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 通識答題框架正正係考好通識最最最重要、最基本可以做嘅嘢。 文憑試卷一常見題型有(1) 分析數據題;(2) 分析漫畫題;(3) 分析持分者衝突/價值觀;以及(4) 指出因素/原因。 例如香港的青少年成為網紅,在短期內可能有助提升個人自信,但在長期內,有可能令他們荒廢學業,影響前途。 ★ 針對 年文憑試通識科內容文憑試出題模式每年在變,本書針對 年兩屆作重新整理。
唔少同學覺得 DSE 通識難捉摸、虛無飄渺嘅其中一個原因,正正就係因為 DSE LS 需要同學運用唔同嘅通識例子。 根據各級示例評語 (當然要看就看第五級🤪 ),就可以知道考評局想考生以什麼方向答題,有什麼是得分位。 社會:在滿足個人需要的同時,改善社會民生狀況,提升整體人口的生活素質,最終使社會得到穩定和持續的發展,達到消滅貧窮及社會可持續發展。
通識模式題: DSE 溫習筆記
喺以下嘅內容,小編會以一條模擬通識題目:「香港政府應否發展郊野公園以興建公屋」嚟做例子,示範一下同學可以如何運用「概念化」嘅通識答題技巧,將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呢個通識概念發揮得更好。 除咗熱門議題,一啲經常出現嘅議題都唔能夠忽略,其中例如香港嘅恆常議題包括廢物處理、環保問題等;而香港同中國有關的跨單元,則有機會出大灣區發展嘅相關議題,例如香港同中國嘅聯繫、香港政府嘅角色、發展配套等等。 另外,恆常議題例如人際關係和能源危機等,都要有所準備。
該課本亦將關於中國黑市販賣器官的討論改為器官買賣合法化的爭議,郭家麒稱大陸存在違法販賣人體器官是常識,他以前就動輒遇到患者等不到港人捐腎因而到大陸移植自死囚買來的腎。 通識模式題 通識模式題 此外該書原版提到大陸「部分官員為了個人仕途,延誤或隱瞞通報傳染病疫情」、「亦有地方官員收賄,包庇不法商人製作及出售問題食品」;修訂後該書新增資料,稱中央政府加強監管,「2019年全國食品安全抽檢的總體合格率為97.6%,有關問題明顯已得到改善」。 有醫師向患者處方非必要抗生素以賺取佣金之相關內容則被移除。 教育工作者陳美齡認為通識教育科是鼓勵學生發表意見的科目,應該不設評分讓學生能暢所欲言。 她亦認為通識教育科不應使用課本,應該讓學生親歷其境纔不致於紙上談兵[22]。 2019年9月29日,教育局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發表諮詢文件,建議通識教育科維持「必修必考」以免影響國際認證[23]。
通識模式題: 通識答題技巧一:小結
[79]此外,一些外國的示威活動,例如加泰隆尼亞獨立運動和茉莉花革命亦被刪去,有教師認為是為了避免提及激進的社會運動[80]。 以為將所有通識卷二參考資料的內容放曬落你嘅答案欄就完成? 其實考卷上嘅參考資料只係畀你用嚟做「參考」,考生應該要將自己所學嘅相關概念及詳細分析寫出來,而參考資料就是用作舉例,或者將概念延伸。 不過,考生也要小心參考資料可能會有伏,所以要小心分析,選取與題目相關的資料。 最後嘅時間,除咗熟讀基本答題技巧、清晰瞭解唔同題型,各單元嘅概念詞亦都要整理好作最後嘅溫習衝刺材料。 根據考評局嘅時間表,2021年DSE 通識教育剛剛喺2021年4月26日 (星期一) 考完,今次 Amazing Talker 會為各位提供溫習注意事項、考評局過去嘅評核大綱等大家參考。
通識教育科(英語:Liberal Studies)是昔日在香港教育三三四新高中課程中的四大必修科目之一,且曾為入讀本地大學之主要計分科目,自2009年起推行,2012年為首屆公開試,2023年為最後一屆公開試。 被視為香港教育史上之爭議學科,於2021/22學年在中四級被「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修訂及取代,兼新科目於2024年香港中學文憑試起改制為「達標/不達標」,大幅減少影響升學[1]。 通識模式題2025 信報通識信報旗下嘅通識科資源,同學要睇到信報通識嘅全部內容的話,係要付費嘅。 不過小編個人認為信報通識幾值得睇,因為信報通識會係分析一啲熱門議題嘅論點、角度,同學可以對議題有更深入認識,同時學多啲例子。
通識模式題: 1 通識Past Paper
通識科卷一共設3條必答題,今年第一題為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單元範疇,試題資料談及青少年使用互聯網的不良影響、青年的網上行為及「遊戲障礙」。 題目要求就資料解釋可能引起的個人成長問題,以及就試題所提供的資料可怎樣用作支撐「使用互聯網對公共衛生構成一些風險」的相關論述。 資料回應題旨在評核考生在識別、應用和分析資料等方面的能力。 考題中的資料有助釐訂議題範疇和反映議題的複雜或爭議的本質。 與此同時,這類考題的設計形式,也反映本科課程的跨單元和多角度的學習本質。
- C) 加強文章組織
- 同學作答 DSE 通識考試嘅時候,能夠提及呢啲通識概念當然好好。
- 卷二
- 曾遭《文匯報》批評的雅集出版社刪除了關於公民抗命的資料回應題[74],亦刪除了包括本土民主前線和香港眾志在內的多個政治組織的名字[67]、「本土意識」的字眼亦改為「本地意識」、「民主派」亦改為「非建制派」[75]。
- 2019年10月,為了回應對通識教師立場偏頗的質疑,香港政府任命教育局課程發展處通識組11名課程發展主任擔任督學,到訪學校觀課、檢查教案及學生習作。
- 通識卷二有三條「延伸回應題」,同學仔只需要選一條回答!
- 以上5個 DSE 通識高分答題技巧只係小編 hkdsegayau 所有考試技巧嘅一部分,有興趣學更多通識高分技巧嘅同學可以參考小編嘅通識溫習筆記及課程。
第二:討論角度,如「從XXX方面論」,如果是在答生活質素,則討論角度可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方面。 通識模式題2025 第三,段落中心論點:以一句概括段落的中心論點,如果可行,盡量在句子中包含一個概念詞。 不過,每一種題型框架的確類似,不過亦有重要嘅不同之處。 至於每種題型詳細答題框架,同學可以參考通識答題框架筆記。 通識模式題2025 概念詞的重要性相性大家都明白的,是用來包裝論點,可以用於主題句,向marker展示你對相關單元有一定認識同準備。
通識模式題: DSE 通識答題框架 (題型+段落框架)
而各位都可以同時記低議題嘅正面&負面影響、困難/挑戰、建議等,有時亦可分析其衝突點、兩難和矛盾。 通識模式題2025 自20世紀後,通識教育已廣泛成為歐美大學的一項必修科目。 同學應該都識得概念嘅定義、解釋,又或者係考試都會用過呢啲通識概念。
通識模式題: 通識卷一題目及題型分析
DSE嘅每位marker都會改好多好多份卷、睇好多好多篇essay,所以未必有時間、心機去詳細睇每篇essay嘅每一個字。 所以小編建議同學每段嘅主題句一定一定要寫得好、寫得精簡,帶出段落中心論點。 與此同時,一位早有準備嘅考生唔需要再花時間去諗 — 每一種題型應該用咩答題框架,而係可以直接諗point、爭取考試寶貴嘅時間去落筆、寫論點做闡述。 AfterSchool 是一個針對DSE而設的網上補習平臺,課程涵蓋多個 DSE 科目,讓同學足不出戶就可以享有優質教學。
通識模式題: 資料互證題(通識價值觀題、通識資料回應題)
通識教育中心(General Education Centre)於1998年設立,中心主要負責協調通識教育的各方面工作,同時亦提供師資,開設部分科目。 四範疇科目(工商管理、科學、工學、人文社會科學)及「通識科目」(GNED courses),「通識科目」由教學促進中心(Centre for Enhanced Learning & Teaching)負責統籌開設。 跨學科課程事務處(IPO)與各學院通力合作,糅合多個不同學科的知識,致力培育出具競爭力的跨學科專才。 理、工、商及人文社會科學等各學院的同學均可以於修畢首年本科課程後,申請修讀跨學科課程。
通識模式題: 參考資料
舉個例子,同學可以寫以下嘅論據:雖然發展郊野公園有助騰出土地增建公屋,舒緩現代房屋短缺嘅問題,但係長遠嚟講,香港嘅後代將會失去享用部分郊野公園嘅權利。 由於呢個做法並唔符合可持續發展嘅原則,所以香港政府唔應該發展郊野公園興建公屋。 通識科有六個單元 (modules),上百個通識概念 LS key concepts,唔少同學都知道通識考試嘅時候,要將重點概念融入論點。 其實,如果不想花時間看影片,在社交網站追蹤一些新聞媒體,例如蘋果和立場新聞,也能即時知道香港和海外發生的事,非常方便~ 只要有心,不會沒有渠道培養時事觸覺,積累時事例子。 若題目為「試描述資料呈現有關在職貧窮的模式」,建議答題時,考生先整體觀察數據項目間變化,比較不同數據變化規律,如多用「A愈……,B愈……」表示數據規律。
通識模式題: 通識卷二
描述包括:變化字眼(上升?下降?)、數據例子(數字及單位)、變化程度(大幅、微、急劇等)及變化幅度(以倍數或百分比表示)。 最後呢一點非常非常重要:通識題型有十幾種,每一類題型嘅答題框架都有些少不同。 例如:評論題要寫引言,因素題未必需要寫引言;評論題要寫駁論,因素題未必需要寫駁論等等。 雖然通識 marking scheme 唔會黑紙白字寫住「組織做得好會加 3 分」、「組織做得唔好會扣 3 分」等等嘅字眼,但係考試論文寫得有組織、有條理,除咗符合番考評局嘅要求之外,亦都會令marker睇得舒服、加多少少印象分。
通識模式題: 單元一五六 發揮或更佳
值得一提嘅係,除咗六大單元,有啲「概念」各位考生都必須注意,例如「生活質素」、「可持續發展」等,都可結合不同題目出跨單元題目,因此出嘅機會亦都會提高。 獨立專題探究是具焦點的探究,它為考生提供按自己的興趣,作獨立探究議題的難得機會,考生可在研究報告中表達自己的見解、意念、研究結果和提出評鑑。 考生應該建立一個學習歷程檔案,在探究過程中把有關演繹、分析、反思、心得和撰寫報告的各階段的資料記錄於歷程檔案的文件夾內,以展示整個探究過程。
通識模式題: 中國電子支付趨勢
相反,通識科主張的多角度思考令學生更容易跳出自己的社會位置及“身份政治”的制約,以不同視角來全面審視公共議題。 如果期望喺通識教育科「摘星」嘅考生,除咗作答內容外,大家都要喺作答技巧同文章結構當中下工夫。 例如卷二需要大家「扣題」,包括留意題目出現嘅字眼、關鍵持份人物或地點指標,作答嘅時候都要緊扣,千奇千奇唔好離題,每段答案嘅主題句同總結,都要出現題目中嘅關鍵字眼,緊扣題目,甚至提及相關概念詞。 另外,各考生作答時,可以嘗試清楚闡述因果關係,由資料內容推斷論點嘅過程亦需清晰,能夠作多角度思考,甚至提出其他角度,如可行性、效率和效能等等,都會大大加分。
通識模式題: 通識答題技巧四:常犯錯誤
他認為只有小部分通識科教師選用偏頗的教材,影響了科目的中立性,影響心智未成熟的學生[54]。 2019年7月,前行政長官、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在2019年香港七一衝突後,指他任內推行的通識教育「完全失敗」,批評通識教育是引致年輕人變得激進的重要原因,間接導致大批年輕人反對政府的局面。 [46] [47]立法會議員梁美芬亦批評教育局不檢討課程,沒教好學生品德。 《文匯報》批評通識教育科不設教科書送審制度,令教科書質素良莠不齊,容易成為政治宣傳品。 儘管教育局於2014年曾表示會研究為通識教育科設立教科書送審制度的可行性,但至2019年尚未有進展。
可見,近年香港在職貧窮問題嚴重,特別以青年貧窮更令人憂慮。 答案例子(1):在整體貧窮率方面,在職貧窮率有上升趨勢,由1981年6%升至2011年7.6%。 通識模式題 在15至24歲方面,由3.9%大幅增至2011年的8.2%,增幅為4.3個百分點。 在25至59歲方面,由1981年6.3%微升至2011年的7.4%,增幅為1.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