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他曾督導學生 (文憑/學士/碩士) 在多個服務範疇中學習 (如:長者,長,青少年,中小學生,邊緣青少年,精神康復者…) 及「尋解導向治療」課程提供導修課。 1988年,陳老師以嘉賓主持身份參與「香港電臺」《邊緣青年熱線》八個月的直播節目並即時回答諮詢。 林金燕女士畢業於香港大學,修讀社工學位期間獲得獎學金遠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增修一年心理學,期後更以優異成績完成輔導碩士課程。

她亦為認可婚前/婚後關係 (Prepare/Enrich) 輔導員。 在個人情緒/精神健康的治療方面,任女士為 (Gestalt Network in the Pacific Rim) 香港創會會員,並為圓融治療 (Gestalt Therapy) 之個人/團體輔導員。 她更進深學習及完成心理治療之理論及臨牀訓練,獲取美國加速體驗性動力學心理治療學院(Accelerated Experiential Dynamic Psychotherapy Institute) 認可治療師的資格。

感動治療: 兒童為本遊戲輔導

近年,致力投身於自我成長及發展領域,包括推行性格透視® (一級)導師證書課程、擔任明愛徐誠斌學院社 會工作副學士「自我認識課程」導師、實習督導及「學本友導計劃」導師。 黃美容女士致力心理治療,臨牀督導及培訓,具多年處理情緒困擾、創傷、及婚姻家庭治療等經驗。 感動治療 感動治療 感動治療 經多年的專業培訓與學習,她溶匯整合了心理動力,依附及情緒理論,靜觀專注、體感療癒及大腦神經科學等知識,平服情緒,整理創傷,啟動個人的潛在能力,以致身、心、靈得到復修的療效。 曾任教香港城市大學輔導碩士課程及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健康心理輔導課程。 丘美莊女士為資深社會工作者,先後服務於青少年、婦女、電話熱線輔導、家庭綜合服務等單位。 她擅長處理有自殺危機及家庭暴力危機個案,在明愛向晴軒危機專線及教育中心工作近十年期間,透過接聽婚外情熱線、接見個案、開辦同路人小組等不同的工作模式,支援不少受情緒或家庭關係困擾的人士。

此外,羅女士專長於提供性治療服務及性困擾問題,特別是「未能圓房」、「性交疼痛」、「陰道痙攣」等性障礙或其他性困擾問題,並透過輔導協助夫婦們增進性愛親密、計劃及培育子女等。 楊女士現任明愛全人發展培訓中心高級培訓及輔導顧問,曾任明愛家庭服務臨牀督導及「明愛家庭服務婚姻治療專業發展小組」召集人,專長於家庭及婚姻輔導及有關技巧培訓工作。 曾主領多項不同類型之工作坊及講座:家長教育、老師培訓、青少年及兒童成長、婚姻關 係等。 黃先生熱愛輔導工作,對婚姻培育、性格學說等有濃厚研究興趣。

感動治療: 心理輔導服務

由葉萬壽先生於九五年創辦,為各界提供個人、婚前、婚姻及家庭輔導,並替各機構提供個人成長、輔導訓練、人際關係訓練、壓力處理、隊工建立、生命靈性反省、NLP、MBTI、Enneagram 與團隊建立、九型與企業管理及企業發展等不同類型課程。 另外,輔導員可以透過靜觀,讓當事人覺察及形容當刻的身體感覺,坦誠地接觸及關顧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傷痛;同時透過意象聯想,協助當事人處理複雜的難處、情意結及矛盾的情緒,抑壓多時的情感在當下此刻毫無遮掩地釋放出來,再以適當的方式回應昔日危險、威脅或創傷,促進人際關係復和及重塑自己。 這不單純是語言對話或內容分析與重構,更是一個身心靈體認和經驗重整的歷程,讓生命活力流暢地轉動。

情緒導向治療是一種歷程體驗治療,以情緒作爲指引,並獲超過三十年的實證支持具果效的治療方法。 李先生從事社會工作二十多年,先後從事青少年及兒童工作,離家出走青年宿舍、中學學校社會工作及家庭服務。 提供個人情緒、親子關係衝突、家暴、婚外情及家庭輔導等工作。 李先生在職期間亦投入義工服務,曾於一所智障兒童家舍當義工達十年之久,關懷智障人仕。 楊女士自工作以來於多間家庭服務中心擔任前線及督導工作,除家庭輔導工作外,其他工作範圍包括中學學生輔導、家庭生活教育及多類型小組工作,包括父母之道、夫婦相處 及壓力處理等。

感動治療: 服務內容

自加入明愛家庭服務,工作範疇為個人及家庭輔導服務,涉獵廣泛,累積不少處理高衝突家庭關係及離婚個案經驗。 尤女士早年曾接受完整的中/西醫訓練,其後發現對於處理心靈的痛苦更具熱忱,進而投身輔導工作。 在二十年的輔導生涯中,先後從事十多年家庭輔導服務,婦女暨幼兒中心督導主任及私人執業, 透過個案、 小組、 社區義務工作及學校/教會的講座, 協助不少個人, 婚姻及家庭走出困境, 讓生命再現晴天。

  • 曹淑清女士—資深註冊社工,從事輔導服務超過35年,累績廣泛及豐富的工作經驗於處理兒童、青少年、長者、父母、夫婦及家庭間出現的衝突。
  • 其目的是透過在治療過程中建立的安全關係,幫助當事人調節自己的情緒與焦慮,重拾能力去面對自己的情感創傷;讓情感上的自癒能力得著釋放,從而經驗從內而外的改變。
  • 吳女士過去從事綜閤家庭服務、輔導服務、僱員諮詢服務,接觸 社會各階層不同需要的人士,主要處理婚姻困難、親子關係、個人精神健康困擾,和職場 壓力等問題。
  •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經歷安全的連 結,有些人在兒時可能已經歷一些或大或小的創傷,例如性侵犯、 身體虐待、精神傷害、疏忽照顧、欺凌等,結果人們內裡產生了傷 痛感、恐懼感和羞恥感,亦即是心理動力所稱的焦慮感。
  • 黃女士是一名註冊社會工作者,擁有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犯罪學)碩士學位、社會工作學士學位,是Prepare Enrich 認証輔導員,亦曾接受國際危機事件壓力協會舉行的危機事件壓力處理的訓練,同時擁有遊戲工作的高級証書及曾接受有關哀傷及善別輔導的訓練。
  • 一直以來,傳統心理學家治療時以認知行為治療為主導,此屬於一門行為學派治療。
  • 黃女士從事二十多年輔導工作,累積紮實的臨牀工作經驗,尤以婚姻及家庭關係工作(婚外情、自殺預防、關係重建)及危機預防介入(自殺預防)為擅長。

就悲哀而言,抑鬱就像一幅厚厚的牆,阻隔着一個人健康地經歷哀傷,導致未能處理分離與失去的感覺。 例如曾有一個受抑鬱困擾的年輕人,她覺得「自己並不是個好女兒」。 在母親病危時,她心情很矛盾,感到很難表達對媽媽的關愛,直至母親離世,遺留下來的只有內疚及自責。 感動治療2025 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幫助她重新肯定對母親的愛,與其一同面對哀傷之情,讓她在聯想的情境中深切表達對母親的歉意、掛念、與關愛,並且得着諒解和肯定;她最終發覺到原來放下了「自己並不是好女兒」的心結,感覺是那麼輕省的。

感動治療: 培訓主題

任職婚姻及家庭輔導多年,主要從事個人、婚姻及家庭輔導,及帶領個人/夫婦成長小組,並擔任行政及輔導督導工作。 葉博士也是一名資深的婚前婚後培育工作者,經常在婚前準備工作坊中作信仰方面的分享。 另葉周麗雲博士亦是一名資深教育工作者,曾在香港的醫院、香港理工大學及澳門大專院校護理學系任教二十多年。

感動治療: 創傷治療及處理技巧訓練

她亦擅長協助受家庭、婚姻及親子關係問題困擾的人士透過瞭解自己及家人的成長和各自原生家庭對其影響,從而啟發他們自我反省,微妙地改善了與家人的關係。 尤女士同時熟悉兩岸(大陸/ 臺灣)的生活及文化, 並能操流利的國語, 曾幫助不少來自大陸/ 感動治療2025 臺灣的人士, 透過輔導, 融入香港文化, 解決生活/工作適應及各項關係問題。 感動治療 羅玉瓊女士從事社會工作及輔導服務超過四十年,她先後從事青少年及兒童工作、中學學校社會工作、家庭生活教育主任、家事調解服務、個人、婚姻及家庭輔導服務及小學學生輔導服務督導主任,負責督導十多間學校的社會工作員。 亦曾於香港城市理工學院及香港理工學院社會工作學系兼職任教及擔任實習督導。 不少受輔者形容羅姑娘「用心輔導」、「能夠在他們谷底中提供安慰及幫助」、「能從不同角度精準明確地找出問題根源及矛盾所在」。

感動治療: 專業輔導.心理治療

黃女士多年來積極關注過度活躍症學童的生活適應,設計及主領提升專注力小組及靜觀活動。 近年,黃女士擔任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的輔導導修老師,並主領相關專題講座。 透過一系列從不同的範疇的婚前關係評估,為準新人提供客觀及準確的重要資料,從而分析兩人相處的狀況,協助兩人的相處可以達致更配合雙方的需要,締造更美滿的婚姻關係。 有了以上一套架構,我們在學習心理治療或個人成長知識時,就很容易整合。 而且有一套指引,知道當沒效果時,是那個部份出現問題,可以再糾正,而不是如墮雲霧中不知去向,又或者因「好像讀了不少心理治療/個人成長課程但總是沒效果」而灰心。 很人本的學派對於徵狀,一般是會同理、無條件接納及表裡如一地回應(例如「原來你裏面這麼孤單、這麼痛苦,難怪你這麼憤怒了」),而不是評斷、責怪、理性分析、提供解決方法(例如「你的焦慮、憤怒、孤單都是曾經有需要的,但現時已沒必要了,放下你的期望與情緒吧」),因為這只會促進當事人的防衛機制。

感動治療: 個人成長不可不知的記憶系統(腦神經科學知識)

黃女士亦會定期為家長及教職員提供子女管教,處理壓力及團隊合作等培訓。 黃女士近年從事僱員諮詢及輔導服務,對婚前輔導、哀傷輔導、處理婚姻及人際關係以及處理抑鬱焦慮情緒等有豐富經驗。 曹淑清女士—資深註冊社工,從事輔導服務超過35年,累績廣泛及豐富的工作經驗於處理兒童、青少年、長者、父母、夫婦及家庭間出現的衝突。 曹女士亦為學校及團體舉辦過不計其數有關處理親子衝突和精神健康的講座及工作坊。 感動治療2025 近十五年間,曹女士較集中使用兒童為本遊戲治療及沙維雅輔導的方式以處理家庭及個人的問題,尤其專注以遊戲治療為小童治療他們的情緒及心理創傷。

感動治療: 治療後的感動

李子康—資深註冊社工,於香港城市大學取得社會工作學士(榮譽) ,及後於香港大學獲取社會科學碩士主修家庭輔導。 此外,亦參加不同類形的在職培訓,如:婚姻輔導、家庭治療、歷奇為本輔導、哀傷輔導、靜觀認知治療,正向心理……等。 趙先生曾任職家庭輔導員及家庭生活教育主任,從事個人、婚姻及家庭輔導等工作,並主領多項不同類型之老師、社工、家長等培育及訓練工作,其中以性格分析、親職管教、成長心理及關係培育尤具心得。 同時曾多次接受明報、星島日報、親子便利、Baby親子雜誌等訪問有關家庭關係的課題。

感動治療: 服務地點

例如感動治療(Accelerated Experiential Dynamic Psychotherapy,簡稱AEDP),治療師就會連繫身體感覺,以接觸深層情緒。 身心是合一的,身體感受和情緒密不可分,當事人可能自己也因防衛機制而不能情緒上感受到第4層的孤單,但從身體感受切入的話,可能會感到例如心痛或心口覺得緊,而越過防衛機制從身體感覺接觸到第4層的孤單。 羅女士自 2001年正式成為認可家事調解員,當時便參與司法機構為期三年的家事調解試驗計劃,後來進修為親職協調員,以便有效處理高衝突離婚個案。 近年除了學習兒童為本家事調解,也成為家事調解認可督導,協助培訓新入職調解員。 另外,郭博士亦完成感動治療(AEDP)、情緒取向夫婦治療(ICEEFT)、Prepare/  Enrich、學前教育社工培訓 (HKSWA)等證書課程。 從過程中,我感受到各講者分享的技巧似乎很抽象,但我覺得你們的共通點是有一個憐憫 的心腸,體會對方的感受,從受助者的角度尊重他們的需要,提供安全感及同理心的支 感動治療 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