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投訴及諮詢部總主任莊龍五今日(31日)在電臺節目指,截至今早8時,消委會接獲48宗投訴,涉及金額逾56萬元,單一涉及最高金額亦逾5萬元。 投訴委員會由衞生署轄下私營醫療機構規管辦公室提供祕書處支援,祕書一職由身為公務員的總院務主任(投訴委員會)擔任。 由法律界人士擔任主席,無論對業界或社會大眾都會有好處。 業界可顧及到公眾的看法,並消除公眾對業界可能有利益衝突的疑惑,從而提升這機制的公信力。
- 在初步偵訊階段,由初步偵訊委員會的主席或副主席決定是否將個案轉呈初步偵訊委員會考慮。
- 英國醫委會委任一名醫學界人士評估案件,若建議毋須跟進時,此個案須由一名業外委員加以考慮並確定篩選決定是否正確。
- 林志釉指,由於這類投訴的投訴人多為匿名,無法根據法例要求去宣誓,故大多難以跟進。
- 在接獲有關本港註冊醫生專業操守的申訴後,醫委會轄下的初步偵訊委員會要就個案展開初步調查。
- 根據《醫生註冊條例》的規定,醫委會二十八名委員中,四名須為業外人士,而七名初步偵訊委員會的成員,其中一名須為公眾人士。
投訴委員會負責處理就持牌私營醫療機構在其牌照生效後,有否違反《私營醫療機構條例》或根據《私營醫療機構條例》發出的實務守則而作出的投訴。 投訴委員會亦會就私營醫療機構的投訴管理政策,向政府提出建議[1]。 不過 必須證明商戶接受付款時,意圖不供應有關產品,或個案的情況顯示,沒有合理理由相信商戶能在指明的時間或合理的時間內供應有關產品。 涉事商戶有否犯例,需視乎它在接受付款時的意圖,以及在結業後所採取的補救措施是否足以免除其法律責任。 廉政公署稱,在調查一宗貪污案件時,揭發醫委會前業外委員劉慧兒濫用公職。
醫委會投訴: 醫委會前律師委員披露投訴人資料招攬生意 公職人員行為不當罪成
消委會建議「專業上的失當行為」的定義應該由業界及業外人士共同訂定,從而反映社會大眾對專業行為失當的看法,而不單是反映業界的意見。 社區法網提供的資料只供初步參考,而有關資料並非正式法律意見。 閣下如欲就任何法律事項取得更詳盡的資料或支援服務,須諮詢閣下的律師。
- 莊龍五其後在另一電臺節目也提到,負責收學費的職員是否知情,尚待海關調查。
- 張苙雲說,醫療糾紛事件若能留在院內妥善處理,是醫病雙贏的最佳模式。
- 2023年上半年,湖北省消委會組織共受理日用商品類問題投訴3438件,佔投訴總量的10.51%。
- 醫生要獲得病人信任,便有責任在執業和照顧病人兩方面均維持良好的水準,並尊重病人的生命。
- 袁海文促請醫委會及政府檢視問題作出改善,包括主動打擊違規醫生,嚴懲屢違規的醫生。
- 從投訴性質來看,售後服務和品質問題仍是家用電子電器類投訴問題的重點,佔比67.82%。
- 初步偵訊委員會在考慮有關資料後,決定該個案是否表面證據成立。
2023年上半年,湖北省消委會組織共受理日用商品類問題投訴3438件,佔投訴總量的10.51%。 投訴主要涉及傢具、化粧品、日用雜品、兒童用品等品類,投訴問題繁雜,包括部分商品包裝無産品資訊標識,涉嫌“三無”産品;到貨商品與宣傳、承諾不符;網購護膚品使用後出現皮膚過敏狀況等。 湖北省消委會祕書長蔡浩向《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介紹,隨著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不斷發展,新型消費領域侵害消費者權益的現象層出不窮。 今年5月至9月,湖北省消委會開展消費訴求熱點問題治理工作,將教育培訓領域退費承諾難履行、發佈虛假廣告、誇大培訓效果、合同條款藏“陷阱”、誘導學員辦理“培訓貸”等問題納入治理範圍。
醫委會投訴: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改善醫療投訴機制 消費者委員會意見
廉署早前接獲貪污投訴遂展開調查,徵詢律政司法律意見後落案起訴,被告已獲廉署准予保釋,以待明日(4日)在東區裁判法院應訊,以待案件轉介區域法院答辯。 若該補習社結業,莊龍五表示一般調停做法未必可行,商戶如因財務問題結業,一般消費者會成為沒有抵押的債權人,追討款項的機會相對較微。 他提醒消費者,市面部分行業如美容、健身或補習社等,採用預繳式消費,當中存在一定風險,需留意合約條款及有關退款方式,減低一旦發生問題衍生的損失。 家長若透過設有退款機制的付款方式繳交學費,如信用卡,可盡早與信用卡中心聯絡申請退款。 家長亦可留意簽帳時間是否時隔太長,或以信用卡分期形式進行繳費,亦會影響到退款的成功率。
過往一個多月,主動以「神祕顧客」放蛇、美容院及業內醫生提供情報等方式掌握資料,就所收集的証據整理後,下星期會到醫委會對有關五位醫生作出第一輪投訴。 被投訴的醫生分別有前香港醫療美容醫生協會主席、任職變靚 D期間曾被裁定專業失當罪名成立的醫生、曾任職DR醫學美容集團的醫生。 袁海文認為情況非常嚴重,反映過往醫委會判罰過輕、沒有主動調查/放蛇,對違規行為沒有足夠阻嚇力。 袁海文促請醫委會及政府檢視問題作出改善,包括主動打擊違規醫生,嚴懲屢違規的醫生。 因為如讓醫學美容集團和醫生無限制地賣廣告,會出現大量誤導性質的廣告,因而危及消費者及病人健康。
醫委會投訴: 投訴處理機制的主席
紀律研訊會議則由最少五名醫委會成員組成,其中一人須為業外委員。 醫委會投訴 現時醫委會共有四名業外委員,輪流執行初步偵訊和紀律研訊的工作。 在過去五年,醫委會每年接獲超過四百宗有關註冊醫生的投訴,涉及受聘於醫管局的醫生個案平均每年約有六十宗。 醫委會在考慮個案的過程中,往往需要投訴人提供不同資料,例如宣誓證明書和醫療報告等。 按照情況需要,醫委會亦會尋求不同獨立專家的意見,甚至法律意見,務求能夠客觀、公平及公正地全面考慮有關個案。
消委會正嘗試聯絡相關負責人,會要求對方履行合約責任,如無法提供則要安排退款。 「事情發生好幾天了,我不知道可以找誰處理?」、「我有打電話去醫院申訴,已經等了7、8天,可是都沒有人回我!」這是醫改會做醫療糾紛諮服務時,許多民眾無奈的心聲。 為讓民眾在面對醫療爭議事件時,能找對窗口,疑問和不滿及時獲得關注和處理,醫改會進行個別醫院的「醫療紛紛申訴管道」調查,即日起公佈在醫改會網站上,讓民眾可以及時找對人、釐清疑惑。 被告涉嫌於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1月23日期間,身為醫委會業外委員,向有關非政府機構的一名社區組織幹事,披露投訴人的個人資料,及其投訴上述醫生的詳情。
醫委會投訴: 醫生投訴過去兩年逾6,000宗 消息:料七至八成個案不成立
視乎投訴人提供的資料是否齊備,加上每宗投訴個案的性質、類別和複雜性各有不同,因此每宗投訴個案所需的處理時間有別,不能一概而論。 為加快處理投訴個案,醫委會於今年六月提出增加業外人士擔任審裁顧問,並容許業外審裁顧問在初步偵訊階段及紀律研訊階段代替醫委會業外委員組成會議法定人數。 醫委會投訴 醫委會投訴 當局正與醫委會積極商討,着手開展有關的法例草擬工作。 香港美容監察早前就醫學美容廣告進行調查,發現多位醫生涉違專業守則。
醫委會投訴: 投訴及紀律研訊
消委會繼續密切留意事態發展,並促請有關教育中心盡早主動公佈退款等後續安排,將對消費者的影響減至最低。 如商戶是因資不抵債結業,消費者最終可取回款項的機會不高。 及後,在該社區組織幹事的安排下,劉慧兒於2017年5月底在其辦公室與該病人會面。 該病人於2019年5月接獲劉慧兒所屬律師行發出的發票,要求他支付約72萬元,包括逾58萬元須向劉慧兒支付的律師費。 醫委會投訴2025 張苙雲說,醫療糾紛事件若能留在院內妥善處理,是醫病雙贏的最佳模式。 然而自醫改會成立六年來、服務約兩千筆的醫糾案例,民眾最苦悶的是:遇到醫療爭議,不知找誰抱怨和處理;或者申訴了,卻遲遲得不到回應。
醫委會投訴: 有關投訴事宜,你可用以下方式與我們聯絡:
被告本身為事務律師,她於2012年1月24日至2018年1月23日期間,為醫委會其中一名業外委員。 醫委會是一個法定機構,負責處理針對註冊醫生的投訴、調查涉嫌專業失德的指控,以及就指控成立的個案採取紀律行動。 此外,劉慧兒不時會以義務法律專業人士的身分為一個非政府機構服務。
醫委會投訴: 醫改會公佈66家醫院「醫療糾紛申訴管道」
在初步偵訊階段,由初步偵訊委員會的主席或副主席決定是否將個案轉呈初步偵訊委員會考慮。 初步偵訊委員會有七名成員,其中一名為業外委員,委員會負責審議 個案文件。 醫委會投訴 初步偵訊委員會在考慮有關資料後,決定該個案是否表面證據成立。 有關研訊由至少五名醫委會委員 (其中一名為業外委員)組成的小組進行。 醫務委員會(醫委會)根據香港法例第161章《醫生註冊條例》成立,專責為執業醫生註冊,並監察他們的專業操守。
醫委會投訴: 家長若以設退款機制方式付款 應盡早聯絡申請退款
林志釉稱,舊PIC的個案大多仍在索取專家或法律意見;正向涉事的醫生、醫院等取資料;或是投訴人提出新的論點或證據,故仍需繼續處理,直言舊PIC「可能繼續運作多十年都唔定」。 2023年上半年,湖北省消委會組織共受理家電類問題投訴3589件,位居商品類投訴第一。 從投訴性質來看,售後服務和品質問題仍是家用電子電器類投訴問題的重點,佔比67.82%。 其中售後服務問題佔比38.19%、品質問題佔比29.63%。 消委會投訴及諮詢部總主任莊龍五指,就翹英教育結業一事,截至今早8時,接獲48宗投訴,涉及金額逾56萬元,單一涉及最高金額亦逾5萬元。
醫委會投訴: 投訴調查程序
消委會暫時收到48宗投訴,涉及金額達56萬元,當中最高金額的個案涉款逾5萬元。 消委會正聯絡有關負責人,瞭解會否因應事件作出相應安排,繼續履行合約責任,如未能提供服務,亦需安排退款給消費者。 有被拖欠逾萬元學費的家長指,補習社結業前未發現異常,又指即使補習社重開,亦不會再繼續報讀。 莊龍五又說,補習社若結業,一般調停做法未必可行;加上商戶如因財務問題結業,一般消費者會成為沒有抵押的債權人,可以成功追討回錢的機會亦相對較微。 他呼籲家長如以信用卡等設有退款機制的方式繳交學費,應盡早與信用卡中心聯絡申請退款,又提醒有關家長要留意簽帳時間是否時隔太長,或以信用卡分期形式進行繳費,都有機會影響到退款的成功率。
醫委會投訴: 委員
截至7月31日(星期一)下午6時,消委會共接獲63宗與相關教育中心之投訴,主要涉及已預繳學費但未獲安排課堂,牽涉金額$664,087,每宗個案涉及金額平均為$10,541。 案情指,一名病人在2015年6月向醫委會投訴一名醫生涉嫌專業失德,投訴其後轉介至醫委會的初步偵訊委員會跟進,而劉慧兒獲委任為該偵委會的其中一位業外委員。 她在2017年4月偵委會首次審議該宗投訴前接獲相關材料,包括該病人的聯絡資料,她在同一個月向社協一名社區組織幹事披露該病人的個人資料及其投訴詳情。 有此依據,民眾申訴後如超過院內公佈時間仍沒人接洽,便可循線查詢。 本調查也顯示,醫療爭議事件的醫院處理人員主要是社工、法務人員,也有可能是客服中心、院長祕書、公關室或醫療爭議處理小組;由於各醫院處理單位不一,參照醫改會調查後整理的資訊,可免除電話一再被轉來轉去,或老是找不到對的單位處理,而加深怨氣和怒火。 醫委會投訴2025 當爭議事件送到正確窗口被處理,有制度的醫院一旦發現有進一步說明必要時,院方會安排會議,讓病人(家屬)和醫事人員面對面溝通或進行協商。
又若在研訊時,因委員對失德行為的投訴定義有不同意見,最終裁定投訴不成立,恐怕更會令人懷疑,其他一些失德行為的投訴, 早已在篩選階段被剔除。 據律師行資料,劉慧兒主要執業範圍,包括醫療及牙醫失誤﹑人身傷亡及僱員賠償、政府部門傳票及私人檢控、保險 、 建築及承判合約、勞資糾紛等。 另外介紹到劉慧兒曾任菲臘牙科醫院病人投訴委員會委員、香港註冊安全審核員及查覈員協會法律顧問、香港醫學中心法律顧問。
醫委會投訴: 醫療爭議
前年(2019年)社會運動風風火火,各界包括醫學界嚴重撕裂,黃藍陣營互相投訴。 醫務委員會發表2019年年報,當年收到近3,300宗投訴,更超出前四年的總數。 據瞭解,有醫生一人涉及幾百至1,000宗投訴,原因為收到大量罐頭式投訴,而2020年的投訴數字都超過3,000宗,但大部份都是雞毛蒜皮的投訴,消息人士估計,預計兩年7至8成的投訴個案都不會成立。
另外,港島東立法會議員梁熙表示,目前收到約10名家長求助,每人被拖欠至少約1萬元學費。 他指,留意到有聲稱是該補習社校董,向部分家長要求繼續注資,令補習社可以有資金重開。 他促請教育局應盡快行動及徹查事件,以免有關人士有機會以不同藉口向家長索取金錢。 被拖欠逾萬元學費的家長陳小姐表示,補習社結業前未發現運作異常,並指補習社以預繳愈多學費,可獲取更多折扣的形式,吸引家長預繳一筆學費。
2016年醫務委員會改革風波鬧得全城沸沸揚揚,當時社會部份人期望,在醫委會加入更多醫生以外的成員,尤其是病人組織的代表,有助加快投訴的處理時間,不至於苦候9年才能取回公道;亦盼能改變醫委會「醫醫相衛」的觀感。 改革方案通過後,第一屆的病人組織委員在2018年年底上任,去年12月剛好完成3年的任期。 《香港01》專訪其中一名病人組織代表—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他透露,在新增兩個初步偵訊委員會後,原來積壓的過百宗個案大減至僅餘15宗。 他又認為,把病人角度的聲音帶入醫委會能發揮作用,例如曾有一宗醫生非禮病人的個案,研訊小組本來打算判處緩刑,「但我話非禮病人係好嚴重嘅事情⋯⋯有負病人對醫生信任⋯⋯即使呢個醫生認罪,唔代表呢個事情可以輕輕放下」,最終該名醫生被判即時停牌,沒有緩刑。 廉政公署週三(2日)落案起訴醫務委員會前業外委員、事務律師劉慧兒,控告她涉嫌藉公職作出不當行為,披露一名投訴人的個人資料及其投訴詳情,以安排唆使對方聘用她向一名醫生提出民事申索,並代對方在該民事申索中行事,收取逾52萬元律師費。
免責聲明:中國網科技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 2023年6月19日,武漢消費者李女士投訴稱,她在皮阿諾定做一套全屋傢具,商家承諾可以做全屋EF材質的板材,於是向商家支付全款6.7萬元,待簽完合同後,商家又説做不了,只能做E0材質的,消費者認為商家虛假宣傳,承諾不兌現。 莊龍五直言,預繳式消費必然有風險,即使不是結業,如果該校某分店停開,學生要轉去其他分店,也會帶來不便,建議消費者在使用預繳式消費前,要考慮清楚,盡量減低預繳的銀碼。 病人信任醫生(註冊醫生),才會將生命和健康交託給他們。 醫生要獲得病人信任,便有責任在執業和照顧病人兩方面均維持良好的水準,並尊重病人的生命。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改革建議包括:醫委會內的業外人士由25%增加至40%;此外,醫委會除向英國國會負責外,須向新成立的常務委員會負責,這委員會業外人士佔50%,業外人士擔任主席。 7月27日,湖北省消費者委員會發佈了2023年上半年投訴分析報告:共受理商品類投訴17941件,佔投訴總量的54.86%。 其中,家用電子電器類3589件,佔商品類投訴總量的20%,位居商品類投訴第一;共受理服務類投訴14765件,佔投訴總量的45.14%。 其中,教育培訓類4211件,佔服務類投訴總量的28.52%,位居服務類投訴首位。 廉政公署在調查一宗貪污案件時,揭發醫委會前業外委員劉慧兒濫用公職,披露一名投訴人的個人資料及其投訴詳情,為自己招攬事務律師生意謀取私利。 劉慧兒今日(28日)在區域法院被裁定藉公職作出不當行為罪名成立,案件押後至8月25日判刑,她現時還押懲教署看管。
消委會投訴及諮詢部總主任莊龍五表示,截至今早8時,消委會接獲48宗有關翹英教育的投訴,涉款達56萬港元,當中涉及最高金額的個案超過5萬元。 消委會正聯絡負責人,瞭解會否因應事件作出相應安排,繼續履行合約責任,如未能提供服務,亦需安排退款給消費者。 香港醫委會與英國醫委會比較,英國有關專業失當行為的定義較為廣闊。 香港由業界會員去決定一個醫生的行為是否專業失當,但英國醫委會則以「 我們 」的意見,即業外人士也可以參與決定醫生有否犯了專業失當行為。 英國醫委會由業界及業外人士共同決定行為是否專業失當,適當地涵蓋社會人士的意見。 除宣傳違規外,袁海文亦發現其他違反守則的情況,甚至有被停牌醫生涉無牌行醫。
本文旨在提出消委會對一些須要正視的問題的意見,姑勿論現時是否需要設立一個新的投訴機制,又或是為醫務委員會進行「大手術」。 一名病人於2015年6月向醫委會投訴一名醫生,指該醫生涉嫌專業失德。 該宗投訴其後轉介至醫委會的初步偵訊委員會作初步調查,而被告劉慧兒當時獲醫委會委任為該初步偵訊委員會的成員。 醫委會投訴 就今次事件,他也指如該校有註冊,應受制於相關法例,在收學費時「通常唔可以收好長時間」,認為該校今次做法有機會違規。 他亦表明,如商戶收錢時,已知道很大可能未能提供服務或貨品,即有機會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當中「不當地接受付款」的罪行。
消委會提醒消費者,宜光顧信譽良好之商戶,及盡量避免以預繳方式繳付大額的課程費用,以減低因商戶結業導致損失之風險。 消費者亦應妥善保存所有相關紀錄,例如報價單、合約、收據和已使用次數等重要資料,有助日後出現爭拗時提供佐證。 廉署引述法官譚思樂在裁決時稱,劉慧兒作出不當行為,損害公眾利益,並濫用公眾對出任公職者的信任。 其不當行為更破壞了醫委會的投訴制度,削弱公眾對該制度的信心。 案件押後至8月25日判刑,以待索取劉慧兒的精神科及心理報告,她現時還押懲教署看管。
醫委會投訴: 家長若以設退款機制方式付款 應盡早聯絡申請退款
2023年上半年湖北省消委會組織受理的教育培訓類問題投訴中,非學歷教育培訓服務2482件,佔教育培訓類投訴的58.94%。 投訴問題主要集中在駕駛、舞蹈、游泳、教師證、會計證等技能才藝培訓方面,主要表現在商家虛假宣傳、培訓內容與實際不符,培訓效果、培訓品質不盡如人意,誘導消費者加價升級、辦理分期貸款,或是以合同約定為由故意拖延拒絕退費,還有部分商家關門跑路、失聯等。 【on.cc東網專訊】開辦接近27年的翹英教育(Brilliant Education)全線結業,校方日前無預警下宣佈「已完成歷史任務」,旗下5間補習中心即時關閉。 事件導致超過500個家長及學生受影響,有人指月初才繳付逾萬港元學費,促校方盡早交代退款安排。
醫委會投訴: 投訴及紀律研訊
醫委會前業外委員劉慧兒涉向社區組織幹事披露投訴人資料及詳情,安排唆使對方聘用她向一名醫生提出民事申索,昨日(2日)被廉政公署起訴,涉嫌藉公職作出不當行為,明日將於東區裁判法院應訊,以待案件轉介區域法院答辯。 消委會認為為確保業界人士及公眾人士在醫療投訴機制的均衡參與,業外人士在初步偵訊及研訊委員會的參與比例,各佔一半。 如先前所言,評定醫務投訴需要專業知識,業界人士是適合人選就醫學知識及醫療技術方面去評核一些涉及同行的投訴,並不等於認同紀律研訊委員會大部份的成員應由業界人士擔任。 與香港其他的專業界別比較,醫委會初步偵訊委員會及研訊小組的業外人士參與比率較法律及會計界為低,但較一些沒有業外人士參予紀律研訊的專業,例如牙醫,建築及工程界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