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洞水塘一程路只需60分鐘,輕鬆行山呼吸下新鮮空氣,即使你是行山新手都一樣沒有問題,輕鬆行山又不會覺辛苦。 簡易版起點:在德福花園或港鐵彩虹站乘1號小巴,你亦可在採頤花園乘1A號小巴,在飛鵝山道路口下車。 中級版起步:牛池灣上巴士(91/ 91P/ 91M);牛池灣上小巴(11/ 1A),在井欄樹下車。 龍脊因為山脊高低起伏,有點像飛龍盤據山上,故有「龍脊」的美譽。 登上龍脊後可以看到香港島美麗的海岸風景和小島嶼,最後以水清沙幼的大浪灣作終點,連CNN旅遊網站都大力推薦龍脊是「香港島五大新手遠足路線」之一。
- 再往前走,在支路左轉往古色古香的沙螺灣村及新村(右方可往渡輪碼頭)。
- 東澳古道長達14公里,大約需時4小時左右,中間有補給站,可稍作休息。
- 在黃昏時,和另一半在龍鼓灘日落景色下打卡,金黃色的背景下,襯託著兩個人的剪影,影出來的效果十分浪漫。
聽說這條村落是雙村長制,而其中一名還是外籍人士;而深石村亦建有不少房舍。 村屋外的擺設甚有西方味道,相信有不少外籍人士居住此處。 大澳去東湧行山 歌連臣角位於香港島東區,大家可以從小西灣出發,到達小西灣海濱花園往右邊行直到見到梯級,就是龍躍徑的起點。
大澳去東湧行山: 大澳好去處5. 香港版貓村
而踏入秋冬,流水響落羽松紅葉轉變成橙黃色,景色更唯美,適合拍照打卡。 如果想影到「天空之鏡」,可選擇陽光教柔和的時間,如上午8時至9時左右,光線柔和、湖面倒影會更清晰及漂亮。 大澳去東湧行山2025 上到紅香爐峯,可以俯瞰整個維港美景,亦可以看到香港島至九龍半島的維多利亞港兩岸景緻與高樓大廈。
行到沙螺灣村、新村可以看到舊時代的大澳居民生活,你更可以坐在士多休息一會,欣賞一下附近的美麗山景。 去年因為部分遊人隨處拋棄垃圾和口罩等行為令居民不滿決定封村;故大家路經村落時,最好減低聲量,避免打擾當地人生活。
大澳去東湧行山: 大嶼山行山|穿越大嶼山+獅山+象山路線 遠眺大澳全景
這條遠足路線帶你追溯本地漁村文化傳統的起源,別有一番「滋味」。 大澳去東湧行山 一條條瀰漫氣味的小漁村,帶遊人回望逐漸褪色的歷史過往。 由於漁船可供居住的空間不多,但蜑家漁民又不習慣在陸地上居住,因此,便在岸邊的海牀上搭建棚屋,至今已有百多年歷史。 近年,這些充滿漁村風情的棚屋都被活化,改建成café或小商店,而「蘇廬」便是其中之一。
簡單由小巴總站起步,經主壩沿林道而行,已經有很多風景可以欣賞。 三月份水塘較乾,白千層樹根現在乾地上,形成帶點蒼涼孤寂的獨有景緻。 沿逸東邨西面的行人徑行走,接田間小路,再經河口轉踏水泥小徑往侯王宮。
大澳去東湧行山: 奧運徑 (東湧 – 梅窩)
由於之後登鳳凰山仍然有一大段路,如果攀爬虎吼石河後,已有疲倦的可以選擇不登頂,可東狗牙或中狗牙落山,但落山過程亦一樣花體力,大家要衡量能力。 如果想登鳳凰山的朋友,要再經過一線生機及閻王壁,登上斬柴坳,接鳳凰徑落昂坪或再上鳳凰山落伯公坳。 看到昂平高原的指示牌後走大約40至50分鐘,就到達昂平高原。 望向前方,能看到大金鐘,大家可以在此打卡和休息。 在西貢市中心天后廟下車後,可沿西貢公路的方向行,過馬路到對面,看到往新景臺的樓梯,隨即開始上山,往黃竹山新村方向走。
- 一來資料繁多,整理需時;二來探查歷史,追本尋源,往往一發不可收拾。
- 行到沙螺灣村、新村可以看到舊時代的大澳居民生活,你更可以坐在士多休息一會,欣賞一下附近的美麗山景。
- 「赤鱲角」一名來源有二,一說是其島形如鱲魚,另一說是此島荒涼多石,光禿有如人體赤露上身,「打大赤肋」,故有「赤鱲」(赤肋)一名。
- 東龍島白崖屬於隱祕景點,由於它整個純白色,遠看好似土耳其著名景點,如「港版棉花堡」一樣美麗。
- 及後沿路折返,再踏行人天橋橫過裕東路,走至東湧炮臺。
- 但與西貢古道或元荃古道等純粹山路通道不同,東澳古道沿路都是較具人文及歷史色彩村落碼頭,景像較為豐富。
- 以前常常在各地飛翔,這次被逼腳踏實地地長留香港,纔能有時間與讀者會面。
大澳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西部,是香港現存最著名的一條漁村。 大澳曾是香港的主要漁港和駐軍鄉鎮,也是百年來的漁鹽業重地。 密密麻麻的棚屋、縱橫交錯的水道與橋樑,因而構成大澳現今的面貌。 傳統棚屋依漁船的概念設計,棚頭是漁民日常作息的地方,棚尾則用來曬鹹魚、海帶等。 遊大澳,你可以乘舢舨小艇在水道中穿梭,近距離欣賞棚屋;又或者在漁村裡走一圈,感受大澳的漁村風貌。
大澳去東湧行山: 碼頭落船後>右行前往鹿頸灣方向>南塘尾>沿圍欄左方直上山頂>經過無線電站後再爬落去
東澳古道長達14公里,大約需時4小時左右,中間有補給站,可稍作休息。 東澳古道行山特別適合新手朋友,或者親子行山遊。 因為東澳古道是一條沿海路線,行完整條路線不但可以觀賞沿海風景、沙螺灣和昂平纜車,更可以到訪䃟石灣村及深屈村等舊村落。 流水響水塘有港版「天空之鏡」之稱,在可觀賞落羽松紅葉,流水響湖面倒影藍天白雲,景色唯美、環境充滿仙氣。 而且流水響郊遊徑輕鬆易行,2小時就能行完整條路徑,新手都啱行! 流水響水塘位於新界東北八仙嶺郊野公園內,流水響水塘湖面平靜如鏡面,倒映出落羽松紅葉及白千層的樹林,故有「天空之鏡」、「港版輕井澤」的稱號。
大澳去東湧行山: 包團遊 西貢、大澳最方便
此路段適合有經驗的遠足人士,並在出發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難度方面,東澳古道長達15公里,距離不短,不過路線沿途大部份路段都有樹木遮蔭,而且上落不多,最高點只有海拔80米,難度中等,雖不算輕鬆,但相信一般人也可以應付。 通常行山人士會由引水道路入澗,沿中狗牙坑上溯,途中需要攀爬石壁,這段路都需要手腳並用。 因為石河頂端左右有崖壁高起,好似有兩隻老虎對峙,因此有「虎吼石河」之稱。
大澳去東湧行山: 前往大澳的交通方法
不過行山本來就是會認識新朋友,所以大家都習慣了。 以前常常在各地飛翔,這次被逼腳踏實地地長留香港,纔能有時間與讀者會面。 沒想到我們初次見面居然在山上見,果然與別不同。 他們有的有豐富的行山經驗,有的則剛開始行山幾個月。
大澳去東湧行山: 即睇更多:東澳古道一日遊路線 新手必到!東湧行入大澳水鄉歎美食 易走平路+泥灘漫步+極美沿海打卡
如果你選對時間上山,更可以看到日落和夜景景色。 影相時要注意安全,別走得太近崖邊,避免樂極生悲。 山頂可以打卡的位置不多,可以容納到不多人士,建議大家最好打完卡影了相就離開,避免阻塞行山通道。 出發去紅香爐峯,大家可以在天后搭小巴上山,去到寶馬山總站下車。 由小巴站開始步行到紅香爐峯標高處,最多隻是需時30分鐘左右,真是十分適合行山超新手人士。 鶴咀是香港島東南的一個海角,風景優美,遠眺一望無際,水光接天!
大澳去東湧行山: 欣賞最浪漫日落
再行上斜路,往樓梯行就會到達「歌連臣角道」,之後就向下斜方向繼續行。 大澳去東湧行山 大澳去東湧行山2025 大澳去東湧行山 虎吼石河、一線生機以至鳳凰山都需要手腳並用,而且部分地段都幾了險要,對於行山新手有一定的難度,而且要有足夠的行山裝備,建議新手最好找到有經驗的行山人士陪同才來挑戰。 大金鐘外形像一個金字塔,好似一個大金鐘,因而得了此名。
大澳去東湧行山: 鳳凰山之路:記得帶備登山手套
雖然我們還不熟絡,但大家都很熱情地幫我拍照,而我也很雀躍地邀請大家合照。 據《廣東通志》記載,東湧南面的石獅山山麓曾建有兩座炮臺。 當時大澳雖設守軍,惟兵員緊缺,而分流炮臺(舊稱「雞翼砲臺」)亦離大澳甚遠。 考慮到大嶼山僅東湧口及大澳可供船隻停泊,兩廣總督於1817年(嘉慶22年)下令於石獅山山麓建造兩座小炮臺,以加強海防能力。 西貢兩個工作坊都要坐船出海,大澳的交通亦不算方便!
大澳去東湧行山: 打卡點:破邊洲
最後一段是沿海山路,可欣賞附近一帶的山丘,離終點大澳亦已不遠。 將近到海旁的水泥路前,左方有梯級可上接至嶼北界碑(註:嶼南界碑位於狗嶺湧),而此路亦可接回水泥路往大澳。 橫過新基大橋及橫水渡橋後,便能到達大澳巴士總站。 大澳是觀賞日落勝地,臨走前當可在巴士站的士多旁邊喫豆腐花邊看日落景緻景。 大澳去東湧行山 繼續跟路牌指示前往把港大王廟,再走上沙螺灣觀景臺,這個位置可以清楚看見飛機起飛一刻,相當震撼。
大澳去東湧行山: 東澳古道一日遊路線 新手必到!東湧行入大澳水鄉歎美食 易走平路+泥灘漫步+極美沿海打卡
其實,紅香爐峯附近還有畢拿山、小馬山、渣甸山等美麗的山峯。 原路折返金督馳馬徑,之後跟向小馬山路標方向前行,便見到「小馬山橋」石碑。 由於沿途樹蔭不多,建議行山人士如由紅香爐峯再前行去其他山峯,就要準備更多行山時間和裝備,比如帶備足夠的飲用水及防曬用品。 在古洞街市落車後,過去對面馬路「古洞南路」的村口石屎小路前進。 見到公廁後,再向前走大概2分鐘,就是到達分叉路,右邊是走上配水庫,左邊是直達古洞水塘。 輕鬆行1小時打卡路線的話,建議大家走左邊的路,直去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