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載應用程式時,其實應留意其所要求索取的手機權限,Mike 指長者或使用後備手機安裝應用程式士,多不會留神應用程式所索取的權限,另有部分使用者可能不知道應用程式權限背後的用意或者對使用有何影響,懷著自己應該沒有甚麼敏感資料可以被盜的心態,未有詳細考量就直接下載應用程式。 而大部分手機應用程式要求的權限,視乎其性質而定,例如攝影應用程式會要求相機、相簿存取權限,新聞 安心出行私隱 app 要求推送通知等,一般常用的軟件多會要求允許權限包括擁有全面網絡存取權、檢視網絡狀況、相機、位置、儲存空間、日曆、通訊錄、咪高風、結帳服務等。 Mike 提到,如使用者熟悉智能手機的操作,相對會關注應用程式相關存取權限,尤其在操作線上交易程序時,如電子銀行或是網購應用程式等,由於會輸入敏感資料,建議使用者多加留神;如有需要的話,可考慮用 debit card 支付網上交易,減低被不可靠的應用程式挪用信用卡扣款的損失。 由於科技一日千里,市民早在自己的[主要]手機中紀錄了很多個人私隱。

  • 惟此措施引發私隱爭議,部分人寧願動手填寫資料亦堅拒在手機安裝程式。
  • 因健康理由而獲得的豁免證明書之預設有效期為90天,最長為180天,實際有效期由醫生根據臨牀情況決定。
  • 「安心出行」最受爭議需索取的權限為「擷取執行中的應用程式(Retrieve running apps)」,意即「安心出行」可知道用家的電話同時在運行中的應用程式,由於政府沒有作出相關解說,因此難以推斷需要此權限的真正原因,網上亦引起不少猜測。
  • 他們稱,這是一個應該避免的人為錯誤,並對披露查詢人士的電郵地址所造成的不便表示歉意。
  • 方法五:開啟隨機 MAC 地址防追蹤

例如用家在確診者到訪前15分鐘或後30分鐘掃描相同二維碼,會被定義為高風險;而未曾進入同一場所,會被系統評為沒有風險。 應用程式旨在減低有感染風險的用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散播病毒的機會。 安心出行私隱 待應用程式在Google Play商店上架後,校方會在人流較多,或要脫下口罩的高風險地方,如飯堂、圖書館和部份研討室等,放置100多個二維碼。 政府最初沒有規定店鋪和餐廳貼「安心出行」,雖然後來已規定指定場所安裝二維碼,但由於屬自願性質,市民陷入抗疫疲勞,故成效存疑。 政府於2021年2月21日透過政府新聞網表示,已經將民間修改的版本轉交警方跟進。

安心出行私隱: 政府研究實名制

筆者並不評論「安心 出行」應用程式的私隱問題,惟保護個人私隱各用家都有自我責任。 「安心出行」最受爭議需索取的權限為「擷取執行中的應用程式(Retrieve running apps)」,意即「安心出行」可知道用家的電話同時在運行中的應用程式,由於政府沒有作出相關解說,因此難以推斷需要此權限的真正原因,網上亦引起不少猜測。 報告同時指出,安心出行會記錄市民個人資料,但沒有事先經過任何網絡安全公司的專業審核[90]。 安心出行私隱 而開放技術基金會就此於2022年6月26日向安心出行開發商Cherrypicks聯絡,但沒有收到任何回覆。

  • 新加坡政府早前推出類似香港「安心出行」App的「合力追蹤」(TraceTogether),日前有新加坡官員改口承認當地警方可取得授權,以調查刑事案件為由取用民眾資料,有關情況亦引發港人疫情追蹤技術涉及的私隱疑慮。
  • 人類面對疫情全球化,各國都想盡辦法遏止這次大災難,實施各項防疫措施。
  • 2021年11月,因應政府表示強制市民進入指定場所(例如:食肆、街市等)必須使用「安心出行」的措施,有團體表示政府未考慮長者及低收入人士的困難。
  • 比對同一個 MAC 地址在不同 Wi-Fi 熱點的連線,則可追蹤位置。
  • 亦有市民使用名為「安心回家」的假冒程式,其版面與「安心出行」非常類似,給予店家查看,試圖矇混過關[86][87]。
  • 詢問過六位檔主及三名街坊,發現只有一名檔主使用過終端機,其他人均表示不知道街市安裝了終端機及其作用,更有面向終端機的攤檔檔主指未曾見過有人拍卡。

不過,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稱應用程式由外聘私人公司開發,沒有要求對方公開原始碼,聲稱要尊重知識產權不應公開。 資訊科技界選委、數據科學家黃浩華質疑薛永恆的說法,黃浩華指App Store和政府網頁等都已表明程式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OGCIO)擁有,外判私人公司只負責開發,政府則持有版權,政府本身有權公開程式原始碼,對政府的說法感到奇怪[7]。 有關注無家者議題的社區組織表示,據觀察只有不足四分一的無家者擁有智慧型手機,惟政府未有表示無家者是否獲得豁免,擔心他們需要使用社署、體育館、勞工處等設施時會受影響,形容「政府正訂立新的貧窮線」[58]。 提供相似應用程式的多個國家,包括英國、德國、加拿大、紐西蘭、新加坡等均公開程式的原始碼[7],公眾可以下載及查閱程式源碼,資訊科技業者可監察源碼的安全性,確保這類程式只用作疫情控制,而並非被利用作監控人民或竊取個人隱私[45]。

安心出行私隱: thoughts on “安心出行App 手機會被監控? 教你3 招《真。安心出行》”

有慈善團體表示,部分低收入人士可能未有智慧型手機,或用的智慧型手機版本太舊,這些人士未必能負擔購買適合用「安心出行」的智慧型手機之費用。 安心出行私隱2025 同時,亦有社區組織指出,長者未必懂得操作智慧型手機和手機應用程式,有資訊科技業界人士建議政府應推出有加大的字體、加大按鈕、簡化流程等的簡易版的「安心出行」,使長者等有需要人士較易使用[63]。 如屬確診個案,經「安心出行」行動應用程式上傳至衛生署的出行紀錄將保存最少7年[3],並可轉交給執法部門或政府授權的機構[4]。

亦有市民使用名為「安心回家」的假冒程式,其版面與「安心出行」非常類似,給予店家查看,試圖矇混過關[86][87]。 安心出行私隱 2022年2月28日,由於個案眾多(每日超過50000宗),差不多所有場所每日都有個案出現,形容再發風險通知是「不切實際,現階段作用不大」,故此已經暫停發出「感染風險通知」。 《鄭好出行司機》是一款河南省內本地出行軟件平臺,旨在爲河南人民提供本土化優質出行服務,同時提供市內網絡預約出租車並提供一系列安全措施保證出行安全。

安心出行私隱: 私隱專員:填紙仔涉及的私隱風險相對「安心出行」大

【Now新聞臺】12歲以下和65歲或以上人士等可獲豁免毋須使用安心出行,個人資料私隱專員認為,豁免不是漏洞,使用安心出行比填紙好。 港府推出「安心出行」應用程式,呼籲市民下載,紀錄自己的行蹤,萬一不幸染疫,也能透過「安心出行」app查找到確診者曾經到過的地方,盡快遏止疫情蔓延。 安心出行私隱 方法三:使用公共Wi-Fi 用於「安心出行」的手機不安裝電話卡,需要更新確診者處所的資料時,可使用處所提供的免費 Wi-Fi;則可以避免使用家中 Wi-Fi傳送資料。 至於「安心出行」保留市民31日的行蹤,而「港康碼」僅索取21日行蹤,鍾則解畫指這是由於兩地追蹤確診個案要求不同,本港會根據31日出行記錄發出提醒,而內地只要求21日記錄,「港康碼」只是睇齊內地防疫要求。 「紅碼」將適用於所有確診者,包括在家居隔離及社區隔離設施的人士。

不要說「你無犯罪怕咩比人知」這樣的說話,一個人的行蹤是個人的自由也是個人的私隱,不是政府說了算,一個人也不能忽然被紀錄行蹤。 更何況政府整個配套未能給人信心,公眾自然會質疑「強制」背後真正用意。 安心出行私隱2025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表示,政府制訂政策時會考慮合法性,平衡私隱的關注,希望市民體諒,同心合力戰勝疫情。 2022年1月3日,發生洪為民生日派對事件,衞生防護中心同樣未能使用「安心出行」系統協助追查派對出席者,只能按洪為民提供的派對名單作追查,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生承認派對有未能追查的「隱藏賓客」,只能呼籲所有曾出席派對人士主動聯絡衞生署[51]。

安心出行私隱: 政府將推感染風險應用程式 私隱憂慮或影響成效

「安心出行」程式具備「啟動時執行」權限,即應用程式在手機開機時將自行啓動,因此用戶有需要時可與應用程式界面,強制停止「安心出行」app。 「安心出行」app在iOS的App Store以及Andriod的Google Play Store皆顯示不同的使用權限。 App Store中僅描述「安心出行」收集用戶的「其他使用資料」,並且不會連結個人身份。 聾人機構「龍耳」指出,聾人對於新冠病毒、Delta、Omicron等生字未能在短時間理解,亦未能清楚政府的政策。 一般進入商場要掃安心出行、疫苗通行證等一系列複雜資訊,主要是靠義工與機構向聾人發放[67]。

安心出行私隱: 相關文章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提醒,手填資料「可能比掃二維碼更有風險」,假設有其他食客確診,市民填寫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及電話號碼,便會交到政府手上,「那時政府可直接聯絡你」;使用「安心出行」的話,市民若曾跟確診者身處同一場所而收到程式通知,「仍可自行決定是否做檢測」。 【安心出行App】政府放寬社交距離措施 安心出行私隱2025 市民進入食肆場所需掃描「安心出行」 方法一:使用「出行用」後備電話 由於市民無法選擇僅接受應用程式部分的存取權限,故建議可使用「出行用」的後備電話。 只要後備電話沒有存放任何重要個人資料,則可減低部分私隱外洩的風險。

安心出行私隱: 【安心出行app】「安心出行」引市民私隱疑慮 3招防個人資料外泄/索取權限一覽

私隱專員指,如食肆因安排不周,臨時使用尚未剪開的表格作登記用途,與共用登記表格一樣,情況不理想,即使剪開登記便條,但設計簡陋,沒有註明填寫甚麼資料,亦無告知顧客收集資料的目的。 公署接獲的20宗沒有妥善處理顧客登記資料的投訴中,有6宗經初步調查後不成立,其餘14宗已要求糾正。 其中一宗涉及大角嘴「牛極」,投訴人表示需在一張印有多個方格的A4紙上填寫資料,則被投訴要在一張印有多個方格的A4紙登記。

安心出行私隱: 安心出行|收集個人資料私隱受質疑 私隱專員公署稱沒有追蹤功能亦無中央資料庫

公署指,有11間食肆使用共用登記表格或登記簿,供顧客在店內登記處自行填寫,包括旺角傷心酸辣粉及金鐘Triple O’s。 私隱專員表示,共用的登記青格,可以讓登記顧客查閱較早前已登記資料及其他頁面內容,做法絕不可取,即使食肆加上卡紙等遮蓋登記表格已填寫的內容,但有心人如要移開卡紙查看,亦是輕而易舉,是違反了保障資料原則的規定。 因此,政府大方向是希望利用科技應用來盡可能做到防止疫情散播之餘,也能維持市面上的商業活動,特別是年尾至明年2月中農曆新年是消費旺季,若一刀切封城只會令政府再受批評。 所以大家也要做好防疫措施,戴好口罩,多用消毒用品,多點休息保持健康。

安心出行私隱: 餐廳

他們表示不會繼續使用,主要因為私隱問題,不希望自己的行蹤被記錄,甚至為學校所知。 再加上學校宣傳少,只發過一次電郵宣傳,同學都不清楚應用程式的運作方式和目標。 而由於安裝應用程式屬自願性質,身邊沒有同學使用,他們認為其成效不高。 除12歲以下(第599F章規管處所為15歲或以下)和65歲或以上人士、使用「安心出行」有困難的殘疾人士外,以及獲政府或其授權機構認可人士,所有人進入以下處所必須在手機使用「安心出行」程式掃描現場的二維碼(QR code)報到後,纔可進入,禁止以登記姓名和聯絡電話作為替代。 2020年11月24日,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表示,目前會先鼓勵市民自願使用,但不排除將要求市民進出指定處所(包括餐廳等),必須使用「安心出行」手機程式,記錄曾經去過相關處所。

安心出行私隱: 強制「嘟碼」殺到! 5 招「真.安心出行」

特區政府上週四(18日)放寬社交防疫措施,市民進入餐廳堂食前須透過手機程式「安心出行」掃描二維碼以記錄行蹤,以便獲得感染風險通知,程式累計下載量達230萬次。 惟此措施引發私隱爭議,部分人寧願動手填寫資料亦堅拒在手機安裝程式。 公署相信出行記錄只存放於用戶的手機,不會備存在任何政府系統內,並不涉及將個人資料轉移政府系統或處所負責人保存,而有關出行紀錄在31日後自動刪除。

安心出行私隱: 安心碼惹議 無卡手機掃碼保私隱

到目前為止,採用分散式系統的國家比用集中式的多,前者有澳洲和日本等地,而後者則有法國、挪威等。 以冰島為例,現時採用分散式系統,即使自願使用率最高,亦不足四成,主要原因是市民對應用程式處理私隱問題欠缺信心,擔心洩漏個人資料及行蹤。 九月下旬疫情剛悄為緩和,大學生就要回校與多人共處一室一起上課,甚至在飯堂喫飯,難免會有擔憂。 在香港浸會大學(浸大),學生進入飯堂或其他地方,可使用感染風險通知應用程式BU-Trace,掃描應用程式相應二維碼(QR Code),記錄曾到訪的地方。 不過,同學擔憂會被學校知道自己的行蹤,因而對使用應用程式有所卻步。 其中的「 擷取執行中的應用程式」表示用戶允許「安心出行」獲取手機正在運行的應用程式列表,亦是市民較擔心私隱被泄露的一項權限。

安心出行私隱: 安心出行︱私隱專員為追蹤功能開綠燈:涉公眾健康可獲豁免

「安心出行」App 的權限分享一直備受爭議,有些市民認為部份權限是不必要,對其私隱問題存疑。 當中普遍使用全球定位系統(GPS)或藍牙技術,以紀錄用家行蹤或接觸紀錄。 於私隱處理而言,系統主要分為集中式和分散式,分別在於儲存用家資料的方法。 集中式將資料儲存在中央資料庫(如上述iBonus),而分散式則儲存在使用者的裝置(如浸大BU-Trace)。

相關文章