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來說,馬貝煮熟後色澤更加暗紅,肉硬有嚼勁,因爲多爲人工養殖,因此味道較淡,解凍後色澤也是黯淡無光。 平時我們看到的北極貝,尖尖的貝肉上宛若點了一層胭脂,既像一頂聖誕帽,又像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花,光是外表,就足以吸引一堆“看臉”的喫貨。 北寄貝刺身2025 北寄貝刺身2025 其實在日本料理中,北寄貝是有生食的刺身喫法的,這也是品嚐北寄貝最常見的喫法。
- 其實並非如此,這兩種貝都是馬珂蛤科下面的貝,硬攀親戚的話屬於表兄弟吧,但無論從樣貌還是產地上來看,它們都的的確確是兩種不同的貝。
- 但有一種食材卻能成功“化干戈爲玉帛”,既入主了刺身界,成爲無可替代的招牌菜,還圈粉了一衆不喫刺身的人,成爲大家心目中獨一份的“例外”。
- 正因這份獨一無二的鮮美,北極貝才能與三文魚、甜蝦一起被稱爲刺身界的“三劍客”。
- 不過想買鮮活的,也要小心市場上的“冒牌貨”,其中最讓人傻傻分不清楚的,就是朝鮮馬貝,因爲這傢伙長着一張神似北極貝的臉。
- 刺身這種食物,愛的人對它如癡如醉,不愛的人則恨不得避而遠之,兩方彷彿兩個陣營,中間橫了個喫與不喫的“楚河漢界”。
嫣紅的貝肉熱情似火,爽脆的口感鮮甜彈嫩,直接喫有海鮮之美,即便化身中式菜餚,也能hold住清炒、醬爆、蔥油……等多番“大考”。 北寄貝刺身2025 但有一種食材卻能成功“化干戈爲玉帛”,既入主了刺身界,成爲無可替代的招牌菜,還圈粉了一衆不喫刺身的人,成爲大家心目中獨一份的“例外”。 大家認為刺身卡路里更低的原因,不外乎刺身少了壽司飯,光喫一片刺身,定比一整件壽司更低卡吧!
北寄貝刺身: 加拿大北寄貝片(20片)
例如,每件三文魚壽司有53kcal,而一片三文魚刺身只有23卡。 如果光以「一片刺身vs一件壽司」來換算,這也許是事實;但Tiffany指出,這並不是一換一的簡單算法。 北寄貝刺身 因爲北極貝喜歡隱身於泥沙中,因此在捕撈時,採挖船會先將拖網沉入海底,再用高壓水管沖刷海牀,這樣才能把北極貝撈上來。 “12年磨一貝”,這麼金貴生長起來的北極貝,刺身、壽司、火鍋、炒菜,隨處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蒸、炒、燜、燉,樣樣都能做出花樣。 不過說真的,它們兩位長得確實很像,殼長都是15cm左右,頂端也都是白色,只不過北極貝的底端爲黃褐色,開殼後生的貝足爲暗紫色,煮熟後爲亮紅色,分辨起來還是不難的。
- 它還含有高水平的 Omega-3 脂肪酸、鐵和維生素 B12。
- 在日本,它被稱為 “uba-gai” 或 “Hokki-gai”,意思是蛤蚌之王。
- 所以在喫北極貝時,我們只需自然解凍即可直接擺盤,鮮美柔嫩的口感完全不輸星級酒店,Q彈的貝肉在脣齒間糾纏,讓人欲罷不能。
- 嫣紅的貝肉熱情似火,爽脆的口感鮮甜彈嫩,直接喫有海鮮之美,即便化身中式菜餚,也能hold住清炒、醬爆、蔥油……等多番“大考”。
- 在這個過程中,北極貝中的蝦青素受熱變紅,於是就變成了我們見到的“紅舌頭”。
英國註冊營養師石芷因(Tiffany)提醒,很多人以為光喫刺身會比喫壽司更不易胖,可是大錯特錯! 其實刺身卡路里也不容忽視,而且大家到壽司店,難免會選點小食或天婦羅等,一整餐食下來可是很易超標。 就像上文說的,當北寄貝供不上喫貨們的胃口時,北極貝就出現了,這還真不是胡說。 1986年,加拿大開始捕撈北極貝,因爲北寄貝和北極貝的外殼長得很相似,所以最初加拿大的北極貝出口瞄準的就是當時處於經濟上升期、消費能力強的日本。 北寄貝刺身2025 北寄貝刺身 它主要分佈在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和白令海的冰冷水域中,其中屬加拿大產量最多,據瞭解,全球約九成的野生北極貝都來自加拿大。 但是作爲一種食材,北寄貝則以其肥厚的肉質和甜度頗高的口感爲人稱道,是天生做刺身的好苗子,受到了日本人的瘋狂追逐,甚至在北海道的苫小牧市,它還被選爲了“市貝”。
北寄貝刺身: 壽司店健康小菜 代替過量魚類或蛋白質
其實並非如此,這兩種貝都是馬珂蛤科下面的貝,硬攀親戚的話屬於表兄弟吧,但無論從樣貌還是產地上來看,它們都的的確確是兩種不同的貝。 刺身這種食物,愛的人對它如癡如醉,不愛的人則恨不得避而遠之,兩方彷彿兩個陣營,中間橫了個喫與不喫的“楚河漢界”。 活日本北寄貝 ~ 也稱為 Spisula 北寄貝刺身2025 sachalinensis,其蛋白質含量很高,脂肪和卡路里含量低。 北寄貝刺身2025 它還含有高水平的 Omega-3 脂肪酸、鐵和維生素 B12。
北寄貝的貝足、貝柱、外套膜都可以食用,尤其是它肥嫩的貝足,嚼在嘴裏脆脆的,清鮮伴隨着野性的大海氣息,讓人印象深刻。 北寄貝,學名叫庫頁島馬珂蛤,從這個複雜的學名中就能猜出來,這種貝主要生活在東北亞一帶的海域中,日本、朝鮮東北部海域均有分佈。 北寄貝主要生活在日本北部和朝鮮半島東部沿海潮下帶至水深12米(39英尺)的水域,因為是附近國家主要的經濟貝類而被大量捕撈,其數量也因此急劇下降。 到了1990年代,日本開始研究北寄貝的人工培育技術[1]。 不過想買鮮活的,也要小心市場上的“冒牌貨”,其中最讓人傻傻分不清楚的,就是朝鮮馬貝,因爲這傢伙長着一張神似北極貝的臉。 所以在喫北極貝時,我們只需自然解凍即可直接擺盤,鮮美柔嫩的口感完全不輸星級酒店,Q彈的貝肉在脣齒間糾纏,讓人欲罷不能。
北寄貝刺身: 北極貝&北寄貝 傻傻分不清楚
當然,如果嘗膩了“紅舌頭”的味道,不妨也來點鮮活的刺激一下味蕾。 正因這份獨一無二的鮮美,北極貝才能與三文魚、甜蝦一起被稱爲刺身界的“三劍客”。 如果想食得健康,Tiffany建議大家應該留意每餐食用比例。 「以一隻碟來計,應該有半隻碟是菜或菇菌類,然後有四分之一隻碟澱粉質,其餘的份量就是蛋白質,如魚或海鮮。」以上比例符合理想營養攝取比例,下次到壽司店,不妒留意一下,自己每餐食用的魚生或壽司,跟比例是否相乎。 很多人都以為以魚類、海鮮類作「主菜」的壽司和刺身口味清淡,是健康低卡的美食。
活日本北寄貝,一種鹹水……蛤蚌,也稱為 Spisula Sachalinensis。 在日本,它被稱為 “uba-gai” 或 北寄貝刺身 “Hokki-gai”,意思是蛤蚌之王。 北寄貝刺身2025 生長在北方海域的北寄貝,風味獨特,帶有淡淡的海洋香氣,肉質柔靱,保有一定的口感,嫩滑。 它具有濃鬱的香味、甜味和多汁,可以輕鬆搭配幾乎任何種類的食物。 它非常適合作為刺身、涮涮鍋、味噌醋醃製、kayaki(帶殼燒烤),在世界各地被廣泛用作壽司。
北寄貝刺身: 壽司飯每件約30卡,所以刺身卡路里更低更健康?
爲了最大程度的鎖住北極貝的鮮,人們會在捕撈後直接對北極貝進行預煮處理,在船上完成去殼、燙熟、清洗、檢查和急凍的標準化加工程序。 在這個過程中,北極貝中的蝦青素受熱變紅,於是就變成了我們見到的“紅舌頭”。 北極貝的學名叫斯廷普森蛤,之所以叫“北極貝”純屬商業需要,不過這個名字可不僅僅是叫着好聽,人家真的是來自北極的貝。 北寄貝刺身2025 北寄貝從外表看並無什麼特別,簡單描述就是一個大個頭的蛤蜊,它們生活在水下大概12米,殼長10cm左右,頂端灰白色、底部爲褐色,鮮活的貝足爲淺灰色,煮熟後呈現爲嬌嫩的粉色。 在弄懂這個問題之前,先來讓我們瞭解一下北極貝的“身世”,畢竟在市場上,總有一個叫北寄貝的傢伙招搖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