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遠政府會繼續擴建會展設施,包括把灣三座政府大樓及港灣消防局用地重建會展設施、酒店和甲級寫字樓,以及擴建亞洲國際博覽館,以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會展樞紐的地位。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會與選舉管理委員會緊密合作,以確保其他兩場選舉,即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和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依法在公平、公開和誠實的情況下進行,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並總結經驗,完善投票安排及推動各項優化措施。 今次施政報告加大力度吸納海外專才,包括推出退還置業印花稅;放寬本港海外留學生留港期限、取消「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年度配額等,預計可為市場帶來新的客源,對樓市有正面作用。 根據現時稅制,未取得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的外地買家,需付樓價15%買家印花稅(BSD)及15%從價印花稅(AVD),新措施推出後,合資格海外人才居港滿7年後,可申請退回相關稅項(但仍需要繳交「第二標準稅率」計算的從價印花稅)。

以1,000萬物業為例,非香港人需要支付的稅額高達300萬(150萬從價印花稅(AVD)+150萬買家印花稅(BSD)),新措施後,買家可獲退回$2,625,000,新措施適用於2022年10月10日或以後簽署的「買賣協議」。 今天我發表任內第五份施政報告,也是本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五年任期內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 儘管如此,我和我的團隊非常重視這份施政報告;我親自主持了40場線上線下的諮詢會、出席直播、走進校園,接觸了超過3,500名來自不同界別的市民。 我和部分發言的參與人士都不約而同地表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和完善特區選舉制度的雙重保障下,香港迎來良好局面,是砥礪前行,重新出發,謀劃未來的時候。

施政報告懶人包: 何謂「合資格外來人才」?

維護國家安全方面,林鄭月娥表示已積極推展《基本法》第23條的本地立法工作;亦表示檢視或激活現有法例,確保在全面維護國家安全的任務上,執行部門有法可用、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政府正式研究降低《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製售賣)條例》下的強拍門檻,以加快舊樓重建。 在過程中,發展局會充分考慮小業主利益、樓宇狀況等因素,並聽取持份者意見。 林鄭月娥指出,金融業是香港的重要經濟支柱,而且內地經濟持續增長和金融業深化改革開放是香港金融業發展的堅強後盾。 施政報告懶人包2025 政府會透過「積金易」平臺減低強積金的管理成本,亦落實為低收入的員工供強積金。

我必須感謝中央政府一直以來對特區的堅定支持,在座各位立法會議員履職盡責,各法定機構專業配合和無數政府諮詢委員會出謀獻策。 我亦要衷心感激管治團隊和各級公務員的努力,以及巿民的鼓勵。 我希望今天公佈的2021年施政報告能得到立法會和巿民的認同和支持。

施政報告懶人包: 施政報告・北部都會區|25. 啟動收地程序

由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帶領「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啟動「香港新市容」計劃,打擊香港清潔及地區黑點運動。 此外,當局會提供一筆過共6,000萬元撥款,支持所有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舉辦校本活動,讓學生從小認識中華文化。 區內已開展多項大型發展項目,政府會在不同環節提量、提速、提效、提質,將大型項目「生地」變「熟地」由過去需時十多年大幅壓縮一半時間。 為進一步維護區旗及區徽作為特區象徵和標誌的尊嚴,政府將於本立法年度提交《區旗及區徽條例》的修訂草案,與《國旗及國徽條例》和《國歌條例》適度地保持一致。

政府會研究在大埔創新園興建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以及通過「再工業化資助計劃」資助更多智能生產線在港設立,目標是將智能生產線由目前約30條在五年間增加四倍至超過130條,亦會加強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合作,支援企業轉向智能生產。 政府會邀請港鐵研究以現時位處白石角的香港教育大學(教大)運動中心用地為基礎,興建新的東鐵線科學園╱白石角車站,並按教大早前要求重置運動中心到大學本部附近的地點,方便同學使用。 施政報告懶人包 政府亦會善用車站用地與毗鄰土地的發展潛力,提供更多房屋及區內居民需要的泊車位、商舖和公共設施。 她表示已指示發展局、運房局和教育局聯同港鐵公司及教大,全力推展有關項目。 進一步擴大跨境人民幣資金雙向流通、離岸人民幣產品和工具發展,包括研究提升發行及交易人民幣證券需求、容許「港股通」南向交易的股票以人民幣計價等具體措施。 另外評估將香港發展成為區域碳交易中心的可行性;支持在香港設立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的上市制度;並推動跨境金融科技,與內地積極研究建立一個一站式沙盒聯網,利便粵港澳三地的金融機構及科技公司測試跨境金融科技應用項目。

施政報告懶人包: 落實「公屋提前上樓計劃」

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率領的「弱勢社羣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推出「共創明Teen」計劃,協助來自弱勢社羣的初中生建立正向人生觀。

  • 林鄭月娥已要求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按着「能者居之」的原則,在未來數月檢視現時公務員高層職位的選拔聘任機制,務求把最有遠見和能力的官員放在最適合的位置。
  • 政府突破掣肘,創造供應,解決短期內公營房屋供應短缺的問題,同時穩定私營房屋供應,並從土地供應著手,在各環節提量、提速、提效、提質,走在問題前面,建立一套穩定、能持續增加供應的長遠計劃。
  • 增加約1 600個教資會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由現時約5 600個逐步增至2024/25學年的7 200個,加上超額收生上限自去年起由70%逐步提升至100%,兩項措施會將研究生學額增加超過50%。
  • 在疫情可控的前提下,政府的抗疫路線是不斷向前,根據疫情實際情況和變化,調整和優化措施,確保一切有序穩妥,逐步向前推進。
  • 全新鐵路和道路網絡將連接港島西、大嶼山及新界西北,並提供第四條過海隧道。
  • 林鄭已指示多部門全力推進此項目,邀港鐵研究新東鐵綫科學園/白石角站。

北環線古洞站將於2027年啟用,洪水橋站及北環線主線亦會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動工。 李家超指,政府亦正積極推進北環線支線經落馬洲河套港深創科園接入深圳新皇崗口岸的工作。 施政報告懶人包 由今年12月1日起,繼續減收非住宅用戶75%的水費及排污費,每戶每月寬減上限分別為20,000元及12,500元,為期八個月至明年7月底。 另由明年1月1日起,繼續寬減現時適用於政府處所合資格租戶、地政總署轄下合資格短期租約及豁免書的75%租金和費用,為期六個月至明年6月底。

施政報告懶人包: 施政報告2022懶人包|公屋建屋量提高5成、醫療券增至2,500元!35項惠民派糖措施一覽

計及約30 000個「簡約公屋」單位,未來五年( 至 年度)整體公營房屋建屋量將增至約 個單位,較上一個五年期( 至 年度)的約 個單位大幅提高約五成,當中包括「公屋提前上樓計劃」的12 000個公屋單位。 合資格外來人才如在今天或以後在港置業,可於居港七年並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就其已購入並仍然持有的首個住宅物業申請退還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印花稅,但他們仍須繳交按「第二標準稅率」計算的從價印花稅。 有關安排適用於任何在今天(2022年10月19日)或以後簽署的「買賣協議」。 為鼓勵市民接受培訓並投入職場,政府會邀請僱員再培訓局研究提升每日再培訓津貼額和為半天課程提供津貼,在明年第一季或之前落實。 邀請「最低工資委員會」就如何優化法定最低工資水平的檢討機製作出研究,包括檢討週期、如何提升效率,以及在最低工資水平和維持經濟發展等元素取得平衡,向政府作出建議。 行政長官李家超強調,必須更積極和進取「搶企業」、「搶人才」。

施政報告懶人包: 推進「再工業化」

而在公屋方面,會推出簡約公屋及為公屋輪候定封頂時間,詳情請看。 《施政報告2022》提到,交椅洲人工島將為香港發展擴容擴量,積極提升香港作為金融、商業和貿易中心的競爭力。 人工島鄰近大嶼山,將提供1 000公頃土地,聯通國際機場和港珠澳大橋,迎接海外和大灣區經濟機遇。 全新鐵路和道路網絡將連接港島西、大嶼山及新界西北,並提供第四條過海隧道,優化香港整體的交通網絡。

施政報告懶人包: 施政報告2021懶人包

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將逗留期限由一年延長至兩年,方便他們留港╱來港工作。 另以試行形式擴展該安排至本港大學大灣區校園的畢業生,為期兩年,並於推出一年後檢討。 未符工作經驗要求但最近五年內畢業的百強大學畢業生亦可獲發通行證,每年上限10 施政報告懶人包2025 000人。 增加約1 600個教資會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由現時約5 600個逐步增至2024/25學年的7 200個,加上超額收生上限自去年起由70%逐步提升至100%,兩項措施會將研究生學額增加超過50%。

施政報告懶人包: 施政報告2021民生福利政策重點:合併兩項長者生活津貼

政府正以最大力度增加資助服務名額,在2027年年底前增加20%,即6,200個宿位,當中2,600個將於明年投入服務。 Mmok iodi 施政報告懶人包2025 會在合適用地上興建安老院、在公營房屋發展項目預留約5%總樓面面積作安老院等福利用途、向私營安老院買位等。 強化醫院基建,全力推動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未來五年增加約4,600張病牀和約80間手術室。 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會包括「北部都會區」醫院網絡建設。 為全速引領香港實現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願景,政府會在今年內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就四大發展方向制定重點政策。

施政報告懶人包: 施政報告2021|文化藝術

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最高原則。 為紓緩本地專上學生貸款還款人的財政壓力,政府會將現時免息延遲償還貸款安排延長一年,直至2025年3月底。 容許夫妻共用醫療券,並擴大適用範圍至「認可醫療專業註冊計劃」的聽力學家、營養師、臨牀心理學家和言語治療師,以及經專業評定並提供的醫療設備,例如助聽器等。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到,在中央指派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指導和中央駐港國家安全公署配合下,履職盡責,依法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 非大規模項目「生地」變可建屋「熟地」的時間,將由最少6年減至4年,大規模項目由13年大幅減至7年,其中環評程序會壓縮至18至24個月。

施政報告懶人包: 施政報告懶人包|簡約公屋+搶人才+交通補貼 貼身重點一文全看清

《施政報告》提出建設北部都會區,包括元朗及北區,佔地300平方公里,包括6個新發展區,料提供35萬個住宅單位,整個都會區預計提供92.6萬住宅單位,容納250萬人居住。 天水圍、粉嶺 、元朗、上水等區,將會是香港未來20年城市建設與人口規劃重點,也是融入大灣區最重要地區。 《發展策略》提出須制訂及實施積極保育政策,通過政府逐步收回數百公頃私人擁有的濕地和魚塘,優化管理,提升包括: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共約2,000公頃保育用地的生態功能,加強保育香港的濕地,亦為北部都會區締造優質生活環境。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建設香港北部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都會區,並開拓更多可供居住和產業發展的土地,而北部都會區將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政府會利用短期內未有發展計劃的政府和私人土地,以標準簡約設計和「組裝合成」快速建成「簡約公屋」。

施政報告懶人包: 施政報告・吸納人才|11. 300億元成立「共同投資基金」

Tutor Circle 尋補為大家整合了有關教育的發展項目,提供重點內容。 在未來5年興建不少於72,000個私營房屋單位的土地,通過賣地及鐵路物業發展推出市場,再加上市區重建局及其他私人發展項目,增加供應。 在人才方面,政府會設立多個措施,吸引外國/內地專才及企業,實行搶人才搶企業。 在土地房屋方面,特首李家超指出,早前已收到土地房屋的兩入報告,都會考慮納入施政報告。

為達致職住平衡,《發展策略》建議制訂明確政策及行政指引,盡量把「無地域限制、帶動就業機會」的政府設施及寫字樓遷往北部都會區。 而都會區內的職位數目亦將由現在的116,000個,大幅增加至約650,000個,包括150,000個為創科產業的相關職位。 成立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及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與深圳及大灣區產生協同效應。 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廈村及元朗南等已啟動工程的大型項目,目標5年內為所有發展項目啟動收地程序,10年內完成平整新發展土地和落成新增單位各4成。 另外,施政報告亦宣佈在該區採用較高地積比率,住宅用地會以最高地積比率6.5倍為指引(較早期新市鎮如沙田的5倍為高),而商業用地則為9.5倍。 李家超表示,將會於今年內成立「特首政策組」,提升政府對長遠和策略性議題的研究和倡議能力。

施政報告懶人包: 積極推展《基本法》第23條的本地立法工作

在五年內興建約30,000個單位,增加約四分之一公營房屋供應。 施政報告懶人包 輪候傳統公屋三年或以上人士可申請入住「簡約公屋」提早上樓,以家庭為優先。 政府會加強基建設施,全力落實港深創科園的建造工程,同時加快「北部都會區」新田科技城發展。 此外,由2025年起分階段完成科學園和數碼港的擴建工程,提供合共約 平方米的額外樓面面積。 政府亦正規劃東鐵線科學園╱白石角站,目標是在2033年或之前開通。

李家超於《施政報告2022》表示,香港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亦是內地對接國際市場的重要窗口。 政府會構建新體系,推出一系列新措施,招商引資引才,強化競爭力。 林鄭月娥提出釋放新界祖堂地,指儘管沒有正式數字,但新界有不少祖堂地可供發展。

施政報告懶人包: 施政報告2022|李家超分享施政報告6大重點!成立特首政策組|好生活百科

自明年10月起,政府會把「關愛基金」下長者和殘疾人士的照顧者津貼恆常化,並提高金額,例如低收入家庭照顧者每月生活津貼會由2,400元增加四分之一至3,000元,惠及約10,000名照顧者。 政府會重整醫療體制,目標是由目前以治療爲主、以醫院爲中心的格局,轉向以預防爲重、以社區為中心的體制,投放更多資源推動基層醫療。 繼續發展經濟,提供培訓和再培訓,鼓勵就業,並以職津為較低收入的在職住戶,特別是育有兒童的住戶,提供財政支援。 這個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的都會區,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及更縱深的腹地,將盡享港深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的紅利,幫助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由2025年開始有不少地契到期,政府明年會提交條例草案,以一致方式定期為到期地契續期,免卻個別業權人逐一簽立續期的繁複手續和繳付昂貴費用。 李家超提及,希望「抗疫不走回頭路」,抗疫大原則是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成效。

施政報告懶人包: 土地供應

亦將會在未來研討市民如何將強積金能夠轉化為退休後的定期年金,以此能夠在退休後提供更加穩定的收人。 李家超與廣東省、廣州市和深圳市領導進行會議,希望加強深化粵港合作,並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及企業發展。 政府日前宣佈多項全新抗疫措施,包括取消航班「熔斷機制」、制定「安心出行」紅、黃碼政策、實施「0+0」安排等,將保持謹慎態度看待疫情。 交椅洲人工島鄰近大嶼山,將提供1 000公頃土地,聯通國際機場和港珠澳大橋。 全新鐵路和道路網絡將連接港島西、大嶼山及新界西北,並提供第四條過海隧道。

施政報告懶人包: 基建政策:

在疫情可控的前提下,政府的抗疫路線是不斷向前,根據疫情實際情況和變化,調整和優化措施,確保一切有序穩妥,逐步向前推進。 同時,當局會加快推展多個規劃中的道路基建項目,包括十一號幹線、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屯門繞道、獅子山隧道改善工程等。 政府會以分階段建屋方式,加快落成部分公屋單位,預計未來五年有約12,000個單位可讓市民提早約3至18個月上樓。 善用「北部都會區」土地資源,採用較高地積比率,住宅用地會以最高地積比率6.5倍為指引(較早期新市鎮如沙田的5倍為高),而商業用地則為9.5倍。 政府亦會透過全力推行「積金易」平臺以減低強積金的管理成本,並落實為低收入僱員代供強積金。 此外,會進一步探討如何更好鼓勵巿民將強積金一筆過資產轉化成退休後定期可領取的年金,為長者提供穩定收入。

其他地區的鐵路項目亦進展順利,東湧線延線、小蠔灣站和屯門南延線會在明年動工。 要解決不適切居所,例如「劏房」問題,須突破性增加房屋供應,打破房屋短缺的長期困局。 目標是在「住」的問題上讓市民看到希望,上樓早一些,住房大一些。 《施政報告2022》提到,建成後的「北部都會區」,將以「國際創科新城」為主題,集優質生活、新興經濟和文化休閒於一體,以創新城市設計推動職住平衡和綠色生活,發展和保育並存。 未來五年,將會凝聚力量,積極發揮包容共濟、求同存異的優良傳統,為市民謀幸福,為香港謀發展,讓東方之珠更光更亮。

施政報告懶人包: 「簡約公屋」如何建造?內有哪些設施?

根據《長遠房屋策略》最新推算,未來十年私營房屋需求為129,000個單位。 我們會以此為基本目標,在未來五年準備好可興建不少於72 000個私營房屋單位的土地,通過賣地及鐵路物業發展推出市場,再加上市區重建局及其他私人發展項目,整體供應將多於估算需求。 設立「工業專員」,專責統籌和督導「再工業化」的策略工作,協助製造業利用創新科技升級轉型。

連同元朗區和北區現有的39萬個住宅單位,整個北部都會區發展完成後,總住宅單位數目將達90.5萬至92.6萬個,一共可容納約250萬人居住;而都會區內的職位數目亦將由現在的11.6萬個,大幅增加至約65萬個,包括15萬個為創科產業的相關職位。 目前在北部都會區內的多個已規劃或規劃中的發展項目,預計可提供約35萬個住宅單位;北部都會區可額外開拓約600公頃用地作住宅和產業用途,估計可提供的住宅單位為約16.5萬至18.6萬個。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終於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其中早前備受爭議的「強積金轉年金」,林鄭亦已正式提出,料會認真研究推行。 目前在北部都會區內的多個已規劃或規劃中的發展項目,預計可提供約350,000個住宅單位。 北部都會區可額外開拓約600公頃用地作住宅和產業用途,估計可提供的住宅單位為約165,000至186,000個。 【施政報告2021】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10月6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是次房屋政策及土地規劃成施政報告中重中之重。

施政報告懶人包: 施政報告2022懶人包|簡約公屋+津貼/費用寬減詳情+公務員KPI

現時約有780所公帑資助中小學與內地學校締結成超過2,100對姊妹學校,我們的目標是明年內把參與「姊妹學校計劃」的本地學校數目增加10%。 李家超宣佈將該計劃的臨時特別措施再次延長六個月,即由今年11月1日至明年4月30日期間,政府會繼續為市民每月超出200元的公共交通開支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以500元為上限。 香港中西文化薈萃,是屆政府銳意推動文化發展,使香港成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會制訂「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培育多元人才、提升文化基建、豐富文藝創意內容和推動文藝產業平臺。 林鄭月娥在開場發言表示,過去四份《施政報告》共提出超過900項政策措施,當中96%已經完成或按序推進。 施政報告懶人包2025 政府將加強強積金的退休保障功能,首要工作是在下一個立法年度修例落實取消「對沖」,並透過全力推行「積金易」平臺以減低強積金的管理成本,落實為低收入僱員代供強積金。

施政報告懶人包: 研究提升僱員再培訓局津貼

「特首政策組」要從大局觀和國際觀出發,掌握本地社情民情,更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內地政策和發展及國際形勢,同時建立恆常內部研討機制,協助政府制訂前瞻的政策。 為準確落實《香港國安法》的立法原意,政府會進一步健全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包括推進《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準備工作、立法規管線上線下眾籌活動、立法提升關鍵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完成處理虛假訊息的顧問研究作政策考慮等。 特首李家超今日(19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2022》,其在土地及房屋政策方面提出多項願景,而搶人才及引入外資著墨亦多。 下文整理李家超施政報告發言重點,經濟、房屋、基建、民生福利等全看清。 政府會增加向私營院舍買位、在合適的賣地項目加入條款要求私人發展商興建指定福利設施、在政府用地發展福利設施,以及在未來合適的公營房屋項目預留等同約5%總住用樓面面積的處所作福利用途。 未來十年(即 至 年度),已覓得約350公頃土地,可興建約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比去年公佈的數字略高,足以滿足該十年期預計的30.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