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是由發展局設立的,成立目的是為了向大眾推廣建築業的科技應用,同時希望透過此計劃,能為建築業的科技應用提供新方向。 為了促進香港與廣東各地之間的科研發展,創新科技署成立了粵港科技合作資助計劃,希望透過計劃,能夠讓兩地交流科研心得,讓雙方的科技發展概念能夠受啟發。 夥伴倡自強 創新及科技基金實習研究員計劃由創新科技署推出,計劃為了加深初創企業和本港大學的聯繫,提供予初創企業聘請大學生作研究員的資助,供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的一個平臺以研發項目,從而發展創新科技。
由2006年開始,民政事務總署推行「夥伴倡自強 社區協作計劃」,以配合扶貧委員會有關地區為本的扶貧紓困工作。 計劃為非牟利機構提供資助,推行計劃以推動可持續的地區扶貧工作,透過創造就業和提供支援服務,提升可僱用人士的技能和就業能力,並為弱勢社提供機會,讓他們可以自我裝備和更有效地融入社區。 「夥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在2006年起推出,由民政事務總署舉辦,目的是為了改善香港貧窮問題,讓到社會上的弱勢社羣能自力更新。 因此,計劃旨在提供資助給合資格機構設立社會企業,從而向弱勢社羣提供就業機會,使他們融入社會。
夥伴倡自強: 目的
有關申請資格和詳情、申請表格及指引,可於「夥伴倡自強」計劃網頁瀏覽和下載。 計劃歡迎已根據《稅務條例》(第112章)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機構(即第88條機構),以及已運作一年以上的非牟利機構或社會企業遞交申請。 每項覈准社企計劃最高可獲得300萬元的撥款,資助期最長為三年。 香港設計中心舉辦的設計創業培育計劃專門為有意在設計業開展事業的創業家而設。 香港設計中心不但提供舒適的工作空間,還有經驗豐富的導師親自為創業家的構思作出指導,分享經驗並交流心得。 夥伴倡自強2025 九龍社團聯會會長王惠貞表示,該會就醫療、房屋及搶人才等共提出14項建議,包括建議進一步放寬“補充勞工計劃”,不限於目前26個職位類別,改善本港勞動力不足。
- 現正接受申請
- 而「夥伴倡自強」計劃合共資助了約220間社企,其中八成的社企在資助期滿後仍繼續營運。
- Betatron致力於為創業家以最短的時間迅速地發展他們的業務,亦會安排一對一的人手專門為創業家提供協助,緊貼其進度,並為他們重新設計商業計劃,讓他們能夠成功吸納大量投資。
- 不同行業申請成為社企,能為不同界別人士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服務弱勢社羣。
- 每項覈准社企計劃最高可獲得300萬元的撥款,資助期最長為三年。
你有沒有一些創新想法,希望以社企模式來填補社會和市場上服務的不足? 以下的政府資助計劃,為合資格的申請項目提供資金,幫助有志者實踐社企計劃。 計劃旨在推動香港科學園的生物醫藥科技公司的發展,在計劃期間,香港科技園會提供共享設備,為有需要的培育公司提供協助。 創新科技署成立的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旨在促進本港私營機構和公營科研機構的關係,推動兩者之間的合作,共同研發項目,提升本港的科研文化。 創新科技署推出的科技券計劃,計劃目的是致力改善本港的中小型企業在應用科技的情況,令企業家明白到科技帶給業務發展的重要性,包括提高企業的生產力等等。
夥伴倡自強: 創業資助基金
但是大型社福機構有一定社會知名度,捐款人更願意捐出金錢予大型社福機構,變相加大了該機構的資金運用,大型社福團體愈做愈大,最終可能會釀成非牟利機構的霸權。 計劃旨在提供種子基金予合資格機構成立社會企業,以推動可持續的地區扶貧 工作,協助社會上的弱勢社羣自力更生。 夥伴倡自強計劃並非提供福利或短期 救濟,而是旨在提升弱勢社羣的技能和就業能力,提供機會讓他們自我裝備, 和更有效地融入社會。 社會福利署「創業展才能」計劃的目的,是透過以市場導向為主的方式,以及直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以改善殘疾人士的就業情況。 「創業展才能」計劃透過撥款資助作為種子基金,以協助非政府機構開設小型企業/業務,確保殘疾人士可在一個經細心安排而且氣氛融洽的工作環境中真正就業。 社會福利署舉辦的「創業展才能」計劃以為殘疾人士提供就業機會為目的,希望透過資助一些非政府機構的企業,讓他們願意聘請殘疾人士工作,改善其就業情況。
- 這計劃是推動可持續的地區扶貧工作,助人自助,特別是協助社會的弱勢社羣自力更生。
- 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是由發展局設立的,成立目的是為了向大眾推廣建築業的科技應用,同時希望透過此計劃,能為建築業的科技應用提供新方向。
- 民政事務總署的「夥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向合資格機構提供種子基金,用以成立或擴展社企。
- ATEEN位於長沙灣,屬深水埗區,其行政義工陳小姐稱,在選址時並沒有按照貧窮率來安排營業地點,業務性質及租金因素纔是實際的考慮。
- 在強化愛國教育方面,建議成立中國香港抗戰歷史紀念館、中國共產黨展覽館、國家發展資料館等。
- 根據民政事務總署資料顯示,現時計劃已撥款約1.8億元,受資助之社企數量達到161間,共提供約2600個職位,當中有八成社企在資助期完結後,能繼續自立持續營運。
不過,社會企業在實現其成立目標的同時,更要多費心思以確保業務營運效率與市場推廣的成效,務求達到收支平衡及可持續發展。 為推動社會企業的發展,特區政府在2006年開始推出「夥伴倡自強」計劃,目的是透過匯聚社區的力量與智慧,支持社企在實踐社會使命的同時,兼備商業營運的能力。 政府承諾會推動社企的發展,為弱勢社羣創造就業機會及協助他們自力更生,亦向社會各界人士及機構提供一個新渠道,用具創意的方式去滿足不同組別的需要,並以此建立新的關懷文化及促進社會和諧。
夥伴倡自強: 「創業展才能」計劃
我認為,這個計劃的意義不僅在於為弱勢羣體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更重要是同時為特定羣體帶來積極的轉變,使他們能在工作或興趣中發揮所長,以自己的能力,回饋社會,一起貢獻香港的發展。 工商機構支援基金是工業貿易署舉辦的其中一個基金,該基金成立的目的是希望透過金錢資助項目,提高全香港及其他非上市企業的水平,並從而增強其競爭力。 創新及科技支援計劃由創新及科技署舉辦,計劃共有三層撥款架構,分別為不同種類的研發項目提供資助,讓到創業家可以得到最合適他們的資助模式。 另一間受資助社企「青心坊」的負責人陳小姐表示,一些規模較小的非牟利團體,較難申請「夥伴倡自強」計劃。 有很多非牟利團體認為,向政府申請資助的手續繁複,在申請階段的初期已經卻步。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認為,在「夥伴倡自強」計劃中,大多數社企由大型慈善團體,如東華三院、保良局等開設。
目的是提升可僱用人士的技能和就業能力,並為弱勢社羣提供就業機會,讓他們能夠自我裝備和更有效地融入社區。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發表最新財政預算案,宣佈再預留1.5億元,開展為期4年之新一階段「夥伴倡自強」計劃,並擬優化計劃,支援更多種類社企。 計劃於2006年起推行,為扶貧委員會下的地區工作,協助弱勢社羣自力更新,向他們提供就業機會及技能。 影視紅星曾志偉和戚美珍透過香港影視明星體育協會慈善基金向這項計劃提出申請[3],開設社會企業素食餐廳,並得到《社聯-滙豐社會企業商務中心》的協助[4]。
夥伴倡自強: 機構
ATEEN行政義工陳小姐歡迎優化措施,認為更多種類的社企能夠參加此計劃,有助推動社企的多元發展。 不同行業申請成為社企,能為不同界別人士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服務弱勢社羣。 除了慈善機構外,計劃現時擴展至向合資格非牟利機構提供種子基金,而資助期則由兩年加至三年。 夥伴倡自強 根據民政事務總署資料顯示,現時計劃已撥款約1.8億元,受資助之社企數量達到161間,共提供約2600個職位,當中有八成社企在資助期完結後,能繼續自立持續營運。
夥伴倡自強: 「夥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 (資助社企成立及擴展) – 現正接受申請及簡介會
他認為,政府應優先考慮資助中小型社企,再考慮是否資助大型機構成立的社企。 夥伴倡自強2025 夥伴倡自強 為推動社創生態系統發展,社創基金訂立了三個優先工作範疇,分別為研究、能力提升和創新計劃,並委聘協創機構推展不同計劃,以吸納有潛質的社會創業家,提攜剛起步的創業者,以及協助具成效的業務擴大規模。 十多年過去,本港的社企數量已由當時的約170家增加到現時的超過650家。
夥伴倡自強: 科技顧問
在強化愛國教育方面,建議成立中國香港抗戰歷史紀念館、中國共產黨展覽館、國家發展資料館等。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理事長蘇長榮引述李家超說,今年施政報告會重點推動經濟發展及改善民生。 花了近一年時間,最終在2013年底,決定選於在長沙灣工廠區的樓上鋪開業。 然而,ATEEN需再用多近一年時間向地政總署申領經營工廈食肆牌照。
夥伴倡自強: 夥伴倡自強
專業服務發展資助計劃旨在以撥款形式,資助本港各行各業研發項目,藉此提升香港專業服務界的水平和競爭力。 夥伴倡自強2025 夥伴倡自強2025 創新科技署推出的創科生活基金著重創新科技和概念,希望獲資助的機構和組織所研發的項目能提高市民的生活質素,改善一些久未解決的民生問題。 「夥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中,每項社企申請可獲最多300萬元的資助,而資助期則不多於三年。
夥伴倡自強: 資助計劃
九龍社團聯會副理事長楊永傑建議,政府重建房屋階梯,包括資助重推“夾心階層住屋”,以及私人蔘建房屋採用混合業權模式,協助青年置業。 九龍社團聯會副理事長黃春平希望,便利內地港生返港加入公務員團隊,建議政府到內地大學招募和宣傳。 過去因香港製衣業北移,這些女工難以靠這技能為生,但在這家社企的創意安排下,她們重投職場,為年輕設計師提供少量製衣做辦及生產服務,並舉辦實用製衣課程,把她們多年實戰經驗及技術,傳授予年青設計師。 有興趣參加簡介會的人士,歡迎填妥報名錶(按此下載),於2022年7月5日或以前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予「夥伴倡自強」計劃祕書處收。
夥伴倡自強: 資助額和資助期
為了加速本地和海外各地研究所的合作和交流,一個以「長者醫療及護理」為主題的院校中游研發計劃已於2016年首次面世,創新科技署希望能透過計劃研發成果,以科技改善長者的健康問題。 本計劃針對於零售業,讓到受資助的企業能透過科技,有效改善員工的生產力,提高工作效率,最終目的是解決企業的人力需求。 「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由工業貿易署舉辦,針對羣組為中小企業,透過計劃推動中小企業多參選與出口業有關的活動,最終使香港得以拓展其境外市場。 新界社團聯會會長陳勇表示,兩地恢復通關,政府必須帶領港人更積極融入國家大局,拚經濟、搶人才、促就業。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理事長蘇長榮表示,港島聯就地區治理、房屋及社福、青年教育、婦女、交通及環境等範疇提出意見。
夥伴倡自強: 個人工具
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致力透過創新的科技來解決香港嚴峻的貧窮問題,以撥款資助的形式,使發明者能夠有多元化的資源來研發,計劃的最終受惠者是在香港有急切需要的人,包括長者和低收入人士。 「夥伴倡自強」計劃推行以來,為社會帶來長遠及可持續的正面效益,也讓社會服務可以不同的經營模式,更多元化發展。 夥伴倡自強 因此,我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向「夥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增撥一億五千萬元,以支持計劃持續營運,希望繼續推動香港社企的發展,讓更多不同社羣可以找到發揮的空間。
「夥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夥伴倡自強」計劃)撥款資助社會企業(社企)成立及擴展業務。 香港理工大學和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一同成立的理大科技領航基金計劃致力為成功申請計劃者發展他們的創業事務,讓到他們能免去資金的困擾,專心研發項目。 為了對私營機構的研發項目表示支持,創新科技署設立了企業支援計劃。 希望透過撥款,鼓勵私營機構發揮想像力和創意,多研發不同種類的項目。 創科創投基金旨在推動香港本地的創新科技業,鼓勵香港以及外地成立的風險投資基金撥款資助本地的創新企業以研發項目。
Infiniti提供四個不同程度的計劃供創業家選擇,讓到創業家能根據自己的進度和喜好挑選合適的計劃,從而提高研發項目的可行性。 「青心坊」的負責人陳小姐表示,在許多人心目中,社企服務的質素較「次等」。 她認為,當局應利用相關撥款,多加宣傳社企概念,加強公眾對社企的認識。 政府可多舉辦推廣活動,安排合適場地,供社企展示其產品及服務,並向大眾宣傳社企開辦的意念。 透過增加與大眾的交流,藉此有效改變市民對社企服務的「次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