的補充協議,須為此額外支付15億3,600萬元。
  • 除該些指定路線外,使用「全月通」的乘客不可享有其他接駁服務的轉乘優惠。
  • 儘管有居民批評為密度過高,不過規劃署考慮後,認為新建議可優化發展,故支持修訂方案[64]。

西鐵第一期工程即由屯門至西九龍欽州街一段,分三期進行收地,第一期已在1998年10月16日刊憲,1999年1月16日收回歸政府所有。 地鐵沿線圖2025 地鐵沿線圖2025 第二階段收回用地,包括荃灣保華工業大廈、華基工業中心,於1999年7月刊憲,2000年1月起收回。 地鐵沿線圖2025 地鐵沿線圖 位於柴灣角海傍、屬於房委會的順基工業大廈被遷拆用作興建大欖隧道的通風樓;荔枝角公園大部份土地亦被徵用(其後已重置);屯門新發邨的原址成為公共交通交匯處。 九龍南綫落成後,乘客可從新界西北直達尖沙咀,中途無須轉乘其他交通工具。

地鐵沿線圖: 班次(以分鐘計算)

西鐵綫全日通可於屯門站至南昌站的客務中心購買,售價為$28。 於購買當日可無限次乘搭西鐵綫(只限屯門站至南昌站)、輕鐵及港鐵巴士。 香港的地鐵列車的維修工作由5個車廠負責,分別為九龍灣車廠、荃灣車廠、柴灣車廠、將軍澳車廠及小蠔灣車廠。 地鐵沿線圖2025 每個車廠除了負責為相應行車綫的電動車組提供電力外,亦設有停車設施、洗車設施與預防及糾正性維修設施,例如起重及頂升設備。 香港的地鐵一直都舉行不少活動,確保乘客注意使用地鐵時的安全。 例如在各個地鐵車站內有不少海報張貼,月臺及車廂亦有廣播提醒乘客。

有些甚至完全廢棄原有的行駛路線而另立新線,例如中巴的23M線被改成第16線(1987年再與10M線合併,再於1988年與10A線合併,直至中巴專營權結束)。 至於地鐵當時訂購的20輛DMS巴士於1980年代至1990年代改為行走城巴屋邨巴士和海洋公園專線。 地鐵沿線圖2025 八達通是香港其中一種電子收費系統,卡片的大小和信用卡相同,內置晶片,使用時把卡片放在接收器上即能完成付款過程。 八達通是在1997年9月推出[35],由地鐵公司及其餘5間運輸公司組成的八達通有限公司(前稱聯俊達有限公司)發行。 八達通可以在香港進行不少的付費服務,而香港的地鐵就是一個最常用到八達通的服務。

地鐵沿線圖: 港鐵路綫圖的重要性

1970年,顧問公司完成對興建地下鐵路系統的進一步研究,發表《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10],具體提出建造鐵路的建議。 地鐵沿線圖2025 研究報告建議興建的地下鐵路系統全長52.7公里,合共50個車站,並且分成3條主要行車綫:港九綫、港島綫及東九龍綫,以及兩條港九綫支綫:荃灣支綫、觀塘支綫。 遵從香港鐵路(地鐵和九鐵)一向的發展模式,興建鐵路時會在車站附近發展私人住宅,除了可以其利潤資助工程費用,亦可增加客源。 唯物業設計時期正是香港政府推行八萬五建屋計劃政策,採用高地積比設計,備受市民批評。 城規會最終亦會以綜合發展區容許較高的發展密度為理由,完全否決有關居民對屏風樓不滿的聲音。 地鐵沿線圖 [60]而且物業設計是「為錢而非為人」,大部份綠化及休憩空間只限住客享用,公眾只可享用商場及面積細小的地面廣場,比東京、新加坡及上海等地鐵路上蓋設大型公眾公園及休憩空間落後得多,成為規劃標準劣質化的典型例子。

包括減建1至3層平臺,大幅削減商業零售及公眾停車場樓面等。 中小型單位數目將由原來863個,增加43%至約1,235個,即佔總單位數約52%。 而荃灣西站五區(城畔)中小型單位數目增加74個至588個,佔總單位數約62%。 儘管有居民批評為密度過高,不過規劃署考慮後,認為新建議可優化發展,故支持修訂方案[64]。 該物業地盤原有12個財團入標競投,但因全數不符合港鐵條件,因而「流標」收場。 本綫因而有38列港鐵伊藤忠近畿川崎列車及17列港鐵屯馬綫中國製列車,合共55列列車。

地鐵沿線圖: 車站

西鐵綫SP1900列車(編號:D327/D328)的關門及部份特別廣播,於2012年2月12日首先換上港鐵聲帶[40]。 更換後整列列車可算是已完全港鐵化[39][41][42],其後所有列車陸續換上港鐵版本關門及特別廣播聲帶。 而8卡列車則新增車門上方的動態路綫圖,取代原有的貼紙路綫圖;以及位於連接位上方的顯示屏,顯示下一站和目的地。

地鐵沿線圖: 計劃行程

全綫有15個車站,包括12個地底車站及3個架空車站[12][13]。 1960年代,香港經濟急速發展,人口不斷增加,公共交通的需求越來越大。 1964年成立了公共運輸調查小組(Passenger Transport Survey Unit,PTSU)[5],後於1967年發表《香港乘客運輸研究》[6]。 研究指出1986年香港人口將達至6,868,000人,故此香港有必要興建集體運輸系統,以解決人口增長所出現的交通問題。

地鐵沿線圖: 地鐵服務

朗屏北地盤規劃為「綜合發展區」,地盤面積120,559呎,將建4幢樓高27層的住宅,涉及住用樓面約52.37萬呎,提供832個單位。 與2000年9月覈准的發展方案比較,新方案減少1幢住宅大廈及1座3層高的基座,遷移停車場至地庫,單位數目減少24個,1、2座的高度分別減少2.85及3.38米,以縮減整體發展的體積。 私人休憩用地由過去的2.87萬呎,減少至2.36萬呎,亦提供約1.29萬呎的住客會所。 項目於2012年12月6日起邀請發展商及財團提交意向書,於12月13日下午2時截止。 2013年1月23日,港鐵公佈新世界發展與內地房地產公司萬科置業合作,以逾34億元奪得荃灣西站六個項目發展權。

地鐵沿線圖: 港鐵南港島綫

項目可建942夥,其中62.4%單位實用面積須少於538平方呎。 由華懋旗下公司於2012年1月以26億零1萬元一筆過預繳付款成功投得,華懋將會將項目純利的5%攤分予港鐵。 發展商曾指,預期可在2015至2016年發售,唯最終延至2017年才能開售。 此包括通道下的吸音物料、兩邊的吸音槽與及承載路軌的特殊方法。 路軌並不是直接由高架橋承載,而是裝設於具彈力的裝置上。

地鐵沿線圖: 車站標識

2020年4月4日,再有一列中國製列車(D421/D422)於本綫投入服務,使列車數目增至35列。 2020年5月2日,再有一列中國製列車(D427/D428)於本綫投入服務,使列車數目增至36列。 為配合九龍南綫通車,九鐵於2007年將2列馬鐵SP1950列車調往本綫,與部分KRS991合約下新訂的車廂組合成2列7卡列車;其餘KRS991列車即組成4抽7卡列車,並於2008年投入服務,列車數量增至28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