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徑(簡稱鳳徑)環繞大嶼山南部,起訖點均在梅窩碼頭,全長70公里,共分12段,標距柱以字母L為首(L代表Lantau Trail,即鳳凰徑),序號由L001順次增至L139。 重要聲明: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等方式運作,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由於本網站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打卡後繼續沿鳳凰徑5段直走,這一段上落波幅較多,但是路況良好,所以行走都不太困難。
近山峯處的石級較大,上完石級後其實只是高原,而不是到頂,還要穿過兩個小山峯,纔到達羌山。 「羌山」、「羗山」、「薑山」都是通用的,前兩者現在比較常用。 「羌山」位於大嶼山以西,大澳與石壁之間,高海拔459米,其西南方連接「靈會山」,高490米,東北方則與「觀音山」連接,高434米。 觀音山、羌山、靈會山三個山峯組成一線,相連全長5公里,山勢起伏,可盡覽石壁及大澳一帶的風景。 在涼亭後方的山徑起行,在支徑右走(左方為昔時的羗山郊遊徑,現時已封路),上登至觀音山。
羌山郊遊徑: 札幌定山溪賞楓一日遊行程安排(賞楓景點、交通、日歸溫泉、美食)
劍潭山親山步道真的是一條滿好走,風景也不錯的市區登山步道。 獅頭山位在苗栗南莊,要登上獅頭山,最熱門的步道肯定是「獅山古道」。 發哥最喜愛的行山路線之一,他曾經帶領過杜德偉及方力申走完整段15公里的路程。 羌山郊遊徑 元荃古道郊遊徑連接元朗及荃灣,想要偶遇發哥,建議週末過來碰下運氣。
香港有許多各種不同類型、長度和難度的郊遊路徑,供遊人作遠足或漫步之用。 大部分的路徑均位於郊野公園之內,由漁農自然護理署管轄。 不過郊野公園內外亦有一些路徑,由該區的區議會所籌建或翻新。 郊遊徑處於風景優美的郊區,長度較長途遠足徑短,惟部分郊遊徑的長度超過10公里,比長途遠足徑的分段更長,難度則按所在地點而異。 位於郊野公園內並由漁護署設立的郊遊徑[1],都設有標距柱,標距柱以字母C為首(C代表Country Trail,即郊遊徑),配以四位數字組成。
羌山郊遊徑: 自然徑
鳳凰山的路線對行山新手來說難度都較高,且需花較多體力。 發哥於2013年為了拍攝電影而減肥,積極行山,鳳凰山、八仙嶺是他鍛鍊身體的行山路線,他通常由上午行到中午時分,一行就是五、六小時。 發哥通常都會在11月去大東山賞芒草,大約11時出發,來回花4個半小時左右,想要與發哥偶遇,12時至4時是黃金機會,不過大東山因為芒草而吸引很多人前往,即使被你偶遇到發哥,也會因為太多Fans排隊輪流自拍關係而瞬間冇曬心情。 疫情下,不想留在家中,但又不想去人多的地方,那就不如行山啦!
由此下降一段,便要行走一段較費力的石級,攀上羌山。 依著鳳凰徑指示往靈會山方向直走 (左、右二方均為現時的羗山郊遊徑;右方亦為前往萬丈布的捷徑)。 走過一片丘陵地帶後,到達分水坳,再循萬丈布方向右走。 羌山郊遊徑2025 在下一個分岔口再右轉(左方可往水澇漕)走至萬丈布。 此處有一座飛龍雕塑,可由標距柱L047附近的一道小徑可通往。 從觀音山觀景臺依著中山北路指標往下走去,遇到叉路再選右邊走,就回到一開始的起登點,這樣整個一圈走下來花費 90 分鐘時間。
羌山郊遊徑: 香港好去處:【長洲鳥居!直上北眺亭俯瞰全長洲 睇日落打卡一流!極輕鬆一小時到達】
劍潭山步道有多個登山口,每條幾乎都有相通,步道規劃的好走。 Angela 這次是從最多人走的劍潭捷運站附近的中山北路四段劍潭公車站旁的登山口起登。 因為是開車前來,車子剛好可以停放在劍潭青年活動中心的收費停車場。 搭公車或捷運來的朋友,也是從這登山口進入最方便。
- 古道為昔日連接鄉村間或墟市間的要道,由附近鄉民人手開發而成,古道多以石塊鋪設穿梭於林中接通兩地。
- 建議一定要有兩隻登山杖,穿溪頭雨鞋,因為地上長年濕滑,要不然就是要挑一個禮拜的晴天之後去走會比較順暢。
- 近山峯處的石級較大,上完石級後其實只是高原,而不是到頂,還要穿過兩個小山峯,纔到達羌山。
- 如欲參觀慈興寺,須在鳳凰徑與羗山郊遊徑的交匯處向萬丈布營地方向走。
- 港島徑橫跨香港島,由爐峯峽起點至大浪灣終點全長50公里,共分8段,標距柱以字母H為首(H代表Hong Kong Trail,即港島徑),序號由H001順次增至H100。
- 鳳凰山的路線對行山新手來說難度都較高,且需花較多體力。
最後再回到三路線叉路廣場後,往 6 線的觀音山觀景臺方向而去。 網友Welly Lee的心得:向天湖山,在南莊的中部,距離賽夏族舉辦矮靈祭的向天湖南方,風景海拔1225公尺。 基本上大家都是走三山(三角湖山、向天湖山、光天高山)的O型環線,總長大概7公里左右,因為長年濕氣雲霧籠罩,地上多處泥濘,下山不見得比上山好走。 車子可以停在向天湖的停車場,私人停車場只要$50收費也很合理,走拉魯母灣生態步道接三角湖山起攀比較安全,馬上就會遇到陡峭的上坡,接著就是一段長緩坡,直到上向天湖山前,才又是陡坡,之後的回程路上濕滑要注意安全。 建議一定要有兩隻登山杖,穿溪頭雨鞋,因為地上長年濕滑,要不然就是要挑一個禮拜的晴天之後去走會比較順暢。 古道為昔日連接鄉村間或墟市間的要道,由附近鄉民人手開發而成,古道多以石塊鋪設穿梭於林中接通兩地。
羌山郊遊徑: 香港好去處:【香港室內遊樂場通行證48折!低至$450!Melody主題遊樂場+攀爬樂園+抱石場+Lego中心】
大約十分鐘便來到龍仔悟園範圍,悟園因破舊不堪,現已不準遊人進入,只能遠觀九曲橋之美。 要留意一個有路牌的小分叉路,直行纔是去大澳,右轉闊一點的主徑只是往大澳道,緊記直行。 又跨越一條小溪,之後就不斷往下走,旁邊已可看到大澳的水鄉風情。 來到山腳後轉左,再轉右直行大約5分鐘,便是大澳巴士總站了。
羌山郊遊徑: 自然教育徑
由於此郊遊徑由私人機構(昂坪360)興建及維護,雖然設有以字母C為首的標距柱,但不設郊遊徑編號,標距柱序號由C01順次增至C30。 分流炮臺位於大嶼山西南端,俯瞰來往珠江的航道。 《澳門記略》載雍正七年(1729年)時大嶼山「兩山各設炮臺」,分流炮臺該為其中之一。
羌山郊遊徑: 觀音山|羗山 Kwun Yam Shan|Keung Shan
看這圓山風景區的地圖,原來圓山有 10 美,每個點都有特色,其中還有城市觀景臺與老地方觀景臺的美景必須收錄。 這次我的路線是從中山北路四段登山口上山,走美景步道圓山 7 號,再接圓山 B 線到市區觀景臺,接著續往劍潭山三角點,再到六美七美八美,終點站就是老地方觀景臺。 下山路線走另一邊,先到五美四美,再接圓山 A 線、圓山 6 號線,抵達觀音山觀景平臺,後接續叉路再接7號線回到中山北路登山口。
羌山郊遊徑: 古道
沿河而建的北潭湧自然教育徑,全程輕鬆易行,到達終點時不妨順便參觀上窰民俗文物館,有很多關於上窰村的歷史,包括已被列為法定古蹟的上窰村及灰窰。 由於上窰村地勢沿河,昔日碼頭同樣是具有歷史價值的景點。 原本屬於私人水塘的香港仔下水塘自從被政府買下後,改建為公用水塘,更被列為法定古蹟。 而環繞香港仔下水塘的香港仔自然教育徑,路程平坦,沿途可見到不少的動物及植物,在終點可觀賞宏偉的香港仔上水塘主壩。 來到定山溪必來的一條散步路線,從二見公園入口出發,沿途不時可以看到紅葉黃葉,不管是到溪邊欣賞二見吊橋與遠處山頭楓紅,感受寧靜神祕的氣氛,或者上到二見吊橋欣賞河童淵、赤巖的澗感受定山溪的壯麗,都能感受到定山溪秋天的魅力。 四美之後因為天色已暗就沒有去找其他三美,接著往圓山 A 線方向走。
羌山郊遊徑: 郊遊徑
行不到15分鐘已見到第一個目標的山頂「觀音山」,在告示牌的左邊有一條小徑可登頂。 加里山步道來回大致需要7到8小時,所需登山的時間較一般郊山長,因此比較建議平常有運動或登山習慣的山友攀登。 加里山地形豐富多變、動植物生態多元,然而想要欣賞到這些優美的景緻得翻越巨石、拉繩而上,甚至越過溪流、克服陡坡,考驗著旅人的體力與經驗。 除了會通過不少具有挑戰性的山林路徑,沿途還會經過伐木時期留下的臺車鐵軌、順便遊覽過去興盛的林木產業;四周高大筆直的樹木林立,漫步在軌道上,浪漫的畫面彷彿走進童話小鎮般,是許多旅人最流連往返的路段之一。 交通方式︰ 可乘搭九巴路線94/96R或專線小巴路線7/9至「上窰」巴士站,沿大網仔路步行約3分鐘到達復興橋,或乘專線小巴於復興橋下車。
羌山郊遊徑: 觀音山觀景臺
各郊遊徑擁有不同的首兩位數字,其中首一位數字以郊野公園地區劃分 (如香港島為4字頭),尾兩位則從01順次增加。 例如船灣淡水湖郊遊徑的首兩位數字是26,標距柱序號由C2601順次增至C2630。 於深屈道出發,先上觀音山,再上羗山,之後可選擇走靈會山或直接去萬丈布及龍仔悟園,最後在大澳作終點。 此路線屬中上難度,開始時上觀音山、羗山、靈會山,以及最後鳯凰徑第六段急落至大澳都頗費體力,但一般人應該應付得到。 景色方面,觀音山及羌山可看到石壁水塘及大澳的景色,而龍仔悟園的荷池亦甚有特色,而且終點大澳亦是旅遊熱點,風景不俗。
羌山郊遊徑: 札幌國際滑雪場
靈會山有座標牌,沒有標高柱,風景極之開揚,遠望索罟羣島。 之後便是下山,先沿着山脈走,來到分叉路口時,轉右去萬丈布。 羌山郊遊徑2025 在觀音山上直望便是鳳凰山,右旁便是石壁水塘,而身後就是一會兒要登的幾個山峯。 原路折返落山,繼續向前進,在上另一座山峯之前,先要落一大段梯級。 到了山腳,抬頭凝望着山峯,默默地向前走,一級一級的上。
開始緩緩下山,先經過龍仔悟園, 這裏有一個很大的荷花池,水中有很多小魚遊來遊去,之前倒冧了的九曲橋已經修復完成。 打卡後繼續沿山徑步行,經過凌風石澗,由於數天前下了大雨,所以今天的水流十分湍急, 小瀑布都變得波濤洶湧,場景壯觀。 走到最後一段,雖然全部都係石屎路,但係路面長滿了青苔相當實滑,行走這裏時需要小心一不留神好容易被跣倒。 小心翼翼地慢步落山,卒之到達到大澳碼頭,完成今次旅程。 不過,難就難在大帽山的路線多變,有落川龍、落雷公田/石崗等去大棠,又或是上波波落梧桐寨/大埔/城門等,運氣好的話,有機會在上午11時至下午4時之間偶遇發哥。
炮臺長約四十六米,闊二十一米,牆身以花崗石及青磚疊砌而成。 炮臺曾遭海盜所據,及至1810年間,海盜先後向清廷投降,炮臺纔再恢復戍守。 估計至1898年新界租借予英國後,炮臺才正式棄置。 在萬丈布的河口直走水泥徑 (右方有支路上羌山),走過露營地點後,從石級下走至龍仔悟園。 亭園如今並未對外開放,但在鳳凰徑上走過時仍可窺見園中涼亭、九曲橋,以及蓮花池。 羌山(英語:Keung Shan,舊作姜山)[1]是香港新界大嶼山西部的一個山峯,海拔約459米,位置約爲大澳至石壁之間。
終點可沿香港仔水塘道步行約半小時回漁光道巴士站乘搭城巴路線7/76、新巴路線95/971離去。 首先由東湧站乘坐11號大嶼山巴士前往羌山道下車, 羌山郊遊徑2025 整理好裝備之後開始出發,首先進入鳳凰徑5段,牌匾前面已經有數大黃牛迎接我們,打卡後進入鳯凰徑,首先是一輪石級緩緩而上,路況清晰明顯,可以清晰看見彌勒山風況。 很快便到達小山坡頂,轉左面有隱約小徑可直達觀音山頂, 向前看可飽覽石壁水塘,風景優美。 再接上ㄧ段長石級山徑,很快便到達羌山山頂,在這𥚃視野角度更廣,東面可遠眺大澳,二澳海灣ㄧ帶風景,而南面可觀看綿綿山徑,十分壯觀,遠方正是分流海岸線,加上綠草柔柔山坡佈滿整個山頭,令人感覺置身於綠野仙蹤。
終點可由上窰沿路折返大網仔路復興橋乘搭九巴路線94/96R或專線小巴路線7/9離開。 羌山郊遊徑2025 交通方式: 可乘搭九巴75K/275R(只限於星期日及假日行駛)或專線小巴20C/20R前往「大美督」巴士總站,向船灣淡水湖主壩方向步行約5分鐘,可達白普理賽馬會青年旅舍旁起點。 長距離遠足徑橫跨香港島、九龍和新界,部份路段位於郊野公園之外。 之後會經過萬丈布營地,接下來幾個路口都是按指示牌的方向向下走。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這裏竟然有一大片芒草,遍佈整個山崗,比大東山還要震撼呢!
萬丈布的山野寧謐靜美,龍仔悟園的景物亦極具觀賞價值。 如不循新闢的羗山郊遊徑離開,須繼續行走第六段至大澳。 圓山 7 號上來的三叉路口小廣場,左邊的兩個叉路是圓山 B 線、 圓山 A 線。 Angela 我的走法是先走 B 線上山,下山從 A 線這邊回來,然後再走右邊往觀音山觀景臺的方向下山。
往這邊走的遊客不會太多,清幽的觀景臺遠眺臺北市景很愜意。 電臺下還有涼亭可以歇息一會兒,美景當前,站在鐵塔下拍照也別有意境。 昂坪360救援徑為香港唯一設有標距柱但不設兩位郊遊徑編號的郊遊徑。
羌山郊遊徑: 觀景臺路線走法
經過多年城市發展和變遷,昔日的古道部分已融合為各熱門郊遊路徑或道路的一部份,部分人跡罕至的古道則已漸漸湮沒於山林中。 古道分岔處亦間中可見由昔日鄉民所立,簡單刻上左右方目的地的石碑,稱為「問路石/指路石」。 標距柱是特別設於郊遊徑上以輔助郊遊人士作定位之用的柱子,其絕大部分由漁護署設立。 標距柱設計一般為一根約1米高的金屬柱或石柱頂部附以一塊向前傾的長方形平面,平面之上釘上一塊繪有所在郊遊徑圖案、編號及所在位置6位座標的金屬銘牌(亦有部分直接將銘牌釘於石坡或建築外牆上)。 郊遊人士如在郊遊徑上遇到突發事故,可循路找到就近之標距柱向救援人員說明其位置,以協助定位和搜索。 標距柱之間一般相距約500米(昂坪360救援徑除外)。
羌山郊遊徑: 香港動漫節2023:【動漫節首賣週邊+6大福袋!咒術迴戰+我推的孩子+鏈鋸人+水星的魔女】
從中山北路四段圓山登山口起登,一開始是陡上階梯步道。 遇到叉路走左邊的圓山 7 羌山郊遊徑 號步道,後面的階梯比較緩和些。 其他登山口還可以從圓山飯店停車場邊上來,或是走最快抵達老地方觀景平臺的劍潭山通北街 165 巷登山口上山,從通北街上去老地方觀景平臺步行約 分鐘。 網友Alex Chiou的心得:新竹縣三大聖地之一,著名風景區,山上眾多歷史悠久廟宇與步道,是個不錯的好地方。
羌山郊遊徑: 香港郊遊路徑
臺灣北部少見如火炎山般的礫質惡地地形,朱紅色的崩壁遠看像是烈火在燃燒,景象令人震懾。 沿著昔日的古道上行,原始的山林步道大多不難走、小小挑戰著山友的耐力,而較危險的路段也已架設拉繩;值得留意的是,部分路段較少遮蔭,長時間運動、曝曬在太陽底下,一定要記得適時補充水分與能量。 古道之名稱多為近代遠足人士以其連接之兩地或途經地點取名而成,故同一古道可能有多於一個稱呼。 港島徑橫跨香港島,由爐峯峽起點至大浪灣終點全長50公里,共分8段,標距柱以字母H為首(H代表Hong Kong Trail,即港島徑),序號由H001順次增至H100。 衛奕信徑是香港唯一不連貫的長途遠足徑(第2、3段之間相隔維多利亞港),如要算港鐵太古站至藍田站部分的話,長度另加4.5公里。
羌山郊遊徑: 香港好去處:【打卡熱點!荃灣石圍角翻新復古風麥當勞 全港唯一的麥當勞叔叔】
雖然城門水塘的路線較輕鬆,比較適合行山初學者,但不要以為發哥不會在這裡出現! 在去年的4月,許多網民偶遇發哥,從網民分享的照片,不難看出地點就在下城門水塘主壩。 羌山郊遊徑 城門水塘不難行,就算沒偶遇到發哥,都可以過來行下鍛鍊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