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金水平止跌,去年12月私人住宅租金指數報175.9,按月回升近0.3%,結束3個月連跌,全年累計跌3.7%。 市場分析,12月份樓價指數跌幅略收窄,主要反映11及12月份內地開始放寬防疫檢疫限制,令通關初現曙光。 戴德梁行早前發表2022年第三季住宅市場回顧及展望,該行稱,本港疫情持續反覆,加上外圍經濟不穩伴隨加息週期,令部分買家轉趨審慎觀望,樓價面臨下行壓力。 本季住宅物業成交放緩,料全季數字按季下調22%至約11,600宗。

  • 據瞭解,原業主於2008年1月以約360萬元購入上址,持貨剛剛15年,現易手賬面獲利420萬元離場,單位升值逾1.1倍。
  • 過去十年樓價要倒跌收場的年份,就只有2020年一次,但當年也僅微跌1%。
  • 十年前馬頭圍「冧樓」事件,教不市少民初次認知劏房的存在,如今劏房輾轉竟已變成居住常態,目前容納了近20萬人。
  • 您只須填妥姓名及電郵,便可取得香港地方誌中心有限公司(「香港地方誌中心」)舉辦或安排的活動的新聞及/或宣傳推廣通訊資料或促銷資訊。

調查認為樓價負擔加重正正在推高生活成本,從而影響中產階級的生活水平。 報告中又指,香港樓價繼續企硬的原因,約一半可歸咎於港人近年的收入下降,使負擔加重。 香港經濟在70年代十分波動,初期股巿曾狂升逾4倍,巿民為股瘋狂;但1973年遇上股災,股巿暴跌,跌勢延續至翌年,恆指從最高位狂瀉逾九成,不少股民由旺巿時魚翅撈飯變成破產失淪落街頭。

年樓價: 香港官方樓價指數連續13年上漲

他指出,最新指數主要反映6月中旬至7月上旬的實際市況,當時美國大幅加息0.75釐,加上新盤以貼市價推出爭佔市場份額,致令二手市場樓價受壓而錄較顯著的單月跌幅。 張宏業預期,美國今年3月加息,到了第三季累加至一釐半以上,香港才會跟隨加息,至年底加至半釐,下半年後本港樓市轉勢,樓價下跌,估計全年二手樓價跌5%至10%。 在一手市場上,他預期,一手樓盤開價不會太進取,發展商會提供優惠沖淡樓價下跌帶來的影響。 據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去年12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92.5,按月下跌0.3%,全年指數卻累積上升3.3%,連升13年。

中原鄭志遠表示,新買家為用家,原為公屋住戶,見近期樓價回落,把握機會入市單位自住。 據悉,原業主於1990年以34萬元購入單位,持貨33年,是次沽出單位賬面獲利321萬元離場,單位升值約9.4倍。 年樓價 單位擁大露臺,望內園景,最初開價800萬元,議價後以780萬元成交,摺合實用呎10894元。

年樓價: 美國加息|息口走勢漸明朗 高才通加持 料年尾樓價反彈

訂閱電子通訊 您只須填妥姓名及電郵,便可取得香港地方誌中心有限公司(「香港地方誌中心」)舉辦或安排的活動的新聞及/或宣傳推廣通訊資料或促銷資訊。 如果已鎖定幾個心儀的屋苑,但又猶疑不決,想知道香港屋苑歷年的樓價,評估一下升值潛力,可參考該屋苑的成交紀錄。 太平區公所表示,主棟建築違規從1樓增建至3樓,包括鐵皮屋遮光罩及儲藏室等鋼構地上物建築 ,2019、21年兩度查報違建屬實,應恢復未增建前原狀,至於精舍寶塔並未查報違建。 臺中市都市發展局指出,精舍於2019年查報既成違建屬實,列管待拆,因違建項目未達影響公安標準仍在排拆進程。 年樓價 記者下午到訪精舍,寺方原要提供寶塔合法增建公文,臨時閉門拒訪稱建塔以來修行護持十方,從事利益眾生工作,望各界行善功德勿做不實爆料。

  • 2011年5月12日,來自廣東惠州的一名婦女以合共3.45億港元斥資購入兩個凱旋門大單位,一座77至79樓三層天際獨立屋、以及77樓B/C室的7,747呎內設一個800呎獨立露天泳池單位。
  • 更甚者,曾蔭權疏於造地,任內並不積極發展土地積穀防飢,雖說目前房屋問題並不可全歸咎於無地可用,但曾蔭權的「無為」始終為房屋困境埋下禍根。
  • 陳海潮續指,倘若8月份樓價再跌1.5%,料回落至370.5點左右,將創自2019年3月以來的41個月(即接近3年半)新低。
  • 再加上,7月下旬本港疫情反彈,而美國亦再度加息0.75釐,一手新盤遂以低價推出首批單位,令二手業主亦要跟隨割價應對,故相信下次公佈的8月份樓價指數有機會再錄得相若(約1.5%)跌幅。
  • 他又預料,需待明年息口轉向,以及經濟好轉樓市纔有機會轉跌為升。
  • 政府換屆在即,迎來香港回歸祖國20週年,泡沫成形,樓巿承託力再逢考驗,對後巿有何啟示?

美國再度加息相信將令市場更為觀望,而且情況將於下半年持續,相信下半年樓價呈下跌趨勢已是不爭事實,料下半年樓價跌幅將完全抵銷上半年的升幅。 陳海潮指出,6月份樓價指數持續偏軟,主要反映了買家入市動力減慢,新盤在貼市價開售下,衝擊二手市場,部分心急賣樓的業主無奈降價沽貨,導致樓價連月回落。 展望7月份市況,發展商的新盤持續以貼市價開售,搶佔二手購買力,加上當時息口走勢未明朗,買家入市意欲仍慢。

年樓價: 按揭計算機

以黃埔花園為例,今年1月下旬推出的樓盤維持在股崩減價後的水平,平均的售價為1,074元/呎;但在2月初新樓盤再度推出時,售價已達1,130元/呎;在短短兩週內,樓價升幅達5%。 最受地產界矚目的是沙田蔚景園,在3月下旬推出時最高售價竟達1,351元/呎,平均售價1,193元/呎。 到了3月尾新盤繼續推出時,蔚景園的售價上升到1,401元/呎,平均每呎達1,260元,直迫81年的樓價高峯。 年樓價2025 年樓價 受到蔚景園暢銷的刺激,4月初推出位於旺角的時興大廈,在地點適中及供應短缺兩個因素的支持下,竟創出平均1,439元/呎的高峯。 在一個高峯接一個高峯後,樓市先彌漫著的猶豫、觀望、及悲觀,已被積極、樂觀、進取的心理掩蓋,甚至可說樂觀得有點『盲目』了。 【香港樓市2022】官方數據顯示,去年全年私人住宅樓價指數雖然累升3.3%,但近3個月持續下跌。

至2016年,樓價指數已達286.1點,比起03年的低位,一共升了364.4%。 現時樓價雖仍廣被評為瘋狂,但其實仍維持「慢牛」格局,不似1997年般出現一年升四成的局面。 而相比起上個週期的十年升568%,則目前情況仍然未算瘋狂。 以前特首梁振英任期為起點,2012年第3季差估署樓價指數為211.6,至他離任前的2017年第二季已升至333.2,升幅57.5%,反映樓價大幅上升。 至於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後,17年第三季樓價指數為339.3,由2018年第二季,指數連續多季橫行窄幅上落,最新今年第一季為指數為385.4,升幅13.6%。 樓價和租金一直是港人焦點所在,無論是業主或租客,都會關心兩者的升跌。

年樓價: 香港樓市2022|樓價指數連跌3個月

在「勾地」制度下,香港地政總署定期列出公開的土地儲備表《供申請售賣土地一覽表》,即是俗稱「勾地表」。 勾地是香港特區政府現行拍賣政府土地的一個途徑,此制度在亞洲金融危機後(1999年)推出,在當時,它與另一傳統的拍賣官地機制「常規賣地」同時施行。 「勾地」就是土地在正式掛牌出讓前,由對該土地感興趣的單位向政府表明購買意向,並承諾願意支付的土地價格。 銀行和一般搵樓平臺均有提供免費網上估價,只要有物業的詳細地址(幾座、幾樓、幾室),便能即時獲得單位的估值。 一般而言,銀行估價是香港樓價的指標,換言之,單位的估價大概就可以被認為是「市價」。

年樓價: 香港樓市2022|短期樓價續下跌

政府並非無地可用,卻是不敢向閒置、低效使用的土地「開刀」,不願開罪背後的既得利益團體。 年樓價2025 2009年與2010年之交,西半山豪宅以天價成交,太古城、美孚新邨等主要屋苑樓價在一年內升三成多。 那時或許以為樓市升幅過度,但原來此後十年樓價更「癲」,累計已輕易翻逾一倍。

年樓價: 樓市走勢2022|租金指數報升

過去十年樓價要倒跌收場的年份,就只有2020年一次,但當年也僅微跌1%。 在《資本雜誌》第22期(1989年9月15日),本刊首次出現樓盤廣告,兩版廣告均為南豐發展有限公司的住宅和工業大廈廣告。 年樓價 左版位於屯門的豐景園,每呎售價519元起,每個單位平均23萬元起。 年樓價 從這則廣告看到當年買樓首期僅付一成,二十年分期,臨時訂金亦只是一萬元,與今天比較,確有天壤之別。 值得留意的是,無論是樓價或租金,也要考慮本港自2020年起經歷新冠肺炎疫情,以至2019年社會運動的事件的影響。

年樓價: 租金全年累跌3.7%

公共房屋的興建和市民收入的增加,促進了香港市民對居住環境改善的需求。 有見及此,差餉物業估價署自 1980 年起,便開始為本港私人樓宇整合「售價指數」(又作「樓價指數」)。 「應課差餉租值」即是每年交差餉前,差倍署會為物業估算,如果在公開市場上出租,一年可得的租值收入,當中已考慮到物業樓齡、面積、層數、座向等條件,以應課差餉租值來推算香港樓價指數,得出來的趨勢會比較準確。 萊坊董事,大中華區研究及諮詢部主管王兆麒回應樓價指數表示,由於市場欠缺利好消息,疫情再次升溫,令不少買家及賣家持觀望態度,銀行估價不足,導致很多二手成交膠著,整體成交量偏低。 5類單位中,只有E類單位(1,722平方呎或以上)7月份樓價按月上升,錄308.1點,升幅約0.23%。 年樓價2025 連同同屬大型單位的D類單位只錄0.25%跌幅,反映大單位抗跌能力較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