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角東面盡頭香港殯儀館,而鰂魚湧的西面盡頭為鰂魚湧公園,東港中心和民新街。 過往每逢4月至9月是離島航線夏季客量高峯期,油麻地小輪需要調配較多船隻以應付需求。 因此1967年1月與天星小輪簽訂合約,租用2艘船隻在逢星期日及公眾假期行走九龍城至北角航線及北角至紅磡航線,以騰出改為航行各個離島航線之小輪;並獲海事處處長及交通事務處處長批准;其後亦獲海事處及交通諮詢委員會許可,於4月2日實行租用。 [27][28]其後於70年代加入雙頭車載客渡輪,分別民榮級雙頭渡輪及黃埔船廠製造的雙頭渡輪(民家及民權號)航行。 城規會把北角近半以上的土地設為可由發展商決定用途的住宅/商業混用區,此外還有單獨強制的商業區,住宅區以及政府部門區(多在北角地價較低的東部海旁),包括政府合署、海關及廉政公署等重要政府部門。

七、八十年代有天后區、炮臺山區一帶有很多新樓落成,不少銅鑼灣區、跑馬地區、大坑區較富有唐樓住客以及子女遷入,銅鑼灣、跑馬地、大坑一帶是以閩籍人口為大多數,而換樓客亦有來自區份已經非常老化的灣仔廣東以及福建籍人口,但北角人口仍以福建籍為主要多數。 北角區在七、八十年代因為舊樓老化,有很多換樓需求,有很多新樓落成,直到現今北角亦比北角以東的呎價高出很多。 語文統一後,亦有廣府人(大多來自灣仔市區)移入閩籍富商聚居地大坑、跑馬地半山、銅鑼灣半山、北角半山、天后、炮臺山一帶,但這些地方人口仍以福建籍為主,跑馬地、大坑、銅鑼灣、北角以及鰂魚湧仍有不少50歲以上以閩南話為母語或閩粵互用的人仕,中華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總堂亦設在跑馬地,分堂則在香港仔和北角,增加對老一輩的福建籍人口的親切感。

北角九龍城船: 香港自殺率見新高 抑鬱症康復者籲加強精神健康支援

隨住70年代末期,太古城以及炮臺山站一帶新樓的興建,很多閩籍人口由已老化的樓宇遷入當年的新樓,而把唐樓售給同鄉,所以北角的唐樓一帶亦有部份80年代來港以至近年抵港的人口,但北角所有區議會分區收入都高於30000,而灣仔市區5個便有3個只略高於20000,灣仔市區唐樓人口有更多收入比北角唐樓更低的人仕,也和數十年前灣仔唐樓人口不同。 九龍區的紅磡、九龍塘以及何文田一帶亦是九龍區的小福建,人口亦以閩籍為主,根據語文數據,九龍城區有15萬閩籍華人,佔全區的40%人口。 而油尖旺區和深水埗區也只有15000人,佔全區3%以下人口。

  • 其對出的海域,曾是香港填海工程的地點,該區日後亦會稱為九龍角。
  • 而香港其餘各區的地皮皆只有極少量商業區,所以住宅平均呎價遠低於上環、北角及尖沙咀一帶。
  • 北角規劃區的北角市區部份和銅鑼灣東及大坑東住宅區相似,都是以甲類住宅及住宅/商業兩者皆可為主。
  • 新移居的南洋華僑,除了在大坑、跑馬地一帶居住外,亦很喜歡在北角區居住,北角半山亦有閩僑中學,而原北角區的居民很多都居住於太古城一帶的物業而把唐樓出租給較後來港的內地移民,但當年北角相同類型的樓價亦遠比太古城高。
  • 由於經營色情行業的上海人西移灣仔,使中環到銅鑼灣的客人更快到達,北角在60年代開始的色情區成份越來越少,變為一個住宅區,而灣仔駱克道以及九龍則變為不夜城。
  • 九龍上海街一帶則至今仍為香港庶民色情中心(參香港人口)。
  • 加上劉偉章和蔡素玉議員熱衷幫助閩籍的新移民,亦有新移民住在北角站一帶,特別在蔡素玉的選區,北角站旁亦有豪宅JAVA ROAD 98,不一定是新移民。

但北角區仍有不少非常富有的華僑,與較富有的中產,內地新移民形成一個多元化的社羣。 東區有2282上海話人口,佔總18496人上海話人口的12.3%,估算達4萬人,當中在北角的人口又集中在春秧街一帶,附近有不少唐樓人口以上海人為主,但上海人在港的總數只有很少。 因為北角區的地理位置在東區來說是最優異的,鄰近商業中心炮臺山、天后、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中央圖書館,又有名校如皇仁書院、張祝珊英文中學,9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其他區份人口(特別是九龍、新界)遷入北角區,不一定是福建籍的,形成一個多元社區,但銅鑼灣區、跑馬地、大坑直到太古城一帶的人口仍以福建籍為主要多數。 因為H8北角(及銅鑼灣東)規劃區包含一半銅鑼灣地區,範圍超過銅鑼灣西的商業規劃區四倍,是全港最大的規劃區之一。

北角九龍城船: 人口

汽車渡輪設施在渡輪服務停辦後曾為停車場,因興建中九龍幹線而被政府收回作臨時私家車及旅遊巴士泊車位,以安置作中九龍幹線工地的新碼頭街的私家車及旅遊巴士泊車位。 「11月11日全港三罷」行動延至11月12日,全港各區交通繼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九巴和新巴也有不同路線宣佈暫停服務或改道,大家去搵食都難度大增。 北角九龍城船 營運港九航線的珊瑚海船務就在11日宣佈加開營運班次,其實要來往港島和九龍,還有不少港內線渡輪選擇。

北角規劃區的北角市區部份和銅鑼灣東及大坑東住宅區相似,都是以甲類住宅及住宅/商業兩者皆可為主。 北角九龍城船 日戰時,北角的人口急速增長,當中不乏南洋華僑的親屬,因為南洋華僑大量援助抗日,北角成為日軍攻佔香港的主戰場,大量閩籍人口的房屋、財產遭到大量破壞,隨住日本歸鄉政策以及閩籍人口自願歸鄉以及部份外逃歐美,北角的人口又再大減,但戰後他們又回到北角,共產黨奪權後更多福建人南逃香港,當中不少來到東區,東區人口又再劇增,自開埠到現今都是閩籍人口為主的地區,加上逃港潮抵達柴灣一帶的人口,東區的人口已有全港島的一半。 因為60-80年代,銅鑼灣、北角以及鰂魚湧一帶不少為二戰後遷居香港的福建籍資本家,香港其他地區不少本來為難民,消費力在80-90年代才開始急速增長,新一代亦非常喜歡日本文化,吸引了大量日本百貨的創業,在銅鑼灣、北角以及鰂魚湧一帶亦是日本人在港的主要聚居地,銅鑼灣、太古城有很多日資百貨,北角則有日本人學校。 因為世界上富有華人大多為福建人(參閩南民系),而當中又以閩南泉州人佔多數,當中來旅遊或探親時不少會選擇住在北角區,而且在地理位置更近主要旅遊區的灣仔以及銅鑼灣東部還很少以至沒有酒店的時侯,北角在數十年前已經酒店林立,,30年來較為著名的有現四星級的城市花園酒店,近年則為五星級的海逸君綽酒店,北角主要的優勢為有大量的閩南籍社區和海外親屬,隨住大陸改革開放,來港觀光的人有更多的各省籍人,灣仔以及銅鑼灣東部住宅區在近十幾年亦大量興建酒店。 郭春秧後人在創辦夜總會之前先請來有經驗的商人試探市場,麗池花園夜總會原定於1947年9月5日開幕,創辦人為籍貫浙江慈谿李裁法,他為上海白相人出身(白相人即是油頭粉面、西裝革履、騙喫騙喝的紳士流氓),資金則來自廣州富有人家的妻子。 創辦當時月園之前全港最豪華的夜總會,需要大量資本,李裁法本身並非大財主,但他得到廣州市長陳策的照顧,在廣州市政府擔任閒職。

北角九龍城船: 酒店

此航線與新渡輪北角至紅磡航線對調運作,例如由九龍城出發的聲威11抵達北角時,便改行新渡輪北角至紅磡航線,前往紅磡,反之亦然。 其對出的海域,曾是香港填海工程的地點,該區日後亦會稱為九龍角。 然而,由於香港不少人士反對填海工程和發展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結果該填海及發展計劃被永久擱置[1][2]。 不過港鐵將鰂魚湧站設於鰂魚湧西部,同時亦在七姊妹設有出口,部份香港人誤把七姊妹當成鰂魚湧的一部份,但鰂魚湧在歷代分區(包括日本人的分區)亦是北角的一部份。 九龍城碼頭採用現代主義建築風格,根據長方形的圖則,附上棱角和圓邊的特徵;而物料主要是木樁承託上方的混凝土[1]。

此區的華人來源包括(福建、臺灣、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歐美、較少量的潮州[7])此區亦有很多使用潮州話的廣東潮州人居住,高永文、馬時亨亦在北角長大,其他福建民系的人大多在上環一帶,而2010年前的福建社團總會亦設於上環,因為北角大多隻代表了閩南和閩南的分支潮汕,北角最初只是多數華僑的聚居地,更多早期來港的福建人大多在中西區長大,陳克勤便是中西區長大的福建人。 北角的主要開發商則為東南亞福建鉅富郭春秧,後來則較為分散,但最大的投資者為同為閩南民系的李嘉誠,李嘉誠在事業早期便在北角成立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發展塑膠花、玩具生產等。 城市花園、和富中心、城市花園酒店、北角海逸酒店以及港島海逸君綽酒店都是由李嘉誠興建,而油街地王(即現時維港頌及歷山酒店位置)亦由李嘉誠投得。 北角位處香港島,北臨維多利亞港,西起油街、東至英皇道及民新街交界。 北角九龍城船 電照街以東的北角東部,即七姊妹及鰂魚湧西北部,早年曾被稱為麗池[12],但現時只有老一輩居民才會使用此稱呼。 北角西邊盡頭為北角道,英皇道油街交界以東屬北角,包括天后廟道一部份地方,而天后廟道近銅鑼灣天后廟一帶則屬銅鑼灣和炮臺山,而海裕街、渣華道及英皇道交界以東為鰂魚湧區。

北角九龍城船: 航線易手,迎戰新時代

2014年中旬,瑞士最大藝術學府-瑞士蘇黎世藝術大學(Zurich University of the Arts),透過投資推廣署在北角堡壘街開設首家香港藝文空間Connecting Space Hong Kong,佔地二千呎,讓世界各地不同藝術工作者進行實驗性創作,並不時舉辦社區藝術活動,讓街坊鄰裏隨意入內畫畫、種植、談天和創作等。 1996年,原址為中華汽車有限公司車廠的大型屋苑港運城竣工。 北角亦是近年住宅地王的土地所在地,如近年的北角邨地王[13][14],單單樓面地價便要1萬元1呎,還未計建築費和利潤,部份新樓的呎價在3萬以上。 乘客如需攜帶貨物登船(體積少於32吋闊 x 23吋高 x 12吋深的手提行李箱或行李袋除外),須攜同該物品到碼頭貨票售票處購買貨票。

北角九龍城船: 北角與閩籍人口

銅鑼灣自開埠以來即閩籍人口聚集,比北角的小福建歷史更長。 因為銅鑼灣東角開發成各商家族羣的商業區,只懂閩南話的南洋華僑不少來港時會到北角的酒店,但也有更多的南洋華僑的親屬在銅鑼灣、大坑一帶。 北角九龍城船2025 九龍城碼頭首班渡輪航線於1956年7月3日下午6時開出往灣仔(航線1967年6月24日停辦)[2],至今碼頭已經有60多年歷史,是香港戰後建成的第一個永久渡輪碼頭。

北角九龍城船: 渡輪航線

現時仍然有很多福建閩南人居住,春秧街市集依然可以購買福建食品。 新光戲院為推廣粵語文化的中心,新光戲院周邊在七十年代以後亦吸引不少廣府人聚居,近十年已年老的廣府人下一代開始遷出新光戲院一帶,使新光戲院曾掀起倒閉潮,引來不少福建籍的新移民聚居在新光戲院一帶。 所以七十年代起北角站一帶為廣府人、上海人、福建人的混居地,但北角站的廣府人比潮州人和上海人都少。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本港第五波疫情嚴峻,公共交通服務大受影響。 珠江船務旗下新渡輪的「北角—紅磡」及「北角—九龍城」航線,以及富裕小輪的「中環—紅磡」航線,今日(3日)起停航。

北角九龍城船: 服務時間

之後因為搭上了一富商的寵妾,得罪了那富商,被迫離開廣州。 那女人叫李裁法先到香港,不久她擺脫了富商,拿了一大筆錢來與他相聚。 李裁法利用她的錢,以300萬開辦香港最豪華的麗池花園夜總會,以30萬開辦別墅式的青山酒店 ,為月園遊樂場之前香港最大的夜總會。 [43] 在1959年7月2日,他突然被香港政府列為「不受歡迎人物」,限令在四十八小時內自由出境,否則便會被拘捕。

北角九龍城船: 撤專營權 航線謝幕

儘管他們的下一代近年遷出北角,但北角區人口一直以福建籍為主要多數。 北角在70年代之前更常以閩南話中的泉州晉江話[51] 作通用語,和閩南人的漳州話以及潮州話已經有點不同,但一如廣東的廣州人經常把廣州人稱作廣東人,和把廣州話稱作廣東話一樣,泉州人把泉州話稱作福建話以及稱自己為福建人。 但在偷渡潮大量廣府人遷入九龍以及六七暴動之後,香港政府在全港推廣粵語廣州話作為通用語,使得1970年後出生的北角泉州人,以及福建人(包括大量的臺灣人、新加坡人、東南亞華僑)和潮州人後代大多數改以粵語廣州話溝通,北角在1970年的閩南語使用人口越來越少,所以現今北角只有少部份老一輩人以泉州話溝通,部份老一輩人和李嘉誠一樣說粵語廣州話時帶閩南腔,而50歲以下的人更多使用粵語廣州話溝通。 部份年輕只懂閩語而不懂粵語廣州話的人,多為福建新娘和新郎。 香港人口自1931年的849,800上升到1941年的1,600,000,當中又自日軍進攻福建沿海前後,大量福建人南下香港,因為原維多利亞城以及銅鑼灣、大坑一帶已有了一定的人口組成,而且已經有一定的開發,數十萬福建人南下使東區、紅磡、觀塘等地人口不停增長,增長又比其他建成區多很多,而廣東人亦大量南下香港,油尖旺區為早期廣東人的聚居地,他們大多聚居在深水埗區、黃大仙區以至新界鄰近九龍的地區、九龍城、鄰近黃大仙區的觀塘區等地。

北角九龍城船: 航線資訊

香港島亦有不少為閩籍商家,集中在中上環以及灣仔(下環),但這些地區亦有為數不少的廣東人。 銅鑼灣區(包括大坑)、跑馬地一帶亦是香港早期的發展區,香港在開埠初期便屢次在銅鑼灣填海,因為有天后廟,主要為閩籍人口聚居,亦是南洋閩籍人口移居南洋前的其中一個主要聚居地,銅鑼灣為建成區的邊界,在銅鑼灣盡頭有炮臺山作為維多利亞城的防衛建設。 隨住銅鑼灣區的發展,鄰近銅鑼灣區的北角區在香港開埠早期亦發展起來,1891年香港人口只有22萬,而1941年人口上升到160萬,香港各地區的人口都高速增長,而北角以及鄰近北角的港島九龍地區的人口增長又以福建籍人口為主。

北角九龍城船: 航線全長

80年代改革開放後,很多內地富商移居香港,部份富商亦很喜歡在跑馬地、大坑、北角以及鰂魚湧一帶置業,包括藝人林峯,居於北角半山,估計財產有20億,使跑馬地、大坑、北角等區的樓價進一步提高[34],很多內地閩籍富商都在閩籍人口同樣密集的禮頓山一帶居住,不一定在北角區居住,使禮頓山實用呎價高達3萬以上,為全港最高之一。 東區私樓人口大多亦為閩籍人仕,但50歲以下人仕絕大多數都以廣州話為母語,福建話(閩南話)人口一直下降,隨住老一輩閩南人的死去,近十年內福建話(閩南話)又減了一半,但自戰後一直為第二位。 區內除了中老年人,和新界的客家人集中的地區北區、大埔區、屯門區,西環潮州人、九龍東混合移民地區後代一樣,因為青年人口比中老年的多,加上很大多數都轉以粵語交談,香港所有地區都是廣州話的社區。 雖然北角絕大多為私樓區,但北角站一帶和東區不少地區的亦有不少較貧窮的內地旅客以及新移民,但只佔北角區部份的人口,而北角站以外其他地方則沒有受到影響,但北角區的富人很多都聚居私隱度的北角半山或沿海酒店林立以及新樓一帶,北角區只有15萬人口,而香港有160萬閩籍人口,只有部份閩籍人口和北角有關。 加上劉偉章和蔡素玉議員熱衷幫助閩籍的新移民,亦有新移民住在北角站一帶,特別在蔡素玉的選區,北角站旁亦有豪宅JAVA ROAD 98,不一定是新移民。 但北角比絕大多數閩籍人口聚居地,如九龍、東區其他地方呎價高出很多。

當時的香港人亦不知道原因,只知他曾從事不受英國政府歡迎或不合法的交易[44]麗池夜總會原址位於現時北角官立小學對面。 北角的上海人只集中在北角站以及春秧街一帶,即堡壘選區以及錦屏選區(包括著名作家倪匡),而北角半山自開埠以來即為南洋華僑密集的區份,山上有閩僑中學以及培僑中學,但部份上海夜總會員工得到財富以後,亦有少部份移居半山,而炮臺山站的炮臺山選區以及城市花園選區,為銅鑼灣一帶閩籍人口的伸延,自開埠至今都以福建人為主,近30年亦有部份廣府人換樓客遷入,自開埠以來皆與上海人無關。 北角有很多的戰後移民、南洋華僑、近年新移民,很多族羣聚集。 北角九龍城船2025 銅鑼灣一帶的南洋華僑比北角多,但銅鑼灣一帶仍有不少開埠到民國時期的移民以及戰後移民。

北角九龍城船: 北角 – 九龍城

九龍城碼頭曾經開辦多條航線,包括九龍城至灣仔、九龍城至北角、九龍城至東平洲、九龍城至太古城(後來改往西灣河),以及九龍城至北角汽車渡輪(於1965年開辧,但於1972年紅磡海底隧道開通後一度停辦,其後復辦,直至1998年1月停辦至今)等。 1970年代,推廣粵語風氣極盛,因為北角是香港閩南文化最盛行的地方,國共內戰由大陸廣州一帶大量遷入的廣府人得到港英政府資助推廣粵語而買入離海較遠的舊樓羣,建立新光戲院,推廣廣府粵劇文化,不少偷渡潮大量湧入九龍東一帶的廣府人亦經常過海看戲娛樂,新光戲院一帶亦住了一定數量的廣府人。 新光戲院設在北角本來亦為了更快的推廣粵語到閩南人的老一輩,但閩南的老一輩更重視勤力上班工作而非文化發展,而且新光戲院是以大陸的廣州話演出,老一輩閩南華僑興趣不大,新光戲院反而引來香港各地廣府人來看粵劇。 因為夜總會引來大量的上海人口,上海人在此區開設各式各樣的上海商店,如理髮店等。

北角九龍城船: 早期發展

東區的柴灣以及筲箕灣也是逃港者密集的區份,所以除了私樓區以外,區內也有不少廣東籍人口。 新光戲院一帶亦有來自廣州等地的逃港者,使北角區在70、80年代和全港各不少建成區(如當年惠英紅居於灣仔)一樣都有親屬逃港者,但這些逃港者都有工作,而非住在木屋區。 南洋華僑和戰後移民大多聚居於北角區價格較高的住宅中,而舊樓和唐樓的居住者部份為仍未上公屋的新移民。 北角區有不少過千萬的住宅,亦有部份整潔度較低的內地旅客。 閩籍以及南洋富商大多在南區、山頂,其次則在由胡文虎等南洋華僑首先開始居住的大坑以及渣甸山一帶以及郭春秧等人居住的北角,北角區內有不少豪宅,閩籍富豪來港很多到中環、銅鑼灣以及北角的酒店,到北角的又以不太懂廣州話以及有親屬在區內的商家或尋求同鄉組織協助為主。 北角九龍城船 因為閩籍富商多聚居在銅鑼灣以及北角而非鰂魚湧,炮臺山站一帶有很多福建組織,如福建社團聯會。

北角九龍城船: 香港渡輪航線列表

同時被封的天宮夜總會,於停業兩個半月後,在1952年10月17日重開,原來有一間資本雄厚的智安公司租用該夜總會,並與前總經理孫履平合作經營,又邀得原來的茜沙大樂隊繼續演出 。 至1955年,夜總會舊址已改建為13棟5層高的住宅樓宇,名為天宮臺。 發展出一條橫街熙和街(Hei Woo Street)。 政府在1998年取消回收這條私家街,因為樓宇露臺外伸問題,避免引致市民向政府索償及影響政府維修道路的問題。

1933年,電氣道以東的新馬路建成,就以此街道上專營與荷殖爪哇客運和貿易的渣華輪船公司來定名,故有「渣華道」。 渣華輪船公司亦在北角設立辦事處,接待不少荷蘭殖民地印尼爪哇等地的華僑往返以及貿易。 北角的港鐵站有3座,分別為北角站、炮臺山站和鰂魚湧站,當中北角站座落在北角東陲,北角東邊盡頭部份(七姊妹)如北角政府合署、北角警署、北角海逸酒店及七姊妹道,則可經由鰂魚湧站的C出口前往,北角官立小學則鄰近鰂魚湧站的A出口;而北角西邊盡頭區域有炮臺山站。 在殖民地政府統治下的北角區亦包括鰂魚湧西部(例如北角官立小學亦位於鰂魚湧),包括早年市政局選區和現今校網,鰂魚湧同樣是以閩籍人口為華人人口的大多數。 清代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刊行的《新安縣志》尚沒有北角的任何記載,連地名也並未出現。

北角九龍城船: 北角/九龍城渡輪 時間表及收費

「灣仔—尖沙咀」航線調整服務時間,由尖沙咀開出的尾班船為晚上8時50分,由灣仔開出的尾班船則為晚上九9時,部分時段每班間隔需等候20至22分。 九龍角(英語:Kowloon Point)是香港昔日海角,指九龍尖沙咀天星碼頭及海運大廈一帶。 一般而言,這個地名現在很少人用,一般將其視為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的一部份。 港內線渡輪航線是指行走維多利亞港(「港」字為維多利亞港而非整個香港之簡稱)以內地點的專營及持牌渡輪服務。 黃色顯示的票價是富裕小輪於 2020 年 9 月 1 日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期間為三條離島渡輪航線渡輪服務提供折扣票價。 航班座位以先到先得形式分配,滿座後未能登船之乘客請等候下一班航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