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協助推算是次測試的生命價值影響,龍鼓灘每年有4人可因空氣污染致命,直接醫療成本約97,927港元,累計健康生命價值損失(Loss of Healthy Life Value)近6,930萬港元。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今日(28日)通過龍鼓灘填海規劃和工程研究,涉款1.79億元,項目將交由工務小組審議。 同時,政府亦建議使用環保填海方法,盡量保留現有天然海岸線,研究沿天然海岸線建造綠化水道,以及於人造海岸建造生態海岸線。 2003年11月9日,警方在屯門龍鼓灘對開海面發現一具已腐爛的女浮屍。 她被發現時身穿藍色衣袖及帶有白色小花圖案的恤衫、黑色褲、藍色運動鞋及白色襪。 1987年11月18日32歲居蝴蝶邨的的士司機黃世偉(前警員,已婚,育有一子)被落案控告兩項謀殺罪,19日在屯門裁判署提堂。
新一份《施政報告》今日(6日)出爐,特首林鄭月娥宣佈,會繼續推進「明日大嶼」計劃,而早前曾提出的屯門龍鼓灘220公頃、沙田馬料水填海計劃亦會重啟,以釋出更多土地,預料在中、長期提供約40萬至50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 另外,綠化地帶亦會再被「開刀」,規劃署將會集中檢視「坡道較高」和「距離已建設地區較遠的用地」,預計明年中完成篩選並隨即展開技術研究。 翻查中電資料,當地NO2過去3年年平均水平,按年上升至2017年的25微克/立方米。
龍鼓灘填海: 龍鼓灘填海|最新方案範圍削1/3發展先進產業 內河碼頭填海建屋
鄉議局主席、立法會議員劉業強指,當區居民擔心政府填海會破壞葬區風水,希望政府微調計劃,避免興建屏障物。 另一名立法會議員何俊賢則關注區內漁業發展,促政府勿在填海後再考慮規劃。 中華白海豚是受《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及《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保護的物種。 政府曾計劃在附近興建垃圾發電廠,但遭村民的強烈反對,亦受后海灣隔岸的深圳蛇口居民關注。 歷史建築方面,龍鼓灘村內建有一所富歷史意義的天后廟,採兩進式設計。 據村民口傳廟約建於清朝初葉或中葉,光緒年間重修至現有規模。
- 據村民口傳廟約建於清朝初葉或中葉,光緒年間重修至現有規模。
- 主要原因為積聚青山發電廠的排放物,故不建議把空氣污染敏感受體置於當地,意即填海後部份龍鼓灘以南土地將不宜人居。
- 隨歷時數月的土地大辯論於昨日(26日)正式結束,龍鼓灘村村民、攝影愛好者、遊客、白海豚以至蝴蝶在屯門西邊海灣的記憶,或將全部埋在填土之下。
- 龍鼓灘填海除了為當地居民帶來潛在的健康風險外,香港整體又有何損失?
- 據政府提交文件顯示,「龍鼓灘填海和重新規劃屯門西地區的規劃及工程研究 」將研究擬訂填海範圍、土地用途及發展方案,並進行相關影響評估及環評。
她強調,在多管齊下的土地供應策略下,已同步推進多個新界新發展區項目以及東湧東填海工程,反駁外界指政府迴避棕地及新界土地利益等事說法,強調逾一半棕地已納入多個發展項目內,又預計政府未來幾年收回的土地將高達700公頃。 至於同樣遷至巖洞的政府設施,則預計由2027年起將陸續騰出超過40公頃土地作房屋和其他有利民生用途。 政府消息人士指,除已開始工程的沙田污水處理廠攝及的28公頃土地,涉約4公頃的鑽石山配水庫最快可於2027年騰空用地。 政府消息人士指,政府擬搬遷啟德的工程工務實驗室,涉約1公頃的用地亦料可於2027年騰空;另外荃灣的兩個配水庫及油塘配水庫亦將會搬遷,共涉及騰出12公頃用地。 龍鼓灘填海2025 龍鼓灘填海 鬆綁祖堂地方面,根據現行做法,只有在全體男丁宗族持分者同意之下,當局才會認可司理轉售土地決定。
龍鼓灘填海: 村民測NO2 超標7倍
擬建嘅 P1 公路還將會完全破壞用來「補償」海豚大片棲息地損失而設嘅海岸公園。 研究文件仍透露區內同時亦有另外17項工程項目同期施工及運作,會與項目產生的累計性影響。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建議龍鼓灘填海闢出220至250公頃土地,配合內河碼頭重置計劃,以重置周邊的污染工業及全港棕土。
前年的《施政報告》重提屯門龍鼓灘填海及重新規劃屯門西地區的研究。 至於重新規劃屯門西地區的研究,則建議在內河碼頭內港填海造地40公頃,連同周邊的土地,可發展土地合共為143公頃,將會發展以住宅為主的社區,該區鄰近的公眾填料庫等將會停用,並遷至龍鼓灘重置。 當局擬在今年第三季展開填海研究,結果有望在2026年初出爐。 曾經有地區人士提出興建貫通屯門藍地至堆填區行車隧道,以紓緩當地空氣質素。 目前龍鼓灘路為通往堆填區的主要幹道,劉村長指當年落實擴展堆填區時,政府曾承諾興建一條由藍地康寶路通往堆填區的隧道,以分流垃圾車,減低空氣污染。 「𠵱家發叔(劉皇發)仙遊,曾爵士(曾蔭權)都坐監啦,條隧道仲研究緊。」劉村長無奈道。
龍鼓灘填海: 村民戰「白忌」 中華白海豚是捕魚剋星
龍鼓灘由於地處香港西極,人煙稀少,因此政府將不少重型基建工業安排至此、如骨灰龕、飛機燃油庫、英泥廠、發電廠等等建築曾引起村民不滿,同時造成龍鼓灘村空氣質素急遽下降。 至於明日大嶼,研究於6月開始,料需時約42個月,政府消息人士指,當局會將時間盡量縮短。 而於明年年底,料會就四方面有初步方案,包括填海範圍,初步用途,鐵路走線,及集資方案,並會展開約2至3個月的公眾諮詢。
- 目前,《空氣污染管制條例》規管發電廠三種指定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懸浮粒子)的排放總量上限,由中電自行量度發電產生的污染物。
- 至於重新規劃屯門西地區的研究,則建議在內河碼頭內港填海造地40公頃,連同周邊的土地,可發展土地合共為143公頃,將會發展以住宅為主的社區,該區鄰近的公眾填料庫等將會停用,並遷至龍鼓灘重置。
- 據漁護署公佈的《中華白海豚監察報告》,在本港水域出沒的中華白海豚目前只剩下47條。
- 龍鼓灘地理上在出海後就很快可到達中國大陸,雖有車路但人煙稀少,有不少鋌而走險者在此以快艇走私貨物。
- 最新文件顯示,當局會在研究中考慮如何連接現有及規劃中的道路和鐵路網絡,包括擬議十一號幹線及屯門繞道,亦會研究交椅洲人工島擬議港島西至洪水橋鐵路登陸屯門東後西延至屯門西的可行性。
此外,當局又建議擴建龍門路, 以增強龍鼓灘及屯門西地區的暢達性,並會在填海區內興建新的道路,提供龍鼓灘路以外的替代路線給重型車輛使用,解決居民對重型車輛行經龍鼓灘村所引起的環境問題的困擾。 龍鼓灘地理上在出海後就很快可到達中國大陸,雖有車路但人煙稀少,有不少鋌而走險者在此以快艇走私貨物。 因應水警女高級督察林婉儀在2021年9月25日在沙洲一帶追截走私快艇墮海殉職,10月4日,警方、食環署等在龍鼓灘一個貨櫃場檢獲1700噸懷疑用作走私的凍肉及兩艘改裝快艇,檢獲的凍肉初步相信市值逾5億元。
龍鼓灘填海: 龍鼓灘填海限北面近岸 改納鄰近棕地發展作補償
《01社區》上月邀請龍鼓灘劉村長,在寓所測試NO2(二氧化氮)濃度,而記者則早晚在龍鼓灘路旁測試PM2.5(微細懸浮粒子),測試各維持一週。 結果發現,龍鼓灘NO2平均濃度達279.9微克/立方米,較環保署每年濃度上限值超標近7倍。 在上月24日全港多區空氣質素爆標,在下午4至7時的重災區,龍鼓灘NO2平均濃度為742.1微克/立方米,高峯時曾攀至893微克/立方米,較屯門監察站同時段錄得的157微克/立方米,高4.7倍。 龍鼓灘一直被環團稱為「規劃黑洞」,為香港少數從未納入《分區計劃大綱圖》規管的地區。 規劃署回覆《01社區專題》查詢時指,一直逐步和有系統地為現時未有法定圖則涵蓋的地區擬備發展審批地區圖/分區計劃大綱圖,將這些地區納入城市規劃委員會的管制。 署方會按有關地區的保育價值、所受發展壓力、是否鄰近市區發展及有行車通道等因素,適時檢討擬備新法定圖則的優先次序和進度。
龍鼓灘填海: 龍鼓灘填海|倡新型產業主導、拓道路 周浩鼎:令填海值回票價
在偉大的發展佈景下,燕尾蝶儘管在夢裡醒來,或許還是存活不了。 龍鼓灘是新界西唯一的蝴蝶天堂,當地以東的龍鼓灘谷更於2012年正式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 龍鼓灘的天然灌叢、河溪與周邊棄耕農地,為蝴蝶提供理想的棲息地。 環保團體「綠色力量」多次在龍鼓灘普查蝴蝶數目,今年6月記錄當地68種蝴蝶,佔全港蝴蝶物種三成,包括極罕見的長腹灰蝶、罕見的白弄蝶、寬鍔弄蝶和菜粉蝶,料普查最終會發現更多蝴蝶物種。 網上資料指,該處曾被發現117個蝴蝶品種,亦是本港少見的紅鋸蛺蝶重要繁殖地。
龍鼓灘填海: 檢視內河碼頭需要 屯門西發展住宅
WWF香港分會副總監(海洋保育)李美華接受《01社區專題》訪問時解釋,海豚喜與陸地留有緩衝帶,加上填海永久失去龍鼓灘的天然淺灘致漁獲減少,料填海後海豚會向外遷移,佔用更多龍鼓水道,增加中華白海豚被高速船撞死的風險。 龍鼓灘填海2025 對漁民而言,曾是捕魚大敵的中華白海豚,目前已瀕臨滅絕。 據漁護署公佈的《中華白海豚監察報告》,在本港水域出沒的中華白海豚目前只剩下47條。
龍鼓灘填海: 蝴蝶天堂或隨填海萎縮
2021年5月30日下午71歲釣魚翁尹光輝失蹤,最後一次是在當日晚上10時許在曾咀靈灰安置所外一防波堤釣魚。 6月10日下午3時許,警方接報有人懷疑一男性屍體在龍鼓灘爛角咀蠔排對開200米海面漂浮,救援船隻撈起後證實是尹光輝[19]。 4名男子到屯門龍鼓灘上灘摸蜆,57歲姓郭男子在離岸40米、水深3米處徒手潛水摸蜆時遇溺。 62歲姓葉友人發現相救,雖把事主救上堤壆,但葉自己陷入昏迷狀態,2人送院後證實不治[16]。
龍鼓灘填海: 發展局研龍鼓灘填海 重新規劃屯門西部及內河碼頭 涉款1.79億
按世衛與相關研究,NO2每日平均濃度每上升10微克/立方米,因心血管疾病及呼吸道疾病緊急入院的風險便會分別上升1%及0.75%。 按環保署計算空氣污染物對健康風險的算式,八月底空氣質素欠佳的日子,龍鼓灘居民因心血管疾病、哮喘入院的風險分別增加54.2%、151.8%。 損失6,930萬健康生命價值由於NO2及PM2.5對健康威脅最大,環保署曾委託中大研究NO2及PM2.5對健康及經濟的影響。 當時研究曾推算空氣污染對本地「生命價值(Value of Statistical Life)」的影響。
龍鼓灘填海: 交通流量3年升近24%
龍鼓灘面臨的大海是中華白海豚的覓食區域,龍鼓灘亦是新界西唯一的蝴蝶天堂。 下篇將探討龍鼓灘填海如何把香港唯一黑沙灣變成白海豚與蝴蝶的地獄。 龍鼓灘填海2025 在測試龍鼓灘空氣質素期間,以8月24的下午時段最為惡劣。 健康空氣行動(CAN)社區關係經理龍子維分析數據時指,當日下午5時,香港正吹微弱西南風。 他解釋,風向並非唯一影響空氣質素的因素,即當時最影響龍鼓灘空氣質素的源頭,並非自珠三角地區,而是附近污染工業積聚的污染物。
龍鼓灘填海: 生態及旅遊
龍鼓灘村後的青山龍門徑有不少奇石景觀,如麵包石等,其中皇帝巌(又稱宋王洞)有一傳說可追溯至1277年,當時正值南宋之末,蒙古兵南下中原,宋帝昰避走南方,路經香港,而在龍鼓灘留下足跡,據說當時宋帝曾藏匿於該山洞中[4]。 每逢週末,龍鼓灘的天然黑沙灣配上夕陽,總會吸引攝影愛好者、情侶與一家大小到訪郊遊。 龍鼓灘填海2025 天空澄明時,遊人在龍鼓灘能望到青蔥的沙洲與龍鼓洲,遠眺文天祥被俘後途經的湛藍伶仃洋。 遇上潮退時,遊人能蹲在濕潤的黑土上,拍攝屬於自己的「天空之鏡」。
文件指出,龍鼓灘及其鄰近地區位於屯門的最西面,現時設有不同的工業設施,包括兩個發電廠,故認為在龍鼓灘的填海用地適合用作工業用途 ,尤其需要廣闊空間作營運,及以海路運輸為主的工業。 另外,當局亦擬向「綠化地帶」開刀,林鄭表示,目前陸續進行改劃的210幅土地中,約30%涉及「綠化地帶」,惟僅佔全港約1.6萬公頃「綠化地帶」的2%,她形容不少綠化地帶的生態價值較郊野公園低,可進一步檢視「綠化地帶」的發展潛力。 規劃署將開展新一輪「綠化地帶」檢討,集中檢視坡道較高和距離已建設地區較遠的用地,預計明年中完成篩選並隨即展開技術研究。 而由於該處曾有小型賽車場,部份物種受到影響(現已結業,下詳)。 龍鼓灘填海計劃方面,報道指,政府計劃在屯門龍鼓灘填海約220至250公頃,作工業用途,並重新規劃屯門西地區,包括內河碼頭及沿海地帶作住宅用途。 此外,施政報告會落實龍鼓灘填海計劃,同時會考慮將葵涌碼頭遷往屯門新填海土地,騰出的葵青區市區臨海地日後會建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